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要学新加坡,房价将何去何从?
文|谢九
最近,深圳住建局局长张学凡表示要学习新加坡,将来让深圳市60%的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深圳向新加坡模式转型,这将是国内住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深圳一向引领全国改革的潮流,深圳楼市改革,是否会引发其他地方效仿,引发全国楼市巨变呢?
深圳之所以要痛下决心实现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是因为充分认识到了高房价的危害。深圳房价目前已经超越北京和上海,跃居全国最高,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深圳的二手房房价还是大涨了15%。深圳房价大涨,多方面提升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土地成本越来越高,而员工面对高房价的压力,反过来也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收入,这也会提升企业的人力成本。
图|视觉中国
过去几年,华为、中兴等企业开始将部分业务从深圳转向周边地区,一度引发高科技企业逃离深圳的传言,以至于深圳市市长也公开回应,表示华为、中兴并没有逃离深圳。不过,如果深圳房价继续飙涨,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将业务转移出深圳。对于深圳而言,如果因为房价动摇了高科技产业的根基,显然是得不偿失,所以,深圳才会成为国内第一个率先站出来,公开表示要学习新加坡的城市。
那么,新加坡模式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讲,就是政府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公共住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通过市场方式来解决住房。目前新加坡有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不到20%的人自己购买私宅。组屋价格便宜,大概为家庭年收入的5倍(我国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过30倍),而且购买人能够申请到很便宜的贷款利率,所以购买组屋对很多新加坡人基本没有压力。
新加坡组屋(图|视觉中国)
除了组屋之外,还有部分高收入人群可以自己购买私宅,新加坡的私宅价格很高,在全球范围内也可跻身前列,不过对于新加坡政府而言,为80%的民众提供了住房之后,剩余部分就不需要太过操心了,也就是民生的归民生,市场的归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当时原本也是要借鉴新加坡模式的。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这基本上就是新加坡模式的翻版。
但事实上,中国的住房体系并没有按照当初的设计来发展,尤其是到了2003年,中国的住房制度更是迎来一个大转折,从新加坡模式转向了香港模式。这一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的住房供应政策也就完全转向,“各地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的房价开始高速起飞。
房价的高速上涨拉动了经济增长,为地方政府带来了丰厚的土地财政,而这些土地财政收入提升了地方政府投资的能力,反过来再度拉动力经济增长,可以说,过去10多年,房地产的确成为中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头号引擎。但是,度过了初级阶段之后,这种模式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开始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挤压了其他产业的生存空间,同时高房价也带来了诸多民生问题,大量民众的收入被房价掏空之后,最终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
这一次深圳率先提出学习新加坡,其实就是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的一次回归,从90年代的新加坡模式转向香港模式,最终再度回归到新加坡模式。深圳此次公开表示学习新加坡模式,是在深圳特区40周年的特殊时期,这样的表态更容易引人联想,深圳一向引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在这样的特殊时点提出二次房改,将来有可能成为全国效仿的对象,引发更多的城市向新加坡模式转型吗?
从目前来看,全国楼市向新加坡模式转型的难度还是很大。深圳之所以成为吃螃蟹者,很大程度上有深圳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深圳是一个高科技城市,高科技产业对于深圳的重要性远高于房地产业,所以,当房地产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深圳市最先感受到伤害,并且能够第一个做出反应。相比之下,其他城市对房地产负面效应的忍受程度远高于深圳,甚至更多城市还是希望继续刺激房地产发展。
更重要的是,深圳不仅有摆脱房地产的意愿,而且有摆脱房地产的底气。由于深圳有很强的高科技产业支撑,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依靠土地财政。深圳的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土地出让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20%,而国内90%以上的城市超过50%,所以,深圳有勇气去做的事情,绝大多数城市都很难复制,当深圳率先向新加坡模式转型时,很多城市还只能继续沉浸在香港的土地财政模式下难以自拔。
不过,从更长远来看,土地财政不可能永远持续,如果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存量房交易时代,土地财政将不可避免的萎缩,到时候地方政府将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这也是我国为什么要力推房地产税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将来房地产税推出,土地财政从一次性收入转为长期收入,或许会有更多的城市效仿深圳。
除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之外,很多地方城市不敢向新加坡模式转型,更大的担忧在于房价下跌。因为一旦政府推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势必会对现有住房供应带来冲击,一旦房价大幅下跌,就有可能在银行系统产生大规模坏账,进而触发金融危机。
过去几年,北京房价大幅下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北京大规模推出“限竞房”,政府限价的土地和新房大规模上市,极大增加了北京的楼市库存。进入2020年,北京的土地市场上,限价土地开始明显退潮,不限价的纯商品住宅土地成为主流,这也预示着,在经过了2年多的房价持续下跌之后,北京的楼市调控也进入转折点。对当前中国楼市而言,控制房价下跌,和控制房价上涨同样重要。
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楼市已经来到了相当重要的十字路口,到底是继续坚持目前市场化为主的模式走下去,还是以政府保障为主,深圳将率先给出一个改革的样本。
作者档案
谢九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九论财经(gh_2556c4453440)
点击下图,收听“老九论财经更多精彩音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消失的爱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