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大会的另一个舞台:全球化的路上,尝试一把带头大哥的感觉
CNET科技行者 10月17日 特别报道(文/周雅):云栖大会的第一天,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科技行者做了第一手的报道,在今日头条上,科技行者关于达摩院的报道收获了几百条评论,有的网友说,应该把金庸先生请到云栖大会;有的网友说,有了达摩院,藏经阁还远吗;还有的网友说,震撼,霸气,这是中国最亮丽的名片。
是的,达摩院这三个字就带着东方神秘意境,阿里巴巴的员工不知道如何翻译是好,马云就自造英文DAMO,让老外们去学习这个新词吧。
再看达摩院的阵容,首批公布的学术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堪称科技界“地表最强战队”,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George M. Church等。下面这张照片,是参与“达摩院”筹办并在前一天与马云座谈的顾问团,成功地在朋友圈刷出新高度。
自此,这个最强战队的领军者来自中国,来自阿里巴巴达摩院。和其他企业的全球化思路相悖,从走出国门,变成了全球向中国看齐。
全球化霸气外露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最先挑头做云计算的,不是技术男出身的李彦宏,不是产品男出生的马化腾,而是文科生出身的马云。而技术实力最先跻身国际级的也是阿里云,在Gartner 2017全球云计算IaaS魔力象限里,仅次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据说Gartner给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得益于阿里云的国际化能力。
1、全球“小伙伴们”集体替阿里云背书
无独有偶,除了Gartner,今年,阿里巴巴的logo前面加上奥运五环旗图标,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成为“云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官方合作伙伴,以及奥林匹克频道的创始合作伙伴,云服务责无旁贷的落在了阿里云的肩上。
今年云栖大会上,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官Gerry Pennell前来站台,回忆起2012伦敦奥运会那一年,负责技术工作的他,亲眼见证了首枚射击比赛金牌诞生,不出几秒成绩被转播至全球,那一刻,全球人民的心情似乎被调到了同一频道,都是激动的!紧张的!兴奋的!也是那一刻,让他明确了一件事:“是科技,将那份紧张的心跳与观众连接在一起(It is technology that links the athletes’ elevated heartbeat with audiences)”。短短半小时,Gerry向观众传递了“科技赋能奥运”的愿景,他设想,和阿里的合作将达到两方面效果:1、数字化传播;2、持续性影响。而我们却听出了弦外之音:奥运的全球化,少不了科技的进步。那么科技的进步呢?至少在目前看来,靠的是云和智能。
显然,奥运的镜头,让我们见识了各国的体育实力。而阿里巴巴的入局,让全球注意到中国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力量崛起。
这一股云计算力量,也让国外顶尖企业开始注意到阿里云,选择阿里云,并把自己的基础设施服务交给阿里云。
今年云栖大会超过3万平米的展示区内,共有超过400多家知名科技企业前来搭台,不仅有英特尔、SAP、Docker、联想、浪潮、万国数据、联发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不乏诸多初创企业。站在云栖大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他们一致拿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云栖大会也成为全球科技企业、各大高校发布新品、新合作的一个新平台:英特尔与阿里云联合发布的加密计算在亚洲尚属首次;Xilinx、ABB、DataArtisans、Elastic、红帽、思科、浪潮等十多家企业也宣布了产品、技术、方案、业务等领域的新进展;还有浙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学等高校宣布了在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向的合作计划。在云栖大会生态峰会上,阿里云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朱以军介绍:“如今,类似SAP等知名跨国企业也开始从智能生态中获益”,从确立战略合作到现在仅18个月,SAP已完成了数个标杆产品在阿里云市场的上架。SAP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陈炜感叹,“阿里云生态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努力值得赞赏”!
阿里云全球智能生态基础网络
开源软件商红帽和大数据处理引擎 Apache Flink商业公司data Artisans也在会议期间正式加入了阿里云生态。红帽副总裁Michael Ferris盛赞阿里巴巴的开源技术成果,他认为“云+软件”模式特别适合红帽在中国落地,并期待云市场的全球发展促进红帽业务增速提升。data Artisans CEO Kostas Tzoumas也表示,阿里全球最大的交易数据、阿里云广泛的客户群体和生态伙伴,能够为其带来更多技术挑战和客户市场。
首次加入阿里云生态的,还有GitHub、Hashicorp。此前,阿里巴巴捐赠开源的RocketMQ已被Apache基金会接纳为全球顶级项目,这次在云栖大会之开源技术峰会上,阿里巴巴最新发布了全球化OpenMessaging和ApsaraCache两个开源项目,点燃了台下开发者的热情。Mysql 之父、 MariaDB 创始人Michael Widenius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云栖大会,年过50的他依然奋斗在代码第一线,他在会上说:“很多MariaDB的运用源自我们的开发者,维基百科用的就是MariaDB,我们也从阿里巴巴中获得了很多开源的支持和贡献,确保能给大家提供功能丰富的数据库产品。”
不光专注于这些当下的云业务,阿里云甚至已经开始摸索30年以后的技术,在我们苦苦思考如何解决地面拥堵的时候,阿里云和英国国家气象局已经开始思考“天上的通勤”。双方联合举办气象AI大赛,依托阿里云的天池平台,邀请全球的人工智能算法高手,为未来“反重力无人飞行器”寻找最佳航线,这次竞赛不以现实环境为局限,而是设定在虚拟的2050年——人类成功研发反重力引擎,反重力无人飞行器成为英国物流行业的运输主力之时。
正是阿里云的这种技术前瞻能力,才能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抓住技术升级的机会,让自己成为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至关重要的角色。
2、代表华人面孔出征奥运主战场,没有技术怎么行
企业的能力,窥一斑可见全豹,譬如奥运赛场,就是全球企业必争之地。在阿里签约之前,奥运会共有12家TOP赞助商,均为各国的代表性国家企业,如美国的可口可乐、VISA和通用电气,日本的丰田与松下,韩国的三星。这些公司均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而阿里正值18岁,为奥运会TOP赞助商最年轻的华人面孔。
