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石狮城隍庙遇见一城繁华

石狮城隍庙遇见一城繁华

城隍庙“万年炉”

石狮城隍庙遇见一城繁华

城隍庙重修碑记

石狮城隍庙遇见一城繁华

郑板桥手迹“城隍庙”匾额

石狮城隍庙遇见一城繁华

城隍庙楹联 图片来源《翰墨史迹》

石狮城隍庙遇见一城繁华

城隍庙龙柱

  熙熙攘攘的城隍街,是石狮八卦街中热闹非凡的一处,如果说这条街上的凤里庵是石狮起源之地,那么城隍庙则是石狮城兴起的标志。石狮城隍庙见证了明代“嘉靖倭寇”、清代“辛丑迁界”、“石狮分县的设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今天,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带领我们走进石狮城隍庙,在庙宇的一砖一瓦中找寻16至17世纪福建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遗迹。

  1 石狮城隍庙 与永宁卫

  城隍爷作为守护城池之神,其信仰是随着聚落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择一处落地生根,供奉城隍爷以祈愿一方安宁。石狮城隍庙源自永宁城隍庙,与明代永宁卫息息相关。走进石狮城隍庙,李国宏首先带领我们钻研起清代朱莲撰文的《重修鳌城迁建石狮城隍庙记》,这是解开石狮城隍庙由来的重要记录。朱莲的先祖朱亮是安徽合肥人,明代永乐年间以战功升授永宁卫后千户所百户,入籍永宁。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石狮城隍庙,朱莲应邀撰写碑记。

  仔细研读碑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线索。“城隍之神视官,故乡社不立城隍庙。石狮之有城隍,自我永宁卫建,奉卫城隍始也……溯卫自顺治辛丑迁界,而庙则于康熙丁未告成。后殿附奉旧卫各神,复界迎归过半,故独名城隍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永宁卫”建立,因地处要冲,卫城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因此永宁城隍比一般的府县城隍爵号来得高,享有“忠佑侯”的封号。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为断绝沿海百姓对郑成功抗清活动的援济,清廷厉行迁界,史称“辛丑播迁”。永宁卫城百姓内迁石狮,永宁城隍、应山夫人、关帝等神明随之迁来,移入石狮城隍庙。康熙六年(1667)迁移石狮的永宁卫城居民倡仪重建城隍庙,庙分前后两殿,前殿供奉城隍,后殿供奉从永宁卫迁来的其他神像。

  施琅收复台湾之后,福建沿海陆续复界,部分居民回迁永宁,大部分神明重新被迎回,当年在石狮重建的庙宇则称为“鳌城迁建石狮城隍庙”。“入宽三日即宽仁人。”石狮城隍庙所在的凤里宽仁,世代传承着宽厚待人的和谐理念,留居石狮的有商、陈、田、姜、卞、王、李、萧、邓、朱等姓氏,他们从此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根植宽仁,融入石狮,为石狮人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注入一股活力。人员迁移、族群信仰迁播也促进了石狮城隍庙的振兴,反映了乾隆年间石狮社会经济的发展。

  2 “西仓同知”与“石狮分县”

  上周,石狮城隍庙迎来一群研学游的青少年,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在古色古香的庙宇中触碰历史脉搏。“大家猜一猜,城隍庙里的‘镇庙之宝’是什么?”市情讲解员的提问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孩子们四处寻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正殿中的一个与众不同的香炉上。这个香炉古朴且富有年代感,上面镌刻着“乾隆乙酉(1765)”以及“万年炉”,这是由西仓同知黄宽捐献的。“西仓同知”是什么官职?黄宽又是何许人也?市情讲解员为大家揭晓了谜底——

  复界后,随着航运、商贸、渔业的发展,石狮、安海等地的经济迅速恢复,为加强管理,朝廷将原设于莆田县的兴化同知移驻泉州,改称“西仓同知”,管理安海、石狮事务。雍正七年(1729),泉州通判驻镇安海,西仓同知专管石狮事务;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苏阳湖进士黄宽就任西仓同知;乾隆三十年(1765),黄宽将同知官署移驻石狮街。“朔望入(城隍)庙焚香顶礼,水旱步祈皆应”。于是,黄宽捐资修缮庙宇,并捐献了“万年炉”。

