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2018年,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使得生物医药领域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原本打算赴美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纷纷终止上市程序,转而投向联交所的怀抱;药明康德(603259)退市后一拆三回归、百济神州赴港再度上市;就连Stealth、GRAIL海外公司也被吸引过来。

港股市场允许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其实这一消息在2017年便已受到广泛关注。

最早,联交所在2017年6月刊发的两份咨询文件中就提到将扩宽香港资本市场的上市渠道。6个月后,联交所正式公布决定落实计划,拓宽先行的上市制度,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股票发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股份发行人,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2018年2月,联交所《新兴与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拟修订《上市规则》。联交所还在同年3月举办了首届“香港生物科技峰会”,为吸引生物科技企业上市造势。

传统企业转型缓慢,完全创新型的企业在国内无法寻求上市,这是此前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只有少部分领先企业能够去纳斯达克寻求上市。香港市场的开放,好比在国内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家门口有了“纳斯达克”。

生物企业中,歌礼药业最先提交招股书,并于2018年8月1日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联交所上市的尚无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但生物企业赴港上市之际正是港股市场的低迷期,香港市场股价累计从最高点下降了24%。歌礼、百济神州、平安健康等医疗健康股无一例外的破发,医疗行业外的创梦天地、美团点评也不能幸免。

这样的局面随着信达药业的上市出现了缓和,这家未盈利的生物公司在上市当日股价上涨了19%,拉动歌礼医药、百济神州的股价随之向阳。

尽管大部分企业的股价仍然低于发行价,但这并未阻挡一大波企业进军港股的脚步。目前在港股成功上市的企业一共4家,分别是歌礼药业、百济神州、信达药业和君实生物。亚盛医药、盟科医药、基石药业等原本打算赴美上市的企业也都转而向港股提交了招股书。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港股的开放,生物医药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来没有哪一年有如此多的未盈利生物技术启动上市程序。那么,在2019年又会有哪些企业即将或者有望在港交所上市?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

基石药业

2018年11月11日,港交所公布了基石药业的上市申请。2019年2月13日,基石药业-B(02616)召开全球发售会,公司拟全球发售约1.86亿股股份,公司股份预期2月26日上市。

基石药业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和联合治疗。成立仅两年,这家年轻的公司就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先后获得了共计4.1亿美元的融资,其中B轮融资更是刷新了国内生物医药当轮的融资记录。它的投资人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ARCH Venture、红杉资本以及高瓴资本等全球顶级投资机构。

基石药业的研发核心是肿瘤免疫的联合疗法。不仅仅是将免疫疗法与传统化疗、靶向疗法结合,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的方案都值得一试。

同时基石药业PD-L1药物项目国内进度较快的企业之一,目前该项目已经结束一期临床试验,很快将进入关键性II期临床研究。此外,基石药业曾透露还将在美国申报CS1001的临床研究(IND)。这样一来,其CS1001就变成了全球化产品。

在研发投入方面,其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的支出分别为2.47亿元、2.13亿元与5.09亿元;对应的亏损为2.53亿元、3.43亿元与7.44亿元。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WuXi Ventures、正则原石及其联属人士、Graceful Beauty Limited,对应的持股比例为39.31%、18.30%与19.72%。

图片来自基石药业官网

基石药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介绍,2018年进行了11个临床试验,2019年下半年将进行28个临床试验,其中包括12个联合疗法试验。

康希诺

康希诺于2009年在天津成立,是一家疫苗研发公司,创始人团队由4位曾担任跨国制药企业的高管组成。

康希诺产品管线中共有16款产品,其中4个新型疫苗分别在北美和中国进入临床I-III期研究,并有多个候选疫苗在临床前研究当中。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图片来自康希诺官网

除了拥有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及重组结核病疫苗等全球创新疫苗,其拳头产品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全球创新疫苗)更是在2017年10月获得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是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病毒疫苗。

公司拥有两款预防脑膜炎球菌疫苗(MCV)——MCV2与MCV4,目前均已经通过临床试验III期,正准备提交新药申请。

2018年7月17日,康希诺宣布想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招股书显示,2016、2017两个年度,康希诺生物亏损分别是4,985万、6,445万人民币,其中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167万、6,810万人民币。

截止到目前,康希诺生物共完成5轮融资7.73亿人民币左右,获多家战略投资机构入股,包括礼来亚洲、启明创投、先进制造产业、中信证券、苏州胡杨林和、天津和悦等。

复宏汉霖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2月,是复兴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团队成立医药创新企业,主要从事符合全球标准的生物类似药及创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联合创始人刘世高博士、姜伟东博士曾为国际顶级生物医药公司服务多年,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及管理方面拥有20年以上的一手行业经验;其他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也历经了国内外多个大型医药企业多个单抗药物前期的研发及产业化。

