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衡水酒文化漫谈

据《衡水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的衡水,民间饮酒已成风俗,“过年时,除夕三十,兴饮守岁酒;年初须备待客酒;清明节,要具酒肴祭先茔;端午日,则食角黍,饮菖蒲酒;中元时,也用酒祭祀;过中秋,馈送月饼瓜果酒肴于亲友;到重阳,又登高会饮……”

衡水人文明好客,讲究礼仪,性格豪爽,讲究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交,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诗,来到衡水,不让你喝点衡水老白干总觉得不够意思。

衡水酒文化

第一节 衡水酒文化的悠久历史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人们饮酒的意义远不止于生理性消费,满足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中国酒文化是农业文明的象征。中国自古以来,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的丰欠直接影响到酿酒业的发展,粮食丰收则酒业兴盛,农业遭灾则酒业衰减。 衡水地处冀中平原,作为滏阳河边的重镇,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发达的农业、四通八达的交通以及衡水人豪爽好交的性格,给衡水的酿酒业和衡水的酒文化造就了坚实的基础。衡水的酿酒业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从东汉和帝刘肇永元十六年(104年)“诏禁冀州沽酒”(理由是该地酒好,买卖量甚巨,用粮过多),即可见当时衡水一带酿酒业的盛况。虽然历代朝廷因政治或经济原因多次颁发禁酒令,衡水的酿酒业几经兴衰,但还是顽强地流传下来。到唐代酒业仍盛,衡水酒名声更响。据古典十大名著《镜花缘》描述,武四思大摆“酉水阵”,“阵中”列了天下55种名酒,种种皆为上品,其中就有“冀州衡水酒”。唐代诗人王之涣在衡水任主簿时也甚爱衡酿,并留有佳话。直到宋代,衡水的酿造业依然兴旺不衰,传有“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的美誉。明代衡水酒的质量更高,有了“古桃城,虽不大,烧锅却有十八家”、“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压江南第一家”等赞美衡水酒的佳谣。明朝嘉靖年间,衡水酒定名“老白干”。“老”指其生产悠久,“白”是说酒体无色透明,“干”指的是纯,用火燃烧后不出水分。这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衡水酒的特点。清末民初之后,衡水酒更以“闻着清香,入口甜香,饮后余香”这三香著称扬名。

据《衡水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的衡水,民间饮酒已成风俗,“过年时,除夕三十,兴饮守岁酒;年初须备待客酒;清明节,要具酒肴祭先茔;端午日,则食角黍,饮菖蒲酒;中元时,也用酒祭祀;过中秋,馈送月饼瓜果酒肴于亲友;到重阳,又登高会饮„„”衡水人文明好客,讲究礼仪,性格豪爽,讲究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交,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诗,来到衡水,不让你喝点衡水老白干总觉得不够意思,喝就喝最高度的67!临走让你带的,还是67。

第二节 衡水老白干的传说

关于衡水老白干酒的历史悠久及品高质佳,除有据可考的古籍记载之外,在民间还有许多优美的传说。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乃是酒井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滏阳河畔有一个桃花盛开的小村庄,村口有一家酒店——桃花村酒店,高挑酒旗,上书“老白干酒”。掌柜的是一位40多岁的寡妇,人称薛二嫂,她经营的是前店后坊,生意兴隆。一日,店里来了位白发老石匠,开口讨酒喝,日复一日,每天喝酒不付分文。薛二嫂找机会问老石匠原因,老石匠说:“你们这儿的酒不是‘老白干’吗?为什么还要钱?”薛二嫂说:“不错,我们这儿的酒是叫‘老白干’,这种酒是我祖上几代人留下的老作坊酿造的,这酒洁白纯正,酒度高烈,点燃后不留水分,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把它叫‘老白干’。这酒是我们自己酿的,老师傅只管喝,有钱付钱,无钱白喝。只要能给‘老白干’扬名,我心足矣!”于是薛二嫂依旧每天为老石匠敬酒端菜,殷勤招待。终于有一天,老石匠对薛二嫂说:“我穷得身无分文,无以回报,我就给你凿口井吧。”只见老石匠奋起神力,不一会儿就在后院凿出了一口水井,只见那井水波光粼粼,直往上涌,人们安上辘轳,汲上井水品尝,竟然纯净甘冽,绵甜香醇。薛二嫂正要向老石匠道谢,却见老石匠化作一缕轻烟飘然而去。众人无不称奇。薛二嫂用此井水酿酒,酒味更加醇香可口,风味独特。因此,各地制酒匠人,纷纷到此附近建造酒坊,用此井水酿酒,很快此地酿酒业就兴旺发达起来。数百年后,这个小村庄就变成了今天的衡水城,用此井水酿造的衡水老白干酒更是名声远扬。

