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厉害!29岁三明清流籍教授科研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杂志!

笔者近日从华侨大学获悉,11日,该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论文第一通讯作者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他来自三明清流,年仅29岁。

厉害!29岁三明清流籍教授科研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杂志!

魏展画(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研究成果刷新钙钛矿电致发光领域世界纪录

据了解,魏展画教授团队制备出了全球领先的高亮度、高量子转换效率的LED器件,他们研制的绿色可见光钙钛矿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达20.3%,寿命超过100小时,刷新了该领域的世界纪录。这在钙钛矿电致发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推动我国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价格低廉的显示和照明器件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

近几年来,钙钛矿材料在电致发光领域的潜在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受限于钙钛矿薄膜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对较低的荧光量子效率,其在发光、显示以及激光领域的应用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并提高器件电光转换效率,魏展画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薄膜制备策略:组分空间分布管理,通过构建全新半核壳结构,大幅减少了晶体内的非辐射复合缺陷,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间插入PMMA阻挡层,有效地改善了器件内的电子和空穴的注入速度匹配情况。通过上述优化,得到的钙钛矿LED器件的外量子转换效率高、稳定性较好。该研究成果已申请了国家和国际PCT专利。

据魏展画教授介绍,钙钛矿LED作为平面自发光器件,具有质量轻、厚度薄、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用于柔性显示、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屏幕显示(手机、电视、PC、VR和车载设备等)和绿色健康灯光照明(无蓝光伤害)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厉害!29岁三明清流籍教授科研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杂志!

《nature》在线报道该论文截图

“路还很长,团队合作很重要”

魏展画教授团队的科研论文此次登上的《自然》杂志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该刊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代表了各个科技领域内的最高研究水平。此次的发文,也标志着华侨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实现了在《自然》上发文零的突破。

“没有什么特别的,该做什么就继续做什么吧,路还很长。”魏教授对于团队科研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杂志,心态平和。

魏展画1989年出生于清流县嵩口镇青州村,小时候家境并不好,他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成绩优异。“他们总是教我,做人要踏实,做事要投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魏展画将其奉为人生信条,不论走到哪里,从不敢忘记父母所说的谦卑之心。尽管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却是魏展画人生的启明灯。而妻子则为他提供了温暖的港湾,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科研工作。

他表示,这篇研究论文的诞生,也离不开团队其他成员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据悉,此次发表的论文魏展画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华侨大学博士生林克斌为第一作者,华侨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魏展画教授初高中先后就读于清流嵩口中学、清流一中、三明一中。200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2015年8月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师从杨世和教授。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熊启华教授,此后加入华侨大学。他已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多知道一点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吴江辉 文/图)

信息来源:三明日报

本期编辑:童凌娟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厉害!29岁三明清流籍教授科研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杂志!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上一篇新闻

著名化学家罗德平全职加盟河南工业大学 罗德平简介

下一篇新闻

非活化烯烃的区域、非对映选择性芳胺化反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