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1日 星期二

“人才+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才+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地建设在江北新区建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

“人才+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建安装承建312国道改扩建项目。

“人才+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同力建设参建的网红樱花大道——江北新区凤滁路。

去年,南京发布《市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市政府每年命名“南京市建筑业龙头企业30强”和“南京市建筑业优秀企业家(发展功臣)”,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在企业资质升级、信贷融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日前,南京市建筑业“龙头企业”(2019年度)入围名单已公布,市建委等相关部门正对入围企业进行审核。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扶持骨干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推广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和BIM技术应用等,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增特级企业8家、特级资质9项,全市共有特级企业17家、特级资质18项,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2.1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6%。

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公司:

紧跟国家重要战略部署走好转型路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驻地央企,建成已有近40周年。这家企业的传统业务是石油化工和机电安装,南京烷基苯厂管道工程、南京南站的机电和钢结构安装、青奥会议中心机电安装、江苏大剧院机电安装等工程都是企业的代表作。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集聚,新兴产业崛起,传统建筑行业面临着人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中建安装紧跟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利用自身经验和优势,调整板块业务,向外拓展、向上升级,不断追求高质量转型发展。

“2001年起,我们就进入水务板块,建设了城北污水处理厂。” 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立东介绍,由于污水处理厂在工艺和设备上与石油化工类似,公司具备相应的人才与能力,水务板块成了公司转型发展所吃的“第一只螃蟹”。渐渐的,从专业施工到总承包,从城北污水处理厂到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桥林水厂、溧水水厂、句容水厂,公司在全国接下了百余座水厂的建设任务。

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公司将水务板块扩能至环保水务,承接了河道整治、固废处理、水系治理等项目。去年7月,公司承接了江北的城南河河道整治工程。“这是我们接手的第一个河道工程,其中,土壤修复、断面清淤、水质提升和园林绿化确实是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孙立东说,对此,企业跟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到类似工程取经学习,交出一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治水答卷。

基于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要求,公司成立路桥事业部,承接装配式道路及片区市政道路等特色基础设施业务。去年,公司拿下了312国道改扩建工程。这是江苏省第一条公路装配式桥梁。孙立东介绍,中建安装有自己的钢结构工厂和生产线,有熟练的产业工人,由于多年来承接石油化工工程,让企业拥有了丰富的大型吊装经验,且企业也有相应的设备。“这个工程最难的就是现场吊装,但是我们做石油化工项目时,经常面对高大的冷却塔等设备,因此吊装不成问题,而且做石化和机电对精度的要求都相当高,因此我们对工程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基于上述原因,公司拿出的施工方案得到了交通部门的认可。如今,这一工程在明年5月前就将主线贯通。

中建安装南京公司目前在江北新区承建的国际健康城科技创新中心EPC总承包项目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能总承包这个项目,也是由于中建安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自己的钢结构基地,占地700多亩。后场忙加工,前场忙拼装,工程自5月13日出正负零以来,仅用46天就实现一期主体建筑封顶。

孙立东介绍,从专业分包到EPC总承包,公司做了很多探索。对业主来说,在专业分包模式下就要分头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每项专业都得自己操心,尤其面对交叉作业的千头万绪时,不胜繁琐;实行EPC总承包,俗称“交钥匙”工程,这些不同的作业一揽子打包给一家总包单位,由这家单位去负责协调交叉作业,省时省心。因此这种承包方式渐渐受到市场青睐,但对总承包单位来说,需要更高的能力。孙立东表示,对中建安装来说,一方面,企业有近40年的施工经验,一方面,企业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为转型升级和承担总承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更快适应企业升级转型需求,公司近年来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并制定“筑匠宁星”培养计划,尤其注重对高层次、紧缺性人才的吸纳;科技方面,去年公司组建技术中心,主要设置数字、研发和设计三大板块,数字建造方面主要强化对BIM的研究;设计方面,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获得市政和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研发方面则一方面针对项目做自主研发,一方面联合高校、研究院、政府和协会,做一些前瞻性的课题。目前中心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为企业核心技术提供支撑。

大地建设: 科技创新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动力

拥有60多年历史的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商务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格、新加坡CW01 A1级资质,及多项专业一级资质等。作为全省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领头羊,由该集团承建的丁家庄A27地块保障房、江北科创产业中心、江北巩固地块6号人才公寓等,都是南京装配式建筑的代表。其中,丁家庄A27地块保障房已申报鲁班奖。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总裁江中明介绍,企业早在1998年就与法国KPI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业内率先投资建成了“世构体系”生产线;2007年在江宁置地150亩建设“大地工业园”;2016年又在南京江北新区投资建设占地120亩的“江北产业园”;2020年初公司与南京安居集团及中建二局合作在高淳投资建设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三大基地年设计产能可以达到50万立方米,可以供约600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使用。”江中明说。

企业自探索装配式建筑以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了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目前公司拥有“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和“竖向钢筋集中约束浆锚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两套自主研发的结构体系,这两套结构体系技术已经被纳入推广实施的《江苏省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8版)。围绕装配式建筑企业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共计30项,国家级工法3项,省级工法19项;研发产品在南京地区已成功应用超过1000万平方米。

