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新能!“龙文智造”开新局
文化是一座城的软实力,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时代,当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当很多年轻人开始喜欢穿汉服,当冰冷的制造业勇敢地向观光工厂迈进时,龙文企业喜获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殊荣,标志着该区文化产业发展迎来又一次“破茧成蝶”。文化与产业的交融、二、三产业的相互支撑,文化正为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
2020年10月,位于龙文区的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被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荣誉称号。“文化企业十强”,是属于具有文化创造及影响力企业的一份殊荣。欣喜的是,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归属一个久负盛名的漳州钟表制造业龙头企业——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
传统制造业如何与文化合唱“同一首歌”呢?初冬时节,笔者走进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探访究竟。
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目前旗下拥有励创海丝(福建)钟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福建省恒丽钟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特征明显的子公司。由此可见,企业在文创方面,下足了苦功夫。企业在致力于钟表精密制造的同时,更加注重钟表文化产品设计、历史文化研究、设计赛事举办、钟表文化宣传等工作,逐步形成以工业基础为核心,文化旅游为主导,涵盖科普、旅游、观光全业态产业链的集团战略集群。
多年来,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积极寻求“产业+文化”的发展融合新模式,让冰冷的传统制造业插上文化的翅膀,先后开辟旅游观光工厂、钟表博物馆等,填补了漳州钟表企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的空白,演绎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光阴故事”。
传承“老字号” 铸钟表名城
“近西域利玛窦作自鸣钟,更点甚明,今海澄人能效作”,福建人姚旅所著的《露书》中曾这样记载道。揭示出明朝万历年间,在漳州龙海海澄这个当时被称为“月港”的地方,已有本地人效仿西洋制品的自鸣钟了。由此可知,漳州钟表制造业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400多年以前。正是基于这样优秀的基因,漳州人不仅掌握了制钟技术,而且能够融会贯通,已经成为当地的绝活。到清朝中叶,漳州已成为中国五大钟表制造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钟表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具有全国最大产业集群、完整产业链、唯一的“漳州钟表”产业集群品牌三大特色的产业。漳州市继2012年获得“中国钟表之城”后,于2018年4月又被全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钟表协会组织的专家正式认定为“中国钟表名城”。
试水“工业游” 扩产业增量
“别看钟表小,它很特殊,既代表传统制造业,更富有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产业中非常活跃的会展观光、体验互动等产业要素与传统制造业企业融合,就要将工厂服务化、产业观光化、产品体验化,逐步形成‘前厂后店’‘产店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跃明说。
基于这样的思考,2015年,考察过不少欧美城市,对钟表有着特殊情怀的邵跃明决定“涉水”工业旅游,勇敢地从工业制造向文化、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10月,恒丽电子建成福建省唯一以钟表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融合一体,体现钟表行业特色的大型钟表文化主题地标性的“时间文化科普观光园”和“福建省海丝钟表博物馆”。标志着工业旅游景区正式建成开放。该园以钟表产业基础为依托,辅以“漳州深厚的钟表文化”主题为切入点,将文化创意与特色旅游融合。向社会公众展示和解读中国钟表文化及现代钟表制造工艺,对我国钟表科普教育、钟表行业交流与产业发展以及本土经济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清新福建 花样漳州”旅游品牌塑造的有效助推力,丰富“中国钟表名城”城市名片的厚度,打造成高吸引力、高品质的漳州钟表行业地标性工业旅游景点形象。
△研学基地
“大家看!眼前这座以永恒的记忆为名,呈融化状的巨型挂钟,高13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室外金属挂钟,是我们福建海丝钟表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初冬时节,前来研学的40多名小学生正在博物馆导览员的带领下,参观学习我国的钟表文化。临近正午十二点,孩子们争先体验,他们站在广场上,立柱式人体日晷处,人影正好落在地面“午”处,孩子们无不惊呼古人的智慧。
博物馆内,3D影像浓缩了人类从仰望星空到俯视腕表的计时历程。从重力到发条,从空气能到电池,从天文钟到小型钟,从怀表到腕表,从机械技术到美学设计,置身于博物馆内,仿佛在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空的钟表匠人对话。展销体验区,各类钟表笔记本、钟表挂饰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游客可动手打造专属的创意钟表。
△接待外国来宾
据统计,福建省海丝钟表博物馆开馆至今,已先后接待了海外60多个国家的客人,其中不少是来自东南亚、欧美国家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研学团体,为世界友人打开了认识钟表文化世界的大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潘威廉教授(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也曾慕名到此游览观光,感受钟表文化产业魅力。博物馆每月至少组织一场与时间有关的主题活动,接待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参与时间科普文化教育,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会管理时间,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潘威廉到海丝钟表博物馆参观
为了提高漳州中国钟表名城的知名度,恒丽电子积极让“钟表历史文化”走出去,参与厦门旅博会、宁波文博会、福州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提高社会公众对中国钟表名城的了解与认同。先后组织开展了走进南湖“文化圩日”系列活动之时间美学互动、“文旅融合,美好生活”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等,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领略漳州钟表文化。
深耕“文化+” 谋发展新局
