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1日 星期二

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创业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创业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5月29日,“一带一路”海外人才2019昆明创新峰会暨创业大赛在昆明启幕,会期3天。此次海外人才创业大会是OTEC首次在昆明设置主题分会场,目的是为聚集“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赛区优秀项目,助力昆明更好地营造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进过昨日激烈的角逐,新加坡4meglam项目突出重围获得冠军。

“一带一路”海外人才2019昆明创新峰会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主办,海外人才创业大会组委会、中共呈贡区委组织部承办,并联合众舍空间、凤凰科创、中国云体系联盟、真格基金、飞马旅、BRYA“一带一路”青年联盟等诸多人才服务部门、知名投资机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海外华人华侨组织和海外知名创业服务机构等合作支持。

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5国的外交官,北京市朝阳区领导,世界各地的优秀创业者、投资人以及各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齐聚一堂,齐心协力深化各项交流合作。

此次峰会的圆桌讨论了海外人在在中国创新创业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昆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外人才在昆明发展和创新创业落地的鼓励政策也在出台。论坛主持人亿欧公司副总裁兼EqualOcean联合创始人张帆、论坛嘉宾佳创公司秦峰先生,马拉西亚孵化器投资人Jermaine Lin,英特尔技术研究院战略总监王鹏女士,和管理和研究会的熊英达先生从各自的经验结合讨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和企业交流。

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创业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张帆(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四位嘉宾一起坐在这边探讨一下“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的机会,我叫张帆,是亿欧公司的副总裁,同时一位创业者,我们正在做出海的创业项目,尝试在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大定义之下用英文向世界输出中国的创新创业。今天我也是以一个创业者的姿态向四位请教,在这样的大时代之下作为创业者如何更好的去在浪潮当中去前行。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四位嘉宾,分别是秦峰先生,马来西亚孵化器的投资人Jermaine Lin,英特尔技术研究院战略总监王鹏女士,还有管理和研究会的熊英达。 请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公司和您个人的经历,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一带一路”这个话题是高度相关的,有什么精彩案例是可以在这个环节分享的?

秦峰:佳创公司是专注于一款跨境投资和跨境孵化的跨境加速器,我们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纽约。去年的时候我们慢慢的开始做了很多关于“一带一路”的事情,其中比较多的一件事就是希望连接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创业者,尤其是青年创业者。

在过去的五年,多次举办过一个项目,叫中国创新之路,这个项目在过去几年吸引了很多孩子全球的创业者,但是超过90%的参与项目的这些团队,均来自于欧需国家。去年开始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创业者真正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了解中国的创业环境。

所以去年11月份我们联合了一家专门做“一带一路”的公司,我们非常专注于“一带一路”市场,我们联合了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在北京组建了青年论坛,也介绍了“一带一路”的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的创业环境。大家对于想要去了解中国市场的渴望度也非常高,所以借此机会,能够更多的向“一带一路”这些青年创业者们,向他们介绍中国,了解中国的市场,同时希望更多的来自于中国的青年创业者们走出去,走到“一带一路”国家去,为中国的创业创新实现一个文化输出。

张帆:秦总的观点跟我们的公司的理念是相同的。从马来西亚的角度如何看我们现在的这样大趋势,您的一些实际的经验?

Jermaine Lin:很感谢OTEC的邀请,让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到昆明,第一次来到中国演讲,所以我是很感动的。我从马来西亚过来,我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年数很少,对马来西亚比你们多了解三年还是五年。现在可能大家都很好奇,现在的马来西亚是什么样的?三年前的马来西亚是大家还在咖啡店,蹭免费的WIFI的情况,现在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DATA(数据流量),所以进步的速度跟中国的速度比还是非常慢的。

我们非常好奇很想学习中国的这些经验,很多时候没有对接到对的资源。相对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东南亚体的对接方,因为我们的语言优势,也可以和中国对接,我是福建南安的,我可能会讲福建话,身边也有这些朋友,也能听一些广东话,多样的语言能力让我们可以在很多地区结识人脉和开拓资源。

相对来说,这些可能AI和DATA(我们)现在还没有可以做的能力,但是未来肯定很快会有。马来西亚这样的速度,刚刚我很认真的听每一位演讲者说出来的那些,他们说的让我最感动的是有没有可能,在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做到他们的程度。我们做服务业的比较多,后面的大数据其实是比较少的,因为我们在线上的活动是比较少。

