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为何旧知己到最后变不到老友 | 一样难以捉摸的友情

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难以捉摸。

幼年时,觉得年纪相仿,能有个伴儿的就是好朋友。
少年时,觉得能一起玩耍,分享心事的,就是好朋友。
青年时,志趣相投,人品过硬的,就是好朋友。
结婚后,家境相当,关系融洽,有共同圈子的,才是好朋友。

从前觉得成长是一件快慰而残忍的事,初恋,梦想,友谊都会被时间冲淡和规整。旧秩序消亡,新秩序建立,我们都身不由己。

其实并没有那么悲观。

为何旧知己到最后变不到老友 | 一样难以捉摸的友情

这里,分享三个和自己相关的,关于友情的故事。

1. 阿丹

阿丹是我儿时的玩伴。

小时候常去外婆家玩,九十年代的福州老城区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弄堂。古旧的院落里几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共用一个厨房,天井,水井等等都是稀松平常的事。阿丹家和我们家是几十年的老邻居,我年长一岁。在同为独生子又缺少玩伴的年代,能遇到同龄的男孩子,打成一片是非常自然的。

那时候我们经常在狭窄的弄堂里奔跑穿行,一起拿开水烫蚂蚁窝,甚至一起玩儿火。我在表兄妹和堂兄妹中,都是排行最小的,因此自小不大会做哥哥,也不大懂得照顾和带头是什么含义。但奇怪的是,阿丹似乎一直对我心悦诚服。

到我上了小学,家母为了我的学业,管教日渐严厉了起来,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非寒暑假不能玩电子游戏。但是阿丹似乎从小就没有这些约束。于是那时候每周三晚上回外婆家,可以偷偷借着和他玩耍的时机,一起玩红白机的任天堂,实在是非常快慰的事。

我九岁前的大多数疯玩的记忆,几乎都和他有关。

一直到小学二年级,旧城区的老宅拆迁改造,外婆住进了我家。在那个通信方式非常落后的年代,基本上就断了音讯。一直到小学五年级,我已经忘了他从哪里得知我家的电话。于是在某个周六的下午,父亲带我去他之后搬迁的另一个老弄堂玩耍。

几年未见,他看到我仍旧非常的兴奋且亲昵。叫着我在家里的小名,拉着我去屋里打游戏。可是那个下午,同样是坐在一起玩红白机游戏,我却几乎有些度日如年。

反反复复的对话之间话不投机。阿丹在玩游戏时不时夹杂着几句方言的骂娘,忽然令我非常不适起来。没有了幼时一起玩耍时的心无芥蒂。这种感觉让我非常的惶恐,心里一面想着自己不应该疏远一个儿时极好的玩伴,一面又搞不清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到了傍晚父亲来接我时,我竟没有回头,逃也似的走了。
那时候的我,实在不大懂得多顾及他人的感受。

几年后,外婆家老宅的弄堂换成了一栋新的回迁大楼,所有的老邻居都住进了新的楼层房里。因为高中时学校离外婆家很近,我中午放学时还常能在路上遇见也在附近上初中的阿丹。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跟在我后头,寒暄之间少了幼时的亲密无间。看得出他仍对我非常亲昵,只是我们之间的话题,除了游戏,似乎找不到其他的共同点。

之后听说他跟着母亲去了新加坡,他爷爷去世的时候曾回来过一次,见到我母亲问了我的 qq 号,却没有加我。

那次是我最后一次知道他的消息。

结语:

很多年以后,我想起鲁迅在写闰土的时候,说自己见到多年未见的儿时玩伴。互相之间仍存着过去的好感,可是只剩成人之间的局促和窘迫。也许仅仅只是搓着手,说一句:好久不见。

原来,境遇和认知的偏差,有时候就是一条无法弥合的鸿沟。曾经是友谊的涓涓细流,也会沧海桑田,让人措手不及。

2. 阿杰

阿杰是我的初中同学。

初二时有一阵,班上流行文曲星(一种便携式的黑白屏掌上电脑),当时文曲星官方出了一款机载游戏。在那个中文游戏乃至游戏都很匮乏的年代,我也跟风让家里买了一台,时不时的玩了起来。

之后的某天放学,我在家里的报箱里找到了一封信。内心诧异了一会儿(倒是没有往女生给我写情书那方面想)。拆开一看,字体硕大,大意是见我沉迷游戏,影响学习,作为兄弟,忍不住提醒。落款就是阿杰。

