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4日 星期五

一文尽览餐饮业十二月份发生的大事儿,我们都给您整理全了

温馨提示:本文约5600字,烧脑时间9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成都。

12月已过,2018年定格在12月31日就翻了页,这个看似可能最有意义的一天,却又如往日一样无比平常。

2018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罗胖在演讲中指出,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用户。会上,罗胖列出几个收集来的焦虑:1)、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2)、我们刚刚进场,怎样找到新玩法?3)、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罗胖指出,用户这条河一直在奔腾向前。筷玩思维(ID:kwthink)认为,假定这个思考成立,那么企业家就算是在河上捞鱼的人,而在捞鱼的过程中,谁也不期望过早上岸,因为上岸就意味着增长不可续。企业家的焦虑就是一直盯着鱼,盯着增长。

企业如何增长?如何持续增长?无他,“过滤噪音,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再做出一定的反应即可”。

永辉集团创始人分歧,新零售这条路是否能跑的通?

去年12月13日,永辉集团发布了两则公告,一是永辉董事长张轩松将9000万股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比例约为0.94%;二是永辉董事长张轩松和永辉CEO张轩宁两兄弟在公司管理与发展等方向的意见上存在严重分歧。公告后,两兄弟已“解除一致行动”。

在之前,永辉集团也发布了一则内部业务的调整公告,“永辉已经将暂不盈利的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彩食鲜这三大公司剥离出上市体系”。

永辉财报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超级物种、永辉生活这两大新零售业态亏损达6.17亿,至今累计亏损达10亿元,巨大的亏损数字让永辉每发一次财报股价都要跌一次,而这些持续亏损的业务是跟进还是砍掉,估计就是这些问题造成了两兄弟的分歧。

2017年是新零售的元年,说起新零售的过往,还得回到2015年之前。那时候,京东的前物流负责人侯毅向刘强东提了新零售的方案,但侯毅此举并未得到刘强东的重视。

2015年3月,在阿里的支持下,侯毅在上海开了第一家盒马鲜生;2015年6月,永辉旗下子公司“永辉云创”打造了“超级物种”这个新零售业态。2017年,借着阿里打开的新零售风口,腾讯46亿注资超级物种,意在对抗阿里的盒马鲜生,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也是永辉股价一路高歌的时刻。

此后,亲手否决侯毅方案的京东以推出7FRESH的方式拿到了新零售的船票,在这个领域,美团点评、苏宁、天虹等公司也纷纷入局,而结果如同之前万企做预调鸡尾酒一样,除了财大气粗的盒马鲜生,几乎各家都各有苦衷。

一文尽览餐饮业十二月份发生的大事儿,我们都给您整理全了

新零售在永辉集团不受宠之后,永辉给出的信号一是回归超市主业,二是聚焦生鲜B2B的彩食鲜,永辉认为食材供应链是打开企业快速盈利的一条通道。

筷玩点评: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它的商业模式多么新奇,总逃不开“盈利”两字。新零售是传统零售业的变革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抛开各种对新零售概念的解读,新零售的核心依然是怎么让已知的商品卖的更有价值。

在更有价值这一点上,多数入局者走了一条可能不太大众化的路,比如说,大多新零售企业想的是如何把商品卖的更贵。更贵和更有价值,其实是两个不对等的思考。新零售的需求是大众的,但更贵的新零售却是小众的。永辉重回传统零售业,可能也是一条迂回而无奈的道路。

客如云、二维火、钱包生活等突发欠薪和裁员,是资本寒冬还是企业“根”上有问题?

年底,意味着冬季的来临,对于商业来说,资本寒冬、消费寒冬这几个词儿也被频频提起,餐饮业不好干,为餐饮业拿钱赋能的各大服务商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SaaS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如深陷欠薪、裁员、停产的客如云,又如主动降薪20%寻求自救的二维火。

2018年11月,在德勤“2018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中,客如云排名第18位,而后不过短短一个月,客如云就因被曝欠薪丑闻而上了热搜。对此,客如云先是否定部分消息然后发布了一则公告。

公告指出:“客如云目前存在少量离职员工薪资没有完全结清的情况,我们在按照计划处理。关于客如云北上深等分公司撤销的消息失实,客如云全国包括北上深等几十家直营分公司运营良好。”

