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它将改变整个好莱坞”、“原来只是部好莱坞版《小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出现在了《摘金奇缘》身上。

8月15日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这之前,没人想过好莱坞会出现第二个《喜福会》,可它就是来了。由全亚裔班底打造、亚裔演员出演、讲述亚裔人群故事的《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在那天登陆北美市场,以3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拿下了首周五天3500万美元的票房,随后更是力压《巨齿鲨》、《碟中谍6》等影片,连续三周蝉联北美周末票房榜冠军,最终以全球超2亿、北美1.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北美票房最高的全亚裔阵容电影。目前,影片IMDb的分数是7.7,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2%。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11月30日是另一个时间节点,那一天《摘金奇缘》登陆亚洲第一大票仓中国市场。遗憾的是,影片上映六天票房刚刚突破一千万,目前排片占比已缩减至3.2%,豆瓣评分6.2分。

在北美地区票房表现优秀的《摘金奇缘》来到中国内地市场却遭遇严寒,细细想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摘金奇缘》北美“摘金记”:一场全亚裔阵容所演绎的“猎奇盛宴”

《摘金奇缘》源于影片执行制片人及原著小说作者关凯文于2014年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Crazy Rich Asians》,其与《China Rich Girlfriend》和《Rich People Problems》,组成了亚洲富豪三部曲系列。

自小生活在美国纽约的华裔女孩朱瑞秋如今在纽约大学经济系担任教授,经由男友杨尼克的盛情邀约,两人前往新加坡参加婚礼,顺便见见杨尼克的家人。这趟旅行,瑞秋得知了男友杨尼克是当地的超级富豪之子,这点“变故”未能影响两人的感情,改变一切的是以杨尼克母亲为代表的家族。金钱与爱情、个人与家族、中西方价值观的矛盾一触即发。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显而易见的是,“全亚裔”的概念可以说是《摘金奇缘》在北美市场的一大看点。不管是以导演为首的制作班底,还是华人女星杨紫琼、卢燕,以及美国华裔演员吴恬敏、马来西亚演员亨利·戈尔丁、韩裔美籍演员肯·郑,其余演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等地的血统,影片演员几乎全是亚洲面孔。上一部同样为全亚裔演员的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还是在25年前。

《摘金奇缘》“全亚裔”的阵容对于北美市场以及大部分亚裔群体来讲,是新鲜的,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同时“全亚裔”也强化了影片的意义,正如《黑豹》之于黑人群体,《摘金奇缘》直接带动了美国亚裔群体,不仅有包括温子仁在内的诸多亚裔电影人在社交媒体上为影片发声,“星爵”克里斯·帕拉特、巨石强森、艾玛·沃森等好莱坞明星也在为其摇旗呐喊。

影片在细节之处也充斥着亚洲文化,如打麻将、包饺子、旗袍、东方婚礼等。当然,影片在元素的运用上并非一味的堆砌,而是以好莱坞式的聪明给予这些元素具象化,以让北美观众能够感知并理解“亚洲”。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基于题材很内容的“东方化”,《摘金奇缘》所承载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也能尽情释放,比如瑞秋见到未来婆婆时以拥抱为打招呼的方式,对对方而言是一种唐突和冒犯;瑞秋和杨尼克对个体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杨尼克母亲对家族和责任的坚守,两者所代表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又是种矛盾。这种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以及对亚洲富豪群体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均令影片在北美市场成为了一场“猎奇盛宴”。

凭借《摘金奇缘》的热度和话题度,女主角瑞秋的扮演者康斯坦斯·吴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配文是:“《摘金奇缘》将改变好莱坞”。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毋庸置疑,《摘金奇缘》的出现让在好莱坞被边缘化的亚裔群体走上主舞台,所以从题材在好莱坞的能见度上来看,影片的意义远超于内容本体。

意外的是,搅动了好莱坞以及整个美国亚裔群体神经的《摘金奇缘》在中国内地市场却”水土不服”。

西方灰姑娘+东方婆媳剧,改变了好莱坞却无法适应中国市场?

