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1日 星期一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本文全文选摘自《客家人在饶平》(1994年1月版)第80-83页及第90-94页,由广东饶平客属海外联谊会秘书处重新录入为文字版,介绍饶平县饶北茶业概况(茶叶的种植和茶园的分布)、饶平名茶(岭头单丛、大叶奇兰、铁观音和黄棪)的前景。关于最近二三十年来的饶平茶业的发展情况,广东饶平客属海外联谊会将在规划修订饶平客家丛书时再做跟进说明,请朋友们持续关注。(文中采用的老照片均翻拍于广东饶平客属海外联谊会饶平客家丛书的《客家人在饶平》1994年1月版和《饶平客家艺文荟萃》2008年12月版)。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一、饶北(老上饶区)的茶业概况

我国茶叶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乌龙茶集中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广东的乌龙茶以潮州凤凰高山上的水仙和饶平西岩山上的乌龙、色种为有名。饶平岭头单丛茶乃一枝独秀。上饶山区种茶面积至1990年已达12000多亩,其中岭头单丛占5300亩,年产干茶900多万担,成为我省乌龙茶的生产基地。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西岩茶,是广东乌龙茶叶的名特产品。上饶区西岩山产乌龙茶历史悠久,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初期(公元1819-1825年)饶平清远都上饶堡陈坑乡(今赤棠村)有一“彩和香”的外江戏班,到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演戏。初到该地,演员极为疲劳,当地绅士取出所产茶叶烹煮招待,当晚演出,演员神情声色俱佳。班主问及此茶何来,名叫什么?绅士答是先祖从大陆引种,名叫“种子茶”。演出后,戏班回故里时,向其索取种籽,首先种于西岩高山的分水凹西盛(又名园子柳)中,命名为“台湾种籽茶”,名噪一时。

以后,山下陈坑、赤棠等不少村民,举家迁徙,上山开发种茶。据调查民国前后(即公元1908-1920年间),有一位叫广昌茶庄的庄主筹资集款组织人力上西岩山上塘和三湖(即紫沐塘)等山凹开荒100多亩,在原茶园采用无性繁殖即压条分株方法育苗以外,还引种奇兰、梅占等。1920年以后,祠西、游凤岗等不少村民相继在西岩山上湖、下湖、雪沙坝、南岽(音:斜)、岩背和望江狮等山腰、山峪、山凹发展成片茶园,到四十年代已发展到450多亩,产量逐年增加,产品销售至汕头市、广州市等国内市场外,还开始出口。

据调查,二十年代初期,有一茶商主昌记等联合组成集然股份公司收购西岩山茶叶,经加工包装,以西岩茶品种为商标号批量运销泰国,销路极好。到三十年代由于西岩茶的发展,经营茶叶的茶商相继增多,有荣记、正春、伟记和美记等十余家茶商主,经营西岩茶上千担(包括外地购进部分),运往海外,销至泰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西岩茶就此畅销海内外,并享有声誉。

到1949年解放前夕,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以及天灾人祸,山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茶的生产急剧衰落,大部分茶园荒芜,西岩山残存零星衰老茶园100余亩。产量仅有50担。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公社在西岩山建立了集体茶场,把过去分散种茶户组织起来搞专业生产,并组织青年突击队上山开垦梯级茶园,成片发展优良品种,不断地总结种植茶叶的经验,并采用新科学技术,进行栽种、管理和制作。西岩茶场现有茶园574亩,年产干茶550多担。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西岩色种茶多年来被评为市、省优质名茶。西岩茶源于高山,俗谚云:高山云雾出好茶。西岩山常年云雾翻涌,晴雨莫测,素有“饶平屋脊”之称。且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确为乌龙茶生产最佳基地。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上饶区在建国前除了西岩山、凹背(音:斜)、建饶上城、上善柏峻山部分分散茶园外(仅有200亩),其它全是建国后才开始种茶。

1955-1956年,新丰公社丰联大队丁坑村、饶洋石井(石中、石南、石北)、上饶茂芝大队、上善等地人民,把政府慰问老苏区的部分资金,从福建省和凤凰老茶区购回乌龙茶和水仙茶苗,开始种植110亩。1957年新丰的新光、溁东和溁西3个大队在田峰山的倒背和新开田种植7万株,共计67亩。

1959年新丰公社党委组织劳动大军开发山区,把西岩高山分散茶户组织起来,重建为西岩集体茶场,还组织人力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峰上垦荒种茶,创办田峰山茶场(发展各种名茶1200多亩,现在年产量为1150多担)。相继创办建饶麻寮茶场;上饶创办红岩茶场。

