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步履稳健踏歌行 勇立潮头惠民生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琼海博鳌镇留客村风光秀美。阮琛 摄

芳菲四月,蝶舞花香。一边是极具现代化特点的会展厅堂和高档酒店,一边是碧野万顷和错落有致的海南民居,“田园风”“国际范”的双重体验,不仅“醉”了游人,也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这就是琼海博鳌田园小镇“奏”出的美妙乐章。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下简称论坛)落地琼海21年来,一大批与人民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项目在琼海遍地开花:家门口买到平价菜、“家门口上好学”“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和人才安居房引来“凤凰筑巢”,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系列美好图景成为现实。

流年似水飞逝,初心恒久不变。在琼海,发展的成果由百姓共享,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田园风”“国际范”,美好前景醉人

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高铁站出发,沿着环岛高铁东线向南,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直达博鳌。过去21年,论坛擦亮了一张面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过去,我们进出村都从附近山脚下绕一个大圈,原本几百米的路绕过去就成了十几公里。”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党支部书记冯锦锋回忆道。然而现在游客的体验却是:平坦、宽阔的旅游公路直通到村,离村子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就是高铁站与机场。

琼海是海南打造全域旅游的样板,软硬件水平坚持同步提升。特别是博鳌,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眼光尤其长远,也更具国际水平。

此前,琼海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通航的博鳌机场,如今已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并面向国内大中城市开通了80多条航线,与5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建立空中联系,并逐步计划开通至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地的国际航线。

“中午我还在北京的家里吃饭,下午我就飞到博鳌了,太方便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同时也是乐城真实世界首席专家的姚晨是北京至博鳌首航的乘客。他说,比起过去从海口美兰机场换乘动车到博鳌,节省了近两个小时。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中英文讲解志愿者在博鳌镇留客村进行集中培训。阮琛 摄

这也方便了更多选择到琼海度假的游客。“琼海之旅让我心情愉悦。”张艳会是新琼海人,每年年底都会和家人到琼海过一个“暖冬”,她告诉笔者,琼海有美丽的乡村,有美味的小吃,有优质的生态,还有丰富的旅游项目。

4月的琼海,青绿的稻田散发出清香,藤萝雨树交叠错杂,南洋格调的骑楼建筑鳞次栉比,三三两两的游人穿梭其中。这是琼海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的一角。

中原南洋风情小镇是琼海打造田园乡村风情的掠影。琼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大拆大建,利用原生乡野风貌,注入文化灵魂,一个个既体现乡愁又充满浪漫的风情小镇。椰树、湿地、天蓝、海碧,咖啡屋、农家乐、公道饭店……琼海主打的“绿色旅游”“田园风光”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到琼海打卡,也将美名传向更远的远方。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海钓爱好者在博鳌海滨挥竿钓鱼。蒙钟德 摄

“每次回沙美,都有新变化。”看到村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沙美村村民何忠林果断放弃海口月薪2万元的工作回乡开起农家乐,现在全家一起上阵,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2000多元。

当风景成了产业,村民也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据了解,琼海在打造美丽乡村,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已带动农户39754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性收入达3.6亿元。

与“大腕”面对面,世界近在眼前

曾经,要买最常见的生活物资需要赶上半天车,去往距离近20公里外的市区;如今,博鳌小镇上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各种耳熟能详的国际大品牌。

在位于博鳌东屿岛的博鳌免税店,时刻都有游客、居民选购心仪商品,满载而归。

“我经常会买一些护肤品、彩妆,因为可选择的产品很多,价格也很优惠。”博鳌姑娘小苏刚刚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回乡参加工作,过去她每次去学校前都会顺路去免税店逛一逛,选购自己心仪的商品,“以前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逛免税店,感觉家乡特别高大上。”

博鳌免税店的购物体验,是琼海人家门口“逛全球”“买全球”的新体验,也是琼海连接世界的新窗口。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琼海博鳌免税店工作人员为消费者介绍免税商品。方山 摄

助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琼海一直在路上。距离论坛永久会址6公里,就是被誉为论坛“第二乐章”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医疗产业园区,来自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医疗健康企业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康养服务,也让琼海人第一次感受到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就在自己身边。

目前,乐城先行区已汇集40多个国际一流的医疗健康企业,将在干细胞临床研究、肿瘤治疗、医美抗衰与辅助生殖等四个方面形成产业聚集,预计不久的未来产业规模可达500亿元。

“琼海将做好博鳌品牌影响力的转化,提升会展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经济带动作用,打造独具‘国际范+田园风’特色的国际会展目的地。”琼海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阮琛 摄

