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事希望来内地看看!”汇丰银行陈庆耀:未来五年在内地增聘3000位财富规划顾问
汇丰银行粤港澳大湾区业务部总经理陈庆耀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近日正式开通,金融机构在大湾区的布局也走向深入。
今年2月,汇丰银行(中国)正式宣布一项决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业务部,并任命陈庆耀为该部首任总经理。
陈庆耀已在汇丰任职超过30年,担任过香港和新加坡工商金融业务部多个高级管理职位。来广东之前,陈庆耀在汇丰香港主管中小企业业务,接触过不少从大湾区内地城市走出来,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平台走向世界的公司。
担任大湾区业务部总经理后,陈庆耀面临的是一个更庞大的、更富多样性的市场,他将带着何种使命和目标,迎接新角色对他的挑战?
日前,陈庆耀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对跨境理财通、大湾区金融服务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
“香港同事希望来内地看看”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2月份,汇丰宣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业务部,谈谈这个业务部门的成立背景?
陈庆耀:汇丰在广东已深耕多年,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做了很多投资布局。设立大湾区业务部,主要是通过协调内部资源、整合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大湾区的业务份额。
过去一段时间,不论是大湾区居民还是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有很多的改变。例如大湾区“生活圈”需要便捷的跨境个人金融服务支持。从公司层面来看,粤港澳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所以对跨境支付、贷款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此外,跨境理财通在经过多年时间的准备后已正式落地,后续的其他创新政策应该也会接连出台。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推动更全面、更灵活的跨部门、跨地区业务合作,进一步联动三地的资源,推出不同的跨境金融服务,才能及时把握大湾区的“政策红利”,帮助客户抓住大湾区机遇。
券商中国记者:上任几个月来,你对深化粤港澳服务联动以及拓展对外合作方面有怎样的体会?
陈庆耀:我的工作是带领团队深化粤港澳服务联动,同时加强与两地监管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多途径拓展对外合作。来到广东这段时间,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拜访粤港两地的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和不同行业的商会、协会探讨业务合作机会,与两地的业务管理团队、同事交流业务进展。希望在更全面了解大湾区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落实汇丰的重要业务战略举措。
大湾区已经在“互联互通”取得了很大进展,下一步应该是走向深度“融合”。刚刚落地的“跨境理财通”就是一项重大的市场融合举措,因为它不再是简单的跨境转介客户,而是要推动形成粤港澳三地资产管理的共同市场,形成一个汇聚国内外产品、连接跨境资金的资产平台。
事实上,无论是跨境理财通还是工商金融业务,我们有个重要的共识,就是互相要有多一点的了解。在汇丰内部,在香港的同事要了解国内的情况,国内的同事也要了解香港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在不同制度下,两地分别有什么优势以及需要互补的地方,所以我也会花很多时间在内部的部门沟通上。
今年6月,我们在广州和深圳迎来了数十名汇丰在香港特区政府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下聘请的员工。未来18个月,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香港年轻人将亲身感受大湾区发展的蓬勃生机,并与广东同事一起,为汇丰在大湾区的业务发展添砖加瓦。未来内地恢复与香港通关后,相信会有更多香港同事希望来到内地,进一步了解客户以及汇丰中国的情况。
五年内把中小企业客户规模扩大
券商中国记者:从你了解的情况,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是怎样的,在跨境支付与贸易融资方面,外资银行有哪些优势和短板,互补的地方又有哪些?