当时是中午,我一边扒饭,一边拿着信端详了好久。没有热泪盈眶,没有不屑一顾,没有羞惭万分。接着我把文曲星上的游戏删了。脑子里蹦出一句很简单的话:这哥们儿不错,可以引为知己。

上了高中之后我们去了不同的重点校。因为上高中之后的成绩都不如初中时那么理想,我们时长在节假日约在一起,互相勉励。不过依然很可惜的是,高考我们都没有考好。都留在了本地上大学。

大二的某次暑假,几个初高中同学相约一起去厦门旅行。我已经不大记得中间是因为什么误会,我和阿杰忽然就闹翻了,结果自己和另外的朋友一起先走了。自那之后的两三年,我们都没有任何交集。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出了一件事。我们初中时的某位共同的同学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过了蛮久才知道,心中不免有些扼腕。没过多久,他给我写了一封邮件,大义是为什么我们会因为那些无聊的原因不相往来。原文中有一句话我印象至深:

渡尽劫波兄弟在,我们都应该扔掉手上那块无聊的臭大粪(面子)

鬼使神差的是,我虽然触动了一下,可心里竟然仍有些不以为然。心里总想着,朋友之间缘分尽了,没有强求的必要。虽然加回了好友,可是二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毕业之后听说他立刻就结婚并带着妻子去了美国。之后因为微信的流行,再也没有人在 qq 上有什么交流。去年的某天,我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尝试添加他为好友,并未得到验证通过的消息。

其实到现在,我还时不时的梦见他。不知是不是于心有愧。

结语:

我有一位十分要好的易师朋友曾经说过,缘分这东西,强求不来。

诚然,不论是男女之情抑或朋友之义,相知相识需要某种缘分和契合,也需要当下二人在思想层面,背景履历上有太多的贴合。

少年时代的友情容易历久弥新,也容易一拍两散,再无瓜葛。也许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容易索求无度,放不下身段。也不大懂得“君子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

多留余地铺明月,不筑高墙碍远山。只是缘分尽时,的确无需强求。

3. 十三

十三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十分聪明却从不炫耀的人。

高中时和他并不十分相熟。只是常听别的同学私下赞叹:这是个神人,高考总复习时仍在看小说。

高三的最后一次运动会,我和他在新校区的野场上打羽毛球。21 分球的比赛,在 20 平之后需要赢对方两个才算获胜。我们就这样一来一往的打到了将近四十个,仍然不分胜负。到最后,我们非常有默契地把拍一扔,瘫坐在地上,哈哈大笑起来。我和他坐在那晒着太阳。直到看到一只毛毛虫落在他背上,却被他轻轻掸去。

我不禁感叹,此公好像一直都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情绪。

大学时的我,算是个社交精力旺盛的人。我和十三不在一个城市,当然也不在一所学校。吊诡的是,我认识了他的大部分同学和校友。这在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匪夷所思。

倾听和倾吐心事是那时候特别喜欢做的事。只是他似乎很大多数人都和人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即使是和我,回复的话语通常都简洁而明了。某次深谈,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和人相交,总是这样若即若离,不免显得有些凉薄了。

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那么多社交关系,挺累的。人这一辈子,有三五个好友就好了。我试图反驳,又觉得徒劳无益。

结语:

多年后的现在,曾经竭力经营的友情,大多数都趋于平淡。甚至如前两则故事里写的那样。有些朋友已经没有往来。

结婚之后更加觉得,婚姻是一次比较大的资源整合和人际关系变动。男人结婚以后,很多单身时候的朋友,不管同性异性,都不可避免的疏远。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共同的朋友。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也非常值得玩味。

只是比较难得的是,十三一直到现在,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前阵子,我和他聊起了大学时光,不免提起那段有关他待人冷淡的对话。三十岁后,越发能理解他那时候说的话。

我套用了一句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后记里的一句话:

“只是那时候,我还不懂。”

之后我不失时机的和他求证高考那阵子读小说的事,他依旧云淡风轻的说了句:那时候精神不大好,看看书缓解而已。

同样的话搁别人嘴里,估计不想再和他有往来了。只是此公,大约是个例外。

为何旧知己到最后变不到老友 | 一样难以捉摸的友情

陈奕迅的《最佳损友》里头一句就是:

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
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
奇怪,过去再不堪回首
怀念,时时其实还有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上一篇新闻

七曲山最新形象宣传片又登陆了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哦

下一篇新闻

最后一批80后们的宿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