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点击关注,分享最有价值的新中产生活方式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全文大约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建议一定要看完,绝对值!划重点:一、买保险的目的二、关于国内保险监管三、投保的原则四、保险购买渠道五、哪些保险值得买六、关于香港保险七、关于理赔序言

网上关于如何买保险的文章被抄来抄去不止万遍,内容大同小异。原本中国各家保险产品多得已经眼花缭乱了,现在出一款保险产品就测评一下,感觉评测的文章比保险还多;买保险的技巧也就这么多,非得分篇写、隔时间发;顾问也就是客服小妹水平,忽悠的水平很不专业。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吐槽完了。

相信大家心里想的都是“直接告诉我怎么买以及性价比最好的几款就行了”。笔者自己在买保险的过程中,也遇到以上问题,干脆总结了网上关于保险的科普和精华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忙,可以直接看重点加粗部分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为避免推销产品之嫌本文不附链接,如果大家觉得合适可以自己去买。(声明:本文不含任何商业推广)

另外,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保监微课堂”,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比一些保险自媒体强,大家可以关注。

01 买保险的目的

买保险的目的,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就是,被保险人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打个比方:没买保险前,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

[-50万元, 200万元]

注: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

而通过购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

[80万, 190万]

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但是财富更加确定了,也买了一个安心,这也是目前中产普遍所欠缺的。

02 关于国内保险监管

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我们在中国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任何一家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

如果把中国保险业的监管规则比作Windows 10,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XP,采用类似架构的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VS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在中国保险公司即使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一定代表保险公司会倒闭,即使是负数。因为能开保险公司的股东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保险公司牌照的人和想借机掺和的也不缺钱(中国人寿险牌照是稀缺资源),随时可以注资。

如果极端情况下,真有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了(中国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最后我们还有几百亿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单安全(保险公司每笔保费的0.8%都会交给保险保障基金)。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国内好的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只能用“大而不能倒”来安抚客户

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三次,分别接管了新华保险,中华保险和安邦保险,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前两次出手保险保障基金不仅帮公司恢复了正常经营,还顺便大赚一笔,安邦目前还在重组中,运营丝毫没有影响。

所以,不用担心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哪家保额高而且便宜买哪家。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网上所谓的“互助保险”不是保险,大多是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督的。保监会只批准了3家互助保险机构,其中做人寿险的只有支付宝的相互宝是接受偿付能力监督的。其他家的互助保险小心踩坑。

03 投保的几点原则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商业保险承保的基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是健康体或标准体。保险公司限制只有健康体等核保通过的人才能投保的原因是,这样能尽可能的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预期波动风险,并且减少未来理赔上的不必要的纠纷。如果你曾经或者现在患过严重疾病,保险公司宁愿不要你这块业务。所以千万不要等生了病(专指大病)才想起来买保险。

还有一类人,即使仍然很健康,但是还是很难买到保险,这些人就是长者(指年龄超过60-65岁的人)。因为60岁长者的死亡率是30岁的10倍多,而80岁的时候更是30岁时候的86倍,这保费不好挣。所以千万不要等到太老了再买保险,尽量买长期险保到70或终生。

对于人身险保险责任,如果有长期产品购买就购买长期的,不推荐购买短期产品,是因为短期产品续保一般不保证和费率可能上涨的因素。目前重疾险大都是长期,医疗险有六年保证续保。

关于保险期间建议量力而行,能保终生最好,不行的话尽量至少保20年或70岁。前者是因为保险期间适中,后者是因为到70岁,子女差不多成年并工作一段时间经济很可能已经独立,那时候万一有事也不会对子女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缴费期限选择,建议是能缴多长就缴多长,主要原因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国内将会是低利率时代(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1.5%,国外美国欧元区日本这些就更低了),而保险产品目前预定利率一般都在3.5%,这是一个隐藏的“收益”。

最后大家要心里有数要花多少钱去买保险。保险的本意是增加财产的确定性,而不是财产增值,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高保额、高保费,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个人觉得7%的年收入用来买保险是比较合适的,10%~20%对大部分中产的压力比较大。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买最大的保额。