在中国说技术转移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可以有一个范畴是可以适合对接到。因为现在规格真的是差太多了。我们非常羡慕中国。你们一出去,你们的思维已经不一样了,你们是世界级,你们是国际级,你们的市场,跟我们比肯定不是一个规模的。在马来西亚,很多人觉得我在马来西亚能成功已经很厉害了,了不起的可以去到新加坡。这样的范畴完全对接是很困难的。如果在文化的教育可能的话,可以先从那个方面大力一点。

我自己本身除了我对马来西亚的了解比较浅,而且是慢慢在增加,我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是更少了。我非常非常想要了解中国,我这次过来,完全不做事,每次过来说我要去哪个地方,哪里好玩我要去玩,我是特意不做事,我特意让自己跟人有温度。因为我们做投资,做分析太多年,有时候会觉得要先了解什么跟人是有距离的,所以去听出租车司机讲昆明是什么样的。我被谷歌耍了,说昆明很冷,我带了很多厚衣服,其实昆明好热。所以希望对接多一点,认识深一点,让我们了解大家多一点。

张帆:王鹏博士从研究院的角度也可以谈一谈,您的个人的经验和“一带一路”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一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鹏:首先特别感谢主办方,尤其是OTEC邀请我来参加这样的一个交流和对话。因为我是做技术,我只是对技术问题提出一些我的观察和思考。

因特尔本身这个公司是做半导体,提供的产品就是芯片,芯片大家最后讨论也很多,我想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芯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大类,一类就是解放人的生辰里的计算芯片,还有一类是把知识和信息放大的存储芯片,第三类够是能够让人在全球范围内甚至外太空交流更有效率的通讯芯片。所以我觉得将来从我们自己的芯片产业的升级,甚至于说创新也是从这三个纬度去做准备和技术的储备。

我觉得“一带一路”的关系,因为我从比如说从硅谷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看,从以色列到印度到马来西亚再到中国,我指的还是我观察因特尔在几个地域的机构的工作的研发力量和投入,以色列主要是从芯片的架构设计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印度其实它的软件,我指的更多的是和硬件协同优化的系统软件层,马来西亚这片我们有朋友过来,从它的封装测试和生产制造是他们非常有竞争力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以运用和一些特定的软硬件优化为主的。比如说中国的智慧交通的这样的场景,因为这方面设计到一些数据,一些法律法规,相关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照搬欧美或者其他国家的一些方案,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研发力量的设置。

我想说对于我们的创新生态部门,我们帮助国内的比如说像大数据为主的这种创新“走出去”去做一些国际化、全球化的创业机会的发展。我们也是把围绕一些垂直的、典型的技术系统,比如说机器人的这种系统,还有5G的系统去做一些整合。

张帆:感谢!熊总这边也从凤凰科创的角度讲一讲。

熊岳达:过去在做凤凰科创我基本的经历都是在跨国公司工作,包括亚马逊、微软、IBM,包括西门子,也负责过华为的渠道,基本都在跟创新、生态和国际化的合作区域有这样一个连接。

今天我们做凤凰科创也是一个创意,我们看到的是几个机会:我们在看整个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的机会,第二个我们也看到了整个国际化的合作机会。我觉得谈到“一带一路”。我们真的不要把它简单的想成,中国把中国的所谓的过剩的或者优势的产能输出给欠发达的一些国家,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发达的国家,也慢慢在加入“一带一路”,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本身实际上是中国整个国家的创新举措,某种程度上是要建立一个大的全球化的平台。这种平台带动的是投资,带动整个金融的投资,带动整个基础建设和整个技术的合作,带动了整个市场的融合。

“一带一路”是未来对于中国的创业者也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是我觉得我们一定抱着服务于客户的心态。很多跨国公司的出发点不是很高傲的去把我的公司给你,他更多的是服务于客户。所以我们中国的传统公司服务于东南亚国家的一定要有一个谦卑的心态如何去寻找本地客户的,如何利用我的资源为他们服务。

