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武汉专精特新 I 智能驾驶产品批量出口日韩,光谷“小巨人”为车辆装上“聪明脑”

“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招了超50名员工。”近日,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目智能”)副总经理王述良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刚刚结束了一位应聘者的面试。他介绍,“公司全年的计划需要招聘100多人,员工总数达到280人左右,其中研发人员占6成。”

作为业界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极目智能于2011年在光谷成立,公司具备全栈自主研发能力,具有完整的供应链及工程能力,目前已向国内外30余家主流乘商用主机厂批量提供智能驾驶方案,也是目前唯一实现将智能驾驶产品出口日韩等海外市场的国产智能驾驶供应商。

王述良介绍,在商用车驾驶辅助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的基础上,近年来,极目智能开始发力乘用车领域、布局海外市场,并为此大规模储备人才。与此同时,面向高级自动驾驶的智能工厂也在规划建设中,公司的长远目标是,进一步聚焦智能驾驶技术和产品创新,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驾驶企业。

武汉专精特新 I 智能驾驶产品批量出口日韩,光谷“小巨人”为车辆装上“聪明脑”

极目智能总部位于光谷地标“马蹄莲”。企业供图。

产品批量应用于30余家主机厂旗下近百款车型上

在极目智能的公司大厅里,有一个巨大的电子监控平台,平台上同时呈现着多部正在行驶中的车辆的实时监测画面,这些车辆都搭载着极目智能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多个摄像头、雷达遍布车身及车内,将车辆外道路元素及车辆内驾驶员的状态反馈到后方的监控平台,包括车辆、车道、行人、限速标志、车内驾驶员状态等,还会根据车速和车距等,自动调整车辆运行状态,及时进行减速或刹车。

据介绍,作为国内少有的自主掌握从感知、融合到规控全栈技术能力的国产代表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极目智能的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国内外30余家主机厂旗下近百款车型上,包括多家乘用车主机厂、80%头部客车主机厂和60%头部卡车主机厂,商用车主动安全国产方案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已供货数十万台。值得一提的是,占据总销量超一半份额的新能源重卡前5强中,前四的徐工、三一、宇通、北奔均选择了极目智能作为其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

此外,得益于商用车领域的量产经验,极目智能自2020年开始布局乘用车市场,并拿下了多个L1-L2(L1即辅助驾驶、L2即部分自动驾驶)新能源乘用车前装项目。“我们希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打开局面,在主流的乘用车企获得定点项目并实现产品的大规模量产。”王述良说。

武汉专精特新 I 智能驾驶产品批量出口日韩,光谷“小巨人”为车辆装上“聪明脑”

极目智能量产级前向单视觉感知效果。企业供图。

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率先出口国际汽车强国

极目智能一直非常重视国际化业务的布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ADAS&AD)出口国际汽车强国的中国智能驾驶厂商,这在国产供应商中是绝无仅有的。

早在2018年,极目智能自研的智能驾驶方案率先通过韩国KIAPI ADAS技术法规测试,从而赢得项目,产品顺利出口韩国;2020年,极目智能与日本某国际头部Tier1达成供货合作,联合开发AEB自动紧急刹车方案,目前已量产落地。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通过韩国、日本技术法规的国产智能驾驶技术厂商。

据王述良介绍,在日、韩之外,极目智能还在同步进入欧洲、印度、新加坡等地市场,其中,和德国某头部Tier-1的合作正在推进之中,“我们已经有了与国外一级供应商同台竞技的实力和底气。”

据了解,极目智能的股东就包含韩国现代汽车等海外汽车巨头。2021年底,极目智能再度完成2亿元C1轮融资,该笔融资将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扩大产线投入,推动乘用车智能驾驶方案的普及;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布局。

成本和技术优势是核心竞争力

极目智能的总部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马蹄莲”大楼,这是光谷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上百位博士聚集在这里创新创业,包括极目智能、华引芯在内,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集聚。

“公司60%的研发人员都是硕、博以上的学历,其中不少都毕业于华科和武大。”极目智能创始人兼CEO程建伟是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博士,王述良则是武汉大学博士,他将极目智能切入乘用车市场、赢得海内外市场的原因归结为,强大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带来的成本和产品优势,“我们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做定制化的产品开发,以达到极致的成本控制。又好又便宜,客户当然愿意合作。”

以行业中主流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为例,一般标准硬件配置是一颗摄像头和一颗毫米波雷达,标准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极目智能可以用单摄像头替代原有的摄像头加雷达方案,在保障性能的同时,价格更低,更有利于普及。

面对大量的订单需求,极目智能在光电创新园建设了一个半自动化工厂,在推进量产节奏的同时保障品控,年产能可达25万套左右。全新的智能化工厂也在规划之中,预计明年启动,“主要面向乘用车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包含封装和测试,规划产能在100万套左右。”

来源:长江日报

上一篇新闻

研发中心热!梅赛德斯-奔驰增设第二家

下一篇新闻

听报告·话心声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持续引热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