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丨① 30岁的摄影师:看世界的路上,保持初心勇敢追梦
崭新的2020年来了。
这几天,“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30岁了”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6.4亿的阅读量和15万的评论数足以说明90后对年龄话题的关注程度,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全社会都在提醒,我们要步入30岁了。”
在中国人心中,30岁是而立之年,是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作为当代中国具有观察样本价值的一代人,90后们的三十而立与他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有哪些不同?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今天,我们关注几名90后,关注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责任、担当,关注他们对人生的思考。90后这个群体,定当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重任。
江山代有人才出。90后,加油!
姓名:储卫民(Thomas看看世界)
出生年月:1990年4月
身份:国内知名风光摄影师,2019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获得者
“而立”感悟:虽然30岁是道门槛,但只要保持初心,摄影之路和人生之路,都会越走越广阔。“而立之年”正是经历充沛的黄金年龄,不该满足现状,应该多做尝试,多思考,勇敢追寻梦想。
“而立”心愿:多尝试把“中国风”融入摄影,更多记录中国大地的美。
万里冰封的格陵兰岛,璀璨星河下的乔戈里峰……储卫民镜头下的世界,总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他一直在路上,用照片讲述地球的故事。
作为他的“铁粉”,重庆新晋摄影师朱新敏第一次见到储卫民时,惊叹道“托马斯好年轻啊!还是个‘90后’呢!”托马斯让她刷新了对“90后”的认知。对了,储卫民在摄影圈里的ID是“Thomas看看世界”,所以大家都习惯叫他“托马斯”。
托马斯一直在“看世界”。作为2019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拥有200多万粉丝的知名摄影师,他擅长风光、旅行、生活方式类摄影,关注以雪山、极地为代表的户外景观,储卫民跟所有人介绍自己时,会说,“我是90后风光摄影师”。没错,他是一个典型的“90后”,身上也有公认的“90后特质”,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
敢于追求自我的“90后”
储卫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后在新加坡一家银行做软件工程师。在新加坡繁华的金融区,拿着丰厚的收入,每年有近一个月带薪假。这样的生活让不少人羡慕,父母也以他为骄傲。
然而,储卫民慢慢感觉到,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工作虽然安逸,但按部就班,缺乏创意和变化。于是他利用假期,去世界各地旅行,拍摄到鲜为人知的自然景观,观察和记录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全球化影响下的地貌与文化改变。
一边走一边拍,渐渐的,储卫民发现摄影是一种很好的分享旅途中所见所思的方式,给了他更深入、全面观察生活的机会,更给了他新的动力,探索未知的世界,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瑞士少女峰下的山间小屋,他看到了笔直陡峭的艾格北壁,也认识了一对年过六旬的德国老人,还是像年轻人一样背着大包,去世界各地登山探险;在挪威布道岩下,他不仅拍到了雄奇壮观的吕瑟峡湾,还遇见了一群极限跳伞家,用危险却充满激情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多彩。
原来,生活有无限种可能啊!“世界上有那么精彩的瞬间,是在小小的格子间里见不到的。”躺在冰岛璀璨的星空下,站在阿尔卑斯群山之巅,他情不自禁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短短一生,除了功名利禄,还有更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比如信仰,自由,比如极致的美。
“看着那些各自活出精彩的人们,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只有一次,世界上最大的危险,就是因为害怕冒险而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虚度一生。”
没错,就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于是,储卫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成为一名职业旅行摄影师。当他平静地告诉家里时,全家人惊呆了。储卫民所在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传统家庭,母亲从事保险行业,父亲从事会计工作。他们认为,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冒险做一个没有固定工资,没有单位的“自由摄影师”,简直“不靠谱”!
