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2日 星期日

新加坡,左右为难

近两年,中美关系因为南海争端、贸易战等问题,日趋紧张。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4日在接受福斯电视台访问时,再次为中美关系投出震撼弹,强调他现在不想与中国领导人对话,甚至表示他可能完全切断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新加坡,左右为难

这使得夹在中美之间的小国新加坡的处境越发左右为难,压力山大。

新加坡是中国的近邻,和中国渊源深厚,往来密切。

而新加坡和美国又有着长期的稳定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

在中美双方关系剑拔弩张的今天,新加坡会选边站吗?

你觉得,新加坡在中美之间,会选择谁?

01. 新加坡与中国:“相爱相杀”

新加坡是中国紧密相依的邻居,也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国家。

自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来,新加坡没少与中国“相爱相杀”,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变化也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

在李光耀执政期间,新中一直保持较为友好的关系,可以说是新中关系的“蜜月期”。

李光耀自1959年出任总理至2012年一共官式出访304次,到过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十分之一的外访都是前往中国。

新加坡,左右为难

自1976年5月首次访华至2011年5月的最后一次访问,李光耀在35年间共访华33次。他是少有曾见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这五代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外国政要。

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外交生态环境,新加坡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格外地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新加坡独立之初,中国领导人就提出希望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当时中国受到了西方的封锁,再加上意识形态的不同,李光耀选择在政治上回避中国。

新中双方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71年通过李光耀所称的“桌球外交”进行的。新加坡首次派桌球队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亚非桌球友谊赛。

接着,中国提出建议,拟于第二年派遣一支桌球队到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新加坡方面欣然同意。

新加坡外交务实而讲求原则,在李光耀第一次访华时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976年5月,李光耀第一次访华。83岁高龄的毛泽东抱恙会见了李光耀,时任中国政府总理的华国锋与其进行了三轮会谈。李光耀明确表示,中国是亚洲的大国,新加坡不可能,也不会反对中国,中国越强大,对新加坡越有利。

新加坡,左右为难

新加坡与中国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许多观点也很相似,只是建交的时机还不成熟,但要努力发展经贸合作关系。

随后,在1978年,新中双方迎来历史性的时刻。1978年11月12日这一天,邓小平到访新加坡,李光耀亲自到机场接机。此后,两位领导人建立起很好的互信关系,也开启了新加坡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解之缘。

新加坡,左右为难

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纪念大会上,特别感谢了10位外国人所做的贡献,其中一位就是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

有学者总结,李光耀曾助力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早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发前夕,邓小平就曾去新加坡考察,从李光耀那获得启发,学习新加坡发展经济和治理国家的经验,并由此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上世纪90年代,李光耀退居二线,但仍然在推动新中的第二轮合作,即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区,由此通过带动一个城市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长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创了国家经济合作新模式。

新加坡,左右为难

在本世纪初,李光耀又推动了新中第三轮合作,建立了一种更加环保、更具生态意义的经济模式,即在天津建立了新加坡生态工业园区,将一种新的生态经济模式引入中国。

李光耀曾表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在李光耀去世后,中国领导人在发出的唁电中称呼,“李光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尽管李光耀在外交立场上与中国来往密切,但是在内政上长期推行“去中国化”,比如减少华文教育和华文学校等等。目的是为了塑造多元文化,培养国民做“新加坡”人的觉悟。

直到1990年,新加坡和中国才正式建交。

新加坡,左右为难

那一年也正是李光耀卸任新加坡总理的一年,他在卸任之际完成了和中国建交的夙愿。

“今年底我将卸任总理一职,希望今年10月访华,会见中国新一任领导人。我衷心希望在此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两国建交的历史使命。”

后来,李显龙在谈到和中国建交的时候,也再一次印证了李光耀对同中国保持审慎独立关系的态度:

“新加坡极其小心地避免做任何可能让自己被误认为是中国的爪牙的事情。为此,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与中国建交,成为除文莱外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

因此,李光耀时期的新中关系可以概括为既亲近又疏离,双方都在极强的外部压力下。小心拿捏分寸向着对方靠近。

2015年3月,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去世,新加坡正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

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2016年8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南海问题”海牙仲裁案出台后公开表示,仲裁庭的裁决对各国的主权声索做出了“强有力的定义(A strong statement)”。此言论被很多人认为倾向美国,对中国不友好。

同年8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访问美国期间,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这种做法再次让人感觉新加坡亲美疏中。

2016年9月,新加坡驻中国大使罗家良和《环球时报》就新加坡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上提南海仲裁一事大打口水战。

2016年11月,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九辆泰莱斯(Terrex)轮式装甲运兵车在香港过境时被扣留。此事引发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一场小型外交风波。2017年1月,在经过外交交涉后香港放行新加坡装甲车。