在中国上映的第一天,《摘金奇缘》便遭遇了明显的“水土不服”。

11月30日上映首日,从题材内容到演员阵容都在向华人靠拢的《摘金奇缘》排片低至10%,票房不到300万。影片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2分,仅好于27%喜剧片和24%的爱情片。

翻看豆瓣评分,大众对《摘金奇缘》的评价多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换了文化背景的玛丽苏家庭伦理片”、“灰姑娘+小时代”等不友好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解读其实没错,毕竟仅看剧情,《摘金奇缘》确实没有很大的突破性。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瑞秋意外发现男友是富豪,虽然两人情比金坚,但想得到富豪家族的接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经典的婆媳戏码上场,婆媳二人从陌生甚至不合到产生矛盾冲突,最终达到和解,依旧是爱能战胜所有的主旨。意料之内的情节套路和人物设置,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乏善可陈。

题材并不新颖的《摘金奇缘》不好看吗?其实也不是,抛出外部光点,影片其实大有可取之处。无论是对个人成长与价值的追求,对家庭责任和个人幸福的探讨,还是爱与婚姻的议题,《摘金奇缘》所折射的问题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共鸣。可《摘金奇缘》在中市场的遇冷,深究起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是影片在北美市场的最大卖点“全亚裔”,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种族话题一向不是所谓的看点,《摘金奇缘》题材对于北美市场的猎奇性和意义,在内地市场并不起效。诚然,亚裔、华裔是北美地区的少数族群,可这一政治意义和身份认同在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存在的土壤,中国观众不能体会《摘金奇缘》超出其电影本身的文化,也不能感受影片的政治意义,唯一的评判标准只是落脚于内容。之前《黑豹》的票房奇观归于内地市场而言,原因也只有最本源的两个字“好看”。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当然,东西方电影受众对类型片的认知亦是一大差异。在北美市场,作为一部爱情喜剧片,大众对《摘金奇遇》的评价少不了“有趣”、“好看”,对于中国内地观众而言,虽然随着观影量的提升,大众口味愈发“高级”,但对类型片的意识依旧差强人意。将关注点全然落在故事内容上的观众,倘若在“有趣”之余并不能感受到“有意思”、“有意义”,那么影片只能是不错,而非是好。

与此同时,内地档期所带来的观影滞后性也是一大原因。同北美8月15日的上映档期相比,《摘金奇缘》在国内11月30日的档期足足延迟了三个半月,且影片的蓝光资源于11月20日便已流出,数字版本更早。就中国观众而言,想看的那一部分早已先睹为快。

进一步讲,《摘金奇缘》在北美上映时,《碟中谍6》已经上映2周有余,能在同档期与之竞争地只有早5天上映的《巨齿鲨》。可放眼中国市场,彼时上映已有21天的《毒液》后劲儿有余,厚积薄发的《无名之辈》正是发力期,再加上《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憨豆特工3》、《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等影片的左右夹击,强敌众多的《摘金奇缘》唯有以特点和口碑取胜。可它最大的特点放在中国语境中并不奏效,加之首批核心观众早已看过,影片又没能足够下沉,处境尴尬亦是难免。

北美票房超1.7亿美元,摘金奇缘》为何内地“遇冷”?


可话说回来,中国内地市场的遇冷,对于已在北美地区赚得盆丰钵满的《摘金奇缘》来说其实并无大碍,对于借影片试水的华纳而言,亦是一次可贵的问题反馈。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市场的崛起以及好莱坞对全球市场的日益重视,亚裔角色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能见度逐渐加大,甚至出现了不少“中国特供”影片。

《摘金奇缘》的处境让市场意识到了东西文化的差异壁垒,以及中国观众的不好“取悦”。所以接下来,如何让亚裔文化登上好莱坞主舞台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共鸣感,对好莱坞以及进击中的华纳而言,都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新闻

好莱坞的IP大树是怎么开枝散叶的?国内同行应该好好学习

下一篇新闻

2亿公司CEO猝死,除没性生活,企业家更加不敢病、死不起、离不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