传说之二:王之涣与老白干酒

衡水古称桃县,唐中宗神龙年间,大诗人王之涣在桃县任主薄。据说王之涣非常喜爱老白干酒,吟诗作赋时,常要饮酒助兴。相传王主薄还请鲁班的徒弟喝过老白干酒,那横亘桃城,古石嶙峋的券孔老石桥,便是鲁班的徒弟酣饮老白干酒后,酩酊之中露绝术,妙手建筑而成,顺手牵羊不知从哪方挪来的一尊青石麒麟,至今还蹲在老石桥头。衡水人至今有口皆碑,感戴王之涣的政绩功德和鲁班徒弟的神工绝艺,认为酒还是请这样的官员喝!

传说之三:王冕赞酒

相传元朝大画家王冕一日来到衡水,时值隆冬,天寒风冷,冻得他瑟瑟发抖。忽见一茅舍,他决定进去避避风寒。舍内一老者见他如此凄冷,遂取出白酒一壶,请他饮下驱寒。王冕也不推辞,一杯一杯喝下肚,情不自禁地说道:“一杯香,二杯甜,三杯香甜惹人馋,连喝十杯皆愿干。”并向老者询问此为何酒,老者微笑而答:“此乃衡水老白干酒,这个地方到处都产此酒啊!”王冕带着感激离开茅舍,走出老远仍在自言自语:“衡水烧锅到处有,琼浆玉液日夜流,来到此地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一走!”

第三节 名扬四海的衡水老白干

衡水老白干酒传统的酿造工艺世代流传,它是以优质高梁为原料,以纯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和两排清工艺,地缸发酵,精心酿制而成,造就了其芳香秀雅、醇厚丰柔、甘冽爽净、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1910年衡水老白干远销到新加坡,备受当地人欢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1992年67°老白干酒荣获香港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同年47°谨制老白干酒荣获中国名优酒博览会金奖;1994年衡水老白干酒被河北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为河北省首批免检产品;1997年被省“质量兴省、名牌兴企”战略小组、省经贸委、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居河北省“六大名酒”之首;2000年再次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2000年开发的“十八酒坊”系列酒,更是赢得了消费者的厚爱。2002 年67°衡水老白干酒荣获国家级典型风格金杯奖。2004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以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的“老白干香型”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和认定。2006年国家商务部正式认定衡水老白干酒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第四节 越做越强的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1946年,冀南第五专署会同衡水县政府,采用购买的办法将当时衡水的十六家私人酿酒作坊收归国有,成立了地方国营衡水制酒厂。1993年改称衡水老白干酒厂。1996年改制后更名为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几十年来,该企业把现代化管理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94年及1995年分别通过了ISO9002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实现了与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接轨。同时,他们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已形成了从67°到28°100余个品种规格的老白干系列白酒,深受各阶层消费者的喜爱。该公司已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中国白酒行业老白干香型中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厂家,拥有员工4000人,总资产6亿元,占地2000亩,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白酒4万吨,啤酒10万吨,饲料12万吨,服装150万件/套。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1.53亿元。经过50余个春秋的开拓发展,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地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先后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中国食品优秀企业”、“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等光荣称号。2005年被国家旅游总局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第五节 其他地方名酒

