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青年如何接纳陌生人的善意
好心司机的顺风车邀约,
引发家长和学校高度戒备;
到本地旅行的加拿大女生,上网发帖文征求导游,
多名学生积极响应。
同样是好人善意,截然不同的情节发展引发联想。
怎么对陌生人表现善意,
才不会被误会?
陌生人的善意,我们该小心戒备,还是坦然接受?
让来自世界各地,
文化背景各异的年轻人,
针对同一个话题
说出心中的想法。
饭田もも(Iida Momo)
国籍:日本
年龄:21岁
职业:大学生
曾在澳大利亚、泰国当交换生;去年用一个月独自徒步完成800公里的西班牙朝圣路线“圣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曾在欧洲独自背包旅行一个月。
在日本,我绝对不会搭陌生人的便车,因为从小长辈就提醒说不可以这么做。在泰国留学时,我同样不信任任何司机,因为听说有些德士司机会欺骗乘客,特别是外国人。在西班牙的大城市如巴塞罗那或马德里,我也肯定不会搭便车。
问路就不同。无论是在亚洲或欧洲旅行,我常找陌生人问路,但我一定穿得简单朴素。可能亚洲人在西方人眼中看起来比较“年轻”,所以大家把我当小女生,帮了我很多。
饭田もも(左三):如果无法信任任何陌生人,可能永远不会有新体验和收获。
怎么判断陌生人是不是好人?要看自己身在何处,还有他们给我的感觉吧。我常跟着直觉走,这种“感觉”是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
在西班牙的圣雅各之路,无数陌生人向我伸出援手。例如抵达圣地亚哥那天,发现所有旅舍客满,我找不到任何床位。圣雅各之路的步行者一般不会预订床位,一个月前来都没问题,所以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就呆坐在其中一家旅舍的沙发上。结果住在那里的一对父女看到我的不知所措,主动帮我联络其他旅舍。他们根本不认识我,却如此热心,连旅舍老板都帮忙打电话,最后终于找到落脚处,让我非常感动。
我认为有两种人会信任陌生人,并接受他们的善意。第一种是天真相信不会被陌生人伤害;第二种经历丰富,常常接触陌生人,能根据经验和直觉判断对方是否可信。缺乏经验,就无法自信地做出判断,所以步步为营,对陌生人有一定戒备。
有些人会高度提防,甚至害怕陌生人,我可以理解,但我认为这并不理想。朋友曾经也是我眼中的陌生人,如果无法相信任何人,可能永远不会有新体验和收获。多累积不同经验,一定可以在面对陌生人时做出更好的判断,所以我想多到世界不同地方去,体验更多不一样的事物。
梁杰雄
国籍:新加坡
年龄:27岁
职业:教师
大学时对旅游产生兴趣,借学校国际交流计划,一个学期内去了30多个国家。工作后利用学校假期出国,至今踏足全球七大洲79个国家。
本地公交发达,除非是在非常偏远的地方如双溪布洛(Sungei Buloh),否则我不会主动要求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但有人愿意载,我也不会拒绝。学生情况不同,毕竟他们未必知道怎么分辨对方是否心怀不轨,所以应该礼貌回拒。
我在法国、缅甸和阿根廷等地旅行时,搭过陌生人的便车,每次经验都非常愉快。起初当然会担心,何况我是独自旅行。所以我只在白天搭便车,而且会根据第六感做判断,至今遇过的司机都非常热心.
