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加坡七成是华人,独立时华人建议将汉语定为国语,李光耀:不行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独立是被逼的,因为它被马来西亚联邦踢了出去。看看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是怎么回忆新加坡被迫独立的吧,“一些国家原本就是独立的,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则是强加在它头上的。每当我们回顾签署协议,使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那个时刻,我们总会感到痛苦,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

李光耀感到痛苦的正常的,新加坡实在太小了,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新加坡是梵语“狮城”的谐音,早在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乘船寻找适合建城的地方,他在岸边发看到一只异兽,当地人告知这是狮子。王子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在这里建城,狮城由此得名。

新加坡和中国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中国人来到这里,因此这里有着大量华人。事实上, 新加坡独立时的200万国民中,75%都是华人。走在当时的新加坡大街小巷,汉字标语、随处可见。正常情况下,李光耀应该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毕竟他统治这个国家需要华人们的支持。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国,李光耀上台后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了汉语,把英语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新加坡刚独立时,由华人组成的中华总商会的代表们向李光耀游说,希望李光耀将汉语定为官方语言。李光耀直接拒绝了,他说:“可以,但前提你们要打到我(不让我们担任新加坡总理)。”

李光耀给出不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原因,“我们也通过语言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很幸运的,过去统治新加坡的是英国,它留下的是英语。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样是由法国统治,我们就必须忘掉法语,再去学习英语以便同世界接轨,那肯定是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转变。”

上面这段话来自李光耀亲自撰写的《李光耀观天下》,这部书出版于2013年,此时距离新加坡独立过去将近50年的时间。李光耀认为自己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将近50年过去了,历史显示能讲英语并与世界沟通的能力,已成为新加坡的成长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了让新加坡绝处逢生,李光耀政府作出了无比重要的三个重大决定:一、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二、大力鼓励国家开放和移民;三、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外资,给外资优惠的待遇。1965年新加坡刚独立时人均GDP不到500美元,而到1991年李光耀卸任新加坡总理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4万美金,新加坡崛起了,“新加坡模式”更是誉满全球。

参考资料:《李光耀观天下》

上一篇新闻

1965年新加坡被迫独立的背后,是东南亚对华人的猜忌和不信任

下一篇新闻

狮城美味 | 印度煎饼:铁汉柔情也不忘创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