作为同为SaaS领域的老牌服务商,全员降薪20%寻求自救的二维火则显得淡定很多。其创始人赵光军(花名唐僧)在内部群公告直接指出了公司的现金流危机。赵光军告知员工,自己已经用个人名义借款4500万用于工资事项。

赵光军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企业家,他先是肯定了外界的爆料情况,之后又指出这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于投资方拖延资金,但好在公司账上资金还较为充足,降薪、借款只不过是公司在资本寒冬中储备粮草并锻炼身体罢了,寒冬将过,暖冬必定也不远。

资本、资金是企业的动力源之一。在客如云方面,爆料也指出了它的危机与背后的资方“钱包生活”有关:“客如云欠薪2月之久,装机用二手顶替,而原因是融资没有到账,客如云的大股东钱包生活涉嫌非法借贷已经撤资。”随后客如云澄清,所谓的停产不过是销量不错一度卖断货罢了。言外之意的倔强是请求业界不要添油加醋,不过到底谁在说谎恐怕客如云心里是最清楚的了。

筷玩点评:从表面上看,餐饮SaaS这个业态好像是互联网科技行业,但从根源看,它实际上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会不会处于被动而尴尬的局面就看这个行业所提供的价值。

SaaS是强支付和强数据的服务系统,餐饮信息化行业这些年吵吵闹闹之下泡沫和虚假繁荣太多了......当餐饮业竞争到了一定程度,餐企的需求基本聚焦在“如何可持续发展和降本提效”。一个有趣的事儿是:当餐饮人在想着如何降低成本时,他们会发现,并没有一个说法是餐饮业不能砍掉SaaS。

PS:去年的7月5日,筷玩思维联合创始人兼主编李粼老师出了篇题为《三年之后,谁将主宰中国餐饮软件市场沉浮?》的特稿,全文合计13000字,当时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讨论。

今天,我们对此文章进行了有纪念意义的二次推送。一年多过去,当下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情况与当时文章的预判99%一致,这就是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观点、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深度干货产业媒体的不可替代价值。

时至今日,筷玩思维(www.kwthink.cn)已成为餐饮产业链老板每日必看的标配读物,同时,越来越多的餐饮老板都在把筷玩思维作为提升员工行业认知水平的首选平台。

“入选星巴克烦恼”、2018年前三季度亏损8.57亿的瑞幸咖啡或成下个ofo?

2017年10月,原神州优车COO钱治亚在北京银河SOHO开了第一家瑞幸咖啡,此后,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话题就开始了。截至过去的2018年,瑞幸咖啡累计售出饮品8968万杯,外送订单平均配送时间稳定在16分43秒。即使官方未披露数据,从瑞幸咖啡的APP看,北京瑞幸咖啡的店数已经超过了星巴克。

瑞幸咖啡也多次表态,保持快速发展和保持产品品质是我们的本职,快速发展不必多说,在产品品质方面,瑞幸咖啡引入了国际化供应商,如瑞士咖啡机雪莱、新西兰恒天然乳业、三井物产咖啡豆贸易商、意大利法布芮糖浆等。

一文尽览餐饮业十二月份发生的大事儿,我们都给您整理全了

不得不说,从成立至今,瑞幸咖啡确实让高傲的星巴克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2018年,腾讯牵手瑞幸,而星巴克也不得不靠上阿里。不到2岁的瑞幸咖啡已经有资格抗衡星巴克这个霸主了。

瑞幸的钱治亚和资本打交道确实有一套,虽然此前财务数据曝出净亏损8.57亿元的传闻,但在2018年的双十二,瑞幸咖啡又宣布完成了2亿美金的B轮融资(业界也有说法称金额水分很大),且主要为老资方跟投。有了底气后,钱治亚对外宣布2019年将新开2500家门店,并从数量上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对于外界质疑的烧钱问题,钱治亚大大咧咧地说,瑞幸咖啡不会成为下一个ofo,因为喝咖啡不需要交押金。

瑞幸咖啡在去年12月12日拿了亿级融资,业内自然又把目光投向了星巴克。12月14日,阿里宣布和星巴克的会员体系已全面打通。淘宝天猫的6亿用户将全面对星巴克进行赋能。