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创业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张帆:四位嘉宾的分享都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和他们深入进行过的一些思考,能够感受得到,确实对我们的对于去理解“一带一路”会有非常好的帮助。从我的角度,我自己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公司主导开始去做过“一带一路”的一系列的研究,当然我们的一些主件是从“一带一路”来讲,其实是一个全球化的新阶段,是一个从部分区域的全球化,变相一个更加广阔的,然后更加互联互通的一个新的全球化新阶段的一个努力和尝试。

这样的一个倡议,像刚刚熊总讲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倡议,像邀请更多参与者参与过进来的命运共同体也好,责任共同体也好,是一个共有的倡议。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先谈中国创业者出海这个点。如果说我们就讲中国产创业者到海外去,也是今天现场的观众比较关心的,应该注意什么,可能会面对什么大的挑战和难题?

Jermaine Lin:如果是对于出海的话题来说,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我刚好想说在座的各位想了解什么呢?当年今天在场的有好几位大使,还有一些官员,他们有很好的资源可以协助大家。对我来说我是孵化器的一位投资人,我就能够了解,你们来到马来西亚有什么政策,有什么样的市场能够支持你的发展。以这个国家来说,它的经济是在双位数增长,它的价格在越来越大众化,如果再这个部分,我们一直以来都会觉得马来西亚其实就是中国的表弟嘛,大家只要一出海就觉得马来西亚很熟悉,马来西亚的语言、食物都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现在接触的多数都是,大家去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的计划,可是在科技公司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的这几年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些大的公司,其他的公司就比较少见到了。像旅游业、房地产业,这些服务业的公司,对于马来西亚了解是比较少的。所以它的品类在线上比较少,能快速拿到的商品的入口也比较少。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阿法卡(音)或者其他的管道去了解,如何对接你的速度和规模差不多的公司,如何去配合让大家的产品可以互相上架,我也可以更了解昆明,或者北京,或者上海,你们有什么产品,当然也是有VPN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广泛的符合那边的消费者。那边的消费者像张老师的说的消费能力很频繁,但是每次消费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还有很完全的清真的市场,清真的习惯是什么?即便是华人,即便是我来自马来西亚,我也不了解马来西亚的习惯,所以这个部分也或许大家可以去穿越的。

张帆:另外三位发言之前我补一位小问题,顺着Jermaine Lin的问题,我想问,是不是出海是不是只有大企业,是不是只有阿里,BAT,或者华为这样的企业才有机会,是不是只有基础设施建设有机会?创业者有没有机会?中国的创业者有没有机会?三位请继续。

秦峰:回答之前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基金和创业者,已经有出海计划的请举手。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问题是决心,因为我们中国的人口非常大,我们有相当与整个涠洲的人口,对于众多的创业者来说,我们抓得主中国的市场已经成功很多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愿意出海,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心中是打问号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下决心,我是否准备好了,我是否真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市场去理解我的产品。

第二,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来说,我们也做了很多跨境项目,我们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几大问题,不单单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外国企业来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当地政策,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的熟悉,对市场调研的满意度我们都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虽然机遇很大,但是挑战也非常大。举个例子,前几天刚刚结束了一个项目,我们带了海外的创业者回到中国,来到杭州,对接了一些中国企业,当地的接待方非常的热情,帮助我们去做了一个晚宴,我们当时跟外国的创业者说,刚刚开席说,他一站起来就说我干了你们随意,外国的创业者对中国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12天的行程下来他们有非常大的收获。对于当地的文化的了解是必修课,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对于文化的理解需要创业者自己去体会,这就是为什么不单单是大企业,可以走出去,如果我们有相应的资源和渠道,也有走出去的决心,现在的机会也非常大。

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创业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熊岳达:我觉得出海这件事儿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不是为了出海而出海,一般来讲特别小的公司实际上不特别适合出海。很清楚,举个例子我之前在亚马逊的时候,想把一些硅谷的很多好的公司带到中国来,我们探讨的时候得到一个结论,都不建议去做所谓的还还市场。因为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很清楚你的资源有潜,品牌没有大企业那么强,所以要集中精力把现在国内的市场做好,对于一个陌生的市场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要花更多的资源。