目前大地建设已成为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集成类)”“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实训基地”。集团公司的五大中心——BIM中心、设计与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信息化中心、检测中心为企业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几年来,大地建设在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与关键节点研发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新工具,在设计、生产、建造、维保等围绕建筑产品的产业链上注入数字技术,同时将目前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为主的经营方式转变为前向延伸到项目策划和项目设计阶段,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经营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发挥整体产业链优势,将设计院、BIM中心、检测中心等进行融合,设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部品与连接点质量检测中心、装配吊装公司等,探索与长期合作的房企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研制,为他们量身定做,从设计、制造、开发、建造、装修,甚至后续的物业运维等,提供全流程的、工业化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

2015年底,省政府在南京、苏州和南通率先开展省内建筑业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试点工作,大地建设集团成功入选南京市第一批进入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名录库的企业。2017年初集团公司成立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组建专业技术团队;2017年8月,公司与中铁隧道局组建联合体,中标“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工程D1N-TA02标”土建总承包项目;2019年11月公司通过与“中国中铁集团”组成联合体,再次中标“南京地铁6号线工程施工总承包D006X-TA01标”工程,又一次成为首次参与大标段中标的地方企业。

大地建设集团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1997年取得对外经营权、2004年被商务部授予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企业资格;2012年取得新加坡HDB(建屋发展局)颁发的最高等级资质——CW01 A1级资质。集团海外市场涉及新加坡、日本、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毛里求斯、阿尔及利亚、新西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的开拓主要以工程总承包、对外援助以及自行投资开发项目为主要经营形式。

同力建设:

从单一沥青混凝土施工转变为地下综合隧道工程为主的施工

1964年,南京成立南京市政公司沥青厂,这就是南京同力建设集团的前身。

从专业摊铺沥青,到修路造桥“钻”隧道,五十六年来,同力建设凭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多方整合资源,开展多元经营,谋求转型升级,成为南京本地龙头市政企业。

“沥青摊铺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正是由于多年摊铺沥青的经验,让我们在道路施工方面有了深厚的功底。”同力建设董事长方伟说。同力建设这些年在江苏省建的指导下,不断做专、做强,精品迭出。水西门、中兴路、模范马路西延、龙蟠中路、江北大道二期、三期、光华路道路提升,无论是新建道路还是环境提升,同力建设皆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今年,凤滁路樱花大道与浦滨路海棠大道更是刷爆朋友圈,成为“网红”路。

有了道路建设的经验后,自2007年起,同力建设又进军隧道领域,企业精选了一批长期在道路一线的骨干带头攻坚,从模范马路隧道到玄武湖隧道、凤台南路隧道、晓庄隧道、集庆门隧道、大校场隧道,如今,经同力建设参建的隧道工程,遍布南京的主干道。

刚通车不久的红山路隧道也是由同力建设打造,这条隧道无论线型还是质量,都称得上隧道工程中的精品。无论道路还是隧道,同力建设能打造精品的缘故还是跟老行当——沥青分不开。同力建设一路紧跟江苏省建的发展战略,有自己的沥青工厂、水稳工厂,也有压路机车队,摊铺碾压一体化设备,还有专门做地下过街通道的大型矩形顶管机,要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面对市场,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深耕主业,不断拓展,不断推进江苏省建同力建设实现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同力建设是最先参与城市过街通道施工的本地企业之一,如今,他们已购置了三套矩形顶管设备,洪武路、三条巷、新庄……十几年来,同力建设累计建有20余条地下过街通道,为装配式地下过街通道在市政工程中的运用做出了示范和贡献。

道路施工经验也让同力建设在园林绿化领域“独领风骚”。方伟介绍,2017年开始,住建部取消园林绿化资质,同力建设抓住这一机遇,引进20名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做好人才储备。同力建设利用在道路建设方面的经验,近年来,企业将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园林绿化领域。先后承接了石臼湖公园、明外廓南京南站段、外秦淮河提升、长江之舟、江北新区新化公园湿地……企业为南京城增绿添彩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转型升级。

2016年,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地方建筑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文件,同力建设抓住机遇,积极响应,与央企组成联合体,先后中标南京地铁5号线、6号线及9号线三个标段。由于长期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同力建设在地铁项目中进展顺利,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在地铁各线各标段均处于前列。今年,同力建设投资近4000万元,采购了地铁盾构设备,已完全具备独立完成各标段区间内盾构施工任务的能力,改变了以往地方企业只能施工站台或轻轨的局面,也展示了深耕地铁领域的决心。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多年来同力建设十分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不断选拔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中高层领导职务等关键岗位。以省级技术中心为平台,通过成立关键技术(工艺)攻关小组,开展多层次科研活动,培养骨干技术人才,工程创优、技术创新工作成果显著:与东南大学,建华建材(江苏)有限公司等高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明确课题立项、实施、验收等程序,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落地和推广,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通过引进、师徒结对、鼓励参加岗位培训等措施,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高素质的职工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来源: 南京日报

上一篇新闻

培育钻石行业之力量钻石研究报告:前进在明亮的道路上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向海外数码服务供应商开征消费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