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一个毕业设计如何做成估值20亿美元物流机器人龙头

一个毕业设计如何做成估值20亿美元物流机器人龙头

人机协作,最远会走到哪里?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编辑|周春林

头图来源|受访者

当机器人技术与传统物流行业相遇,会迸发怎样的火花?陈宇奇或许没想到,自己6年前的一个毕业设计,竟然开创了一个品类,并成就了一家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仓储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正被企业提到史无前例的位置。在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下,物流仓储机器人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全球化布局亦在加速。其表现是:资本下注,电商巨头加码,一大批新兴创业公司快速崛起。

这注定是一个竞争愈发激烈的赛场。

“目前海柔创新的海外业务占比已达到30%,未来三年,我们计划将占比提高至50%。”近期,海柔创新(以下简称“海柔”)创始人、CEO陈宇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说道。海柔总部位于深圳,在日本、美国、新加坡、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子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运营服务能力。

应该是时间和技术上的先发优势,给了陈宇奇一些定力。海柔由三位“88后”青年于2016年底创立。创始人、CEO陈宇奇出生于1989年,与联合创始人、CTO徐圣东都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硕士,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房冰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

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仓储物流领域,是海柔现阶段的发展命题。作为箱式仓储机器人的首创者,海柔正在这场数智化物流变革中担当重要角色。截至目前,海柔全球员工16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超五成,现拥有和已申请全球知识产权1100余件。

海柔的机器人硬件及配套设施生产工厂位于广东东莞,每年可量产机器人10000台;业务范围涵盖鞋服、3C制造、电商快递、第三方物流、零售、医疗等领域,客户不乏顺丰供应链、飞利浦、利丰、安踏、波司登、国药集团等全球性品牌,项目落地500余个。

在2020年营收增长约10倍的基础上,海柔在2021年实现了接近5倍的增长。

疫情影响加之全球投融资趋冷,带来了更多商业层面的不确定性,但物流机器人成为少数依然呈现上升势头的行业。凭借硬科技创新和高速增长的市场表现,年轻的海柔备受投资者关注。2021年,海柔连续获得C轮、D轮两轮融资,总金额超2亿美元。

今年6月14日,海柔宣布完成了D+轮融资,据媒体报道,融后估值接近20亿美元。

一个毕业设计如何做成估值20亿美元物流机器人龙头

来源:视觉中国

创新模式:“货箱到人”

在中智大药房的新仓储配送中心里,拣选方式已从“人找货”升级为“货到人”。海柔为中智提供了13000余个存储位置,配备了4.2米高的货架、多台HAIPICK A42库宝机器人和HAIPORT自动装卸机。中智方面表示,目前存储密度比以往的人工仓提高了80%。

提升药品仓储和流通效率,是医药物流行业的一大趋势。机器人系统的精准导航、识别和拣选,能让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即使在阴凉库(库房温度为0℃~20℃,且太阳不能够直射的保存仓库)工作,机器人的运行效率也不受影响。目前,中智大药房已实现了B2B和B2C业务的库存共用管理,药品流通和资金周转也在逐步改善。

通过机器人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医药物流只是海柔业务布局的冰山一角。“我们能帮整个供应链体系做到几点:一、提高人的效率;二、提高仓库存储密度;三、做到仓库可视化;四、更高的准确率。原来是两个9,99%,现在是4个9,99.99%。”陈宇奇说。

凭借箱式仓储机器人品类这个“杀手锏”,海柔在2018年落地了第一个商业化项目,客户是百世物流。2020~2021年,海柔接连拿下顺丰供应链、飞利浦、安踏、波司登等大客户,头部企业单一仓库交付订单高达数百台。

据陈宇奇介绍,早在2015年,海柔团队就开始研发仓储机器人,并成功开发出了全球最早研发及投入商业使用的ACR(即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与以往物流业主流的技术路线——潜伏式移动机器人“货架到人”的逻辑不同,ACR主打“货箱到人”模式。

货箱也叫料箱,是物流中常见的容器,不同批次、规格的商品会被装在塑料或纸质货箱里,再放置在货架中。海柔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精确地将货箱从货架搬到打包发货区,仓库员工只需在工作站,从货箱中拣选需要的货物。

ACR机器人以周转箱/原箱为操作单元、命中率更高,适用于货物体积小、批量小、具有多元SKU的行业,而且设备部署对环境要求低,投入成本不高,交付周期往往在一个月内。此外,还可根据业务变化灵活改造扩张,大大降低了仓储自动化改造的成本和难度。

2021年下半年,利丰供应链与海柔合作的首个智慧仓储物流中心落地深圳前海。

该中心运行半年多后,利丰供应链总经理王文栋评价称:海柔的ACR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的to B业务提升了2.9倍拣选效率,to C的电商业务提升了2倍拣选效率,同时仓库的储存密度提升了30%左右。“这个结果对我们帮助是非常大的。”

一个毕业设计如何做成估值20亿美元物流机器人龙头

来源:视觉中国

“蛰伏”三年,找到一条路

2017年,海柔首创夹抱式单料箱机器人,2018年发布最高取货高度3.1米的多层料箱搬运机器人。此后,机器人单机可存储、搬运的货箱越来越多,单个料箱的承重提升,最高取货高度也提升至10米,既大大提升了仓库的存储密度,也提高了货物的拣选和搬运效率。

海柔的“仓储物流机器人”产品推出至今,已近6年。但从第一款机器人诞生,到将产品推向市场,期间海柔“蛰伏”了近三年。用陈宇奇的话说,“2016年到2018年一直在打磨产品,到2019年才开始销售产品。”

