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人才外流!李光耀:为何最优秀的印度人往往都选择离开印度
谁也不否认印度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国家,但是对于印度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大家却看法不一。老话说的好:千人同心则有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印度文化有一大特点就是多元,光是民族语言,他们就有400多种,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于它能够良好地化解外来的冲击,无论哪里的侵略者来,蒙古人也好,英国人也罢,印度都不会分崩离析,而这样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他们做起事来,会显得缺乏意志力、专注力和魄力。
印度的这种特色导致他们很难以同样的步调冲向一个目标,这导致他们的很多决心都被内耗掉了。即使是一些看起来理所应当的目标,印度人也很难达成一致。李光耀曾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和印度总理曼摩·辛格共进晚餐,席上,他建议道:“如果你们想让孟买变成纽约、伦敦和上海,那么你们应该把孟买变成一个由中Y政府直辖的地方。”曼摩·辛格回答说:“这我们知道,但是这个提议不可能通过议会表决,除非30个州都赞成,这不可能,这永远都不可能实现。”这么简单且重要的一个决策,印度都无法完成。
但是,这种万人异心并不是印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李光耀认为,对印度来说,种姓制度才是一个更大的阻碍,作为一个“基因决定论者”,李光耀认为,种姓制度除了带来各种不公外,还严重限制了印度各阶级基因库的多样性,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由文章专门讨论过,这里就不多说了。种姓制严重的限制了印度大部分人的活力和创造性,但是印度显然很难扭转这个局面,李光耀说,他们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摆脱种姓制。
与此同时,印度还有严重的官僚主义问题,他们的办事效率之低一直以来都是出了名的,少数人垄断了重要的职位,社会的向上通道很大程度上被堵塞。印度无法给国民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一个良好的晋升空间,这导致了印度大量的人才外流,而且这些选择离开的往往都是印度最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外国可以管理百事可乐和德意志银行,可是是硅谷精英,但是在印度却只能原地平庸。就拿我们来举例子,我们的出国人数也很多,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大量的人回国创业,而印度人不会这样,他们出去后,基本就不会回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