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来源:台海网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观海楼”因初建之时洋楼正面看海而得名。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台海网1月10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冬季的海风呼啸,蒙蒙细雨中,多艘渔船陆续靠岸,岸边的渔市上人声鼎沸,诚峰村的清晨,从这里开始。

这个位于泉港区 中心的传统渔村因海而生,也向海而生。在流淌的岁月中,包容的海洋文化与深厚的书香历史,交织成了独一无二的半岛文化,滋养了村落所在的峰尾半岛,哺育了一代代峰尾人。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峰尾古城入口处的人造景观。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古街古城 传承书香文化脉络

峰尾半岛地处湄洲湾南畔,三面临海一面环山,拥有长达13公里的海岸线,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海为田,耕海牧渔。诚峰村兼具城镇的繁华与乡村的淳朴,书香文化与海洋文明并蓄。村中的峰尾古城因海防而建,至今仍可在城内看到残留的古城墙。建城六百余年来,城外沧海桑田,城内岁月静好。

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时光变得悠长,浸染了风霜的古宅与开得正艳的红花相映成画,美得动人心魄;数百年的古井依然清澈见底,井水清冽甘甜;闽南红砖厝、南洋番仔楼与当地特色的石头房错落有致,各自绽放着魅力;古街两侧的书院、医馆、商铺带着浓浓的年代感,没有街区的喧嚣,更多的是古老的诗意。

诚峰村村委会主任刘雪兰就出生在古城,虽然儿时的记忆不再清晰,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与生俱来的。“吃了吗?”“回来了呀!”……城中还居住着不少本地村民,在一声声家长里短中,古城变得亲切了起来。村中大部分村民都姓刘,随着繁衍分支,祖庙宗祠已多达30几间,宗族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此外,还有留存数百年的东岳庙、姑妈庙、永全社等多座宫庙,承载着村民代代相传的民间信仰,如今仍然香火旺盛。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东岳庙内的戏台。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供奉“正顺尊王”的东岳庙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正顺尊王又称“本官爷”,他洁已奉公、体察民情,受到民众敬仰。东岳庙的大殿上悬挂着“天理良心”“此地难瞒”等牌匾,彰显人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和褒扬廉文化精神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庙中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雄雌龙石柱和戏台。龙柱上雕刻有五子登科、鲤鱼跃龙门等故事,精美绝伦,寓意丰富。戏台面对着宫庙的大厅,传承了民间“请神看戏”的传统,处处展现闽南文化特色。

民间的信仰多来源于当时为民请命的名人、英雄。其中,反清女首领邱二娘就是一名受到村民爱戴的巾帼英雄。邱二娘是清代诚峰村一户人家的童养媳,受其表哥影响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抗粮殴差,开仓济民,被捕后英勇就义,民众塑像奉祀。无论是正直的“本官爷”,还是正义的邱二娘,这些民间信仰都赋予了村民向上的力量。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刘培琪进士第内,“进士第”的牌匾熠熠生辉。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古城如同一块未经雕饰的璞玉,没有太多商业气息,“见人见物见生活”。当地著名的刘培琪进士第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闽南古厝,至今仍有后人居住。历经年岁侵蚀,古宅稍显破旧,但庭院被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条,花草点缀,整洁清新,屋内,写着“进士第”的牌匾熠熠生辉。

解元府、廻澜书院……在峰尾半岛上,这样的“门第”还有许多,峰尾先贤刘镜就是朱熹的得意门生之一。除了追随朱熹在八闽各地劝学采风,筹建书院外,刘镜还经常在家乡各祠堂、家塾中点燃烛光,倾尽心力传教“朱子读法”。缘于此,峰尾半岛儒风兴盛,众多后代子孙崇尚经学及儒术。如相邻的诚平村中,著名诗人卢琦就就是元代泉州府唯一中进士又步入仕途的人。卢琦在永春为官之时推行一系列勤政爱民措施,深受百姓爱戴,甚至为其建立生祠,位列元代“十八良吏”第三位,其著作《圭峰十集》其中二卷被收编进《四库全书》,成为泉港文化的标杆之一。

诚平村还是蔡襄母亲的故乡。蔡襄的外祖父卢仁是峰尾出名的读书人,通经史,精古文,才华横溢,一生从事教育,治家严谨。受外公的严格课读和训导,蔡襄从小与舅父卢锡潜心苦读,高登进士后,主持建造“海内第一桥”洛阳桥,而具体负责建桥事务的就是其舅父卢锡。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峰尾历代人才辈出,书香浸润了整个半岛。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廻澜书院旧址。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胸怀大海的格局让半岛人看得更高,也走得更远。许多村民远渡重洋到外面的世界拼搏,让峰尾半岛成为有名的侨乡。位于古城入口处的两层番仔楼,就是村里的乡贤从新加坡寄钱回乡所建,初建之时,洋楼正面看海,因此名为“观海楼”。房屋主体为花岗岩结构,部分墙面使用胭脂砖与绿色琉璃砖,色彩艳丽。屋檐处,抬眼可见几只惟妙惟肖的琉璃狮,雨天时,雨水从狮子口中流下,精美逗趣,是当时闽南一带常见的中西合璧建筑。

86岁的老人刘荣洁是土生土长的诚峰村人,年轻时曾参与过“观海楼”的修建,见证了古城跨世纪的变化。“那时候,街上很多商铺,很多人来做生意,路还不是石板的,是鹅卵石铺成的,不宽,大多人都没有开车,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据老人回忆,因为近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峰尾古城到处是走南闯北的商人,十分繁华,是当地有名的“小上海”。四通商行、大成商行、宝兴商行……至今,城内仍留有许多商行商号,融合中外风格的商行建筑现在看来依旧十分大气。

