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京东方“全球最大项目”落地,将给青岛带来什么?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千呼万唤,京东方真的要来青岛了,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
8月30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合肥京东方拟与青岛海控、联合东创共同投资81.7亿元建设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龙头和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京东方一直在进行战略布局,目前,京东方在北京、成都、绵阳、合肥、鄂尔多斯、重庆、福州、武汉等地拥有14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子公司遍布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巴西、阿联酋等19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知道,2008 年,合肥与京东方“牵手”。由此,平板显示在合肥的产业发展史上,开启了“无中生有”的精彩篇章。
如今,京东方以如此大手笔落子青岛,这是青岛和京东方的双赢,注定书写新传奇。
于京东方而言,项目实施有助于提升模组产线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移动显示产品用模组市场的市占率与竞争优势。
于青岛而言,项目落地有助于缓解缺芯少面的不利局面,更重要的是,一个大项目会带来一整个产业生态的丰富和重构,带动就业和经济双增长。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只有项目落地,把根扎进产业土壤,才会让产业更加兴旺。
1
一个自己找风口的企业
关于京东方,公开资料常常这样介绍: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形成了以半导体显示事业为核心,Mini 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事业融合发展的“1+4+N”航母事业群。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京东方带领中国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目前全球每四个智能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其超高清、柔性、微显示等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
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0年,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关于上市公司京东方A的业绩,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受益于行业景气持续、格局重塑以及前瞻的产品价格上行,京东方A业绩再创新高,超过市场预期。
但详细了解京东方的发展历程,我们便会知道,企业处于行业景气期并非偶然,那是源自企业决策者不断跳出舒适区、自己寻找风口的先见之明,同时也来自于坚持正确方向的坚定信念。
1998年至2002年,在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尚在如火如荼之际,京东方科技集团创始人王东升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必然取代显像管技术,明确做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战略抉择。
在2001年正式更名京东方并转型LCD之后,京东方一直处于扩张当中。2006-2014年,京东方A先后实施5次增发,合计募资708.68亿元。2021年定增也在筹划中。
在经历了2005、2006年连续大幅亏损后,并于2007年戴上“*ST”的帽子,但2007年起受惠于液晶面板行情大涨,一举大幅扭亏,京东方经营状况逐步好转。
曾经不惜“披星戴帽”也要发力面板业务的京东方A,终于在5G时代迎来了爆发。2020年,京东方A归母净利润达到50.36亿元,同比增长162.46%。紧接着,2021年一季度盈利51.82亿元。也就是说,一季度赚了去年一年的钱。
而2021半年报显示,京东方A半年实现营收1072.85亿元,同比增长89.04%;实现归母净利127.62亿元,同比增长1023.96%,净利润大增逾10倍。
在京东方,有一句名言: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这一周期正被缩短。
目前,京东方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2
布局青岛步伐清晰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方一直在全球进行战略布局。
目前,京东方在北京、成都、绵阳、合肥、鄂尔多斯、重庆、福州、武汉等地拥有14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子公司遍布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巴西、阿联酋等19个国家和地区。
而京东方和青岛的缘分始于2019年,由此开启了布局青岛的脚步。
2019年10月,京东方(青岛)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在青岛签约。项目由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打造,项目将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软硬融合技术开发平台、新型材料设备转化平台、营销推广展示平台、国际人才交流培训平台、市场与技术开放平台“五大平台”,将引入京东方及相关企业100余家,构建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交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多维创新生态,建设全球卓越的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将有效带动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2020年1月,青岛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注册完成。“人工智能、5G、物联网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京东方则在显示、传感、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技术创新优势,西海岸新区的投资环境好,拥有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丰富的科技人才储备、高质量精准化的‘双招双引’政策、国际化的对外开放优势和完善的商务生活配套。”青岛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良说。
2020年11月,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相关会议上透露,京东方将在全国规划10家至15家创新中心,其中青岛、重庆、成都是先期落地的3座城市。