新加坡,左右为难

2017年3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英国广播电台BBC的专访时,曾对上述时间进行回应,下面是双方对话的节选:

BBC记者Steven Sackur:最近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好像很紧张。你们的装甲车也被中国政府扣留。你对中新关系担心么?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我们和中国没有任何大问题,只是一些小摩擦。装甲车被扣属于小摩擦,已经得到妥善解决。

BBC记者:你之前支持海牙国际法庭对于中菲南海岛屿争端的仲裁判决,是不是因为这个而惹怒了中国?中国对于你的声明感到非常愤怒,感觉你背叛了和中国的友谊。

李:我被误解了。我没有说支持法庭的判决,我说的原话是,该仲裁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判决(A strongstatement)。这和所谓的“支持判决”是完全不一样的。

尽管李显龙做了这样的自我辩白,但似乎在中方那里并没有起到作用。

2017年5月,中国政府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峰会,邀请了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等29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受到邀请参加峰会。

但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没有出席。代表新加坡参会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黄循财表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没有受到中方邀请。

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作为近邻小国的新加坡很难不对此感到警惕和压力。此外,两国还有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因此,两国之间不可能一直处在“蜜月期”,产生分歧和摩擦是在所难免的。

2017年,新加坡著名外交官,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开硕就曾表示:

“新加坡应以中东国家与卡达断交为前车之鉴,牢记“小国应有小国的作为”。

他认为,随着新加坡进入后李光耀时代,外交行为也应改变,新加坡外交团队在南海课题上的言论不够克制,事事都有正确的时机。大国争得面红耳赤之际,并不一定是强调自己原则的最佳时间点,新加坡在回应南海仲裁案时应“考虑更周全。

但是就在短短4个月后,李显龙突然受邀前往中国进行正式的国事访问。在北京得到了最高规格的元首接待,会见了多位中国领导人。

新加坡,左右为难

新加坡总理此番毫无预警的访华行程被媒体称为“突然、仓促的旋风之旅”。

结束访华行程之后的李显龙而已向当地媒体表示:新中关系平稳向好。

因此李显龙访华,标志着之前因为南海问题和香港事件,一度降温的中新两国双边关系开始回暖。

从那时起,新加坡再次根据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的外交态度,搁置分歧,求同存异。

由此,新中关系也进一步向前发展。

02. 新加坡与美国:“可靠的伙伴”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对新加坡和美国关系的定义是“可靠的伙伴”。

早在1836年4月7日,美国在当时隶属于大英帝国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建立了领事馆。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因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而宣告独立。

1965年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承认新加坡共和国后,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美国于1966年在新加坡建立领事馆。

新加坡的首任总理李光耀曾多次访美。1967年10月,李光耀首次访美,在芝加哥一个午餐会上,他向商人与企业家讲述了新加坡如何从一座小渔村发展成为拥有200万人口的大都市的过程。

新加坡,左右为难

2016年,总理李显龙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正式访问华盛顿。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称“这是罕见的荣誉”。

上一次类似的邀请是在1985年。当时,建国总理李光耀受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邀请前往华盛顿。

新加坡,左右为难

1985年10月8日,李光耀与夫人柯玉芝与美国总统里根夫妇的合影

新加坡还被选为2018年美国和朝鲜领导人会面所在地,引起全球瞩目。

新加坡和美国不仅在政治上往来密切,经济和军事合作更是两国关系的两大支柱。

当前,美国仍是新加坡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者,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美国公司超过3700家。在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下,新加坡是美国在东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而新加坡对于美国的投资也是毫不手软,十分慷慨。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曾经表示:

“尽管我们是个弹丸小国,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是美国第四大海外直接投资者。我们也签署了可以协助确保美国在区域的经济与战略存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国防和安全是新美伙伴关系的另一重大支柱。新加坡的武装部队定期参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军事演习,新加坡空军也有一些特遣小分队驻扎在美国。

新加坡也为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提供方便,允许美国使用新加坡的国防设施。2015年,新美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协定》(enhanced Defence Cooperation Agreement),探讨在网络安全和反恐等新领域合作。

这一举措也象征着新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升级。

03. 李显龙的选择

基于新加坡与中国和美国都有密切联系与合作,在面临中美双方暗流涌动的今天,新加坡到底准备怎么做?