梁杰雄(右)旅行时常搭便车,照片摄于非洲博茨瓦纳。
我一般在市区外围,就是车子开上高速公路之前等车,或是到添油站看看有哪些驾车人士愿意载我。或许我看起来不像“坏人”,而且会说当地语言,一般等差不多半小时就能搭到车。愿意伸出援手的,往往曾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所以想要pay it forward(把自己接受到的善意传达出去)。
在欧洲旅行时,我当过数次“沙发客”(couchsurfer),就是在当地人家中过夜。通过couchsurfing网站可看到对方的简介,以及其他沙发客的留言,从中判断是否适宜借住。
我在旅途中遇过很多善良的人。例如在斯洛伐克,因为要搭隔天最早的火车出发,所以索性在车站长凳上过夜。没想到一对母子主动提议到他们家借住,隔天一早还载我到车站。在日本问路时,对方虽然不太会说英语,还是微笑着带我走到目的地,有时甚至要走上15分钟。中东人非常友善好客,除了主动攀谈,还会邀请我到家里吃饭。
一般来说,新加坡人可能比较有警戒心,媒体上又不时看到绑架案和恐怖袭击的报道,所以大家不太信任陌生人。但多年旅行经验扩大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明白:大部分人都是善良且乐于助人。我接受了很多陌生人的善意,所以在本地看到有旅客看似迷路或需要帮忙,我也会主动伸出援手。
巴特琪琪格
(Battogtokh Battsetseg)
国籍:蒙古
年龄:23岁
职业: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对外联络负责人
曾获得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30强。非常喜爱旅行,想背着行囊到世界各地结交新朋友,体验各地文化。
我认为不管是在蒙古还是任何国家,大家对待事情的角度取决于当地的社会环境。如果那里经常发生不好的事,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会相对提高,对别人的好意自然产生怀疑。
巴特琪琪格(右)等人因车子抛锚而结识了蒙古大哥(左三),还一起驱车到库苏古尔湖游玩。
一年夏天,我在倒退车子时,因为天气热把车窗摇下。突然听见“碰”一声,有人喊我说我撞到东西。我以为他是好意提醒,便下车查看。回到车上后,发现包包、钱、证件都不见了,才意识到自己受骗。那次以后,我不再轻易相信陌生人。但这并不代表城市里没有好心人,比较暖心的经验是,上个月下雪路滑,我摔倒在地上起不来,一个陌生人把我送到医院,我原想请他留下电话号码要好好谢谢他,但那人做好事不留名,把我送到医院就走了。
蒙古人如何对待别人的善意,我觉得还取决于是在城市还是乡下。城市环境比较复杂,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不可让陌生人进入家里,生活中也会提高戒备。在乡下就不一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会比较高。
上回我和爸爸接待几名外国朋友,我们一行人从乌兰巴托开车到库苏古尔湖,那是一个距离乌兰巴托城市700多公里的地方。途中车子抛锚,我们只好站在路旁向来往的车子招手求助。后来有位蒙古大哥把车子停下帮我们查看车子,几个小时后车子仍修不好,蒙古大哥回了家,我们则在路边扎营过夜。反正闲着,我们就去拜访住在附近的几户蒙古人家,他们请我们骑马、喝马奶酒,非常好客!隔天下午,那位蒙古大哥带着弟弟换了辆车,竟主动当起司机和导游,开车载着我们前往库苏古尔湖,路上还陪着大家一起玩,我们也因此认识了新朋友。
马厄斯(Jeroen Mass)
国籍:荷兰
年龄:30岁
职业:英语教师
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四年,最近升级当爸爸。
因为当了爸爸,所以对这类事件特别有感触。
无论在新加坡或其他地方,一个陌生司机突然示意要给孩子搭便车,这种事肯定会拉响家长的警钟。司机可能出于善意,但孩子有担心害怕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我反而觉得媒体的报道,让事件有点失衡。
我的家乡在荷兰东部的温特斯韦克(Winterswijk),在我们的小城里,家长也会告诫孩子不要上陌生人的车子。小城社区间彼此相识,也就相对安全,所以当有陌生人出现在学校附近招揽孩子上车,肯定让人倍感怀疑。这时候教师一定会出面问个清楚,如果发现有恶意,就会报警处理。不过小城区的孩子往往三五成群骑脚踏车上学,可以彼此照应。
新加坡人其实相当友善,也愿意接受善意。不过我也发现一些文化差异。比如在我的国家,我们开门后都会为身后的人挡住门,避免他们被回弹的门打到,不过在新加坡,当我这样做的时候,人们反而会不知所措,好像我弄乱他们(的规律)了。
当然我也亲身见证过新加坡人的友善,尤其当我和怀孕的太太乘搭公共交通外出时,经常得到陌生人的帮忙,也总有人为我们按住电梯门。这些善意都让我们一家倍感温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