博鳌效应,让琼海居民愈发觉得“世界近在眼前”。“从来没想过能在家门口和外国人合影。”在博鳌镇留客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周金旋在家门口的景区工作,负责打理景区内的景观稻,他自豪地说,“从非洲远道而来的游客对我种的水稻很感兴趣,一定要拉着我合影。”

2020年,沙美村村民符育瑜从旅游学校毕业后,也回到沙美村当导游。“去年3月已经拿下了导游证,现在正计划学点英语和俄语,因为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沙美会越变越好。”符育瑜说。

产业发展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20年前的博鳌海滩,只有仙人掌和椰子林,迫于生计,当地年轻人离开家乡去省外打工。如今,沿着博鳌海滩,从南到北排列了十几家豪华酒店。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博鳌片区持续增长的人口与人气。

人气旺了起来,机会也多了起来,曾经在广东打工多年的潭门人王小珍就回乡开启了全新的事业——经营一家海鲜主题餐厅。“我们的海产品已经发到了全国各地,收获了一批老顾客。”王小珍说。

因产业发展而尝到红利的,还有琼海市大路镇湖仔村的脱贫户何子颜。村里有一块地租作“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项目基地,种植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多种名优热带水果,选育燕窝果、巧克力布丁果、手指柠檬等150多个特色品种,50个优选品种开始产业化推广,种植面积达1.5万亩。

在这一项目的推广带动下,何子颜种起了手指柠檬,2021年1月收获第一批果实。他高兴地告诉笔者,手指柠檬的市场价可达500元/斤,去年仅靠销售手指柠檬,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座座老屋变新房,一条条公路畅通到边远山村,种植养殖等农村特色产业呈现勃勃生机,一个个美丽乡村点缀在琼海大地。过去五年,琼海市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747户18039人如期高质量脱贫。

“电视画面清晰又流畅,老人看琼剧、年轻人看球赛。”能收看到信号稳定、画质清晰的电视节目,是琼海市会山镇棉头村村民王更清这半年来最舒心的事。棉头村是苗族村,过去,村里没通公路、没通光缆,连打电话也只能凭运气、看天气。

大山深处的村民没有被遗忘。琼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为村里解难题、谋发展,让“王更清”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如今棉头村异地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全村42户173人即将过上全新生活。

发展得好不好,人民群众的感触最深刻。“我们村从产业空心村成为了产业振兴村。”博鳌镇朝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杏惠透露,该村瞄准“小而精”的会展产业,通过美丽乡村二期项目建设结出新的硕果。近5年来,朝烈村村民人均收入不断提升,从最初未破万元,升至2020年底的2万多元。

依托论坛这块金字招牌,琼海奋力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共同富裕。在嘉积镇乐城村村民马振秋看来,近年来家乡变化巨大,人居环境变美了,大家的钱包也变鼓了,“大伙对未来更加期待。”

据悉,乐城村背靠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受乐城先行区快速发展的带动,村民务工、就业有了更多去处。这也是琼海在推动发展成果下沉农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答卷中作出的精彩答案。

激发“精气神”,文明花开正艳

当晨曦穿透万泉河上的薄雾,琼海又迎来温馨的一天。

在博鳌镇东屿村临街的早餐店里,就着醇厚的咖啡香与早点,相熟的村民们已经闲聊起最近的新闻。

“你看我们博鳌,村村通路,户户通水,WiFi全覆盖,和城市有啥区别?”博鳌镇东屿村村“两委”干部苏炳伟笑着说道。

论坛落地琼海以来,各项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均得到极大提升,也将村民们从封闭的小社会推向了广袤大世界。

在这期间,IKA风筝冲浪竞速世界锦标赛、“更路簿”杯国际帆船邀请赛、博鳌国际时尚文化周、春之“鳌”游——许鸿飞雕塑展等系列文化活动陆续举办,琼海人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借助论坛,琼海践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生活与发展。

“文化活动搞多了、搞活了,牌桌赌局就不见了,打架斗殴就没有了,人心慢慢就聚齐了。”苏炳伟说,东屿村借论坛整村搬迁到镇墟,村民过上了美好新生活,“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邻里生活愈发和谐。这十几年来,需要我们去调解的邻里矛盾仅仅只有两三起。”

“博鳌效应”焕发了琼海人的“精气神”。“竹竿老人”魏文贤十年义务拯救100多名落水者,村民蔡开新用生命保一方平安,“三好媳妇”吴淑妹几十年来如一日照顾公婆,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