04 保险销售渠道

保险不是谁都能卖,需要持有保险经纪人牌照或者资格证。不论通过何种渠道以及保险公司,保险合同都是与保险公司签的,价格是统一的,产品本身是没问题的,即使中介倒闭了也没有风险。风险主要在于顾问在售前的引导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区别保险产品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便宜。根据平安保险刚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大约有50%的首年保费都用来支付代理人佣金。一份年付3000元的重疾险保单,第一年保费的1500元会支付给代理。所以代理会很乐意引导客户增加预算以及诱导购买分红性质的保险。

目前保险的销售渠道有以下几种:

  • 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
  • 银行柜台(您存这个利率更高)
  • 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
  • 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支付宝、京东、慧择网等)
  • 团体保险(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
  • 保险公司官网销售(比如平安的官网)等等

本来互联网的发展会使得信息不对称消失,分享最有价值的内容给广大网友。但是现在各种评测又人为造出信息不对称,把有价值的信息湮没在各种无效推文里,再引导用户找客服并影响用户决策,这就是我在开头吐槽的。所以希望阅读本文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不再通过代理人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05 哪些保险值得买

目前每年中国市场新开发的产品多达上千种,你没看错,上千种!每个产品的保障内容和条款都有一些差异,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在此仅按照购买顺序推荐性价比最高的。如果不符合少数人需求,可以通过以上要点自己上网搜。

房屋保险

第一个推荐的保障其实不是人身险产品,而是我认为家家户户一定要购买的财险产品是房屋保险。你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太便宜了,顾问们挣不到钱。

众安防盗防灾家庭财产险,500万房屋主体保额保障因为火灾、台风、暴雨、泥石流等原因造成的房屋主体结构损失,还有装潢损失、财产偷盗、水暖管爆裂保障,以及一年保一次开锁和通马桶(这个简直了),保费才不到200块一年。

百万医疗险

首先大家可以找公司确认一下公司是否有团体保险。团体保险最大的优点是便宜,其次是允许团体内有一定比例的高风险人员,比如重大疾病患者、长期慢性病患者,这些人员正常是无法购买个人商业保险的。如果公司没有,再看买哪个。

对于百万医疗险是否需要买以及与重疾险比孰先,有不同的说法。不推荐的理由:大多数医疗险是不保证续保以及1万的免赔,很多人的医疗费达不到1万/年,所以医疗险不要看保额需要的理由:很多病重疾险是不赔的,比如脑中风(重疾险赔的是脑中风后遗症,且多数需要180天等待期)。

好医保长期医疗(支付宝有售,中国人寿)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案,建议考虑:

(1) 6年保证续保,停售可以续保其他产品;(2) 6年共享免赔额1万元,降低了理赔门槛;(3)健康告知宽松,仅有3条; (4)保费在众多产品里面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重大疾病险

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险的时候都会看到“大病”、“保费返还”、“储蓄”等字眼,按给付方式可以分为一次赔付和多次赔付。目前消费者普遍选择多次赔付的纯消费险(不含任何返还和储蓄)。

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核心6种保障: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基本上涵盖了患上重疾的80%-85%。加上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基本上涵盖了95%。所以保障的疾病数并是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否便宜。还有需不需要保轻症呢?如果增加轻症后,保费增加不多,可以考虑,如果保险公司顺势大涨了一笔保费,我觉得不划算。

无论购买哪种保险和购买多少保额都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建议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达到收入的3倍以上,最好能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因为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万-50万左右。以前的明星产品只有百年人寿康惠保旗舰版,近日达尔文超越者强制绑定身故险,保费大幅上涨;现在可考虑的替代品有类似的国华人寿和支付宝定制的健康福,或者昆仑健康的健康保2.0(健康告知宽松)。

重疾险是我认为唯一需要为自己小孩投保的保险(少儿医疗险很贵,一般的医疗费用自己掏腰包也能承受)。请注意我使用了“唯一”这种绝对说法。个人建议不要购买什么少儿教育金产品,如果真想为小孩储蓄教育金,每年定投保本型基金基本可以实现。

关于相互宝,建议大家可以加入,最多188元/年保30万重疾,马爸爸兜底,性价比是非常高的(比保险还高,因为运营成本低,不用支付代理佣金)。虽说不是保险,但运营很专业、门槛低,非常适合过渡或者补充重疾险。

