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从老外镜头下看新加坡几十年的变迁

(陈姿潓制图)

作者 陈姿潓

老旧的木质店屋、群众聚在一起,小孩兴高采烈的观看着粤剧表演,脸上荡漾著快乐的笑容,这一张张照片都是出自于84岁的法国摄影爱好者——保罗(译音,Paul Piollet)。

(Paul Piollet)

这一张张充满文化色彩和情绪的照片,都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保罗在新加坡从事石油工业时所拍摄的。

当时保罗在闲暇之余,总会拿着相机到街上去溜达,因为他不想错过街道上一丝一毫的风景。

“没有一刻是我不想拍摄下来的。”

(Paul Piollet)

这些曾经的日常情景,当时一睁眼就映入眼帘,如今却只能锁在保罗所照下的相片里了,永不褪色。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种特别的复古感,一张张都生动得令人有种时光倒流的感慨。

另一位自2013年就居住在新加坡的外国友人亚当(Adam Synder)则发现了不断发展中的新加坡的美。

亚当的父亲乔尔(Joel Synder)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也来到新加坡居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也拍了不少照片。

时隔30年,再度回到新加坡时,亚当决定走遍新加坡,重温父亲曾拍摄过的风景,并且将这些稍纵即逝的景色再次捕捉下来,与30年前进行对比。

惹兰勿刹 (Jalan Besar / Kelantan Road)

(Adam)

亚当精准的还原了当时父亲所拍摄的照片角度,就连原先照片里的巴士也在相似的位置上,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

安详山(Ann Siang Hill)

(Adam)

30年过去,建筑物的外貌都被重新翻修了一番。虽然屋子依然处在同一个角落,但韵味却大不同了。

斯里·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Adam) 以前,这个庙宇是附近较高的建筑,没想到时间飞逝,周围都布满了高楼大厦。

驳船码头(Boat Quay)

(Adam)

原先可让车子穿行的道路改成人行道,如今成了新加坡河畔餐馆的户外用餐区,增添了一分浪漫情怀。

大华银行大厦(UOB Plaza)

(Adam)

30年的变迁,通过建筑物最能作出鲜明对比。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停靠在街边的车子明显变多了,道路的右侧现在多了一排两层楼的店屋。

(Adam)

阿拉伯街(Arab Street)

(Adam)

阿拉伯街除了周围多了一些更高大的建筑物之外,外貌倒是在30年间没有发生太巨大的变化,只不过店屋里的“内容”全变了。

中央商业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Adam)

中央商务区曾经只有几栋建筑物,现在则是高楼鳞次栉比,鱼尾狮也搬迁至金禧桥左边的“新家”,与滨海湾金沙遥相对望。

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

(Adam)

如今滨海艺术中心一带已经发展得非常完整了,曾经停泊在海上的货船也没了踪影。

俗称“红灯码头”的哥烈码头 (Collyer Quay)

(Adam)

从前的红灯码头已不复存在,现在成了旅客“踏破门槛”的旅游打卡胜地。

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

(Adam)

30年前位于安德逊桥这一头的海滨海休闲道(Esplanade)是人们傍晚散步与情侣约会的胜地。

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

(Adam)

亚当去到加文纳桥的另一端拍照后发现,1988年的照片里桥边有一棵小树苗。这棵小树苗很有可能就是2018年所拍摄的照片里,桥边的那一棵蓬勃大树。 三十年时间,让小树苗茂盛生长成为了魁梧大树,和新加坡的发展一样迅速。

地铁路线图(MRT Map)

(Adam)

30年间,新加坡地铁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开拓出许多新路线。不过2018年的地铁地图也快变成回忆了,因为在去年又有了新的地铁路线图了。

亚当在个人Instagram账号上会不定时的持续更新类似的对比图,喜欢的蚁粉们不妨去看看这些怀旧照片。

从前的新加坡的面貌是什么样的?今天熠熠生辉的高楼大厦的过去究竟是什么?蚁粉就和红蚂蚁一起坐上这趟时光机器,回到50年前的新加坡,看看新加坡这几十年所产生的变迁吧。

建筑与地标篇 鱼尾狮

(互联网)

以前鱼尾狮背后都是树木,现在搬了家,身后尽是高楼大厦。

滨海湾

(互联网)

(The Smart Local)

想必不少蚁粉应该没见过滨海湾曾经的旧照吧?金沙还未建好开业的时候,丝毫想像不出来几年后的滨海湾地区会是这么繁忙绚丽的。

回教堂纳歌德卡殿(直落亚逸街)

(互联网)

(互联网)

纳歌德卡殿建于18200年左右,曾经是南印度伊斯兰的文化信仰中心,1974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克拉码头

(互联网)

(海峡时报)

克拉码头的旧仓库已改建为餐馆、商场、酒吧及夜店。当夜幕降临,霓虹灯亮起,克拉码头就是新加坡夜生活最活跃的地方。

国泰电影院(Cathay)

(互联网)

(互联网)

位于乌节路的国泰电影院是新加坡早期第一家有冷气的电影院。它经历过二战,也目睹了新加坡的蓬勃发展,历经了沧桑,也享受如今的金碧辉煌。

新加坡体育场

(SSPC)

(今日报)

从一个露天体育馆,变成全世界最大的有伸缩雨盖的现代体育场,从照片中就能看出来新加坡的发展速度多么令人感慨。

古早 vs 现代生活篇 小贩摊位

(Doi Kuro)

(联合早报)

新加坡的小贩曾经也和其他国家的小贩一样,是在路边摆摊的。而随着时代的改变,新加坡再也没有在路边摆摊的小贩,而都是集中在小贩中心里做生意,有了属于自己的“实体店面”。

水果摊

(Doi Kuro)

(互联网)

以前的水果摊都是真实在路边摆摊的,而现在绝大部分水果摊贩都移进了巴刹,有的则是自立门户开了店。

“妈妈店”杂货摊(Mama Shop)

(Doi Kuro)

(互联网)

现在的“妈妈店”杂货摊还保存了以往挂满琳琅满目杂货的韵味。最大的差别大概就是以前的“妈妈店”总会悬挂一串串的杂志,还有那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旧闸门,这些都是随着时代改变而丢失的景色。

交通与环境

(Doi Kuro)

(新加坡交通部网站) 看来,新加坡的陆路交通从从以前开始就非常繁忙。

马路地面

(Doi Kuro)

(海峡时报)

从前下雨时,地面坑坑洼洼的,满满都是积水;现在就少有这些情况了。

晾衣服

(Doi Kuro)

(互联网)

这么多年过去,唯一不变的大概就是民众晒衣服的方式了。

巴士车与巴士站

(Doi Kuro)

上图中的172号巴士,如今依旧在运行,只是完全改头换面了。(互联网)

当年等巴士时怕雨淋还得撑著伞,现代人估计无法体会有遮盖的巴士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互联网)

游乐场

(CNN)

干净又安全的游乐场是曾经小孩梦寐以求的设施。

这一张张旧照就好像一部无声的电影,对于经历及目睹过新加坡一切发展的民众来说,又似一部记载着无数回忆的纪录片。

这些照片望着望着,仿佛所有景物就发生在昨天一样,但现在却都物是人非了。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划八月开放校园,四万国大师生和职员将分为五个区域活动

下一篇新闻

恶名昭彰的国际贩毒集团“阿公集团” 成员多是新马通缉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