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先发劣势”的尴尬 | 电线杆王国
日本的尴尬!一边是频频拿诺贝尔奖,一边是一个台风造成大面积停电,这就是日本,及号称首都圈的供电体质,
最多看到的是电柱倒塌电线扯断的画面!
说日本先进,都回避它的一些固有的短板,电线柱子就是其中一绝。无论欧美还是中国城市过来的访日人士,只要留个心眼,都会发现东倒西歪的电柱和横挂斜耷的电线是最不可观的满街之景。
上次15号台风过后政府立即宣称伤亡不大,马上又撤回,因为千叶大面积停电了,而且不是打嗙的一时半日,修复工作需要十天半月之久,政府闹了个庆功乌龙,也是一个日本笑话。
交通搞出了个“计划停运”:不管事实有没有障碍,安全起见我就是事前决定不运行了,是企业行为,政府不容置喙。交通的隐患一半也来之供电。交通一瘫,城市就痪了。
这次十九号台风,做足了未雨绸缪的宣传,停电发生就成了想定中的必然;交通的“计划停运”各社效仿,事实上十二日的东京是一座休克之城。
按理说台风与商店营业关系不大,但上班族没有了交通手段,就只能关店大吉。本人事先预约了阳光城最高的59楼餐厅“看风”使餐。出门沿途所见几乎全街闭店的样子,不相信所定餐厅会顶风接客,打了个电话去确认,真营业的。吃饭时与店员一问一答如下:“为什么还营业”‘因为有预约’“有多少客人”‘就你们’“我们吃完了就关门?”‘不,晚上还有一档预约客’.“那你们是怎么过来上班的”‘没有停运之前就赶来上班了’。
供电保障的一个短板演绎出了日本式的未雨绸缪和全民的不责怪模式,甚至被诱导出许多赞扬。
女知事小池在16年提出的竞选纲领竟然是东京无电柱化,当时被许多人称奇葩,却无疑是她放眼世界后的一个痛点和耻点。
来看看日本的无电柱率的城市排名成绩是多么之糟:巴黎、伦敦、香港等100%,台北、新加坡90%以上,台北、雅加达、首尔也30-40%,日本呢?东京23区7%、大阪5%、京都2%!(不知为何日本专家没有列出北上广深的数据)。
日本是个先发达国家(近现代),早在昭和早期就已经率先探索了地下走线,由于战争(空袭)和自然灾难(地震),地下走线反而检测和修复困难的原因,使得地上走线成为主流认识。战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电力需求旺盛,电力公司把主要精力投在发电供电,最近几十年又有通讯业的雄起,地上走线叠床架屋,电柱林立、电线蜘布,积重已经难返。
电力公司也是拖延无电柱化实施的消极一方。确实,日本有特殊一面,地震频发!地下走线仅检测就是麻烦事,电力公司据此一直不搭理地下走线的方案。但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地下3D构图化对日本来说已经不是难题的今天,电力公司又以每公里3.5亿日元的巨额改造成本来吓退提倡者。事实上这个成本是电力公司为自己承揽所做的掺水报价,民间其他有技术有能力的公司直接承揽改造工程,专家认为半额也用不了。但是,电力和通讯公司,半垄断的独特地位,它不积极不作为没有甜头就没有动力,地下走线改造难有进展。
局面就是这样,大自然的台风,总有纵断横穿的一次,电柱电线的LOW和OLD和NUDE,无处可逃,击破哪一点哪一片,就看台风的脾气、自己的运气了。
好在台风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电力公司坦然处之,人们也习惯了事前准备,最多责备一下自己为什么轻敌、准备不足。真是一个和谐社会!
这是日本的一个尴尬,“先发劣势”的尴尬。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