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双合盛往事

转自:子夜漫谭


说起双合盛,先要说一下它的创始人张廷阁。

张廷阁1875年出生在山东省掖县的一个普通农户。他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896年年轻的张廷阁到海参崴谋生,刚到这里的他是两手空空,但他并不觉得生疏,因为有许多山东同乡在海参崴做生意。


后来,张廷阁在商业交往中结识了双合盛杂货铺的掌柜郝升堂。郝升堂对其十分赏识,邀他入伙经营。1898年张廷阁入股双合盛杂货铺,凭他的干练与精明,很快就当上了双合盛副经理。


双合盛往事


张廷阁经商手段灵活,善于把握机会。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俄国远东地区的海上运输线被封锁,海参崴的货源断绝,物价飞涨。张廷阁派人去哈尔滨以每斤4分钱价格购入大批食盐,运到海参崴后以每斤五角、六角的高价抛售,获得暴利。他又靠给俄军提供军需食品大赚一把。这期间他们赚取了巨额利润,资本迅速膨胀。


有了资金,他在海参崴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生意日益兴隆,很快成为海参崴当地商界的首富。他在海参崴租地建房、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并在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派驻专人进行往来联系,生意顿时红火。


双合盛往事


1912年张廷阁、郝升堂携带巨款回国准备购厂办实业,1914年两人在北京购买了瑞士人开办的啤酒汽水厂,改名为北京啤酒汽水厂,这是“双合盛由商业转工业实体的第一个工厂,所生产的啤酒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五星啤酒。


双合盛往事


1915年张廷阁在哈尔滨买下了俄国人经营的地烈金火磨,起名双合盛制粉厂,开始了办实业的生涯。沙子面,它是哈尔滨历史上最值得冰城人骄傲的产品之一,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驰名中外,远销国内外。双合盛“沙子面”的生产厂家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双合盛火磨”。


双合盛始建于1903年,前身是俄商地烈金面粉厂。1915年被华商郝升堂、张廷阁以28.5万卢布的价格买下“地烈金火磨”,改名为“双合盛火磨,地址在道里买卖街。

双合盛往事


面粉业是哈尔滨作为一座现代城市兴起后,工业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行业。相对于传统磨房,近代面粉工业是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发动机代替人力、畜力为动力,采用新式机器设备,开办的近代机器面粉厂,最初称为“机器火磨”。


双合盛制粉厂刚买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木制三阶段的小厂,生产能力刚刚达到日产3.3万公斤。但是这个工厂生产的红雄鸡牌面粉曾在欧洲面粉展览会上获奖,因而在哈尔滨及东北地区信誉较高。张廷阁在购买这个工厂的时候就是看中了这个工厂的面粉质量和信誉,所以将其商标及面粉袋图案也一并买下。


双合盛往事


双合盛“沙子面”得名是因为这种面看上去像细沙粒,摸上去也有沙粒的感觉,它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蛋白含量高,筋力强,吃水量大,久放不霉。为此,吃饺子用双合盛“沙子面”,也成了当时哈尔滨人的习惯,一直影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据史料记载,双合盛的“红雄鸡牌”面粉分为5个不同的档次,颗粒粉为中国独特产品。其所加工的一般面粉,也比其他火磨生产的同号粉“质高一筹”。如红二号粉市场售价比其他火磨同号粉高1.4—4.4%,红四号粉(即五等粉)的售价比其他火磨的同号粉高出2.5—3.5%。虽然价高,人们也愿意购买。


双合盛往事


1916年1月,“双合盛制粉厂”正式开工生产,日产量由原来的3.3万公斤增至4.85万公斤。那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俄两国都到我国东北地区采购军粮。面粉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张廷阁不失时机地增加设备,增加生产能力,使日产量上升到7.28万公斤。


当时的北京政府对双合盛企业也十分重视,并予以嘉奖。成为哈尔滨工商界首富的张廷阁,先后对买进的企业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对各工厂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使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张廷阁在经营管理中很重视产品质量。他抓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产品质量。从他接办的双合盛开始,他就从不放松对产品质量的检查。每天早上他到办公室坐下,磨头就端上打好的面样子请他检查,三十年来风雨无阻。


双合盛制粉厂正式开工生产,日产量就由原来的3.3万公斤增至4.85万公斤。当时的北京政府对双合盛”企业也十分重视,并予以嘉奖。据史料记载,1919年3月农商部称:哈埠双合盛火磨资本雄厚,为华商之冠,农商部为奖励实业起见,特呈请国务院发给匾额一方,借资提倡。


在当时的哈尔滨双合盛生产的红雄鸡牌沙子面粉一直供不应求,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张廷阁看准行情,决定扩大生产规模。1928年又从德国、瑞士购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并修建了新厂房。1929年4月新厂房动工,次年初机器设备开始安装。从1930年底投产,面粉日产量就达15.4万公斤。


此时,双合盛无限公司已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中资金最雄厚、实力最强的资本集团,远超哈尔滨的其它民族资本集团,张廷阁成为哈尔滨工商界首富。


双合盛往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东北。这对正处在兴盛时期的双合盛和张廷阁是个巨大的打击。日伪当局对张廷阁采取了政治上拉拢,经济上限制,资财上勒索的手段,让他继续充任哈尔滨总商会会长、滨江省实业银行董事、哈尔滨松江胶合板株式会社社长等职。他虽任伪职,却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些有益于民族的事。此时,双合盛无限公司被迫改名为“合名会社”。


1938年,日伪为掠夺面粉,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实行全面控制。从此,“双合盛”的面粉产量骤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局面。1939年,奉天航运公司、兴记航业公司等被日伪当局强行低价收买。还巧立名目,以兜售股票、推销公债等手段,公开勒索“双合盛”,使其损失资金达400万元,约占全部资本的39%。加上航业和精油设备的损失,“双合盛”的财产损失几乎达到50%。到了1945年“八一五”光复的时候,“双合盛”已经处于资金短缺、无力开工生产的地步。


双合盛往事


张廷阁是一位富有正义感、民族感,并热心公益事业的资本家。1931年11月爆发了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当时张廷阁在哈尔滨工商界中率先捐款,他以无名氏的名义向马占山的驻哈联络站捐赠了大笔款项。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李兆麟将军的支持下,1945年9月张廷阁出任哈市临时市长,随后组成临时治安维持会,为维护当时治安做了很多有益工作。


1946年4月为迎接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张廷阁做了许多准备工作。1946年4月张廷阁开始筹划双合盛制粉厂复工事宜,但是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不得不靠借款来开工。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双合盛制粉厂渡过了资金不足的难关,开始为人民政府加工面粉。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5岁的张廷阁爱国热情不减,以双合盛的名义,独资捐献双合盛”号飞机一架,在哈市工商界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双合盛往事


双合盛往事


1954年1月24日11时许,双合盛制粉厂突然起火,大火燃烧了一个半小时,除锅炉和动力室外,六层磨坊和机器设备全部烧毁,此后再无能力恢复生产。双合盛制粉厂失火之后不久,张廷阁在哈尔滨病故,终年79岁。


上一篇新闻

比肩东京的横滨港未来21区,如何通过有机更新变身“未来都市”?

下一篇新闻

“二战”后同盟国及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处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