如果说,古城是历史的象征和见证,那么文化则是古城内在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峰尾古城是泉港历史上唯一的一座古城,为守护古城文脉,传承初心,泉港专门成立区级峰尾镇诚峰村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上海、福州等团队共同编制高水平规划,对峰尾古城实行“修旧如旧”、突出“活态传承”,并以“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与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党建共建,为古城保护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当地一所老房子的栏杆上刻着精美的砖雕。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地处泉港人口第一大村的诚峰村,这座占地11公顷的古城与国家一级渔港紧紧相邻,古城保护和渔港经济区两个规划空间相互交织,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功能配套用地和发展空间,然而周边仅有100多亩填海的可利用土地,远不能满足二者的需求,成为发展一大瓶颈,拓展新村,势在必行。

围绕古城保护重点工作,镇村集中力量,于2020至2021年在摸底建档、完善保护规划、修缮传统建筑、综合整治、数字管理、规范新村建设等六大方面生成了20多个项目、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仅2020年就完成投资2061万元,推动古城古街整治、保护规划、古城基础配套以及一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让古城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根据规划,在科学的保护与开发下,古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同时,不断发掘的文化精髓与更加清新的环境将让古城焕发新的生命,让保护“城”的价值与满足“人”的需求相统一。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渔港渔业是以海为生的古城先民迁徙繁衍至此赖以生存的基础。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渔港渔市 坚守海味原乡记忆

作为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渔港渔业是以海为生的古城先民迁徙繁衍至此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峰尾半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之根本。

在诚峰村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万多名村民,其中,一半以上为渔民,目前拥有45艘渔船和150多艘小型船舶。除了外海捕捞,渔民还在内海养殖着海蛎、紫菜、海带等海产品。在码头的渔市上,渔民们的摊位前摆满了各种新鲜的鱼虾蟹,这是半岛居民餐桌上必备的佳肴。渔市在一声声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中启幕,在洗洗刷刷中收摊,这份独属于滨海渔村的“烟火气”,正是许多讨海人记忆中的“海味”原乡。

四季的海风从这里吹过,数百年的岁月匆匆流淌,勤劳的渔民们用一条条牢固的线编织出一张张坚不可摧的渔网和一个个关于远航的梦想。

“我们这里的渔民普遍信仰姑妈娘娘,出海前都会到庙里祈求一帆风顺。”刘雪兰说,对于渔民而言,和妈祖信仰相似的姑妈娘娘是这片土地、这片海洋的守护神。姑妈娘娘是生于明代的刘益娘,因她生前一直致力于观察天时气象,点火为号为渔民引航,消灾御难,短短一生,乐于助人,深得村民爱戴。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渔民们已能准确获取天气信息,但却面临着传统渔业的发展瓶颈。立足经济和民生之根本,诚峰村将“建设渔港经济区”作为规划布局的基础和重点,投入6000万元资金全力推动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同时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港兴城”的发展格局。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诚峰村大半部分村民向海而生。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目前,峰尾镇已完成12个码头泊位、防波堤、拦沙堤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诚平二级渔港项目和峰尾临时渔货市场也已启动建设。渔港项目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等于一体,建成投产后,将带动渔港、城镇、产业的联动发展,创新文、产、旅结合路径,有效推动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和古城保护发展,对泉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海洋文化产业也是海洋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峰尾半岛拥有内涵丰富的海洋信仰和传承有序的渔航文化。水密隔舱技艺、福船“拔落令”、古船模制作、渔网技艺、姑妈信俗文化……为不断丰富海港文化的内涵,峰尾镇通过引导古船模制作技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传承人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和电商推广非遗项目及文创品,以产业的兴起促进福船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如今,峰尾结合文化节和各类活动以及本地特色海产品,已开发了旅游伴手礼激光内雕木帆船模、峰尾手信·海鲜干货系列、益娘文创系列礼品,并进入泉州市第六批伴手礼备选名录预备名录。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在岸边的渔市上,渔民们的摊位前摆满了各种新鲜的鱼虾蟹。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此外,峰尾半岛也积极开展“净岸”专项行动,推进海岸线整治,拆除违法建设以及违法占地的临时设施、临时搭盖,并将“海岸修复”纳入自然资源部门的整体修复项目,守护半岛美丽的海岸线。

围绕“体验型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峰尾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正加快推进,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个集渔港作业、休闲渔业、古城旅游、滨海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体验型渔港经济区正逐渐形成。

这幅将产业发展、古城保护与居民生活相融合的规划蓝图,如同一座灯塔,为诚峰村的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必将让这艘“福船”驶向属于它的幸福港湾。(记者 谢玉妹 林婕)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古宅与三角梅相映成画。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闽南红砖厝、南洋番仔楼与当地特色的石头房错落有致。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龙柱上雕刻有五子登科、鲤鱼跃龙门等故事,精美绝伦,寓意丰富。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东岳庙的大殿上悬挂着“天理良心”“此地难瞒”等牌匾。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进士第庭院一角。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古城中搀扶行走的老夫妻。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数百年的前厝古井依然清澈见底。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诚峰村内的姑妈庙香火旺盛。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渔货市场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诚峰:渔航峰尾 书香半岛

海螺做成的风铃装饰颇具特色。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上一篇新闻

20年前,处于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下一篇新闻

坚持内容为王打造强文化内核作品 欢娱影视用实力说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