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空间,梳理文脉 | 福田区多维打造城市会客厅范例
现代城市设计理念认为,人与城市之间不只是原子和空间的关系,城市规划、建设及治理的初衷无不是为人服务。当前,福田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大契机,多维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范例”,未来建成更具影响力的“服务交流中心”,而“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宜居品质,都是这一目标的题中之意。经记者了解并梳理,福田区打造“城市会客厅范例”的努力,主要从顶层设计、空间重构及人本理念三个维度展开。
香蜜公园海绵城市建设
对标世界著名城市和地区
绿化覆盖率突破40% 坐拥128个特色公园
作为深圳中心区的“中心”,福田区所拥有的绿色福利及公园配套,在现实中恰恰因为太司空见惯而让人“熟视无睹”。在顶层设计层面,福田区对标纽约、伦敦、新加坡等世界著名城市和地区,立足福田辖区实际,确定了绿化发展思路及框架,科学构建了“公园+绿道+立体绿化”三大生态系统。2019年,更是着手启动《福田区公园城区建设发展规划与近期实施计划》等新一轮园林绿化编制工作。在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公园面积已达875.51公顷,占辖区总面积10%以上,绿化覆盖面积3384.48公顷,绿化覆盖率突破40%,立体绿化率达6.5%,远超全市1.67%的平均水平,打造了一批精品绿景。
公园是最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的自然生态空间。福田区借鉴纽约中央公园等世界著名公园建设经验,在公园建设上既强调“量”又兼顾“质”。目前已建成各类特色公园128个,“百园福田”成为实至名归的一张金字招牌;与此同时,福田区创造性地将封闭绿化带转化为亲民公园,打造了福强路益田花园段休闲公园带、福田区文化馆休闲公园带等一批优质绿道公园带,“匠心”推出香蜜公园、诗园、礼园等一批精品名园;此外,福田区为化解“经济大区”与“环境容量小区”这一矛盾,通过优化绿道基础设施、增设服务驿站等系列工程,全面打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公园绿道之间的阻隔,连接“公园—水系—森林”三大体系,兼顾“生态—游憩—社会文化”三大功能,对标波士顿,打造深圳版“翡翠项链”。
参照国际一流湾区会客厅
打造生态、文化及时尚“三大轴线”
空间制约着城市发展,福田区既注重做优增量,又通过“空间重构”盘活存量。在这一点上,福田区对标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国际一流湾区会客厅,从城市生活、文化艺术、绿色品质、空间活力等多个方面重塑福田“中心性”,推动城区从“CBD”(中央商务区)向“CAZ”(中央活动区)转变。
以此为指导,福田区将串联整合“笔架山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等生态集群”“少年宫、中心书城等文化集群”和“皇庭购物中心等商业集群”,打造沉浸自然的生态主轴、陶醉文艺的文化主轴及乐享购物的时尚主轴“三大轴线”,焕发中轴新活力。除了平面空间重构,福田区还将参照明尼阿波利斯全球最大空中连廊、香港立体城市“City Without Ground”建设模式,运营“北中轴二层平台—市民中心南区公园—皇庭广场及中心城屋顶平台”的大范围空中连廊,链接不同资本,集聚商业人气。
不离“以人为本”初衷
留住街道乡愁基因 营造人人参与氛围
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初心。福田区从世界先进案例中提取并淬炼出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福田区街道设计导则》。作为指导辖区街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导则》加强了对街道自身空间、平面、风貌、文脉的梳理,在留住街道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乡愁基因”的同时,计划逐步打造具有福田特色的“一路一街”,引导街道建设从“交通性道路”向“生活性街道”、从“千城一面”向“福田气质”转变。
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亦体现在“花城建设”的动态过程之中。福田区建立了常态化公众意见征询机制,“开门问计”贯穿城市建设项目始终。此举让市民能够多途径、多渠道地充分了解项目信息,并将市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纳入设计方案,使“花城建设”真正成为一项民生工程。2019年,福田区选址市民中心南广场核心区域打造“市民花田”,从规划、选种、播种到后期养护各个环节,全部交到市民手中,营造了人人都是“园丁”、个个都能参与城市治理的社会氛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