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出海与退潮
2016年,正是各家资本抢着往共享单车这个行业里塞钱的时候。而摩拜和ofo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当时就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彼时ofo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开展试运营,而摩拜也对新加坡市场摩拳擦掌。然而直到在2017年,也就是国内出台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各地纷纷开始限制单车新增投放的这一年,摩拜ofo才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共享单车出海上。
对于出海,ofo和摩拜均有目标,当时ofo对外宣称的目标是20国,而摩拜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则并未用“国”作为出海单位,而是宣布摩拜将在2017年年底服务全球200座城市。而在在2017年11月,摩拜单车宣告进入德国柏林,提前一个月轻松宣告完成了王晓峰的200城计划。ofo则是在12月宣布入驻法国首都巴黎,达成20国投放的目标。
虽然在出海地区单位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200城还是20过,其基本路线都是在“广撒网”。毕竟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共享单车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享受着很深厚的底蕴,但是在其他国家未必能享受同样的待遇。而在研究摩拜ofo出海的国家我们也能发现多为发达国家的知名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相对较大,这样也方便了共享单车在出海过程中“多敛鱼”。
【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而事实也证明了,“广撒网”的方针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共享单车的接受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被认为是现代自行车诞生地的德国,也有媒体怒评引述专家的分析,称摩拜单车是“白痴经济”,难以回本,只是在用低价抢占市场和用户数据,并唱衰其发展前景。
而在澳大利亚,各地政府对于共享单车也始终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新州州长Gladys Berejikli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表示,“有(共享单车)公司说政府制定的规则桎梏了创新,那是他们自以为是。也有可能是人们根本不想用他们的服务,或根本不喜欢他们的运作模式”,而且还强调,“如果他们决定不再提供服务,无所谓——我认为我们有足够好的交通网络和选择,即使没有共享单车也没关系”。
【要改变观念,还需多加接触】
出现这种态度,除了各地媒体和政府的主观意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海外城市对共享单车能为当地市民提供的便利性不甚了解的原因。而为了让海外的民众更够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利,据相关专家分析,共享单车们反而应该更加大力地在当地投放足够量的单车,并进行持续不断的优质维护,让更多的人产生尝试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
而这也是共享单车在国内发展的规律。在国内,共享单车们在广州投放单车的数量一度达到80余万辆,在上海共享单车的存量更是早早就突破了百万,这使得人们能够随处看到共享单车的身影,在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扫码解锁。而当摩拜和ofo出海之际,却显得有些束手束脚,一般只在一座城市投放上千辆单车,当地市民能够接触到共享单车的机会自然也被稀释了不少。
除了投放单车的体量,长期、优质的维护工作也是共享单车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共享单车们的运维一般是交给外包公司进行,每日的工作是将坏车进行回收,或者是进行单车的调度,以符合城市人口出行的潮汐规律。就算是在国内,共享单车运维员依然存在巨大的缺口,而在海外,共享单车企业运维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更为昂贵。
【最终要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
看到这里,想必网友们也发现了,无论是大量新增单车投放,还是要进行有效的运维,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资金。而在2017年资本对共享单车行业的热情明显下降,摩拜方面在2017年获得的4轮融资中,有两轮是2016年就已经安排上,因为要走流程才会到了2017年才会拖到正式宣布。而ofo方面在2017年的3轮融资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而到了2018年,资本基于摩拜ofo的投资就更少了。摩拜单车在1月宣告获得F轮融资之后,在4月4日便宣告正式被美团以27亿美元的总价收购。考虑到近来美团即将IPO上市,摩拜也算是有了一个坚强的后盾以维持其在海内外单车的运营。但是目前为止,ofo仅接受到通过置换单车换来的阿里巴巴的E+轮融资。
而这一现状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今年ofo先后宣布推出以色列、澳大利亚。昨日更有外媒透露ofo推出迄今在德国唯一的单车投放地柏林之后,ofo对外表示,“海外战略目前的重心是深耕重点市场,并探索实现商业价值。我们根据各地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对于ofo的非重点海外市场,我们将会展开妥善的调整计划,将影响降到最小”。总的来看,ofo正打算放弃“广撒网”模式,转向“精兵战略”。
面对ofo的转变,很多人认为这是ofo海外展现的“溃败”。然而站在更加客观的立场看来,扩展海外市场只是共享单车们在商业模式上的一次尝试,更为重要的始终还是国内市场。而随着国内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规范逐渐加强,单车们光是忙活着应对各种审核就足够焦头烂额了,本身也没有在海外市场投入太多的精力,这时候采取“精细化运营”,其实也无可厚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