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叫一声“亲爱的台湾同胞”

“亲爱的台湾同胞”,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用这个春风般温暖的称呼,吹皱了两岸的乡愁,吹融了海峡的坚冰,吹开了历史的新页。从那天起,金门的炮声不再回荡,两岸的藩篱开始松动。从台商绕道香港回到大陆,到台湾当局开放老兵探亲,从两岸“三通”到大陆游客赴台,两岸交流从春水涟漪,逐渐汇成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

亲情割不断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1979年,人在香港的台商黄紫玉看到《告台湾同胞书》里的这些话,下决心要协助大陆开拓两岸贸易。在台当局严禁台商投资大陆的年代,她不顾家人反对,赴福建厦门投资。后来,她的生意做到了上海、山东、北京,并成了台商中的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后谈及初衷,黄紫玉说,那是“家国情怀使然”。

“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告台湾同胞书》这段深情告白,引发台胞多少共鸣。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台商冒着被台当局起诉的风险,冲破重重阻力,以港资、外资的名义辗转登陆,是看到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是受到了家人亲情的动人感召。

割不断的亲情,正是两岸交流最原初的动力,这力量坚韧如种子,能撬开巨石,钻破坚冰。1987年5月,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成员身穿写着“想家”的上衣,在街头发送“骨肉隔绝四十年”传单,每举办座谈会都有几千人参加。国民党老兵的无声哭泣,终于换来台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一打开,就越开越大,再也不会关上。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传唱的诗歌中,在台商的投资里,在亲人思念的泪水中,是汶川地震时台胞的大爱援手,是台胞滞留日本机场时大陆领事馆的一视同仁。无论政治如何变迁,两岸永远是骨肉天亲,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这个事实不会变,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就不会变。

大义不容辞

《告台湾同胞书》说:“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两岸问题复杂而艰巨,但两岸中国人不能回避,不应回避,因为那是民族大义所在,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要解决两岸问题,需要两岸中国人下定决心,拿出诚意,想出办法。

上世纪90年代初,两岸海基会、海协会先后成立。在两岸官方无法直接接触的年代,这两个民间机构为两岸交流做出了独特贡献。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智慧,其核心就是两岸双方都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官方就有了对话的政治基础。1993年4月,“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进行的公开会晤。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实现了跨越一甲子的历史性握手。2008年,两岸两会实现了中断9年之后的复谈,此后7年间,两岸签署23项协议,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沟通机制,乃至2015年两岸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面,“九二共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通关密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0年来,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告台湾同胞书》所提出的许多政策主张都已经变为现实。两岸交流成就斐然。两岸实现了“大三通”并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截至2016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近1.17亿人次;两岸同胞通婚已近38万对,近百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和生活;大陆商务部历年来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近10万个,台商赴大陆投资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近700亿美元,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今天,两岸交往领域之广、社会联系之密、利益交融之深,前所未有。

青山遮不住

“我们如果尽快结束分裂局面,把力量合到一起,则所能贡献于人类前途者,自更不可限量。”“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4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已经勾画了两岸和合的美好愿景。

40年来,历史已经一次次地证明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害的朴素真理。当两岸进入和平发展轨道,赠台大熊猫给台湾带去欢笑,大陆赴台游客给台湾带去人气和真金白银,服贸协议给台企带去优惠和机遇,大陆紧急采购解了台湾果农的燃眉之急,台湾石斑鱼和虱目鱼顺着海水游上了大陆民众的餐桌。

当李登辉、陈水扁喊出“两国论”“一边一国”,台海横生波澜,台湾社会被仇恨和与恐惧所困,加上蓝绿恶斗,岛内陷入内耗空转。当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两岸官方沟通机制随即停摆,货贸协议搁浅,两岸互信损耗殆尽,大陆游客断崖式下跌,岛内饭店歇业,游览车停运,南部农产品滞销。当台湾想推开大陆市场,“新南向”连连碰壁,伤害经济民生,坐失发展良机。

不论岛内政局如何变迁,大陆对台方针不变,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心意不变。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岛内“台独”势力抬头,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的形势,大陆仍积极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两岸累计贸易额达到8512.3亿美元;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台湾银行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为台湾同胞投资兴业创造更加便利、公平的法治环境。各地各部门积极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市场……

2018年2月,大陆发布“31条惠及台胞措施”,为在大陆生活、工作、经营的台胞和台企提供与大陆同胞、大陆企业同等的待遇。“31条”实施近一年,有1000多家台企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税收优惠,100多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的支持,800多名台胞考取了多个热门行业的职业资格,100多名台胞获得各地“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各类荣誉……

感受到大陆愿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真心实意,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特别是台生台青选择来大陆发展,实现人生理想。2018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的人数、台青来大陆就业实习的人数,以及由大陆就业创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新增台企数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那一刻,历史的车轮加速了转动,一往无前。数十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因为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为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上一篇新闻

这个理由亮了 美国白宫官员写信呼吁推迟执行“华为禁令”

下一篇新闻

千村万户看小康丨五龙河水清,“濯”出樱满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