衡水不仅有衡水老白干酒厂,前些年各县都有酒厂。近些年经过市场竞争,现仍有故城县的“甘陵春”酒、饶阳县的“沱阳春”酒在畅销。 故城 “甘陵春”酒

衡水甘陵酒业有限公司坐落在京杭运河北岸,这里濒临运河,背负粮川,是冀东南交通商贸重地,出产好酒也就在情理之中。“甘陵春”牌系列酒选用优质红粮、小麦、豌豆、糯米、小米等为原料,以纯小麦大曲为发酵剂,采用低温入窖60天双轮多层窖泥回沙发酵,清蒸清烧、缓火蒸馏、量质摘酒、分级入坛、入窖,长期地窖贮存,窖贮时间长达十几年,融自然老熟与现代先进的净化、磁化技术为一体,科学勾兑,使“甘陵春”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余长的风格,既保持了典型浓香型白酒的特点,又开创了“甘陵春”酒的独特风味,使“甘陵春”酒在浓香型白酒中独树一帜。“甘陵春”酒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典雅的包装,一问世即被摆到了首都大型商场的货架上,随后又风靡华北。1985年被评为“河北省优质酒”;1990年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优秀新产品奖”;在1991年河北省举办的首届全国优质酒大赛上,“甘陵春”酒与省内诸多顶尖名酒同台竞逐,结果石破惊天地夺得第一名,令全省酒行业为之咋舌!“甘陵春”酒凭借自身的实力,多年来先后荣获“国家质量达标食品”、“河北省知名产品”、“河北省外事招待专用酒”、“河北省食品著名畅销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标”等殊荣。

关于“甘陵春”酒也有很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东坡与甘陵春酒”和“八名士故城采风”。

传说之一:苏东坡与“甘陵春”酒

相传宋朝熙宁年间,苏轼苏东坡因上书朝廷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绍圣元年(1094),又被贬到英州任职,他途径运河畔繁华小镇郑家口(今故城郑口镇),在“郑家酒馆”初尝此酒后,惊呼:“真乃好酒!”酒酣之余,欣然赋诗:“载酒无人过子云,搔关昼卧客书裙,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另外,应酒馆老板的请求,又为此酒取名“甘陵春”,并题写了“百年酒家”四字匾额。甘陵春酒由此得名。

传说之二:八名士故城采风

相传清乾隆年间,国泰民安。根据乾隆帝“访民问计,采风乡里” 的御批,郑燮、刘墉、袁枚、杨潮观、赵翼、阎循观、蒋士铨、董元度八位名士齐聚一堂,沿运河而下,采风乡里。他们途经故城县郑家口时,见一酒家牌匾上的“百年酒家”四字竟是苏东坡所题,于是决定在此就餐。店家见这伙人谈吐不俗,知非常人,遂捧美酒相待。八名士饮罢,皆赞:“好酒!”趁着酒兴,各自赋诗赞之,刘墉、郑燮又分别题字“人杰地灵”、“客至如归”,赠予店家。从此,故城“甘陵春”酒名声大噪。

饶阳“沱阳春”酒

在保定、衡水、沧州三市交界处,有一个拥有5000余人的大村庄——东张岗。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东张岗就有酿酒作坊十二座。到清末民初,仍保留烧锅八座。“十二酒坊名四方,八大烧锅醉八仙”,是对当时东张岗酿酒业繁荣景象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故东张岗素有“北方酒镇”之盛名。民国时期,东张岗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大二三班德源茂,广兴隆,也不弱。”兴隆的十三家烧锅酒店,使这个小镇整天沐浴在甘醇的酒香之中。“来到张岗村,半斤沱阳春。财源通天下,快乐赛老孙。”此话在来往客商中流传,用以炫耀自己的口福。土里刨食、辛苦半辈子也攒不下几个大钱儿的庄稼老汉们,哪怕少抽几袋旱烟,也要挤出几块钱打上几斤散酒,干活累得骨头架子都要散开时,倒上一小杯,坐在自家炕头上,就着媳妇腌的萝卜疙瘩,就有无穷美妙的感受。

经过几百年传承,东张岗酿酒厂如今已改制成衡湖醇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年产量达到500余吨,酿造工艺也实现了现代化。 “沱阳春”以大米、糯米、玉米、小麦、高粱为原料,汲取传统工艺之精华,精心酿造而成。该酒具有清澈透明、醇香浓郁、绵甜爽神、余味悠长等独特风格。产品有高、中、低三个系列十几个品种,适应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以中、低档白酒为主,中、高档系列酒则畅销东北三省和新疆。

“今天喝点啥?——当然沱阳春!”滴滴沱阳春,浓浓人间情。

来源:衡水一线公众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上一篇新闻

绝味食品荣获湖南省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

下一篇新闻

衡水老白干酒的历史与文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