中国口琴演奏家-陈剑晨
陈剑晨6岁开始吹洋萧(简易口琴)。14岁开始吹口琴,从20岁起从事演奏、教学活动。是我国口琴事业的拓荒者之一。陈剑晨为发展我国口琴音乐,培养口琴人才,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上海口琴会内不断开办各种训练班,如初级班、高级班、独奏班等,专门教授口琴吹奏技巧。在三十年代里,每天需开八个班,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中文名
陈剑晨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6年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信仰
共产党
目
录
- 1从业经历
- 2成就和荣誉
- 3个人作品
- 4相关信息
- 口琴事业
- 社会慈善
- 民族尊严
- 勇于探索
- 贡献影响
- 5社会评价
1从业经历
编辑
当时他从报上看到外国人讥笑我们中国是“无乐之国”,心中很是气愤,决心以口琴为桥梁来普及我国的音乐事业。
1933年创建亚声口琴会;
1935年创建上海口琴会,任会长;
1938年开办“上海口琴厂”任厂长兼监制人;
1946年开办“环球口琴厂”任经理;
1949年任上海市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0年加入“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五届文艺界代表大会代表;
1951年任上海市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起任历届卢湾区人大代表,文革后任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1956年作为上海代表团代表,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并与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合影留念。同年,参加“民主建国会上海分会’。11月1日被上海市市长陈毅任命为“上海市体育文教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副经理。
2成就和荣誉
编辑
为提高吹奏水平和增加乐理知识,又开设了和声乐理班,口琴师资培训班,并组织了口琴队,以培养口琴演奏人才和教学人才。
仅在口琴会内,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培训了约二十万名学员。除了在本会开办上列各种班级外,同时还到各大、中学校,工厂、商店和机关团体去担任口琴辅导工作,其间曾在本市和江浙等地设有分会。并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设有分会。
他们中有的受到口琴音乐的启蒙而转学其他乐种,进行深造,从而成为著名音乐家。
3个人作品
编辑
陈剑晨多年来编著了大量有关口琴的书籍,自1933年起至今,正式编辑出版的有《世界口琴名曲集五《口琴独奏、重奏、合奏名曲集》、《中外影视口琴曲集》k流行口琴名曲集》、《口琴吹奏法》、《口琴入门》、《口琴修理法》、《五线谱速成法》、《袖珍口琴吹奏法》、《高级、中级口琴独奏曲集》、《解放口琴名曲集\《中外口琴通俗曲选》、《中外名曲80首》等五十余种书籍。创作有《为钢而战》、《向社会主义前进》、《丰收圆舞曲》、《节日的狂欢》等独奏、合奏曲,并编著数百首活页合奏、重奏、独奏乐曲。
4相关信息编辑
口琴事业
1939年,在国内首创以口琴音乐为电影“红粉飘零”配音。4月,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口琴杂志《上海口琴界》月刊,深得中外口琴爱好者欢迎,其间停刊后于1983年经市委宣传部批准复刊并改为季刊由邮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但终因经费欠缺,不得已于1986年再度暂停出刊。
上海口琴会在会长陈剑晨的领导下,自创建迄今65年来,不断进行各种演出,除专场音乐会外,还到苏、杭、锡等地巡回演出。
解放后的工厂和学校,纷纷成立了工会和学生会,在成立大会上邀请上海口琴会演出,备受听众欢迎,平均每月要去各处演出十余场,有时一天内要赶三、四个场子。还到电台录音广播,电视台录像,为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72期《星期广播音乐会》演出等共计3000余场次,单独举行口琴独奏锦标赛四次,评委都是著名音乐家。
社会慈善
决赛后举行音乐会,全部票房收入,捐献给慈善机构和救济失业工人,(1941年8月在大舞台演出,入场券最高每张卖10元,捐赠“申报馆”做助学金,以及“益友社医院”,‘哗联同乐会诊所”和“普善山庄”,‘’同仁辅元堂”做善举。第二次1942年在“益友社”,第三次在新都饭店‘万象厅”时间是1944年,第四次比赛在1950年6月,假座“兰心大戏院”,决赛后音乐会票款全部捐作救济失业工人)。
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在兰心大戏院、大众剧场举行三次义演。并参加各种宣传和庆祝活动的演出,为工人、解放军指战员进行慰问演出等。
民族尊严
1942年4月,陈剑晨为捍卫民族自尊,坚决不向日本宪兵队登记,在没有得到他们审查批准的情况下,假座于“天宫剧场”举行音乐会。演出到第二个节目时,日本宪兵冲进剧场,勒令停演。将陈剑晨押到“特高科”,人还没站稳,就被日本宪兵挥拳痛打。
