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什么新加坡寸土寸金,却没有人“蜗居”?




What?新加坡这周四

又发布房地产降温措施

这次针对的是

过度开发的“鞋盒公寓”问题


emmmm,首先先让椰子

给大家说说鞋盒公寓是啥?


鞋盒公寓

鞋盒公寓(Shoebox unit)这名字

大家一听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就是面积小得

就像个鞋盒的公寓嘛

画风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鞋盒公寓的概念

在全世界遍地开花

越是房价贵、地皮紧张的大都市

比如东京、伦敦、香港啦

就越是多见

先来几张世界各地的名牌“鞋盒”

给大家开开眼

外观是这样的——


“鞋盒”里是这样的——

香港的工作室式“鞋盒”公寓


曼哈頓超迷你型“鞋盒”公寓


日本的“鞋盒”升级版 — 胶囊房间


中国的双层“鞋盒”

30㎡变成了70㎡的LOFT


图源:见水印

这就奇怪了,在全世界范围

尤其是寸土寸金的国家和地区

都风靡的“鞋盒公寓”

到了新加坡怎么就被“降温”?




新加坡人的“鞋盒”蜗居


新加坡市场的“鞋盒”公寓

在椰子讲故事之前

有必要先严格定义一下

面积


公寓总面积在500平方尺以下

(不到50平方米)

户型通常是一室一厅

标准一鞋盒!


价格


价格嘛当然也很诱人

一般价格低于100万新元

(约477万元人民币)

当然。。。先别开心的太早

这是非核心地段的价格

要是乌节路啥的

还是要几百万起哦


不过新加坡的“鞋盒”公寓嘛

大量出现的还真挺晚的

最开始数量很少

也都集中在中央区(CCR)

什么乌节路啦,多美歌啦

这些高大上的核心地带

普通中产阶级根本就不考虑

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


要到了08,09年之后

新加坡的鞋盒公寓

才大量出现在非中央区周边

大有全岛遍地开花的架势




资料来源:URA,squarefoot.com.sg


红色标记的是08年以前的

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中央区

蓝色标记的是08年之后的

是不是有种星星之火的感觉


位于马场路的388平方英尺单位 (档案照)

图源:《联合早报》


原因嘛也很简单

新加坡本地房价不断上升

房产商为了促进住宅销售

压缩住宅面积

纷纷盖起了“鞋盒公寓”

来看看一位“鞋盒”公寓业主

刚收房拿到钥匙时的照片



图源:见水印


新加坡住“鞋盒”是什么体验?


所以。。。有需求才有市场

需求来自两方面

自住+投资

新加坡现在的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

月入5000的单身人士越来越多

”鞋盒”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刚需的需求


图源:见水印

而投资者也可以在满足刚需的同时

再投资一套负担得起的房产用来收租子

听起来很美,对不对?


跟HDB竞争?

对嘛,关注狮城椰子的朋友们

都知道椰子讲故事

怎么能没有“但是”


比起自住的刚需

鞋盒公寓常被大家当成投资用途

这本来也没错

但!是!哈哈哈


从2012年开始

鞋盒公寓在非中央地区(OCR)的销售量

超越了中央区(CCR)

和中央边缘区(RCR)

成为了小型公寓的主要供应来源

这些非中央地区是居民主要居住区

大家听出问题来了没有?


一是这严重挤压了居民的住宅区空间

二是小型公寓在非中央区供过于求

三是这些地区还要面对来自政府组屋的竞争

结果。。。自然是很骨感的


近两年一些郊区鞋盒公寓的业主

更是到了还不起贷款

要被迫拍卖鞋盒单位的地步

搞得新加坡都市重新规划局(URA)

不得不连出重拳

打压非中央区

鞋盒公寓的过度开发势头

给火热的鞋盒市场踩了脚刹车


何况目前新加坡政府

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鼓励年轻人“早婚早育”运动

大家都去买“鞋盒”了

谁来搞“大家庭”的革命建设

所以椰子目测

“鞋盒”公寓的热潮已经慢慢褪去

多余的水分还是要挤出来的

还是要回到中央区的核心概念上来

所以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已经住在“鞋盒”里的椰友们

还有准备投资“鞋盒”的准业主们

椰子的这篇战斗檄文

有没有太贴心呀

请移步留言区大家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