瑞幸咖啡方面,钱治亚给市场打了两剂预防针,一是瑞幸咖啡只做全直营,二是瑞幸咖啡已经成为腾讯、美团点评的战略合作伙伴。

从市场上看,挑战星巴克的品牌可不只瑞幸咖啡一个。在茶饮方面,喜茶和奈雪の茶近些年也开了不少大店,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明显失宠。在国际咖啡方面,继麦当劳“敲打”星巴克之后,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也宣布将在中国独立发展,并主打外送服务。

再回到瑞幸咖啡与星巴克,这无疑是新餐饮时代最受争议的话题,瑞幸咖啡能活到最后?2亿美金能烧多久?这个问题还是问瑞幸咖啡的用户吧。

筷玩点评:有一个词儿叫“鲶鱼效应”,另一个词儿叫“巨人转身慢”。过去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因为慢鱼(巨人)太大了,它很难察觉到市场的一些微量变化,而这些微量的变化一旦加剧,就是蝴蝶效应的源头,由于巨头的傲慢,这也是当下新创业者挑战巨头的底气所在。

我们拉长时间尺度就会发现,干掉巨头的大多不是第一个挑战巨头的人,干掉巨头的,大多还是巨头本身。但瑞幸咖啡能不能干掉星巴克?在大多数人看来,瑞幸咖啡不过是咖啡经济翻滚的浪潮中的一条鲶鱼而已。

摆在瑞幸咖啡面前的不是如何打败星巴克,而是何时实现盈利,如何实现盈利。

摆在星巴克面前的不是要不要争夺咖啡之王的宝座,而是如何追上抛弃自己的用户。

双十二狂欢节的韭菜已长好,这将是餐饮业升维的一张新王牌

在双十一的第四个年头,2013年,双十二出现了。虽然都是以线上为主体的购物狂欢节,但双十二比起双十一更重线下。

2015年,为了和美团点评一起为餐饮业赋能,支付宝口碑发起了双十二全球狂欢节的活动,在这一年,餐饮业首次通过口碑参加双十二。

2016年,大量自有流量的餐饮品牌开始加入了支付宝口碑的双十二活动,如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外婆家、西贝等知名连锁餐企,包括一些各地的特色餐馆等,这一年,阿里将双十二打上专攻线下的标签。

一文尽览餐饮业十二月份发生的大事儿,我们都给您整理全了

再看2017年和2018年的双十二,多方餐企联合口碑、支付宝、美团等生活服务平台的狂欢节已成了定局。2018年口碑数据统计,参与口碑饿了么双十二狂欢节的线下商家超过了200万,涵盖了餐饮、便利店、生鲜、美容美发、购物中心、医药等日常生活全场景。

本地生活服务的两大巨头,如阿里系的支付宝、饿了么、口碑、天猫,又如美团点评系的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对于餐饮业来说,巨头入局,可谓实际惠及了商家和消费者。

餐饮双十二,终于进入了正轨。

筷玩点评:不同业态之间的斗争其实没有终点,比如说看似网购干掉了传统商超,但实际上,传统商超并没有真正被干掉,只不过是它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而已,然后新的商业综合体崛起了,而这个过程,正是只做线下的实体店和只做线下的餐饮业双双重新思考自身商业模式的开端。

大多实体店可以抛弃线下回到线上,而餐饮业那时还没有纯线上的概念,由此坚守线下的餐饮业就开始想,如何通过线上来引流?其中,双十二刚好有线上回归线下的属性,而恰好经过多年的测试,线下餐饮业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各大线上平台携手,这对行业和消费者而言,应该算是真正做到了为餐饮业赋能。

所谓“餐饮”正是吃喝不分家,无所谓谁入侵了谁

吃和喝的商业化,构成了整个餐饮业的繁荣。但在过去,餐是餐,饮是饮,所谓餐饮不分家,大多体现在咖啡馆或西餐厅,而在其它业态,如中餐,它们更喜欢把汤当成喝的,最多也不过是一些将超市卖的啤酒、可乐当成饮料再简单加价销售而已。