琼海坚持发展成果百姓共享,凝聚向上力量

琼海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陈世明 摄

琼海也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方面着手,从清理卫生死角、疏导城市交通等老百姓的身边事做起,改造错乱的地下排污管道系统,拆除违建铁皮棚屋,清理垃圾成堆的卫生死角。一批接一批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上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也开始向农村下沉,发展红利向人民群众释放。

在嘉积镇山叶社区叶园文化广场上,小孩子撒欢奔跑,老人们悠然下棋,画面温馨和谐。很多人已不记得,这里曾是垃圾堆高过人头的废品收购站。

在万泉河畔的琼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不少市民游客已把这里当成了“据点”。“这里不仅有各类图书可免费阅读,时不时还能碰上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办得很好。”琼海人李建新每天早晚都要来河畔散步,散步之余他会进入中心读一读心仪的书。

2017年11月,琼海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海南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有力证明。

琼海市委书记田志强表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项荣誉,也是增进琼海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途径,更是琼海吸引目光、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绝佳名片,是琼海蹄疾步稳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最强资本和最大底气之一。琼海将把守护好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作为琼海的一项政治使命、一个常态化政治任务抓强抓实抓细。

文明之花,在琼海别样红。站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起点上,琼海砥砺前行,立志建设一个山水美、城乡美、人文美的琼海,一个发展好、生活好、风气好的琼海,一个观念新、动能新、作为新的琼海。(本版撰文/阮宇)

百姓说

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村民陈小恋:就业机会更多

“我在论坛成立会址工作已经十多年了。”4月19日,在论坛成立会址,博鳌镇朝烈村村民陈小恋正带着团队排练。如今她已经成为景区的骨干力量。

2006年,陈小恋嫁入博鳌镇朝烈村,此后与丈夫一直在博鳌本地生活、工作。“论坛落地博鳌后,机会明显多了起来。”陈小恋说,先是越来越多企业到博鳌布局,打造建设景区、美丽乡村以及酒店、住宅等,产业结构变化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很多年轻人开始来博鳌找机会,过去外出务工的人也回来了。”

在陈小恋看来,论坛落地,彻底改变了小镇居民的生产方式,她说:“以前我老公家单纯靠种地捕鱼,一年到头很辛苦,而有限的收入都不够修房子,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

现在,朝烈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店等业态如雨后春笋,生意很红火,外出的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发展。

“我和我老公都在企业上班,收入很稳定。现在村里纯种地的人不多了,因为镇上的岗位太多了,物业、司机、导游等等,只要愿意干,就能找得到。”陈小恋说。

在论坛成立会址多年的工作经历,也让陈小恋打开了眼界,让她近距离接触到了以前许多只能在电视上、新闻中才能看到的名人政要,并且有机会和他们合影、交流。这些也成为陈小恋心底难忘的记忆。

“每年论坛年会期间,会有很多重量级嘉宾来参观。”陈小恋说,为了做好接待服务,她们会悉心谋划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安排。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她也从一名普通引导员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进步,“最多的时候带领的团队就有30多人,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陈小恋说,有时候,觉得通过自己的介绍,让更多外省游客了解博鳌、认识博鳌、爱上博鳌,心里特有成就感,“每次听到游客说‘博鳌真美’,心底都很开心,与有荣焉!”

琼海市博鳌镇东屿村村民苏炳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会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说起家乡巨变,博鳌镇东屿村村民苏炳伟感慨万分。如今的他住小楼,出行有私家车,丰衣足食。

以前东屿村的村民都居住在东屿岛上,那时大家靠养鱼养虾种田谋生。当时的东屿岛与外界联系靠小船,没有桥更没有路,遇上台风暴雨,全村人进出无路,只能等外部救援。

2001年,论坛建设启动征地,东屿村村民大力支持,迁出了祖辈生活数百年的地方。“说对故土没感情那是假的,但这是国家大事,而且能给东屿村更好的未来,我们都很理解、支持。”苏炳伟说。

2002年清明节,东屿村村民大多数已搬迁至博鳌镇上的安置区生活。搬迁后的东屿村,绿植成荫,公园、广场、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280多户村民搬进楼房。与其说是东屿村,倒更像是“东屿小区”。

“现在大家生活很惬意,打打球,跳跳舞,或者看书习字,条件比以前好得多。”苏炳伟说,而且生活越来越像城里人,“白天各自上班,下班后聚会、散步、跳舞,居住环境、卫生环境都和原来有了天壤之别。”

