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麻省“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 40位华人12位清华毕业 两位高中毕业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简称MIT TR)创刊于1899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权威科技杂志之一。MIT TR 35(MIT Technology Review 35 Innovators Under 35)——“全球 35 位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榜单,是全球最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单之一。

从1999年开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会在全球范围内寻觅最有可能改变世界、极具才华和创新精神的年轻技术人才、创新者或企业家。该榜单从影响力、创新力、进取力、未来潜力、沟通力五个维度评估,涵盖 IT(计算机、通信、网络)、生物医药、商业等领域,最终选出35位35岁以下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科技创新精英(TR35)。

曾经的获奖者包括Google的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Linux之父Linus Torvards,Facebook的创始人Mark Zuckerberg,Yahoo创始人杨致远,Apple的设计总监Jonathan Ive等。

据极科网统计,2011年至2018年8年间共评选出280位TR35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其中华人40名,占比达14%。从入选者本科毕业院校来看,清华大学毕业生最多,高达12人,具体名单如下。

麻省“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 40位华人12位清华毕业 两位高中毕业

麻省理工

2011年名单(共5人):

1、郭玉国,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周昆,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工程系,曾任微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3、杨帆,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斯坦福大学任教。

4、李笑,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现任职于微软。

5、夏丰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现任职于IBM。

2012年名单(共6人):

1、Qixin Chen,陈启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现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博导。

2、Nanshu Lu,鲁南姝,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现为美国德克萨斯材料研究所教授。

3、Bozhi Tian,田博之,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4、Zheng Wang,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

5、Baile Zhang,张柏乐,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6、Weian Zhao,赵伟安 ,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校区药理系干细胞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

2013年名单(共6人):

1、Hao Li,博士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2、Feng Zhang,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化学与生物工程学博士学位。现为MIT麦戈文脑研究所助理教授。

3、Liangfang Zhang,张良方,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微工程系教授兼穆尔斯癌症中心(Moores Cancer Center)研究员。

4、Bowen Zhao,赵柏闻,毕业于人大附中,曾为华大基因人类认知能力基因组学分析项目负责人,现为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EO。

5、Xiaolin Zheng,郑晓琳,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系,现为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助理教授。

6、Yu Zheng,郑宇,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为京东金融城市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及城市计算研究院院长。

麻省“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 40位华人12位清华毕业 两位高中毕业

清华大学礼堂

2014年名单(共2人):

1、余桂华,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现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材料科学工程系教授。

2、伍晖,本科毕业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

2015年名单(共3人):

1、戈钧,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现为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别研究员。

2、顾臻,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北卡州立大学(NCSU)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药学工程方向),生物大分子诊疗工程实验室主任。

3、陈云霁、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正教授)。

2016年名单(共6人):

1、刁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助理教授。

2、高伟,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3、顾嘉唯,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研发构架师/首席设计师,现为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4、张一慧,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现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副教授。

5、曹庆,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IBM研究中心研究员。

6、朱嘉,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

2017年名单(共6人):

1、刘自鸿,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现为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

2、周怡君,创立了 Project Include 的 Pinterest软件工程师 。

3、龚晓思,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为游戏开发公司WafaGames联合创始人。

4、王刚,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前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现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5、吴翰清,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现为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

6、肖健雄,本科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现为无人驾驶公司AutoX的创始人兼 CEO 。

2018年名单(共6人):

1、颜珉珉,现为PhagePro CEO兼联合创始人。

2、徐升,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

3、周欢萍,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现为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

4、张欣立,本科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现为Verge Genomics 联合创始人兼CEO 。

5、许寄,毕业于北大青鸟的程序员培训班,现为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国际技术负责人。

6、 印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现为北京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值得注意的是,40名华人科学家中,有两名不是大学毕业,他们是毕业于北大青鸟程序员培训班的许寄,毕业于人大附中的赵柏闻。在名校学霸专属的“MIT TR 35”榜单上,这些自学成才的怪才略显“骨骼清奇”,他们又是如何成功逆袭入选全球科技青年英雄榜的呢?

许寄

麻省“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 40位华人12位清华毕业 两位高中毕业

1984年出生,他目前负责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的工程技术团队,任研究员一职,专注于国际支付平台的技术搭建。很难想象这个带领着近千“学霸+海归”技术人的他,居然自称为“没上过大学的社会人”。曾经拒绝高中繁重的学业和备考,他尝试过离家打零工找刺激,修自行车、杀鱼、理发……很难想象,这些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都曾干过。后来他从痴迷电脑开始,帮同学组装电脑,学3D建模,上程序员培训班,他人生第一本认真从头看到尾的书是谭浩强的C语言。

23岁时许寄以P5的层级加入了支付宝,他经历了支付宝核心系统架构的演进过程,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大项目的建设,带领团队规划建设了支付宝三代统一支付平台、会计核算平台等,完成了支付平台向高可用、可持续性伸缩的架构转型,支撑了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

这次入选MIT TR 35的理由主要就是,参与创建的支付系统可以让金融服务更普及。过去三年,他的团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和当地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9个本地版支付宝。

“说白了,我们这一生,要找一个能够谋生的工作很容易,想找一家收入高的公司努力努力也能实现,但找到一个可以和一群非凡的人一起改变世界的舞台,真不多。”许寄坦言,“最重要的是机遇和舞台。”

赵柏闻

麻省“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 40位华人12位清华毕业 两位高中毕业

2013年,还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赵柏闻当选麻省理工全球杰出创新人物,当时只有21岁,年龄最小。出生于1992年的赵柏闻原是北京人大附中高中生,高中没毕业就放弃学习到世界最大基因测序公司深圳大华基因研究院从事研究,时任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

早在15岁的时候,他就经常下午逃课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做清洗试管及其他简单的工作。作为回报,研究生们让他借阅遗传学教科书并参加实验,包括给黄瓜基因组排序。而两年后,当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时候,他名列合著者之一。

凭着对遗传学的热爱,高二暑假他参加了华大基因的科学夏令营。不过,尽管来到了梦想中的基因殿堂,他却深感“太简单了”,而再度选择了逃课。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基因学家汪键在公司大厅注意到了赵柏闻。“你为什么不上课?”“太无聊。”几句对话,让汪键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并把他介绍给了华大基因的首席研究员李英睿。几番近乎刁难的测试之后,李英睿走进了汪键的办公室,“这家伙是个天才,你得把他留下。”

结果,赵柏闻真的留下了。不是在考上大学读了4年生物学之后,而是直接留下了。这也就是赵柏闻的著名事件之一:高中肄业成为华大基因最年轻的研究员。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读书。“其实,我从来不反对上大学,大学能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大学和中学的知识获取模式不一样,是以兴趣为导向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我只是搞科研的心思占了上风,想先从事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于是,他又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了。不过,他和学校谈好了条件,他不要文凭,只修习自己所选课程,这些课程或许有助于他的研究。于是他的学历还将会停留在人大附中颁发的一个“校级”高中毕业证书上。

无论如何,他更愿意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基础研究,就像100年前的物理学一样。“你可以用物理学来制造坏东西,比如原子弹,也可以用于制造好东西。但是科学本身是中立的,它必须前进。”

上一篇新闻

聚焦前沿科技创新 第四届全球INS大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新闻

2019全球INS大会 为中国创新者赋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