过去的餐饮业是开餐厅看不起卖饮料的,而卖饮料的又看不起开餐厅的。

但在2016年,这个尴尬的局面就被打破了,喜茶、奈雪の茶、一点点、CoCo都可等茶饮品牌的崛起让餐企打开了一扇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餐企们发现几个问题:一是饮料的利润居然这么高,二是消费者居然这么爱喝饮料,三是饮料居然能给餐厅引流,四是餐饮搭配居然能让客单价翻倍……

之后,那个说让三文治滚出去的星巴克开始卖起了面包和蛋糕,而麦当劳也在公开场合说要对标星巴克的咖啡。重餐的品牌们发现,与其让那些做饮品的“小兔崽子们”赚钱,还不如自己躺着把钱赚了;重饮的品牌们发现,与其让消费者一到饭点就撤离,还不如也给他们提供吃的。

于是,在重餐厅属性的品牌中,我们看到,海底捞先卖精酿啤酒后卖酸奶,又如西贝的沙棘汁、德克士的柠檬饮、湊湊的茶米茶、小龙坎的龙小茶、渡娘火锅的度娘的茶等等。在重饮品属性的品牌中,当看到奈雪の茶将面包卖的不亦乐乎,对于新茶饮品牌来说,只卖饮品客单价不过也就20元左右,而“饮料+食品”之后,客单价就会迎来新的飞跃。

一文尽览餐饮业十二月份发生的大事儿,我们都给您整理全了

即使在中高端餐饮,如米其林餐厅、黑珍珠甄选餐厅,它们的规则之一也是要做好餐饮搭配。

筷玩点评:餐和饮本来就是不分家的组合,重视饮品有几个好处:一是提高利润率,二是提供新的产品选择,三是增加顾客消费的记忆点。关于餐饮更细致的深度思考,可参考筷玩思维之前发布的干货文章《餐饮=餐+饮,基于饮品的餐饮新盈利模型该花心思关注了》。

2018年12月餐饮圈内融资事件一览

12月7日,以色列食品公司InnovoPro获得420万美元的融资,由瑞士零售商Migros以及以色列风险投资机构JVP领投。InnovoPro的核心竞争力为提供非转基因、无致敏源、无麸质、无余味的鹰嘴豆蛋白产品。

12月11日,社交电商品牌“每日一淘”宣布已于11月底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元生资本是领投方,每日一淘表示资金将用于全产业链的整合升级。

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此轮以老股东增资为主,完成融资后,愉悦资本将进入瑞幸董事会。其它资方为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12月17日,椰汁自动贩卖机“道美科技”宣布获得1500万元的Pre-A轮投资,投资方为上海品筑。公开信息报道,该公司的椰子自助售卖机已覆盖国内53座城市。

12月24日,谷小酒宣布完成一笔6300万元的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博将资本领投,阿里、中金汇财跟投。从数据方面看,谷小酒在创立八个月内的全渠道销售额做到了4000万元左右,累计售出300吨成品酒。

12月24日,千味央厨宣布了一笔亿级融资,投资方为京东和绝味食品。千味央厨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餐饮B2B食材服务商。

12月25日,置顶传媒获得新途资本千万级Pre-A轮融资,成立于2016年的置顶传媒是一家提供原创美食短视频的内容公司。置顶传媒将把资金用于广告投放、内容电商变现等。

12月27日,江中食疗获得共青城晟瑄3.18亿元的资金支持,江中食疗表示资金将用于建设生产基地和产品研发等。目前,江中食疗产品的销售渠道已经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涵盖了电商和传统商超渠道。

筷玩点评:瑞幸咖啡的案例可以说是12月份最具争议性的融资了,当然,瑞幸咖啡的争议焦点还是在于烧钱以及商业模式是否虚假繁荣的问题,2018年7月,瑞幸咖啡A轮拿了2亿美元,在2018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还递出了亏损接近10亿的财报,而不到半年,就在烧钱未止、盈利无期的时候,瑞幸咖啡又传出了2亿美元的B轮。

对于瑞幸咖啡来说,资方的注资应该算是雪中送炭了,又或许说是资方被套牢后的无奈之举?2019年已来,餐饮产业链的资本寒冬,应该也快过了?未必!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上一篇新闻

泰国零售商巨头与京东推出金融服务APP

下一篇新闻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党委书记刘曙华来共青城市考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