搬到镇墟后,苏炳伟家临街开起了便利店,每天接待的顾客不少,有时朋友熟人来店里闲聊两句。“话题从家长里短变成了国家大事,石油价格下降啦,还有可能会有哪些贵宾要来博鳌参加年会啦等等。这都是以前想都想不出来的画面。”苏炳伟说。

随着论坛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苏炳伟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别看我们镇子小,却有多家五星级酒店,还有游艇码头,不比大城市差!”苏炳伟指着周边成片的小楼自豪地说,“这些楼房都是村民自己盖的,这个20年前还贫穷的海边渔村,如今已经成了富庶之地,过去人们天天盼过年,现在人们天天在过年!”

最让苏炳伟开心的,还是学校教育有了更高质量的发展。“以前在岛上,外面的老师都不愿意去,村里人自己当老师。现在不仅学校大、条件好,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很强,现在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小儿子今年也要高考了,这也是我们家今年的头等大事。”

博鳌镇政府工作人员杨世宇:短短几年生活大变样

“博鳌因论坛而兴。”说起论坛带来的变化,博鳌镇政府工作人员杨世宁这样总结。他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博鳌地区工作,亲身参与了博鳌的建设,也亲眼见证了论坛带给博鳌、带给琼海的巨大变化。

“我刚参加工作时,博鳌地区比较贫穷,各方面也没有什么特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杨世宁说,那时全镇没有一条水泥路,也找不到一辆私家车,甚至都找不到一家工厂,“百姓以种地捕鱼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杨世宁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博鳌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镇里除了机关单位,几乎找不出第二栋二层以上的楼房。”

博鳌镇的发展活力自论坛落地始。杨世宁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00年,在确定论坛将于2001年落地博鳌后,博鳌“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酒店等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当年就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论坛落地后,为琼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前来寻找机遇的客商大量增加,社会投资水涨船高。博鳌镇的变化也是琼海发展的一段掠影。在论坛的带动下,琼海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后来引进大量产业项目提供了坚实基础。

项目多了,杨世宁与同事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联系项目,服务项目建设,项目落地前要做好群众工作。”杨世宁说,在论坛的带动下,琼海启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项目,“博鳌与其他兄弟镇都是一片忙碌,大家共享论坛带来的发展机遇。”

短短数年之间,论坛极大改变了琼海的面貌。“大约在2006年,小汽车就在博鳌随处可见了。不少村民开上了小汽车。”杨世宁说,镇墟上也盖起了成片的小楼房。

博鳌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2021年,博鳌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05元,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博鳌镇和美雅村、沙美村、留客村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海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2019年,博鳌镇还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博鳌名气越来越响,也让杨世宁有了新的感慨,他对笔者说,博鳌一直是冬季瓜菜的重要种植区,“自从博鳌的品牌打响后,收购商前来收购农产品时,都会比一般市场价高出几角钱。这些产品会被贴上博鳌的标签,进入更高端的消费场所。”他笑着说道,“这或许是我们博鳌影响力的体现。”

“新琼海人”蒋秀娟:服务年会对我是非常特别的经历

“论坛对我来说是非常特别的经历。让我从一个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蒋秀娟,也是论坛美丽乡村讲解员团队的培训老师及志愿讲解员,从2015年开始她便参与论坛,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当我们向外宾讲到南强村的凤凰公社时,这里一定要额外解释‘凤凰’的含义,让外宾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了讲好每一个故事,她颇费了一番脑筋,她说,“比如博鳌的‘鳌’,这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生物,我们就要向外宾解释,这和中国的神话传说有关。对外宾来说既十分生动有趣,又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一名志愿讲解员的讲解,代表的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窗口,也是向外宾展示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蒋秀娟说,哪怕是在一个小小的村子,讲解员也要尽最大努力去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宾看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中国,这是讲解员的使命与担当。

为论坛服务,是蒋秀娟本职工作以外全新的尝试。她说,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她从论坛的举办中收获了个人能力的极大提升,并且从琼海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中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快速发展,每一次外宾对琼海的肯定与赞誉也让她倍感自豪。

“2018年,当时一位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畅游北仍村时,他们说‘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我们一直很感动’。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就像中外友谊的使者。”蒋秀娟说,她自2005年来海南工作,海南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讲好家乡的故事也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新海南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去讲好海南故事。”

上一篇新闻

嫌椰树包装太丑,网友们出大招!

下一篇新闻

从小渔村到“外交小镇”,这个滨海小镇有多国际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