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博物馆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记载着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是一个"讲故事"的文化空间,

全球博物馆,开阔你的视野!

文化博物馆外,一大群穿着各色校服的小学生们已经在门外排好队,等待进馆参观。入口处,一尊武打巨星李小龙雕塑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他们比划着,模仿李小龙的标志性动作。人群中,几个黄头发白皮肤的外籍小学生也加入讨论的队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人流走进香港文化博物馆,迎面看到“清帝大婚庆典”、“李小龙系列展”等巨幅宣传海报。那些肤色各异的小学生们,也已经在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不同的展厅,开始他们一天的“香港文化之旅”。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香港文化博物馆设有12个展览馆,陈列面积有7,500平方米。6个常设展览馆包括视听导赏厅、新界文物馆、粤剧文物馆、徐展堂中国艺术馆、赵少昂艺术馆及儿童探知馆。专题展览馆在不同时间推出多元化的展览主题,以提高参观者对文化艺术的兴趣。

视听导赏厅已于2015年10月暂停开放,以增加展览设备配合金庸馆的筹备工作,“工程预计近期完成,希望2017年春节后,能和广大金庸迷见面。” 博物馆馆长林国辉介绍说,“我们曾经为香港音乐教父罗文举办个人展,还有正在展出的李小龙个人展,有超过六百多件珍贵的李小龙文物。但这次我们把仅有的视听导赏厅改成金庸馆,专门常年展出金庸先生的珍贵资料。博物馆成立16年以来,尚无先例。希望大家透过金庸先生,了解他的成就和贡献,了解香港文化。”

金庸其人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生于1924年,自小便熟读四书五经。曾任报社记者、翻译、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等;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1993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15部,广受当代读者欢迎。

提起金庸先生的大名,华人世界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知其本名“查良镛”的读者想必要减去一半,至于他的其他笔名,估计只有资深“金粉”才略知一二。

“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是香港文化人对金庸先生文字生涯的生动概括。研究金庸武侠小说而称为金学:在香港有倪匡,在台湾有林保淳,在内地有陈墨等金学家,各地的各种金学研究会纷纷林立,时至今日金学俨然已成显学,以武侠小说而成为金学,金庸早已成了一个神话。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如今金庸小说的影响可谓无远弗届,除了作为印刷文字载体的图书之外,经正式授权改编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杂技、绘画、动漫,乃至游戏和电视节目的知识竞答,等等,遍及文化诸多领域,读者之众难以计数。“然而若只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没有看过金庸的展览,所知道的只是一个不完整的金庸。”博物馆馆长林国辉如是说。

香港文化博物馆亲民而多元

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定位是什么?如何拉近市民和博物馆的距离?

香港文化博物馆其中的一个特点是,主题贴近群众,也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办的专题展览,都会经过调研和在群众中征询意见, 题材活跃更要让群众有亲近感。

互动性是我们着重加强的环节。我们每个展览开始的时候,也考虑到观众,特别是学生团体他们来参观的需要。所以我们的展览在设计上,都要增加它的互动性。另外,光是一个学生团体他也有不同的背景,幼儿园、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要有针对性。通过香港教育局,我们也接触到不同的学校团体,让老师跟着我们拍摄,也在学校里推广题材,还会有很多学校带着来参观。比如说正在办的故宫展览,教育区里面观众就有机会去亲手编织传统的吉祥如意结。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在这里看到不少外国游客,他们在博物馆里了解香港文化,会有交流障碍么?

林国辉: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我们很多本土题材的展览,不仅有粤语介绍,还会配有中英文解说片段。针对一些听障人,我们也有无障碍的一个考虑。比如说他看到一个片段,他听不到内容是什么,这些节目就会配有专门的手牌,手牌上会把视频里的内容用中英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金庸展馆,收获的不仅仅是“美好”

是怎样的一个契机,想要做一个常设的金庸展馆,而不是有时间期限的展览?

林国辉:金庸(查良镛)先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香港的文学家,也是香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的武侠小说对海内外的华人影响巨大,对我们香港人也有特殊的情结。

香港流行文化发展过程中,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很多丰富的题材,让香港的影视文化得以繁荣。我们的电影、电视、广播、广东歌曲很多也是跟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有关。所以我们也希望成立一个展览馆,让全世界来香港旅游的人,来参观金庸展馆,我们也跟海外观众介绍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就,跟香港影视文化发展的关系。经过和金庸先生以及家人商量,我们得以实现这个愿景。

金庸展馆会包括哪几个主题?