为推动口琴的发展和交流,陈剑晨于八十年代和上海音协、群艺馆、市教育局等联合举办或协办全市、全国口琴独奏比赛。其中1985年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市少年宫、《儿童歌声》编辑部、上海口琴总厂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市少年儿童口琴比赛,参赛人数达 1000人左右,是我国历史上参加口琴比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在我国口琴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派员辅导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校音乐老师口琴师资培训班等。他同时致力于国际口琴活动的交往,接待了地区间、国际间的口琴个人、团体来访、交流。有香港梁日昭,陈国勋,韵声口琴会,乐友口琴协会,台湾刘金山,台北黄石口琴乐团,美籍华裔徐德明、黄青白、日本小报井雅敏,新加坡孙仁光、周进识、何中荣,新加坡国立大学,业青口琴研究团……
1984年全日本口琴联盟组成60余人的代表团前来上海交流经验和访问演出。上海口琴会和他们一起同台演出了口琴大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旧友进行曲》、《樱花》等。由陈剑晨和日本斋藤寿孝分别担任指挥。这场演出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专场音乐会。日本代表团回国后,专门为这场访问演出举行总结大会,并编辑出版了特刊,以志纪念。1985年陈剑晨以75岁高龄访问了香港口琴界,受到盛大的欢迎和招待。他在港期间,先后接受了香港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和绿村电台采访并作演出,还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香港《文汇报》和《新晚报》都刊登了长篇采访文章。应邀参观了各口琴团体的排练,观摩了青年会口琴乐团的演出,还为香港的口琴、口风琴比赛发奖,并作了示范演出。
勇于探索
陈剑晨为了提高口琴吹奏艺术,勇于探索、革新。早在三十年代,曾有不少人包括有些音乐家认为口琴不能转调,而且对于乐曲中的高低半音,也很难吹奏;口琴只能吹吹民歌小调。陈剑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口琴演奏中采用固定调的演奏方法,即不论什么调子的乐曲,一律用C调和升C(#C)调两只口琴来吹奏原调,由于许多乐曲的升降半音多,所以吹奏的难度极高,特另对于吹奏快速的乐曲,难度就更大。但他下定决心,在严格的训练下,口琴队的吹奏水平提高很快,终于冲破了半音多的难关。1940年4月假座原“卡尔登大戏院”,举行音乐会。全部大合奏乐曲都用这个方法来演奏,使口琴吹奏水平来了一个飞跃。同时他本人在独奏时,用九种不同调的口琴,演奏了著名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口琴与地狱》序曲。口琴爱好者、闻讯前往的观众,挤在门口争买票子,黑市票价竞卖到4元一张(这是当年梅兰芳演出的票价)。以致剧场不得不拉上铁门,此事曾轰动了整个上海口琴界,在音乐界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贡献影响
陈剑晨为了使口琴演出形式更丰富多彩,早在解放前就首创女声独唱用口琴队伴奏,1953年采用板胡协奏形式演出《胜利鼓》、《陕北组曲》,丰富了演出的音色和音量,又以口琴独奏小乐队伴奏;大合奏中加入各种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配合。在我国口琴界,陈剑晨素以不断创新而著称。60年代又首创口琴、吉他、大提琴组成口琴弦乐四重奏,口琴、手风琴、吉他三重奏等。
在文革后的1980年上海口琴会刚恢复活动不久,就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纪念该会成立45周年音乐会上又采用这些形式,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受到全场听众最热烈的欢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将实况录音报导了这场演出和陈剑晨的创新精神。当年他口琴独奏由小乐队伴奏的乐曲“乡间小路”,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后,响彻了浦江两岸的大街小巷。
1981年底日本国举办国际口琴录音带比赛时,陈剑晨用板胡协奏形式的口琴大合奏《胜利鼓》参赛,在主办单位的录音广播中得知受到全体评委高度赞赏,荣获合奏比赛第二名,这是我国口琴在当时国际比赛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刘小口琴为国争光”为题,作了专题报导。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向上海口琴会陈剑晨颁发了荣誉奖状。
5社会评价
编辑
在陈剑晨带领下的上海口琴会,从艰难困苦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到今天的发展壮大,整整走了六十五年。现今上海口琴会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在国外尤以东南亚地区及日本,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六十五年来,这多年的经历磨练,令陈剑晨为发展口琴音乐,培养口琴人才,倾注了毕生精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陈剑晨是一个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口琴音乐先驱者,他为中国的口琴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中国口琴乐坛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