“习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多次提到的‘双循环、扩大开放’,我深受启发:一方面,我们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研发生产经营能力,以钟表为载体,在产品中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做好主业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一步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圈。漳州的钟表行业一定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跃明在上海参加第三届进博会时曾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邵跃明说,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格外瞩目。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以其优化结构、融合性强、可持续的独特优势,以及广泛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正在扮演经济转型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其战略性地位和意义更加凸显。
文化是钟表的灵魂。为了提高漳州钟表文化的知名度,2018年12月,海丝钟表博物馆成立瑞士独立制表大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瑞士钟表匠人开展钟表技术上的交流,为钟表业内专业人士搭建重要的交流平台。
设计是创新的有效推手。恒丽电子作为福建省钟表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和参与四届中国钟表设计大赛。由于赛事融入世界、多元、特色、产业融合等多种元素,是目前规格最高的全国性钟表设计大赛,每一届都吸引了瑞士、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独立制表人、企业参赛。有力扩大了“漳州钟表”文化影响力,提升“漳州钟表”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形象。
品牌是钟表市场的通行证。2012年以来,恒丽电子开始研发打造自主品牌,推出“MOVEBEST”(慕拜仕)、“COMTEX”(卡帝仕)手表及“NUOVO”(乐沃)时钟三大主导品牌系列,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市场销量逐年上升。其中以“腕上T台秀”为slogen的卡帝仕,彰显着简约、时尚的钟表魅力。2014年,一款以融化的手表表面展现抽象时间的延展性为设计理念的手表,因其外观新颖独特被评为全球24款最具创意手表,一洗一些业内人士对漳州钟表有质量但不够美观、创意不够的质疑。
恒丽电子目前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省技术中心、省电子计时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省钟表计时器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钟表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钟表行业技术转移示范基地(蓝火计划)、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等多个金字招牌,技术创新能力强。近三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自主研发项目64项;研发的智能手表、智能定位手表已实现产业化;研发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系列文化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和多次获奖。
为了保留传统钟表制作技艺,恒丽电子在“时间之路”上进行着积极尝试,企业员工不忘“做钟表文化传承者”的使命担当,主动学习钟表相关文化与制作知识。目前,企业“漳钟传统制作技艺”已入选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此同时,恒丽电子积极研发各类钟表文化旅游产品,更好地宣传钟表特色文化。出版《蛋丁拨拨时钟书》图书,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时间、认识时间、掌握时间,养成自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享受时间带来的礼赞与记忆。
△恒丽文创产品展览
经过多年的发展,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作为钟表行业中龙头企业,发展标杆示范作用明显。邵跃明表示,未来,恒丽电子将立足漳州,提高工业支撑力,进一步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积极响应“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战略布局,以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历史积累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产品生产研发,积极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探索,多方面拓展海丝钟表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努力推动海丝钟表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中国钟表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同时,企业将以获得“省文化十强企业”荣誉为新起点,致力创造良好文化氛围,不断挖掘行业亮点,推动钟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漳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刚”“柔”并济 发展“含金量”节节高
近年来,龙文区深入挖掘属地文化产业资源,加大政策宣传和惠企扶持力度,注重文旅融合项目培育,积极跟踪推进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落地,通过赛事搭台、经济唱戏等形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群体,争当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先锋,在推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中发挥新龙文的作用,促进全区文化与产业共融、共生、共荣。2019年,龙文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18.94亿元,同比增长33.2%。目前,纳入文化产业名录库的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26家。其中,文化规模工业企业12家,文化规模贸易业企业1家,文化规模服务业企业13家。
诚然,文创与制造业的融合,实质是传统制造业的一场深度变革。从发展趋势来看,工业4.0对个性化设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个性化定制以及“网红”等市场创意营销等也为制造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相互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龙文区正积极探索产业与文化的“黄金分割点”,让拥有厚实底子的加工制造业,刚性支撑作用愈发凸显,让拥有无穷创新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柔性互补作用更加突出,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