显然,李显龙总理对于这点也是很着急的。6月4日,李显龙亲自发表文章对新加坡处理与中美关系问题明确表态,更是大声疾呼请中美保持和平冷静。

李显龙坦言,中美关系,将是亚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这个时代面对的“根本问题”。

在其中,李显龙代表新加坡,明确表达了多个重要观点:

1. 亚洲长期处于美国主导的“美式和平”格局中,曾经的中国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也没有试图这样做。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美国使亚洲的稳定和繁荣得以实现。美国倡导建立一个开放、一体化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并提供一个安全保护伞,使区域国家能够在此基础上合作与和平竞争。美国跨国企业在亚洲大量投资,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创意。随着华盛顿促进自由贸易和向世界开放美国市场,亚洲与美国的贸易逐渐增长。

尽管如此,“美式和平”依然发挥效用,中国地位的这些根本性变化便是在其框架内发生的。中国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也没有试图这样做。事实上,它采纳了邓小平的名言“韬光养晦”作为指导思想,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放在军事力量建设之前。

新加坡,左右为难

2.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美式和平”格局已被打破。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至今为止,这个做法行之有效。但“美式和平”的战略基础已发生根本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的经济、技术能力和政治影响力成倍增长,它对世界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已不再引用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箴言。中国视自己为一个大陆大国,也渴望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它一直致力于陆军和海军的现代化,以使将其军队转变为一支世界级的战斗力量。中国越来越希望保护和推进其海外利益,并确保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地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新加坡,左右为难

与此同时,在许多方面仍然是超级大国的美国,正在重新评估其宏观战略。随着美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的减少,目前尚不清楚它是会继续承担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任,还是会转而采取更狭隘的“美国优先”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

3. 新加坡对中美各自发展道路的选择,都持保留意见和怀疑态度。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美国和中国各自面临重大抉择。美国必须决定,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生存威胁,并试图以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中国,或是承认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如果选择后者,美国就必须制订与中国打交道的方法,尽可能促进合作和良性竞争,而不让竞争伤害整体关系。理想情况是,这一竞争将在商定的多边框架内进行,并采用类似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

就中国而言,它必须决定是否要成为一个不受制约的大国,为所欲为,凭借其绝对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取胜,但也要冒着遭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强烈抵制的风险。这种做法可能会加剧紧张和不满情绪,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是个真实的危险: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项调查发现,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亚洲和西欧国家的人,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尽管中国最近努力在海外打造软实力,例如通过孔子学院网络,以及中资国际报纸和电视媒体等,但形势还是对它不利。

4. 李显龙对中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展现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中国在本区域也有重大利益。东北亚依然笼罩在第二次中日战争和韩战的阴影下。东南亚是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的来源地、经济合作伙伴,以及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为了保护能源安全,它也将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视为必须保持开放的咽喉要道。但与美国的一个关键区别是,中国将亚太区域视为俄罗斯所谓的“近邻”(near abroad),因此对其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国家主席说过,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但他也说,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太平洋足够大,可以让美中两国和平共处,有重叠的朋友圈和伙伴圈呢?还是认为它足够大,两个大国可以将之一分为二,形成敌对的势力范围?

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会倾向哪种解读,是不言自明的。尽管它们可能对事态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还是热切希望不要被迫在美中之间作出选择。美国的安保力量对亚太区域仍然至关重要。没有它,日本和韩国将不得不考虑发展核武器。幸运的是,这些事态发展仍然只是假设,但其前景既不利于东北亚的稳定,也不利于全球的防扩散努力。

5. 美国无法取代中国,中国是不可失去的。中国短期内也无法撼动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美国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供应国,就像美国自己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想像的一样。中国是美国商品的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

新加坡,左右为难

2019世界各国GDP排名

但中国也无法取代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全球金融体系主要依赖于美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近期内不太可能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尽管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超过对美国的出口,但美国跨国公司仍然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亚太国家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

最后李显龙表示,亚洲国家视美国为在本区域拥有重大利益的常驻大国。与此同时,中国是隔邻的区域大国。

总而言之,新加坡不希望被迫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清楚地提醒我们,各国携手合作是多么重要。疾病不受国界限制,我们迫切需要国际合作来控制这场流行病,并减少对全球经济的损害。即使美中关系大好,对冠病采取集体应对措施,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幸的是,冠病疫情正在加剧美中之间的对抗,使不信任感加深,比看谁更高人一等,并不停地相互指责。如果疫情成为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一个主要议题(现在看来似乎在所难免),情况肯定会恶化。我们只能希望,事态的严重性能使人们集中心思,理智地对待问题。

新加坡,左右为难

所以,从李显龙最新的表态上看,一向追求务实的新加坡并不想选边站,只想间于齐楚,方能在中间获得最实际的利益。

这是理性的选择,也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不过新加坡大选在即,政府即将换届。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会否改变,对待中美的态度是否有所变化,也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新中美三国关系的发展

你有怎样的看法

新加坡,左右为难

上一篇新闻

疫情下新加坡榴梿价格更划算?请查收你的专属榴梿

下一篇新闻

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对新加坡的影视作品的观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