1962年新丰公社上葵、丰联,饶洋的陈坑、赤棠和祠西,建饶的饶中、饶东,上饶公社茂芝、康贝,上善的柏峻等在海拔二、三百米的山上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直到1978年,全上饶区原40多个大队,队队有茶园,队队办茶场(厂),新办茶场如雨后春笋,茶叶生产蓬勃发展,全区种茶总面积已达5286亩,年产茶叶(干茶)34502担,交售国家茶叶特级和1-2级干茶3000多担,计总产值近百万元。从事茶叶生产专业人员有952人,人均创值上千元。其余是公社集体茶场如田峰山茶场高产片茶园年平均亩产干茶500公斤,年交售国优质茶叶上千担。西岩茶场的试验茶园,分别创造了连续三年亩产干茶450公斤和550公斤的纪录,上交国家干茶400担茶叶中,85%以上的茶叶达到国家特级和一级的标准。1974年经浙江中国茶科所对乌龙茶品种的鉴定,西岩色种被评为优质茶叶;1975年,广东省在汕头地区举办的茶叶质量评比会上,西岩奇兰荣获第一名。

20多年来,社队集体茶场,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茶叶,为集体积累资金,对发展山区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还为山区茶叶生产总结了高产、稳产和优质的经验。例如在茶树良种繁育方面,选育出大叶奇兰,大叶黄丹、铁观音;推广了白叶水仙和岭头单丛茶等良种,并采用短穗插法加速了良种的繁殖和推广。在栽培技术方面,扩大普及了等高水平梯级茶园开垦法,实行了良种壮苗、开深沟施基肥、合理密植的方法;在管理上推行了幼龄茶园间种和套种作物、深耕改土、铺草覆盖,种植遮荫树,合理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分段修剪养蓬,分批留叶采摘等技术措施;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传统加工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精细制作。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二、名茶前景

上饶区是我省乌龙茶的生产基地,山区人民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坚持以科技兴茶为方向,以西岩茶为“龙头”,以单丛茶为“拳头”,采取多种形式的办法,逐步完善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使茶叶生产得到飞跃的发展。

首先是名茶茶场的发展,如西岩集体茶场,他们落实了集体承包,场长负责制,对茶园实行专业管理,使单丛茶得到扩种、出产稳产高产的局面。

还有新丰田峰山茶场完善承包制,场长负责制以及“四定一奖”的生产责任制后,调动了集体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这个茶场以改种和改造结合的方法;把低产衰老茶园改种单丛和大叶奇兰、大叶黄棪等品种,改种茶园有450亩;对中或低产凤凰水仙茶园采取科学措施进行改造,投资省,见效快,经济效益高。面对茶叶销售价有起有落的形势。为了防止茶叶生产滑坡。1991年在省经济协作办扶持和县计委协助下创立了一个茶叶精制加工厂-田峰山茶叶精制厂,厂址设在仙坑村,该厂初具规模,并有设备配套,利用本茶场所产之名优茶叶为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包装出口。该厂制出商品花种,有特级岭头单丛、饶平岭头单丛、特级白叶水仙、特级大叶奇兰和珍品茗香等五个品种,综合经营,开拓市场,形成了茶业产、供、销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的生产经济结构。有利于科技与生产结合,有利于茶叶商品化与社会化。从而实现综合性经济效益,大大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新丰镇丰联大队茶场在1973年春季从原产地坪溪岭头引种,在海拔200米左右的低山茶园15亩进行种植,经专业人员精心的科学管理,茶树生长好,枝叶青葱并茂,树形矫整发芽多而匀整,萌芽特早,一年可采七至八轮,产量高,质量优。茶叶经汕头茶叶公司和饶平茶叶收购站评茶技术员鉴定:外形内质达到二、三级单丛茶的质量。外形较挺直壮结色泽绿褐,内质有微花香气滋味醇厚回甘,有单丛之韵味,以后该场扩种近百亩。后来丰联丁坑片农民又在自留地、荒地旱园中种上单丛茶。种植岭头单丛茶很快就在新丰镇的其他地区展开,接着饶洋镇、上饶镇、建饶镇、九村镇和上善镇的农民也相继在自己的承包责任田上广种单丛茶。据统计,1984年全上饶区有单丛茶400多亩,一千个农户在种植,到了1990年全区发展到7251亩,已拥4000多个专业户,其中新丰镇有1700多亩,建饶镇1327亩,全上饶区的总产量达到8940多担,产值有458万之多,同时,以种茶致富的专业户令人瞩目,如新丰镇丁坑村,原是最贫穷的一个山村,自从八十年代初期发展岭头单丛名茶以来,现全村90%以上的户数在种茶。其中茶年收人超万元的就有52户,占全村总户数50%;尤其是丁坑村丁四队收入最为可观。有9户到新丰圩购地新建楼房。还有建饶镇的饶中全村275户,1432人。这个村地处闽粤交界处,过去也是最贫困的山村。1985年开始种岭头单丛。到1991年面积达1000亩和其他名茶共计1800亩。该年全村共收岭头单丛茶叶620担,每公斤平均价40元计,共收人124万元,占全村总收人的四分之三。全村有万元户100个,其中有刘耀西一户1991年茶叶总收人达35000元,为全村之最。饶中村发展了单丛等名茶生产,收入多了,全村统一规划,拆旧房,建新楼(三层)275间。再如扬坑管区大楼村刘民种茶专业户承包四亩五分山田旱地,1985年开始种上岭头单丛茶,1991年单丛茶叶一项收入52000元,其中一亩年产茶叶421公斤,以每公斤平均价40元计,亩产值16800元,开我区年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高纪录。这些专业户为山区茶叶生产史写了新的篇章,成为山区种茶致富的好榜样。他们的经验证明了我区发展新型茶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