其实,储卫民并不是冲动做出这样的决定。正如他每次旅行出发前做好规划一样,他决意“变身”,是在做好了能力储备,时机成熟之际才提出的。这时,他已身怀精湛的摄影技术,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年轻的时候可以试错,应该勇于去尝试不同的道路,追寻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
耐心说服了家人,终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于是,储卫民从一个以java、Python、C++为语言的人,成为了一个用图片讲故事的人。
解读: “90后”与“70后”“80后”相比,更加自我,遵从内心的声音,勇于冒险,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擅长运用新媒体的“90后”
让储卫民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他发现了一个新的阵地,可以让他打开新的生活空间——那就是互联网。
2016年1月,储卫民第一次在网上发布照片,很快就有其他用户来留言,进行互动,让他欣喜不已。第一次察觉到摄影的另一种可能——它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打开一扇窗户,也可以影响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通过网络去发现生活新的可能性。
那一年,储卫民首次尝试在互联上创作摄影教程,看到反响不错后,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周制作一个摄影相关的文章或者视频,用图片,视频,展示生活和摄影的见解。从此,他有意识地去运营自己的自媒体。每周更新一篇文章,风雨无阻,一直到现在。
通过运营自媒体,储卫民找到了一条靠摄影养活自己的路。更多人通过互联网了解了他,有的成为了他的客户,购买书籍、作品,参加摄影团。也接到很多商业拍摄的活,汽车、手机等客户。
在巴基斯坦,他尝试带了一个摄影团,一边旅行一边指导摄影爱好者拍照。“很幸运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之后,越来越多人愿意花钱去尝试不一样的旅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他很庆幸,新的时代和新的方式,让很多旅行者和摄影师获得了更多元的收入渠道。
托马斯认为,互联网为他的摄影,也给他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让他不仅可以把摄影作为爱好,也能作为职业。
解读:相对于成年后才接触到互联网的“70后””80后”而言,“90后”对于新媒体的认知最为深刻,把控最为熟练。而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给新兴的“90后”提供了更多机会。
喜欢不走寻常路的“90后”
走在路上,储卫民一直在思索。怎么样能让自己的照片与众不同。
储卫民曾经去过印尼的Bromo火山,原本是一个大众景点,每天至少有1000人在相同的角度拍摄了一模一样的照片。能不能挑战拍出不一样的瞬间呢?于是一连六七天,他都在山坡上搜索,发现了一棵奇特的大树作为前景,结合后面的火山,看上去有远古时期的神秘,美轮美奂。这张照片一发到网上就备受推崇,成为摄影范本。
两年前,储卫民第一次去格陵兰时,为了拍出峡湾独特的风光,他和同伴请当地村民开着渔船,把他们送到距离村庄百公里外的无人区居住了两个月。方圆百公里荒芜人烟的峡湾,所带的物资除了相机,就只有赖以生存的帐篷、睡袋,吃饭靠炉具和气罐加热罐头食品,偶尔去捉海边的贝壳,饮用水需要去河水和溪水打来过滤。太阳能发电板提供的电非常有限,白天8个小时充电,只够3块相机电池和手机的电量,遇到阴天更是捉襟见肘。无人区的生活似乎很乏味,每天早上5、6点起来拍日出,然后整理图片。中午补觉,煮饭,晚上6、7点拍日落。有时会去周边踩点,在灌木丛、雪山、乱石堆里探索,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位,在GPS上标注出来,下次再去拍。
生活就只剩下吃饭、睡觉和拍照。储卫民却相当享受,乐在其中。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拍到了令人震撼的照片。
2019年,他又去到了格陵兰的Upernavik小镇。储卫民特别选择选择了3月,那是格陵兰西北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不到零下20度。“我想看看在一年中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当地人都是怎么生活的。以前也很少拍摄雪景,这也是很有意思的挑战。”
正是这一趟,托马斯拍到了那张获得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金奖的照片。
解读:“90后”爱冒险,爱探索,创新意识空前强烈,他们不满足千篇一律的模仿,要做,就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
坚定和执着的“90后”
储卫民的尼康D90套机用了7年。因为他发现,买更好的器材并不会让自己的照片变得特别。但当自己把买器材的钱投入生活,去探索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多千奇百怪的人,“这时我的照片就开始有了点儿意思。”
摄影对他而言,其实更重要是一种生活态度,摄影的根源在于生活。当勇于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去拥抱更大的世界,用更加好奇、开放、乐观的态度去过每一天,摄影也自然会充满风格,变得与众不同。
他曾经给自己制订了户外和探索的计划,比如,去拍摄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看起来比较难,其实这些山峰大多都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边界。走着走着,发现完成这个并没有想象的困难。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他说,只要勇敢的去尝试,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储卫民将镜头慢慢转移到国内,他认为,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90后”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五千年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何用接地气的方式去与世界和外界沟通?”他给出的答案是,用最潮流的电影、短视频、图像和文字去展现东方的文化和生活。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的中国摄影师在做的事情,用最个性的风格和最流行的艺术语言,去展现中国的风景,中国的生活和中国人的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而热情的中国。
这也是接下来他最想做的事情。
一年飞行20多万公里,拍摄上万张照片,每天都会和粉丝互动,储卫民的身上似乎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在这旺盛的精力背后,其实是他超乎常人的努力。即将进入“而立之年”,改变的将是年龄,不变的,是他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以“90后”特有的坚韧和执着。
正如他爱说的那句话:不设限,我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可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