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十年,难凉一腔热血
从2009年1月4日比特币第一个区块被挖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挖矿行业已经迎来了它第一个十年的尾声。
这个十年,在比特币跌宕起伏的背后,矿业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无论是挖矿工具、主导人物还是产业格局,都经历过多轮更迭在,这期间,矿业还有太多不为人所知的过往与故事,有失意与坎坷,也有得志与疯狂。希望通过本文,向读者展示矿业浩浩汤汤的十年发展史。
2015年初,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中国芯片设计专家詹克团愁眉紧锁,面对新的处理器不知从何入手设计,某天夜里,阅读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翻看到第33章节「智子」时让其灵光一现——将普通质子低维度展开,蚀刻大规模电路,使其成为「强人工智能体」,再高维收缩成质子大小。三体人将这一用来锁死地球基础科技以及监视太阳系的工具,称为「智子」(Sophon)。
随后,詹克团便与吴忌寒商议计划,以「Sophon」命名,将矿机使用的ASIC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基于ASIC技术的深度学习芯片。
比特大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发展速度证实了教授的预测,应用ASIC技术生产矿机仅两年后的2017年8月,便获得红杉资本、IDG资本等5000万美元A轮融资;一年后的2018年7月,完成红杉资本领投、交易额2.9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120亿美元;同年8月,又完成B+轮融资,交易额4.4亿美元,估值140亿美元……
大概连詹克团和吴忌寒都未曾料到,5岁的比特大陆便能与24岁的英伟达匹敌,更能在2018年胡润独角兽指数排行榜中突出重围,排在蚂蚁金服、滴滴、美团等12家行业巨头之后,列于第13位。
比特大陆的横空出世与高速发展,折射出比特币衍生而出的矿业产业近10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史。而溯其源头,2009年1月4日凌晨2点15分,隐没于世界某个角落的中本聪,一击确定,创建了比特币网络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ID标识号的区块,即「创世块」。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中本聪在创世区块写下了对旧世界金融危机的嘲讽:「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不过这番嘲讽并未引起主流媒体的重视,比特币运行的最初几年,只属于论坛上小众人的狂欢。
早在1982年,刚刚修完博士学位的大卫·乔姆,发布了一篇关于签名技术的论文,首次提出在网络上匿名传递价值,即通过银行的加密签名,以数字形式存储传统货币,让其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匿名地传递。
2009年1月11日,为测试比特币交易功能,中本聪将10个比特币转给了哈尔·芬尼。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一次转账。与此同时,哈尔·芬尼开始用自己的IBM电脑挖矿,由于没有竞争者,他一天最多挖出100个比特币,这一尝试让其成为比特币史上第一位矿工。
由于初期挖矿难度小,个人利用电脑CPU直接挖矿的收益便能大于电费、机器损耗等功耗,相对于需要制定昂贵的设备,这样吸引矿工加入会容易许多。因此,个人挖矿的热潮逐步蔓延,甚至将触角延伸至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圈。
2009年6月,在一家P2P存储网站任CTO的吴刚意外收到一封邮件,里面介绍了比特币系统,作为一名技术极客,他立即将挖矿软件下载下来,在公司的电脑上运行起来。
2010年2月,比特币一个区块的平均算力,较第一个数字加密区块被挖出时的4MH/S,增长了5倍,CPU运算速度已经无法满足较高难度的挖矿算法,硬件技术亟待提高。2010年5月,由一块或者多块较高端的GPU显卡组装的挖矿设备,登上矿业历史舞台。
那个花1万比特币买了2份披萨的程序员拉斯勒·豪涅茨,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GPU挖矿的人,时间就在他买完披萨的一个月后。
2011年比特币仍然被视为西方世界冉冉兴起的新兴技术,少数中国人开始跳出认知的局限,逐渐认识到比特币的价值,并且在讨论比特币技术和价值观的国际论坛上逐渐活跃起来。
当年28岁的张楠赓正是其中的一份子,由于论坛注册名为「ngzhang」,所以被人称做南瓜张。当时他正在北航读研究生,学习集成电路设计。意识到西方世界对专业矿机的渴望,张楠赓利用课余时间研制出挖比特币的机器FPGA,随后销往国外,一年便赚了十几万人民币。「南瓜张」这个名字也开始在矿机市场渐为人知。