陈庆耀:在担任大湾区总经理之前,我一直负责汇丰香港的中小企业业务。在我接触的中小企业的客户里面,有很多是从珠三角出来的公司,但他们的业务发展面向全球。借助香港这一个国际平台,这些企业能够跟海外市场有更多的贸易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汇丰在全球有广泛的服务网络,对中小企业来说很有帮助,因此不少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会选择汇丰作为首选银行伙伴。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深圳、广州有一些板块和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包括尤其需要在全球拓展业务的跨境电商。目前全国跨境电商以广东省最多,占比有68%,未来可能会提高到80%。这些电商企业尤其需要一个国际平台,满足跨境支付、贸易融资以及贷款等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香港我们已经在和一些电商平台合作,提供一些创新的产品。例如,借助数字化的工具我们最快在18分钟内就可批出一个贷款;未来我们也将与更多平台合作,进一步提升这方面的业务拓展能力。
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香港在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平台等方面都很成熟,在市场分析、产品多样性上亦具备优势。随着内地中产群体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希望配置海外市场的投资产品。对他们来说,香港是一个很好的跨境投资平台,所以汇丰协同不同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准备,相信这将是我们未来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4月份,汇丰中国提出力争5年内将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规模拓展至现有的10倍。为什么想要把这一块的规模扩大,以及会用怎样的举措和战略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陈庆耀:中小企业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科创企业、跨境电商、医疗健康等行业的中小企发展尤为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企业的合作不仅限于为它们提供金融支持,还有其所在的整个生态圈的业务拓展。以跨境电商为例,整个生态圈还包括数字设施、产品供应商、线上广告投放等上下游企业。通过客户联系到生态圈里不同的合作伙伴,能为我们带来新的业务机遇。
除了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致力于为大湾区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内地客户出海的时候,对香港和海外市场的法律税务等方面的法规都需要了解,我们希望把银行与非银行服务结合起来,并且通过生态圈把不同伙伴的产品带到客户面前。
另外,疫情之下,很多中小企业正加速提升他们的数字化的能力,电商行业更是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新契机。与此相应,银行也加强了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助我们进一步提高优势。
一直以来,外资银行的短板就是服务网点覆盖不足,在分支行网点和人员配备上很难和国内的本地银行相比。但是当金融业越来越数字化的时候,这个短板就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渠道开拓更广泛的客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规模化的客户规模。我们接触的不少的中小企业,也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发展自身业务。综合所有这些因素来看,我们相信5年内达成10倍的客户规模目标应该不难达成。
“跨境理财通”是内地资本账户开放重要里程碑
券商中国记者:《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后,大湾区在金融领域政策落地层面的重要突破有哪些,以及未来应该聚焦哪些方面?挑战有哪些?
陈庆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正式落地,标志着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机制进一步拓宽了大湾区内地居民投资海外市场的渠道,是内地资本账户开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同时,这也为港澳居民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新的机遇,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年多来,在三地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使大湾区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互通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跨境理财通”拓宽大湾区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而在对公方面,在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等其它领域,大湾区也实现了多项政策突破。例如,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等陆续实施。此外,自由贸易账户在自贸区落地,跨境移动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充满着不同的商机。不过挑战也很多,比如还需要在制度融通方面再向前迈进。
券商中国记者:目前“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开闸,在推进这一机制落地的过程中,汇丰做了哪些准备?有何感受?
陈庆耀:为了迎接“跨境理财通”的开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进一步投资数字渠道、系统建设,并借鉴此前参与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债券通等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额度管理、跨境风险防范以及投资者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服务顺畅,我们在服务启动前对跨境开户、汇款、结算等系统进行了多轮测试,也对两地服务团队进行了多重培训,确保在人手、设施、系统、产品及服务等各方面准备就绪,为客户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
我相信,“跨境理财通”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宽了区内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还在于其后续配套制度所带动的改革和影响。一方面,该计划的落地将形成创新的跨境监管机制,激励三地金融机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配套服务产业的升级完善,从而重塑大湾区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另一方面,理财通弥补了内地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短板,既有助于推进跨境人民币职能完善,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亦将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链接联通,最终实现资本跨境双向自由流动。
券商中国记者:汇丰目前主要提供哪些类型的跨境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在产品选择等方面有何建议?
陈庆耀:在理财通启动初期,汇丰计划提供超过100个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涵盖细则中规定的所有产品种类,满足南向或北向投资者的跨境理财需求。“南向通”客户可投资全球基金经理管理的以多种货币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和多元资产基金、由国际企业及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以及11种货币的存款产品;“北向通”客户则可以选择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多个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基金。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牢记的一句话。而降低、管理投资风险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分散投资,多元化地配置资产。“跨境理财通”将拓宽大湾区内地居民的资产配置渠道,在股票和基金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投资香港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和投资方式均能实现多元化。
根据最近发布的实施细则,目前“北向通”与“南向通”推出产品均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投资者在买入产品时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确定投资目标,客观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能满足自己财富管理需求的投资决定。为了更好地帮助投资者通过这一创新机制进行投资,我们在大湾区服务网点共设立了约60家“跨境理财通”中心,配备专门的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开户及业务咨询等服务。
券商中国记者:与此前的内地与香港金融互联互通机制相比,“跨境理财通”有何不同?对跨境理财通未来的发展什么建议和期盼?