第二,出海还是有很多的风险的。风险要对于出去的这个过程政治、经济,宏观的角度要有一个了解,对于市场的需求要有一个很清楚的掌握。举个有趣的例子,比如说马可波罗写《西行漫记》的时候,他觉得中国人太多了,如果每一个人买一个睡帽,你能够卖很多,但是中国人根据睡觉不戴睡帽。所以过去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在大公司,因为有资源和品牌可以教育这个市场。

为什么讲出海呢?实际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势,什么优势?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里面发展很成熟,所以很多国家在这个领域,他的手机端,运用端,支付端还没有我们发展,所以基本上看到了对于趋势预判的趋势,所以并不表示你在这个市场里面一定可以获胜。

张帆:感谢熊总。

王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带来一些价值,因为我对出海与否,我没有太多发言权,我主要是从一个时间的纬度,切入的技术方向是怎么样去考虑?因为我一直在做技术相关的一些研发和合作,我觉得有一个规律是我20多年观察到的,通常来说最热闹的学术界的研究,我指的是学校和研究机构,它会提前差不多20年到行业运用的爆发,举个例子,1998年、2000年的时候,视频内容的分析非常火,大概在2008年的时候,在企业的研究机构,工业级实验室里面开始做视频内容的加速,视频内容的挖掘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但是到现在大规模的不管是监控领域还是手机设备商看到的短视频的推荐,才是用到了语意信息的挖掘。

技术的积累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规律,还有其他的类似的一些技术,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技术,我也看到2010年左右,那个时候企业工业界实验室开始大规模投入去做。来看,从全球范围内做一些前沿技术,做的比较现在已经在学术界做的比较多的是量子计算,这个其实我觉得就算是乐观的估计也得要30、40年以后,才能够看到一些比较规模化的商用的普及。

我觉得时间纬度是这样,空间纬度我觉得想分享一个观点,就是说大企业,中等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其实可以切入的要服务的对象,要服务的地区和地域以及要去多大规模的数据这边去抽取你要服务的内容,我觉得这里边,刚刚Jermaine Lin提到的,边缘计算的技术是一个非常可以扩展,引申的在不同的垂直领域,以及在整个最底下的运用,就是AI算法去优化的,在往上做一些针对特定行业的一些软件和工具链的开发,从边缘计算结合运用服务场景来说非常有机会的。而且也是比较容易切入的,对于中小企业。

张帆:所以量子计算可能是一个更长远的远景,但是未来5年,或者10年之内,除了刚刚一开始其他嘉宾也的,数据科学也好,AIoT,边缘计算可能是您这边包括熊总这边接下来的一个技术,先进技术亮点。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刚刚其实我们探讨中国企业出海的这样的一个话题,我们现在也发现,包括我在北京的一个直观感受,包括上海,包括最近在昆明,我觉得在中国其实越来越感受到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了,包括可能不仅仅是像今天这样的会场,包括可能会是一些普通的上场,吃饭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会来中国,来寻求机会,来寻找创业就业机会,从各位的角度来讲,中国应该怎么样去更好的迎接这样的海外的优秀人才来落地中国?有什么样的建议可以给到企业,或者政策制订方,这个话题可能很大,但是大家可以尝试去贡献自己的一些小的认知?

秦峰:因为今天早上的时候,各位驻华使节也一起走近了昆明市政府,王喜良市长说了一句华,未来国与国质检的合作更多的是人与人之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让这个市场更加的自由。我们需要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帮助更多的海外企业能够真正的来到中国去做一个相应的发展。

对于很多外国企业来华,面临很多很多问题,业面临很多挑战。打个比方,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你能否非常顺利的用阿里配,用微信支付,在很多外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虽然他们知道这些支付方式,我们能够真正让他们接受使用还不是特别多。所以在这一点上,未来可以更好的开发这方面的市场,让外国友人到中国更加方便的使用我们现在已经先进的工具。

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无论是朝阳区,还是昆明,我们都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包括朝阳区政府本身也有很多的人才引进计划,在昆明市政府也有人才引进计划,对于未来来说,中国想要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的人才来到中国,就是要有非常好的地方扶持政策和计划,包括人才计划,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者会了解中国,来中国做创业。

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创业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张帆:秦总的分享三个非常重要的点:第一个自由的市场,第二是技术的增加的互联互通,第三是政策的保障。

Jermaine Lin:我觉得一个市和区域想要吸引人才,像昆明想要吸引的人才,什么样的区域最适合吸引过来,这个点要非常精准。例如我在新加坡好好的为什么我要过来昆明,到底价值在哪里?

