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距离一流大学,你校还差一个简称


距离一流大学,你校还差一个简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最近,地铁上的一件小事,掀起了高校圈的一桩大事。

原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在华中科技大学设站,但地铁站名叫什么,却是三度更改。

起先,地铁站定名为“华科大站”。华科大是华中科技大学为人所熟知的简称,地铁站起名字嘛,最佳原则就是实用,一看就知道要去哪个地方。

然而,华中科技大学为此专门向武汉地铁集团发函,要求用“华中大”来命名。因为根据教育部核准的《华中科技大学章程》,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简称是“华中大”。

虽然武汉地铁集团采纳了其建议,武汉市政府也通过了审批,“华中大”却未能尘埃落定。

同在武汉,坐落着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大”显然会搞得不少人不知所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军表示,从校名本身来说,按照华中科技大学的逻辑和做法,这三所大学都有权利简称“华中大”。

而在一项由地铁生活门户论坛“地铁族”发起的投票帖中,赞同“华中大”站的仅有寥寥数人,还不如“关山口”站与“新屋熊”站这些戏称呢。


距离一流大学,你校还差一个简称


图片来源:华科微服务公众号


最终,这站地铁已准备改为全称“华中科技大学站”,既不影响指位性、指向性,也减少对简称的争议。

一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对周刊君表示:“对于华中大来说,我们学校很具备代表性,就像叫南大大家只会想到南京大学。我们要是选择第2、3、5个字,就叫中科大了。”


大学校名的简称撞车,可不是孤例,这梗啊一抖一包袱。

3年前,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的“南大”之争,尤其引人关注。直到现在,在两校官网的公开信息中,依然各自使用“南大”作为简称,两所“南大”就这样同时存在着。

网友们有个段子,从“南大”起头,将中国大学简称撞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调侃得淋漓尽致。

南宁大学:你们叫南大,让我叫啥?叫“宁大”吧。宁夏大学:当初就为了照顾厦门大学,不让厦门大学叫“门大”,我都让步了!现在怎么又有人抢我“宁大”这个名号!宁波大学:“宁大”都不让叫,难道你们让我叫“波大”?我都没脸见人了,呜呜……复旦大学:幸好我名气大,不然被叫成“旦大”的话,我的老脸往哪里放……汕头大学:别被吵吵了, 我都“头大”了!


中国大学的简称,都在争一个大气敞亮,山东大学、山西大学争一个“山大”,河南大学、河北大学争一个“河大”,湖南大学、湖北大学争一个“湖大”。山河湖海,再大能有“天大”?天津大学不厚道地笑了。

然而,在上个月新成立的一所大学面前,所有的高校都小气了。

10月19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太行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谁也说不清楚,“太大”究竟有多大。


中国的大学一简称,怎么就感觉乱套了呢?

历史上的几次大学更名潮,导致了一个意外产物,就是校名雷同,为简称之争埋下了伏笔。

同济大学学者吕健通过研究发现,改名能推动招生规模的增长。吕健的研究还发现,不管办学层次是否真的提高了,只要改了名,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就一定会增加。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截止到2017年5月底,中国共有1243所本科院校(不含港澳台)。其中,从1981年到2017年,仅有125所大学的校名传承至今。

校名的改法,基本有这么几个套路:

一是升级换后缀,学校改学院,学院改大学,层级越高越好。比如杭州计量学校数次更名,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最终升级为中国计量大学。

二是改更换地域名,小地方改成大地方,最好是能用中国。比如四川工业学院成了西华大学,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成了南华大学。

三是更换专业名,理工、科技、财经比较时髦,比如光在湖北,就有6所名字带有“理工”的本科院校。

校名雷同,再加上教育部门要求各高校公布简称,直接给简称之争补了一刀

2011年7月12日,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了各高校章程应按高等教育法规定载明的内容,第一点便是“学校的登记名称、简称、英文译名等”。

2013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称全国所有大学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章程起草工作。

随着各大学的章程制定,校名雷同引发的大学简称之争越来越多,许多大学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与此同时,法律的缺陷,使得一桩争议很难有确定的结局。

目前,在《高等教育法》等法规中,都未具体规定大学简称的具体做法。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表示,大学简称之争关涉知识产权和名誉权,并且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出一套明确的、得到各界普遍认可的命名规则。

所幸,大学简称带来的,顶多是尴尬的趣味

一位南京大学教授跟周刊君分享了一件趣事:他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在几次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尴尬。当地人问他是不是南大的教授,他从当地人的眼神里知道哪里不对,后来才知道问的是不是南洋理工大学的教授。

他说:“这往往只是地域性的约定俗成而已,背后应该没有什么阴谋论的争夺。”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图虫创意 x 正版图片联盟 x 中国新闻周刊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俞杨

上一篇新闻

电影《旦后》历史背景:曾经盛行的“厦语电影”

下一篇新闻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宗毅因病逝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