步入2021年6月,一则京东方在青岛的招聘简章,将京东方正在悄然推进在青岛的项目揭开了一角:2022年,京东方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将正式在青岛布局落地,届时,青岛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行业模组工厂。该项目将分两期,一期投资82亿,年产量达150KK,年营业将超百亿。
到了8月底,京东方落子青岛的大项目随着一纸公告清晰明了,这份公告是这样说的:
为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产品的行业竞争力,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合肥京东方拟与青岛海控、联合东创共同投资81.7亿元建设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公司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青岛海控签署《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合肥京东方与青岛海控、联合东创签署《股东协议》。
此项目总投资约81.7亿元,建设周期18个月,建设完成后具备年产各尺寸显示模组15100万片的能力。
项目占地约800亩,拟选址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将新建全自动模组生产线,主要生产手机屏幕、Pad显示屏幕、笔记本显示屏幕等移动显示系统用平板显示器,后续将延伸手机整机及设备自制业务。
3
补芯补面还能补链
这份公告里,我们看到了青岛国资的身影:总投资约81.7亿元的大项目注册资本 50亿元,其中合肥京东方现金出资32.5亿元,青岛海控以自有资金出资15亿元,联合东创以自有资金出资2.5亿元。
不止如此,8月20日,京东方A百亿定向增发尘埃落定,此次非公开发行吸引了境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参与认购,大摩、瑞银、高毅等顶流机构纷纷出手“抢位”,青岛国资同样不甘落后。在最终公布的20家获配机构名单上,青岛城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山东海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共获13.2亿元的配额。
不论是持币参与定增,还是参与到京东方青岛大项目的投资,这都体现了青岛最大的诚意!
青岛国资的入局既是表明对京东方未来发展有信心,也体现了青岛改变“缺芯少面”不利局面的决心。
“缺芯少面”曾制约青岛制造能级的提升,青岛市是国内重要的电视整机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电视机产量1774.9万台,显示面板还属于青岛的短板,需要通过建链补链来逐步完善。
深层次看,牵手京东方不仅是补芯补面那么简单,从京东方和各城市的合作历程就能发现,京东方走到哪里,就会把产业链和生态圈带到哪里。
比如跟合肥,京东方扎根后,犹如推倒了一副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巨大的连锁效应,彩虹、康宁、三利谱、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随后纷纷入驻。目前,合肥市已进驻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超10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已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目前在建、在谈及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
而在成都,2016年,京东方投资建成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过去5年里,有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成都京东方而来,在成都实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生态成长。而这也成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密码。
在青岛,会发生什么呢?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显示模组将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生产,产线运营效率将大幅提升,通过人员效率提升、产业链整合、设备技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除了“强芯补面”之外,一定还会有产业、人才和GDP的变化。
4
加快大项目落地
企业是逐利的,大项目落地毫无疑问能拉动当地经济,但如何让大项目落地,政府必须拿出诚意,解决落地中的难点和堵点,以国资入局,这体现了西海岸的诚意。
最近,青岛在“芯面”布局上势头高涨,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十三五”期间引进的三个大项目“如约”落地西海岸。
先是芯恩项目。2018年,在“中国芯片之父”、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领衔下,宁波芯恩投资、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青岛澳柯玛集团合作投资设立了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项目。
2021年8月2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宣布8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率芯片,良率达90%以上,历经疫情和资金等多方考验,引进3年之久的芯恩项目最终没有辜负青岛的期待。
再就是富士康项目。2020年,青岛引进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并将该项目落户在西海岸新区,创下2020 年开工、封顶最快建设记录的项目。目前,该项目的首台设备已成功进厂,预计将于今年10 月进行试产。
最后是8月30日公布的京东方青岛新项目。
在项目落地年的引领下,全市大项目开工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14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100个。高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6.0%、14.7%、12.6%,分别快于全市投资24.3、3.0和0.9个百分点。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20个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含续建)达99.09%,完成投资800.2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78.27%,提前1个月完成“时间过半、投资过半”任务;110个市重点准备项目提前开工59个,完成投资近80亿元,投资完成率达32.17%。37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
一个大项目就是一棵大树,几个大项目就能长成一片树林,形成健康生态圈。项目加速落地,让城市的产业“筋骨”愈发强劲,将赋予青岛更大的底气,在提升城市能级、重塑制造优势方面进位争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