时至今日,陈宇奇仍然清晰记得第一款机器人诞生时的情景。

2015年底,基于他的毕业设计,以及对仓储物流的理解,团队做出了第一款样机,并在2017年9月,做出了第一套系统。“当时在北京的一个仓库实验,一个两米高的机器人,一次只能搬一个箱子。”这个结果显然不够,“因为仓库搬运就看两个指标,搬运效率和存储密度。”

沮丧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团队中。“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没用,研发团队走了一半,我也很崩溃。”陈宇奇说。但他相信,一定有路径可寻。“以前每每到达一个里程碑,我们都能找到一条路走下去。既然目标没问题,就算有障碍,也要走下去。”

至于自己如何与沮丧对抗,“没有什么办法,就是挺,挺过去。”陈宇奇说。2018年,他们研发的机器人系统开始投入商业使用。

在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眼中,陈宇奇是个“一根筋”、死磕到底的人,“他花了整整4年时间打磨产品,做到真正好用。陈宇奇对客户特别好,不管多难交付的项目,他都严格把控,做到100%交付,没有一个项目烂尾。”在海柔D轮融资完成后,徐新做出如此评价。

在创办海柔之前,陈宇奇曾有过一次创业经历。

2014年,刚出校门不久的陈宇奇创立香港普格精密系统公司,主打光通信领域电压控制模块,该方向曾是他2012年本科毕业设计的项目。

那次创业历程中,他和团队花费近三年时间,研发出了全球体积最小且性能领先的偏压控制器(Bias Controller),并把产品卖给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贝尔实验室、华为等。正是在这个项目中,陈宇奇与“90后”房冰熟识,并一起开启了二次创业。

在香港期间,陈宇奇、徐圣东、房冰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大疆创新创始股东李泽湘结识。李泽湘了解到三个人的专业背景后,建议他们考虑机器与自动化领域。当公司创立后,李泽湘还担任了公司的首席顾问。

创始团队考察了医疗机器人等多个方向后,最终锁定在物流自动化领域。陈宇奇来到北京,花了近三个月,集中调研了30多个仓库,当他看到仓库还在靠人工拣选和搬运货物时,确信料箱机器人有价值,于是选择进入该领域。

专注细分领域

人机协作,最远会走到哪里?机器会取代人吗?这样的问题总是与科技的发展相伴而生。

“我们的目的不是消灭人,而是提高效率。”陈宇奇说,未来至少10年,整个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可能就是老龄化问题。通过机器人技术,可以最大程度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未来也有可能有新的失业问题,但我们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在他看来,一方面,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供应链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人口红利渐退、人力成本上升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仓储自动化的需求。触及到创业初心,“海柔希望利用机器人技术,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我也在思考,我为什么要活着?”陈宇奇说,“要创造价值才是活着的意义。”

自诞生之初,陈宇奇就将海柔定位为一家全球化企业。目前,海柔实现了机器人本体、底层定位算法、控制系统、机器人调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发覆盖,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实现全球专利布局,拥有和已申请全球知识产权1100余件。

“研发层面,我们去年投入了3个亿,计划以后每年投资5个亿。”陈宇奇说。在他看来,“技术只是工具,更多的是要产品的价值。所以海柔的组织层次,一部分与技术相关,另一部分是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2022年,海柔在海外动作频频。在与海外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陈宇奇发现了很多需求层面的差异。“国内客户只要结果,而海外客户不仅要求结果完美,过程也要完美;海外客户早期就要你有高投入,交付成本高。此外,我们获取到的毛利相比国内要高。”

与海外本土仓储机器人企业相比,海柔在项目成本、技术、定制化能力等多方面占据较大优势。陈宇奇表示,海外市场的扩张和本地化,将会是未来海柔的发展重点。但短期内,海柔不会再扩张更多的产品线,也不会扩张团队规模。

“我们还是只专注于一开始的产品线,这一点,要做到世界上最好。”陈宇奇透露,今年年初,海柔着重发力组织和供应链建设,力求强化组织效率。团队规模也会保持在现在1600人的水平,“短期也不会变了,而是侧重提高现有人员的能效”。

陈宇奇认为,这样的发展策略与海柔奉行的文化有关。“我们有深圳企业的特质,非常务实。我们没有能力保持多产品线扩张,同时保持品质如一。我们的目的是更好服务客户。”

如果重走一遍公司发展之路,陈宇奇希望可以更好更早地建设组织。“以前我没有组织的概念,也没有在别的公司打过工。坦率地说,对海柔的组织建设,我一开始是不清晰的,比如,怎么给产品线定目标?后来我才理解,组织其实是一个很精密的有机体。”

其次,陈宇奇还想把专利这块好好做起来。“我们最早发明的一些机器人很有创意,第一代机器人到现在还是很有竞争力,虽然没卖出去,但也很有需求,只是专利没做好,少了保护自己的底气。”此外,就是产品能力,“如果两年前有这个能力,我们的产品市场会做得更好”。

当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不确定性因素突出,创业者生存压力明显增强。

陈宇奇用“喜忧参半”来形容海柔的发展环境。忧的是,相比以前,融资环境不再那么火热;喜的是,扎根细分赛道的海柔,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大家会更浮躁,都想着抢生意,不在乎利润。现在反而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企业真正的价值。”

海柔将今年定义为公司的质量年。“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原来我们产品的质量也是细分领域里做得最好的,现在我们要做得更好,减少返工。”陈宇奇说。此外,公司还要保持更好的现金流状况,“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想办法做到更好”。

谈及下一阶段的目标,陈宇奇说,“未来两年,把公司做盈利。”

#2022未来之星#

上一篇新闻

“移民企业”:美的

下一篇新闻

君智战略咨询获咨询界“奥斯卡”五年协助五企业营收破百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