同年5月下旬,央视首次播放比特币相关新闻,引来无数投资者,随着国内对比特币认识越来越深入,同年10月百度加速乐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上海一楼盘开始接受用比特币交易买房;象征经济热潮的「中国大妈」也开始参与进来。
据链捕手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出现的矿机厂商有:鸽子矿机、TMR矿机、比特儿矿机、兰德矿机、小蜜蜂矿机、龙矿矿机、花园矿机、氪能矿机、宙斯矿机、西部矿机等。接下来的5个月,每期算力增长平均达到30%以上,以技术为核心的算力军备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比特币矿业开启称霸全球的时代。
烤猫,二字也是源于其在「Bitcointalk」上的昵称「Friedcat」的直译,烤猫原名蒋信予,曾在15岁时以全国第11名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很多人怀疑其高分低能的时候,烤猫又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一路腾飞进入耶鲁访学,攻读计算机系统方向的博士学位。
2011年在耶鲁访学的烤猫,偶然邂逅比特币,便被其承载的自由理念彻底吸引,随即投入对比特币矿机的研究。烤猫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Bitfountain(比特泉),只出售少量矿机整机后,整个矿机市场成为烤猫一个人的天下。同年7月,烤猫矿机公司的一股虚拟股权从最初的0.1个比特币涨到5个,结合比特币自身的涨幅,烤猫初始股东的收益一度达到数千倍。一时间币圈将烤猫捧上了神坛,就连李笑来都称:「其他一切芯片生产商和管理者,都没有烤猫的脑瓜儿。」
2013年4月,吴忌寒辞掉风投的工作,打算到美国继续念书深造,但对烤猫公司危机同样有所感知的他意识到,自己做芯片已刻不容缓,决定做的那一刻,他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文章开篇提到的詹克团。
凭借电费低廉的优势,中国偏远地区也受到世界各地矿场主的青睐,加之从2014年开始,以比特大陆为首的中国矿机厂商,逐渐垄断比特币产业链最上游的矿机生产,中国顺势发展成为全球挖矿产业聚集地。
根据剑桥大学Garrick Hileman和Michel Rauchs公布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全球58%的比特币矿厂位于中国,而排名第二的美国仅占16%。
另外,比特大陆在生产矿机、上线矿池的同时,也开始同步建立矿场,在其他业务的相互配合下,比特大陆矿场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扩大算力,其他矿场纷纷出现与旧工厂合并的现象,这标志着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的矿场时代落幕,大型矿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截至2018年6月30日,比特大陆已在中国开设11个矿场,其中两个在国内分列第一、二位,主要位于四川、新疆及内蒙古,共容纳约20万台矿机。
至于廉价电力为何如此重要,这主要是由矿场的盈利模式决定,除去难以控制的矿机和人力成本外,唯一能做文章的就是节省电力,况且数万台矿机24小时不停歇工作,长时间累积下来的电费往往占据大头,数额更令人瞠目。
据今年年初比特币能源消耗指数显示,挖矿的年耗电量估计约为48.37太瓦时,仅次于世界排名第52位、全国耗电量约为49.5太瓦时的新加坡,且还在持续增长。
因此,矿场落地的选择慢慢发展得有规律可循,即逐电而居,这点矿场从业者体会更为深刻。今年初,一名矿场工作者通过云锋金融分享了自己作为新人参与矿场搬迁的经历。
「鄂尔多斯的矿场工作半年后,就在庆幸冬去春来,再也不用在北方寒夜里瑟瑟发抖时,组长却通知我们,矿场要搬家了。身边的老矿工非常淡定,我们新人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随后,他才知道,像候鸟般迁徙是矿场的惯例,冬天在新疆、内蒙古一带,夏天就去四川。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内蒙古煤电资源丰富,且地处风口可以享用廉价火力、风力发电的同时,还能达到自然降温的效果,维持矿机正常运作。而四川尤其是阿坝地区,配合天然的地势,汹涌的江水能为水电站带来源源不断的电力,丰水季节,水电站附近的电费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因此即使要承担几万台机器的搬家成本,矿工们要忍受南方夏季塑料大棚内的滚滚热浪,一切也还是值得的。但是到了秋冬枯水期,电价会较之前上浮好几倍,对比下来两个季节水电站的产电量可以差5到10倍,这也是为何一到夏末初秋,矿场们又会不顾严寒奔赴新疆或内蒙。
吴忌寒曾做此回答:「面对新大陆,像社区里面敢于尝试用比特币环游世界的先行者,他们是要在新大陆定居的人;绝大多数高抛低吸、希望借此改善生活的投资者,应该是会返回出发港口的人;而我自己,则是对航行本身有兴趣,在哪里定居,将来再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