复宏汉霖在中国上海、台北和美国加州均设有研发实验室,具备了两岸三地技术互补的突出优势。截至目前,复宏汉霖13个产品、1个联合治疗方案已完成22项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累计获得全球范围内27个临床试验许可(中国大陆17个,中国台湾3个,美国3个,欧盟、澳大利亚、乌克兰和菲律宾各1个)。公司首个产品HLX0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3期试验已完成,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得监管批准的生物类似药。

据了解,目前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已申报上市,正处于最后审评解决段。另一款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即重组抗TNFα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审评受理,主要适用于斑块状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图片来自复宏汉霖官网

自成立以来,复宏汉霖就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几轮融资后,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高达200亿,一跃成为行业独角兽。2018年12月5日,复宏汉霖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申请材料被证监会受理。

通过高效的自主创新,公司已针对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研发并建立了一个多元化、领先、高质量的产品管线。但目前,公司的产品尚未获准进行商业销售,尚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

招股书显示,自2010年成立以来的各期间均产生经营亏损。2016年、2017年以及截至2018年8月31日为止的八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7436万元、2.6亿元及2.7亿元。至2018年8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人民币6.9亿元,预计至少在近几年将继续产生经营亏损。

盟科医药

2007年,袁征宇回国创立了盟科医药,致力于发现并开发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更加安全和便利的抗菌药。这家公司成立以来陆续获得了3轮融资,总计募资约1亿美元。它的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百奥财富、德联资本等国内外知名的风投机构。

2018年6月27日,生物制药公司盟科医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Jefferies,成为第3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上市集资所得净额用于产品研发及临床研究。

目前盟科医药的研发管线中共有4款在研产品,其中三款都不同程度的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开展了临床试验,最快的一款产品有望在2020年中国上市。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图片来自盟科医药官网

据招股说明书,盟科医药是一家拥有多元资产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安全有效的多重耐药(MDR)“超级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疗法。公司2016年、2017年分别期内经营亏损为1159万美元、1520万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为289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32万美元。

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2009年,杨大俊等人在金融危机之际回到了中国,他们把美国公司打算关掉的上海研发中心接手过来,成立了亚盛。

凭借在药物结构设计和新药发现领域的实力,亚盛已构建丰富的产品布局,并将7个产品推进临床阶段,其中包括难以靶标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PPIs)和下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其 PPI候选药物旨在通过恢复关键凋亡通路(包括Bcl-2/Bcl-xL、MDM2-p53和IAP通路)的正常功能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这些通路在调节细胞凋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据了解,针对在研的8个药物,亚盛医药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展开了20项I期或II期临床试验,且在研产品都具有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

2018年8月20日,原本计划赴美纳斯达克上市的亚盛医药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和花旗。

招股书显示,截止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亚盛医药年收入分别为767万元和633万元,年内亏损分别为1.07亿元和1.20亿元;截止2017年及2018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收入为190万元和90万元,期内亏损分别为2479万元和1318万元。公司尚未将任何候选产品商业化,故并未从药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预计未来几年的收入来自NDA申请批准后的核心产品及其他产品的销售。

图片来自亚盛医药官网Stealth BioTherapeutics Stealth BioTherapeutics(以下简称Stealth)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美国的生命科技中心波士顿,是线粒体医学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它的核心产品是一种叫做Elamipretide的奇妙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四个氨基酸的小肽,可与线粒体内膜的心磷脂结合,从而修复线粒体内膜缺损。

Stealth成立10多年以来,Elamipretide与线粒体的作用机理已得到明确验证。该化合物在原发性线粒体肌病、心力衰竭、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巴氏综合症、亨廷顿舞蹈症、急性肾损伤、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一系列适应症中也都显示出良好效果,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近100篇学术期刊上,同时已被美国FDA批准多个适应症进入临床试验。

诸多临床试验中,走到最前端的是Elamipretide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目前FDA已经批准了Elamipretide在该适应症上的快速通道审批资格和孤儿药的认定,将很快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原发性线粒体肌病的症状类似于“加速老化”,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为1/4300,仅美国就有约40000名患者。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有效治疗该疾病,Stealth的产品获批后将成为治疗该病的唯一药物。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Stealth Biotherapeutics于2018年7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该公司分别亏损8860万美元及6410万美元。

AOBiome Therapeutics AOBiome Therapeutics是世界领先的临床阶段微生物组公司,专注于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治疗的研发。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原名Nitrocell Bioscinces。

成立至今,这家公司共计获得了9820万美元的融资。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C3轮融资后的AOBiome Therapeutics进行了重组,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成为其董事会主席。

AOBiome Therapeutics的管线中,有6个进行中的临床项目和多个临床前试验。其中,针对痤疮的产品AOB101已经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有望在2019年上半年进行两个Ⅲ期试验的患者招募。其他五个项目也均处于临床II期,适应症包括寻常痤疮或痤疮、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红斑痤疮、过敏性鼻炎、偏头痛及高血压等。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图片来自AOBiome Therapeutics官网