过去30年,中国诞生了联想、华为、海尔这些全球化制造性企业。而阿里让业界看到,现在年轻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足以与全球角逐。有消息称,在阿里与国际奥委会签约不久前,麦当劳6月16日结束了同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合作。有媒体恰好抓住这个时间点,看作是奥运平台上新旧两个商业时代的交替。
但从侧面看,这是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就像八年前的阿里云计算,今年的阿里NASA计划,今天的阿里达摩院,何尝不是一次次未雨绸缪。阿里达摩院第一批发布的研究范畴包括:量子核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核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体系等,包括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范畴。这些都是在当今科技范畴十分抢手的行业。
顺应时代,意味着洞察力,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创新。阿里云想要把这种判断力带到奥运赛场:以前,“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还不够,现在,我们还可以“更智能”。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奥运”展台,阿里巴巴贴出口号“智能奥运”。有趣的事,展台的一角,还有一面心愿墙,上面罗列了网友对智能奥运的愿景,代表着对奥运的想象。
“智能奥运”将主打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阿里云挑大梁。作为奥运会全球指定云服务商,阿里云将以全球化的基础设施布局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让奥运会首次走上云端,拥抱人工智能。而阿里将为奥运会打造一个全球电商平台,发展及定制面向中国用户的奥林匹克频道,输出大数据能力,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奥运会是技术发展最好的检验场,阿里云面临的奥运是对自身全球化能力最严峻的考验,背后依靠的是云平台能力、安全服务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
而阿里云的畅想是,在未来的奥运会中,阿里将在云端,用飞天操作系统把全球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成一张计算资源网络,以在线的方式获得支撑奥运组织运行的计算能力,而孵化于中国的创新技术,也将通过奥运会走向全球,人工智能、IoT等前沿技术将伴随云计算,走近每一场比赛和每一位观众。
全球化背后:服务的半径变了,但我们有技术护城河
对于大部分像阿里云这样的互联网云服务商来说,面对云时代浪潮,服务的半径变了,云服务的价值是赋能客户对数据的理解和对新商业的理解。在阿里云副总裁李津看来,阿里云新的技术护城河,是全链服务能力和多产业互相的耦合能力。
1、从公共云计算同时向企业级服务市场转型。
这几年,阿里云在企业级的布局和步伐加快,为大型企业的平台迁移做足准备。阿里云总裁孙权在云栖大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阿里云的服务变化——阿里云目前从公共云计算同时向企业级服务市场快速地转型。“我们今天服务的客户,不仅仅是中小开发者,更在服务着大型的企业、上市公司、政府,同时不仅服务着中国,还在服务着全球。”
除了服务开发者之外,阿里云更多的看到企业在数字转型当中的机会,企业在提升员工效率当中的机会,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当中使用新技术来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机会。企业需要一个云管理平台,打造IT运维的环境。
所以阿里云把今天的互联网架构、业务的平台能力、数据化本身的综合能力、网络安全能力,整体作为行业性的解决方案给到企业。
2、一砖一瓦,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钢筋水泥。
孙权说,阿里云今天帮很多的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也在帮他们构建自身的互联网架构能力(比如中间件、数据平台),同时对他们提供更多本身的底层计算服务,包括网络计算、存储、安全。
阿里云今年持续推出异构计算、ECS、闪电立方、POLARDB数据库等新产品,分别从计算、数据迁移、数据库等方面为大批量的计算需求、海量的数据提供服务。
譬如今年云栖大会,阿里云发布了计算类服务器产品--神龙云服务器(X-Dragon Cloud Server)。神龙云服务器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虚拟化2.0技术,用秒级交付的特性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高性能弹性计算的需求。阿里云也因此成为第一家自研云服务器的云服务商。
譬如在数据库领域,阿里云自研商用关系型云数据库POLARDB,为新金融、新零售、新制造、物联网、电信等高吞吐场景而生,解决了传统数据库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实现高性能、高容量、低成本特性。
还有阿里达摩院,强大的技术班底让其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全球圈。目前,“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当所有的行业拥抱云,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形成一个完整的云架构,也就意味着,阿里云已经把计算资源推进到更加底层的位置,成为智能社会的钢筋水泥。
3、企业出海,一张云计算网络支撑全球业务。
据财报显示,阿里2017财年技术投入为170亿元,已经超过百度同期的101.5亿、腾讯118亿和京东54亿,居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首——显然,阿里正在持续加码技术板块,抢占全球话语权。
实际上,阿里云在全球的发展可圈可点。譬如,过去,企业在国内可以任意选择云服务器,但一旦出海,要管理全球网络,就被迫在不同账号之间来回跳转,相当麻烦。而现在,有了阿里云全球化数据中心,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可以将拓展海外业务的时间从原本数月缩短至几分钟。企业原本需要在当地雇员搭建自己的计算资源,现在可以即开即用,用一张云计算网络支撑全球业务。
借助阿里云在全球撒下的这张大网,大疆创新、大拿科技、ofo、等逾10万企业得以迅速、规模化拓展国际市场,云计算技术为这些出海企业节省了超百亿的成本。
于中国而言,或许更高屋建瓴的是,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云计算的“出海”,不仅仅是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服务,更代表了中国核心技术积极输出,成为全球化浪潮的引领者。
从这个角度看,全球化路上的阿里云,似乎是中国云计算市场那煽动翅膀的蝴蝶之中一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