如何吸引海外人才过来昆明?现在在座的各位都是企业家,企业家都是在做一个5年,10年的安排,你的伙伴是谁,你组织的能力是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肯定是从现在初创期建立是比较好的。0到1是什么样的团队,1到100是什么样的团队,100到国际性的团队这个布局非常重要。

对于科技来说,这个是一个科技大国,无论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都在跟随着大国,大家都是在跟随着,如果再这个趋势当中大家又可以掌握得到,发展的路就会比较清楚,也越来越容易,因为你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已经吸引到你要的团队,陪伴你把这场战略铺好,我看到的是昆明的优势。只是吸引的人才会是哪一个族群?

张帆:不管是一个城市,还是作为一个企业,对接海外人才和市场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如何连接把它打通,确实需要很深入的去思考的问题。

熊岳达:很显然中国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在整个伙计合作当中,特别是国际贸易中的受益者。所以中国的贸易中的发展,同时也看到了技术进步,但是我不喜欢盲目的乐观,今天看到华为的事件,中兴的事件,我们应该去环境更多的企业来到中国。国际化是中国要一定秉持走下去的,“一带一路”就是国际化的策略。整个营商环境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和心态,这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帆:非常好,熊总这个点,刚刚提到了一定要持续的引进先进技术,这个其实也是本来我想问的一个话题,被熊总提前问了。接着这个点,一会儿王鹏博士,从技术引进的角度来说您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鹏:我也就是从技术的纬度我觉得国内很多城市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案例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举三个例子,因为我们也是在和不同的城市在讨论,像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等方面的一些潜在的合作机会。

第一个例子是贵州贵阳,它是主动打造了大数据的这张城市名片,可以吸引到很多企业去参与到它的城市升级和打造科技名片的行动中。我觉得最好的一个例子是他开放了他的一些可开放的城市数据,比如说我们做的智慧交通的智慧城市路口的数据,其实是后来一个三方合作的合作框架下,我们能拿到当地政府请的第三方去标注的数据。实际上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的技术的演进,第一步还是要训练学习,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和专业的训练学习的过程,这个算法它是很难能够达到我们短期内自主优化实用的一个情况。所以我觉得贵州贵阳是一个很好的主动打造科技定位一个专门的技术方向去发展。

第二个例子是苏州。我们在了解苏州工业园他们去最开始规划定位的时候,它是和新加坡合作,因为新加坡工业园在整个全球是非常有口碑,我了解到大多数入住了苏州工业园的国际企业,还有后来的一些国际大企业,原因是他比较信赖新加坡工业园的成熟体系和打造这个工业园的基础服务等等后续的资源对接,产业链的布局都是很有经验。我们也看到他们在打造智慧城市3.0的规划,和国外有这方面经验的城市去联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第三个例子是南京,我们了解到它现在也是希望在一些吸引国际的业内专家来愿意去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一些产业研讨,它是定向邀请,比如说机器人产业,机器人行业,把全球能够排得上,比如说前50,日本的、韩国的,欧洲的,美国的,学校的,企业的,都每年持续邀请,请到专家来这边,当然他也邀请国内和国际的一些协办企业,这样的话能够打造一个循环的黏性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这三种模式都是值得借鉴的。

张帆:确实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更多的探讨,我觉得真的从四位嘉宾这边学到了很多,包括刚刚提到的从最开始谈到的创业者如何出海,如何帮助海创业者来中国,如果找到效仿一些优秀城市的案例,信息量非常充足的圆桌讨论,我觉得受益匪浅,也向各位表示感谢,我也相信像今天格林深通也提到曲靖在做一些智慧城市的尝试,袁总也谈到提供“一带一路”国家数据产品的服务,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企业都在为中国接下来进一步的国际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去做更多的尝试,所以我们会是大家在未来走向国际化的征程当中的,会是坚实的伙伴,彼此之间也会成为很坚实的伙伴,感谢主办方,感谢大家!谢谢!

上一篇新闻

“一带一路”沿线8国创业团队昆明PK 新加坡团队夺冠

下一篇新闻

2022年香港小一统一派位竞争形势加剧!预备「叩门」更添胜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