2018年7月,AOBiome Therapeutics宣布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AOBiome Therapeutics的收益分别为192.6万美元、259.5万美元,年内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879.9万美元及1169万美元。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将集资所得用作核心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临床开发等。

维亚生物

维亚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上海张江的一家综合性药物发现平台。其服务范围涵盖客户对早期药物发现的全方位需求,包括靶蛋白表现及结构研究、靶点筛选、先导物优化及候选药物的测定。

截至2018年4月,维亚生物已为近300名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药物发现服务,测定超过1000个独立靶向药物,并交付超过7000种独立的蛋白结构。其主要客户包括前十大全球医药公司中的九家。

维亚生物的业务模式主要通过服务换现金(CFS)模式与服务换股权(EFS)模式相结合。截至目前,维亚生物已建立两个孵化中心,孵化了21个早期研发项目,并计划于中国上海、嘉兴及成都增设若干模版化孵化中心

转战港股 即将上市的生物企业 就是这十家

图片来自维亚生物官网

2018年7月,维亚生物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7360万元和9650万元。由于2017年确认了一笔来自主要客户的里程碑付款,2017年公司年收入上涨到了1.48亿元人民币。2015年、201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90万元和2450万元,2017年则上涨至7630万元。

天士力生物

天士力(600535)生物是天士力控股的一家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负责发展公司生物医药板块业务。

公司的独家品种普佑克(心血管疾病用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款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2017年销售额达1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0%。2017年普佑克被纳入全国医保,价格降低了约10%。天士力预计,随着招标省份的增多、产品进入医保,普佑克将进入快速成长期,2018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亿元。

据悉,普佑克另两项适应症正处于临床阶段,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已完成Ⅱ期试验,即将进入临床Ⅲ期;急性肺栓塞适应症Ⅱ期临床研究已完成全部入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通过自主研发、投资引进等多种方式,天士力生物共布局超过15个品种。其中,治疗结直肠癌的安美木单抗(SY01)已经即将进入II期临床试验;治疗乙肝的T101疫苗目前正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1类抗实体肿瘤的融瘤病毒T601正申报临床批件;1类新型降脂药抗PCSK9人源化抗体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此外,天士力生物布局的健亚生物第三代胰岛素产品,凭借其超越原研的良好表现,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欧盟。

2018年7月,Pre-IPO轮融资后的天士力生物估值达到了125亿元。

开拓药业

开拓药业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新药研发公司。目前公司主要深耕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肝癌三大癌症,专注发展“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平台。从研发管线来看,开拓药业主营自主产品的1.1类小分子创新药。主要产品普鲁克胺目前已经进入II期临床,并在中美两地都同步展开。

图片来自开拓药业官网

成立以来,开拓药业共计进行了6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6.53亿人民币。公司于2016年12月挂牌新三板,且于2018年6月21日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挂牌。

总结

在香港联交所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允许同股不同权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是最大的亮点。不过,为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开通路绿色通道,并不意味着上市门槛降低。首先,这些企业必须有产品在临床试验、审批中的不同阶段。2018年4月30日生效的新上市规则中就提到,生物技术公司可以豁免传统的财务指标测试,但需满足一系列其他条件,主要内容为:

1、产品至少已通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

2、上市前获得过来自资深投资者的相当数额的投资;

3、预期市值不低于15亿港元(约2亿美元)。

而“相当数额的投资”则是:“就市值介乎15亿港元至30亿港元的申请人而言,投资金额不少于申请人上市时已发行股份的5%;市值在30亿到80亿港元的申请人,投资金额不少于上市时已发行股本的3%。”

备注:数据来源于

知识库、公司官网、公开数据整理

我们的数据显示,这十家企业都已经达到了以上基本门槛和标准。最低融资额是0.059亿美元,最高的一家融了4.1亿美元;最低的市值是2亿美元,最高31亿美元。在港股上市企业中,营业额和盈利数据并未做上市参考,所以,其他生物企业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市值和产品管线。以上企业中,每家企业至少有一个产品进入临床Ⅱ期,其平均市值为3.5亿美元(由于大部分初创企业市值难以达到复宏汉霖和天士力生物的规模,故暂将其排除),或许这将为当前赴港上市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市值规模的参考。

2018年,在监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之后,生物医药市场又迎来了港交所、科创板带来的资本市场春天。联交所宣布允许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上市仅一年,在未来还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已经有十几家企业递交了招股书。

毫无疑问,香港市场的开放给企业和投资机构都打了一剂强心针。即便资本冬天已经到来,生物医药领域也有极大可能在2019年里继续寒冬起舞。

上一篇新闻

东北如何振兴?辽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下一篇新闻

区块链唠嗑|中韩区块链史上最强对话,WBF济州技术大会圆满闭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