  “万年炉”之所以成为石狮城隍庙中的宝贝,是因为它还见证了石狮曾设立晋江分县的一段历史。众所周知,石狮自1988年建市,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清代,石狮已有一次行政级别升格的史实——随着闽台对渡贸易的兴盛,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政府将设置在石狮街的西仓同知移驻彰化,改称“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并将驻镇安海的泉州通判改派驻守同安县。同时,在石狮街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这是石狮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提升石狮美誉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晋江县丞孙象治驻扎石狮,“管理石狮、安平一带地方赌博、私宰、斗殴及民间雀角等事,其命、盗案件及事情重大者,仍由(晋江)县办理”。乾隆三十五年(1770),石狮县丞移驻安海通判署,石狮县丞官署虽然从石狮街迁往安海,但是该机构一直保留“石狮分县”的名称,其管理职能也始终未变。

  朱莲所撰碑记还称“厥后改授石狮分县,历任恪遵旧典”。石狮分县设立后,历任县丞重视对石狮城隍庙的保护,从而使石狮城隍庙成为信仰活动的中心。史料记载,“石狮分县”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宣统二年(1910),自石狮分县设置后,由于管理层级的提升,给石狮的发展带来契机,老街区不断拓展,商贸氛围日益浓厚,活跃繁盛的石狮很快成为晋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区域中心,一时影响卓著,增强了石狮人的文化自信。

  3 海内外华侨与家乡信仰

  站在正门前欣赏石狮城隍庙,可见建筑呈骑楼风格,颇有南洋韵味,这与石狮的侨乡特色有关。如今石狮城隍庙内还保存着清代同治七年(1868)及1933年重修碑记,上面镌刻着许多旅菲华侨的人名、祖籍地和捐资数额,其中1933年碑记记载的捐资华侨人数达1400多人,涉及闽南的厦、漳、泉地区,堪称侨亲奉献家乡的功德碑,彰显了闽南海外华侨心系桑梓,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据介绍,当年主持城隍庙重修的人员前往菲律宾募捐时,同时在菲律宾采办钢筋、水泥回国,因此,城隍庙的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具特色。

  踏进城隍庙,几副劝善楹联十分显眼,字字句句警醒世人。“阴阳非有两般理,善恶只凭一点心。”这是石狮城隍庙正门上一副有名的对联,宣扬惩恶扬善,富有哲理,原作者是台湾清代举人许献琛。再看“心不善百跪百拜何益,意已诚一炷一杯亦香。”“利己损人休来求我,所行何事先去问心。”这两副对联讲的意思,都是劝谕人们要注重平时的德行操守,警示人们不要做言行不一的事。这样的联语堪称格言,其内涵彰显了石狮人崇尚赤诚坦荡、仁心善行的气质和襟怀,这无疑是海内外石狮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

  平日里的石狮城隍庙不仅香火鼎盛,还时常迎来隆重的寻根谒祖仪式,海内外分灵庙宇的信众回到家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浓浓的血脉情深在氤氲香火中蔓延开来。当乡贤们走出石狮,也会将家乡的传统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传播到海内外,传承祖籍地信仰的庙宇成为各地石狮人联系亲情的桥梁。清代乾隆年间,石狮城隍庙开始分炉台湾,见证了“蚶江鹿港对渡”的盛况。现今台湾岛内台北、台中、彰化等地有石狮城隍庙分灵庙宇10多座,澳门、香港也有供奉石狮城隍的庙宇。石狮城隍庙的分灵庙宇还遍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家乡的信仰就是石狮华侨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石狮城隍庙周边积淀了石狮悠久的民俗风情和地理风貌,形成独具石狮特色的庙街经济,一派欣欣向荣。追逐着历史的时光,叹赏着石狮城隍庙周边街市的繁华胜景,身临其境,徜徉其间,你心动了吗?走起。

  (胡丹扬/文 茅罗平/图)

来源:石狮日报

04

上一篇新闻

最繁华的城市烟火气为何如此浓郁?香港原来如此人间

下一篇新闻

我们为什么迷恋夜市的烟火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