上饶茶区除大力发展岭头单丛外,还有凤凰水仙、色种、铁观音和乌龙等三十多个品种也得到发展,其中岭头单丛、大叶奇兰、铁观音和黄棪(黄金桂)四个品种已被列为乌龙茶类四大名优品种茶。优种名茶普种于上饶全区,由我区繁殖的名茶优种还引植到外地。如梅县、大埔、兴宁、平远、英德,甚至引种到海南岛和福建省各地。根据调查统计,1990-1991年,两年间全区繁殖岭头单丛茶苗1200多万株,除部分用于本地扩种外,大部分外运支援新茶区,为茶业生产作出贡献。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科学兴茶是我们发展茶业的方向,1964年秋新丰公社创办了茶业学校,(后为新丰职业中学一个分校-茶中),校址设在田峰山茶场仙坑村。新丰茶中在新丰党委直接领导下,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在一个海拔百米高的小山坡上开辟茶场,种上各种名茶40多亩,有一个机械设备配套的茶厂,以作为教学、科研、生产的基地。二十年来培养初级技术人才560多人,分配到田峰山、西岩及新丰、饶洋、九村等社、队茶场,他们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种茶、制茶能手,为山区的茶叶生产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山区茶叶生产的发展。

在名茶选育方面,詹达才经济师于1955年在西岩山下试验成功大叶奇兰。60年代田峰茶场试验成功茶树修剪法。丰联茶场总结出低山种茶出好茶的经验,我区的种茶技术和茶业人才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重用,为我省的茶业生产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饶平岭头单丛茶于1986年被列为“全国优质名茶”;大叶奇兰和黄金桂于1987年被省评为优秀产品奖;1989年被亚太地区推荐参加国际博览会;1990年被第五届国际名人篮球邀请赛委员会指定为最佳饮料;1990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1991年在杭州国际名茶文化节上获“中国文化名茶”之称号,同年被国家定为“国宾茶”,这是饶平茶业的骄傲。1993年5月在县城黄岗举办1993饶平茶会,岭头单丛茶独领风骚,以茶会友,艺兴茶业。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客家人在饶平》一书出版于1994年1月,此后,饶北地区的茶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名茶品种也层出不穷,饶平客家丛书今后在再次修订时编委会也将增补跟进说明,欢迎朋友们向广东饶平客属海外联谊会秘书处提供参考素材。)

饶平饶北茶业概况和岭头单丛等名茶前景(附饶客翻唱:客家茶情)

附:《客家茶情》歌词

作词:李涛粼

作曲:刘鸣钟

翻唱:詹翠华

一碗山泉水 一壶云雾茶

客家人 啊 热情好客

见面阿哥请喝茶 啰

请喝茶啰

哎 哎 哎

茶乡情似海 哎

喝茶好说话 哎

一杯清茶一颗心

茶真情真 哎 众人夸 啰

众人夸啰

哎哎哎

满山茶飘香 哎

茶乡飞彩霞 哎

一曲山歌一片情 啰

好茶好歌 哎 好客家啰

好客家啰

饮口山泉水哎

尝杯云雾茶

茶乡情义飘四方啰

飘四方啰

久久回望情意长哎

香飘四海客家茶 啰

客家茶啰

上一篇新闻

亦舒笔下的蒋南孙和朱锁锁,告诉女子如何在情海泅渡

下一篇新闻

海丝明珠潮州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