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根广州到闪耀达沃斯:雪松控股站上世界舞台
9月19日,天津。
2018“广州之夜”在夏季达沃斯期间盛大举行,作为第一个主办该活动的广州企业,雪松控股当晚惊艳亮相,站上国际舞台中央。
9月20日,珠海。
第二届“海丝论坛”期间,雪松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范佳昱发表题为“背靠大湾区,提升供应链,助力复兴海上丝路”的演讲,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两天之内,一北一南两大国际盛事,雪松控股都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人们议论纷纷:雪松控股意欲何为?
悄然变化 办公室里刮起国际旋风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俗称“西塔”),是雪松控股总部所在地。有细心的员工注意到,变化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
英文官网悄然上线;
前来拜访交流的洋面孔越来越多;
员工用英语打电话渐渐成为办公室里的日常;
外语专业毕业的员工也越来越多,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某个女生宿舍共4个人,其中3人一毕业就被雪松控股一次性纳入麾下。
半个月前,雪松大学还邀请礼仪专家,给员工开展了一场“国际商务礼仪”主题培训。
种种迹象表明,土生土长的广州民企雪松控股,正在不遗余力提升员工的国际化水平。
从“土”到“洋”,倒逼这种变化的,是雪松控股快速推进的国际化业务。
今年6月,雪松控股旗下上市公司齐翔腾达全资孙公司齐翔腾达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完成对Integra Holdings Pte. Ltd.持有的Granite Capital SA51%股权的收购。
Integra Holdings是成立于1989年的石化类大宗商品贸易商,在化工行业细分产品市场中的贸易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具有较高地位。该公司在北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具有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与壳牌、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国际石化巨头常年合作,熟悉国际化工物流资源,拥有成熟的贸易、运营、物流、融资及风控团队。
雪松控股一位高管表示,收购将帮助雪松在国际市场增强采购能力,整合上下游资源,完善产品供应链。
就在此次收购前不久,雪松控股还与韩国知名化工企业SK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建立合作。
几乎与此同时,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德两国政府首脑共同出席的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
雪松控股是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单位。在座谈会上,张劲表示将在德国进行化工产业投资,加强与德国一流化工企业的合作,不断扩大对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今年7月,雪松控股以2210亿元营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第361位。一位观察人士称,在国际市场密集排兵布阵,表明雪松控股正在从“中国的世界500强”,成长为“世界的世界500强”。
作为新晋世界500强,雪松控股无疑正在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就在9月20日夏季达沃斯期间,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与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会面时表示,一直听闻雪松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对雪松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希望雪松以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化交流活动。
呼之欲出 20多年实业初心的时代意蕴
国际化之路看似流淌着奶和蜜,实则荆棘遍地。
近几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热潮中不乏获利者,但“折戟沉沙”者也为数不少。一份报告称,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70%以上不盈利。
在外界看来并非坦途的国际化之路,雪松控股为何大步前行?
张劲在多个场合强调,“坚守实业兴中国,创造价值报社会”是雪松的企业使命。从1997年至今,雪松踏踏实实做了20多年实业。在这个过程中,张劲深深感到,今天在中国做实业,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存在的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根据《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南沙将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生态集群。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已落户。2017年,中国本土产销近80万辆新能源车,占全球一半。
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大赢家,不是中国厂商,而是国际大宗商品垄断企业。
钴是生产动力电池不可或缺的元素,掌握了钴,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门。中国却是一个贫钴国家,已探明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1%,且提炼难度大。
而国际大宗商品企业嘉能可,控制着全球钴矿市场近30%的份额。从2016年初到2018年初,国际钴价从10美元/磅上涨到40美元/磅。也就是说,中国辛辛苦苦发展新能源汽车,利润的大头却被嘉能可这类国际大宗商品巨头拿走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中国大宗商品行业缺乏国际定价权,“买啥啥贵,卖啥啥贱”,巨额利润都流入海外。
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兴中国实体经济,不只是要发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不只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技攻关,而是要提升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特别是提升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认为现代供应链是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劲道出了雪松控股走出去的深层原因——全面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服务国家战略。读懂了雪松控股实业报国的产业初心,就读懂了雪松控股“走出去”的底层逻辑。
国际化之箭,早在20多年前雪松控股埋下实业初心的那一刻,就已然开弓。
行稳致远 背靠千年商都续写蓝海奇迹
雪松控股的国际化之路能走多远?
一位化工行业分析人士称,从雪松旗下上市公司齐翔腾达2018年中报可以窥豹一斑——
得益于全球化布局,齐翔腾达上半年实现营收76.22亿元,同比增长60.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56.02%。
雪松控股旗下供通云供应链集团在中国大宗领域已具备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目前正在对标和追赶嘉能可、摩科瑞等国际性行业龙头。
据透露,雪松控股已在香港、新加坡、瑞士等地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海外发展和并购,供应链节点已遍布东南亚、印度、中东,并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延伸到欧洲、非洲等地。商品类别已基本实现大宗商品全覆盖。
“争取在三年内做到国际大宗商品领域前五位的企业,成为引领全球智能供应链产业变革的领导者。”张劲说,这不仅是为提升雪松的行业地位而努力,也是为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供给体系中的话语权做贡献。
雪松控股所以能在国际化之路上凯歌高奏,与所占据的“地利”密切相关。作为广州第一民企,来自广州市的强力支持,将成为助推雪松控股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早在200年前就已经是全球一线城市,广州商人伍秉鉴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广州繁荣、广州商人富有的原因是一致的:广州是当时的大宗商品的集散中心。乾隆时期,仅留广州一口通商,中国所有产区的茶叶必须集中到广州,由十三行商进行海外销售。茶叶就是那个时候的大宗商品。
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又成为广州参与城市竞争的强力引擎。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广州的兴衰与贸易特别是大宗商品贸易密不可分。
前不久召开的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增强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强化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枢纽能级,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枢纽功能。
以大宗商品供应链作为核心业务的雪松控股,不可避免地成为广州大棋局上的一颗重要棋子。
9月7日,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到雪松控股集团调研,要求市区两级全力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精准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千年商都源源不断的给养,是中国巨轮“雪松号”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正如张劲在达沃斯广州之夜的致辞中所言:
千百年商业文明的熏陶和新时代开拓精神的激励,不仅是广州这座城市的底气,也是我们广州企业的财富。我们深信,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重机遇的叠加下,广州和广州的企业未来还将迸发出更强的活力,创造更多的奇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