定期寿险

最后推荐的保障大类就是定期寿险,也就是保身故,有些定寿产品可能还保全残。被保险人身故时可提供一笔保险金用于保障受益人未来的生活需求,典型应用场景如父母通过购买定期寿险在选定的保险期间内万一身故也能为子女提供一笔未来经济保障。推荐峡人寿爱相随,性价比高,健康告知宽松。

最后,不建议大家购买多合一的险种。在这个充分竞争的保险市场,最优惠的单一险种会来自不同保险公司,比如昆仑健康的重疾,三峡人寿的爱相随,人寿的好医保。如果某个重疾险顺带身故责任险,肯定不如单独买划算的。

06 关于香港保险

关于香港保单是否值得买,95%的用户不用考虑,因为贵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一款20万美金保额中端4合1保险(重疾、储蓄、人寿、意外)年保费4600美金(26岁女性)。

从纯保障性产品的价比来看,有的国内多次赔付重疾险已经比香港的便宜了,所以不要相信代理鼓吹香港的保险便宜(比如香港的人均寿命长,得病率低,运营成本低等)。保障范围双方各有优劣(比如高发性的甲状腺癌在国内是重疾,但在香港是轻疾;但香港把原位癌归类为轻疾,但国内不会理赔)。

从储蓄分红角度来讲,香港的分红年化率可能在6%左右(年化超过10%绝对忽悠),理论上比内地略高,但其实收益是不保证的(一定要注意)。而且不论收益是否真的如此高,个人非常看重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年纪一把要再多钱也没什么意义。

至于美元保单能保值这点也不要太当真。至少我没有看到30年内中国宏观经济和人民币有系统性风险,倒是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以及产业空心让人忧心。20年前拿人民币买香港重疾险的人对是否保值这点应该有所体会。但是从风险对冲角度来看,有钱人配置点美元资产是OK的,大部分人就不建议考虑了。

07 关于理赔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保险公司的三个利润来源:死差(发生率差)、利差、费差

死差:比如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产品的时候预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是最后只有7人死亡,那么少发生的3个人死亡带来的死亡成本减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损。

利差: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有一个定价利率,打个比方是3.5%(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4%,那么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

费差: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保险产品预计发生100万的费用(所谓的预定费用率),但是最后只付出了80万费用,那么这20万块省下来的钱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

这三差之和就是某个保险产品为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利差而且是大头,其次是死差,最后才是费差。

这里可以引申出两点:

第一点,你的保费越高,保险公司越挣钱,但不代表你很挣钱,尽量不要买任何储蓄、返还性质的保险。因为从投资回报率来看,扣掉基本保障的保费分红带来的年化收益大概在3%左右,而且流动性差,急用的时候取不出来(分红性质的保单可以用来抵押贷款),还不如买基金。有些代理强调强制储蓄的好处,我只能呵呵了。

第二点,既然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那么发生保险事故后,只要合乎理赔条件,保险公司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赔的,有了更好的知名度可以卖更多。另外,各地保监局也会提供消费者保护机制,在有纠纷的时候,联系当地保监局是比直接找保险公司客服更管用的方法,毕竟我们天朝下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以维稳为第一要义。

干货!十分钟买保险全攻略

目前多数被拒保的原因是未如实健康告知(不论是有意或无意)。你在买保险的那一刻,就授权了保险公司有权去调查你的任何体检和就医纪录,所以千万不要隐瞒。买保险的时候有几招:1)根据最近体检报告或就医纪录(不需要专门做一次体检),有问就答,不问不答。例如有的保险只拒保肝硬化,那得乙肝就不算;很多保险需要告知甲状腺结节,但有的不需要2)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把病例或体检报告提交给多家保险公司,由他们决定投保方案,选择最便宜的一家;3)如果无意带病投保,只要最后的重疾种类与未告知的病无直接因果联系,可以使用2年不可抗辩条款(前提是诚信),即保险公司在2年后无权单方面解约保单。

感谢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总结自知乎用户李元霸撰写的《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好多原创文章已经攒好了,求关注▼

上一篇新闻

宁波天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与认购基金份额的公告

下一篇新闻

调查:FP&A与业务及运营团队之间高度合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