这个展览是跟金庸先生香港的创作过程有关的,介绍创作活动的背景,为什么他会创作这个武侠小说,小说最初的生产情况是怎么样的,比如报纸上的版本,到变成单集故事的版本,到后来成书成册的版本,都会详细介绍。

金先生是1955年开始创作到1972年,《鹿鼎记》是最后一部小说。他用了17年的时间写武侠小说。可是后来,他也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去整理他自己的创作。创作本身的过程就是一个世界记录。三十几年,如何把这十几部小说完善。中间我们有介绍这个过程。

另外我们也会介绍金庸先生的创作跟香港历史文化的关系。对观众来说,包括东南亚、欧美国家的很多观众,他们也不懂汉字,不懂中国文化,可他们却理解金庸先生身上的武侠世界。从香港早期拍摄的武侠电影,到《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积累了大批的金庸受众群。

所以金庸展馆,也不光是看真迹文字,也是很多的不同展品,包括他跟电视电影这些影视作品的关系。从中也看到金庸先生他创作的才华是非常丰富的,对香港影视文化是很重要的保障,香港也感谢金庸先生的贡献。

金庸展厅已经筹集到多少件展品?

分开几个方面去筹集的。一个是我们加强研究,请香港一些大学老师,做有关金庸小说版本的研究,流传情况的研究。另外一个是,展品方面的征集。先是跟金庸先生的家人联系,希望给我们一些先生的手稿、生活用品,也借到很多先生看过的书,他用的笔,还有一些手稿。特别是有关武侠小说的手稿是非常珍贵的。

还有,像金庸先生过去的朋友,跟他一块工作的人,去征集几十年前留下来的手稿。我们特意也去新加坡、杭州去找寻文献,情况也是非常顺利的。特别要说的是,我们在新加坡已经找到,1967年每周在报纸上连载《笑傲江湖》时,金庸先生亲笔写的一些手稿。要知道那个年代是报纸小说的年代,金先生每天晚上用稿纸写好后,要把稿纸送到排机房去排。第二天见报,手稿就不留了。很多50年代的手稿已经丢失。我们很幸运,几十年以后在新加坡发现这个手稿,展出后观众们可以一饱眼福。当然未来我们金庸展馆开馆以后,还会继续征集的。

他的小说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雅俗共赏?

武侠小说终归是通俗小说,通俗小说故事情节往往会压过很多文学性的东西,金庸能有如此大的成就,能在封笔多年后还始终为人所记忆,绝不仅仅是靠着他不断写让读者喜爱的人物和情节,而是在小说中灌入了他的思考。

首先,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所有故事都有很强大的历史背景,有很强的带入感。“家国情怀”是金庸先生作品中最突出的情感,具有普世价值观。在他的武侠世界里,对情的讴歌,对情的自问,对于痴情的演绎,道出了千百年来的向往与追求。

其次,是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入木三分。这些角色形态各异,不仅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主观创作中却也丝毫没有留下脸谱感,提及任何一人,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与其他人的差异,这正是金庸写作功力之所在。

可以这么说,这已经成为香港和内地通用的形容词。当你想形容一个人的时候,你随口而出的就是武侠世界里的人物,尽管方言有交流障碍,但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了。岳不群是伪君子的代称,萧峰是正气凛然英雄的化身,黄蓉、神雕侠、小龙女……据说马云就是忠实的金庸迷,各个办公室都以金庸小说里的地名命名。

2017年,金庸展馆就要正式向观众开放了,有信心让金庸迷满意么?

我们现在暂定是2月底把这个展厅办成。已经加急在准备一些文献手稿展品的装帧。另外展览厅也加强一些互动装置,让观众参与在里面。比如说小问答环节。看手稿文献,向观众发起问题,让他自己去看看解开答案。透过一问一答的关系,也让观众理解金庸先生创作背后其实有很多学问在里面,他自己本身是一个知识很广阔的人,是一个百科全书的学者。他对外国文学是如何理解,对中国文学在创作中的运用等等。像这样互动的游戏,观众可以理解金庸先生创作背后的故事。

另外我们还有互动游戏,比如《书剑恩仇录》里面的陈家洛,跟《天龙八部》萧峰,让观众在地图上面去选一个点,看看他们主要经过哪几个地方。给观众有机会去接触神州大地,漫游不同地方的风光。还有《天龙八部》里面,透过韦小宝把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御膳房等等,每个地点都标记出来,透过互动游戏来让更多人了解故宫历史。我们也透过这个互动,让观众理解金庸先生笔下有多么丰富的人文古迹,对中国文化也是很好的推广。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全球博物馆

开阔你的视野

带你逛博物馆|香港首个金庸展馆

上一篇新闻

兰州新区旅游步入快车道 景区冬季特惠引“宅人”

下一篇新闻

中国的几个旅游圣地,堪比三亚,新加坡,马尔代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