陈庆耀:目前内地投资者通过QDII和基金互认机制可以投资香港的基金产品,但能够投资的产品数量有限,例如截止去年底,获批北向销售的香港基金只有大约30只。跨境理财通大大拓宽了可投资的产品范围,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海外市场。
参照以往跨境投资试点计划的推行经验,内地监管机构在放宽产品范围、提高投资额度方面将会审慎推进,具体进展取决于机制启动后运行的情况,例如额度使用、市场和投资者的反应等。
我们希望随着“跨境理财通“的平稳开展,能逐步拓宽北向通及南向通的产品范围;同时也希望未来也可适度放宽港澳居民在内地投资限制以及投资额度限制,逐步提升双向的投资规模。
券商中国记者:汇丰此前调查显示,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对“跨境理财通”兴趣浓厚,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有可能通过这一机制进行投资。这个结果意外吗?“跨境理财通”对内地投资者投资港澳市场的吸引和助力有哪些?
陈庆耀:我不觉得意外。有市场报告显示,大湾区内拥有超过6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家庭超过45万户,累计可投资资产总额至少达2.7万亿元,整个大湾区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群之一,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巨大。
国内也已经有很多投资的机会,但是投资不是单纯看回报率,还要看整体配置。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香港作为全球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已成为内地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的主要金融枢纽。“跨境理财通”启动后,香港的金融机构可以帮助内地投资者在海外配置更多元的资产,把握全球市场的财富机遇。
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跨境理财通”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香港的投资理财产品能帮助他们在全球配置资产。香港作为国际中心,香港的金融机构数量庞大、金融服务配套完善,理财和投资产品更丰富、更多元,在与全球市场联接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更具优势,比如说,同样是基金产品,香港可以挂钩全球的股票和债券市场。
区内金融机构也可以借此拓展客户基础、丰富产品供给,从而为实现长远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除了产品,香港的优势更在于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才、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制度。作为全球最开放的金融市场之一,香港长期服务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拥有与世界市场紧密互动的丰富经验及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视野更广阔,在服务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方面经验也更丰富。
亚洲是汇丰集团投资重点
券商中国记者:受疫情影响之下,汇丰也在加快集团转型,在亚洲的经营策略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业务部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陈庆耀:汇丰集团今年的策略报告中强调了 “专注所长”的重要性,香港也是集团的“所长”之一,其盈利收入占整个集团很高的比重。报告里面也提到要把香港的发展进一步融入整个大湾区,因此我们对作为集团投资重点的大湾区发展很有信心。
从整体来看,汇丰正在加快把业务的中心放到亚洲。今年年初,集团宣布在未来五年内对亚洲投资大约60亿美元,推动实现双位数的利润增长。同时也宣布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工商金融,以及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三大业务的全球业务主管将常驻香港,反映集团对亚洲这一高增长市场的重视。
大湾区也是汇丰亚洲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相信 “跨境理财通”的启动将为区内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业务拓展机会。汇丰计划未来五年内招聘逾5000位财富管理人才,其中中国内地计划增聘3000位财富规划顾问,重点布局大湾区,拓展集团在内地新推出的移动财富规划服务。
在整个集团部署亚洲的战略目标中,中国是重点,而大湾区则是重中之重 。现在中国已不再只是“世界工厂”了,而更多地被看作一个规模领先的消费市场,相信海外资本未来将在这里投放更多资源,更积极地开拓业务。
券商中国记者:人才的流动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比较稀缺的是哪方面的人才, 该用怎样的方式吸引和留住他们?
陈庆耀:我相信很多方面的人才都会需要,对数字化领域的人才需求尤其巨大。数字化涵盖的领域很广,包括电子工程、 AI、软件开发等,这些领域都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
在国家的十四五计划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将被打造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龙头”,香港的定位则是国际科创中心。科创中心的建设需要很多人才,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可以帮助实现国内和海外的人才的联动,建立更多国际企业的科创团队,发展更多核心研究项目。
对汇丰来说,人才同样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汇丰在中国内地有270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70%都在广东省。除了前线的业务团队,我们在广东还有中、后台的客户服务中心以及软件开发中心,其中也有很多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
另外,人才的流动对我们的业务也很有意义。我们不少内地的同事曾经到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会为他们带来更具国际化的视野。而香港的同事也需要了解国内的发展情况,因为这里是银行发展的未来。特别是如果要实现融合服务的话,就需要有更多沟通,不仅要了解对方的观点,还要洞悉对方市场或者是生活方式的发展。从我与内地的同事交流来看,他们也希望通过大湾区这个平台,更好地了解整个世界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