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我国食品扬帆起航,走出去

国货之光——好国货的代名词,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努力的目标。

近两年来,国货的崛起有目共睹。我们看到李宁踏上巴黎时装周的T台,华为P30系列的发售在法国、新加坡等地引发排队抢购。

那么中国食品行业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如何?

老干妈前几年在国外算网红中国食品,被外国人戏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还有卫龙辣条、洽洽瓜子,都能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看到它们的身影。不难发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是企业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根据Google和凯度华明通略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品牌出海50强》的数据显示,中国出海品牌2019年的品牌力整体增长迅猛。继2018年度增长5%之后,2019年度品牌力增长高达15%。中国品牌的品牌力在逐渐提高,出现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除了认可产品,不少海外消费者开始喜欢并选择中国品牌。

从中国品牌到全球品牌,中国食品到世界食品,中国食品企业还有多少路要走?

中国的业务做得好好的,为啥要出海?
毋庸置疑,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是强大的,近年来连海外企业都纷纷抢占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有这么多人口,按理说中国食品企业发展中国本土的业务,就已经有很大的潜力了。

其次,企业出海并不只是换个地方卖产品那么简单,企业出海还面临着供应链、资金、文化、品牌、消费习惯等层面的重重障碍。

既然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出海看似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啥那么多企业还是选择出海?

一是可以实现新增长。当企业在国内的业务稳定,选择开辟海外市场,通过海外业务布局营收可以实现新增长。

二是走出国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加分。消费者可能会产生这么一种想法:连外国人都买账的食品,那品质一定不错。另一方面,基于文化自信的心理,中国消费者对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是有好感的。

三是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企业“出海”有很多种方式,收购、并购就是其中一种。早在2016年,蒙牛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浓缩鲜乳企业BurraFoods公司,此次收购帮助蒙牛拥有浓缩鲜乳生产技术。

四是可以利用海外市场做新品试验。如果某个新品在海外受欢迎,就可以考虑引入国内市场。

中国食品出海了,中国味能不能对上“世界胃”?

当中国食品走出国门,外国人会买账吗?

老干妈在海外最初的消费群体是华人,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外国人“沉迷”其中。蘸吐司,拌沙拉,配干酪红酒,外国人的老干妈吃法还真是“脑洞大开”。本来欧美人很多都是吃辣无能,但老干妈却征服了他们。

我们再拿瓜子来举例,嗑瓜子唠家常,是中国人逢年过节少不了的乐趣。但是你看过欧美人嗑瓜子吗?对平时习惯吃坚果仁的外国人来说,可能嗑瓜子还真是项“技术活”。

之前有人在微博上晒过,从国外超市买到的洽洽瓜子,上面还印有嗑瓜子的教程。可以说非常贴心了。

大家熟悉的红袋洽洽香瓜子,在国外的版本包装有4个小插图,每个图下配有一段文字说明。从用两只手指拿起瓜子,到放入嘴中,再到用牙齿轻轻一嗑,最后吃掉里面的瓜子仁、扔掉瓜子壳,看完这套教程,外国人也能学会嗑瓜子的正确姿势了。

如此懂外国消费者“痛点”的洽洽,在海外卖得如何呢?

根据洽洽食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洽洽海外销售2.4亿元,占总营收的5.7%,同比增加11.17%。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海外财年,洽洽营收增长了24%。

其实,洽洽的出海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可以说是一个出海“老兵”了。在21世纪之初就把瓜子卖到海外,当时公司其他人都对创始人陈先保的这个决定感到疑惑。但这还真像陈先保会做的事。从辞了“铁饭碗”下海,到靠着“棒棒冰”赚到第一桶金,再到毅然决定转卖瓜子炒货,打造全国瓜子市场份额占比第一的洽洽,陈先保对于市场一直保有洞察远见。

如何让世界记住中国食品?打造全球品牌是唯一答案
就像外国人会因为华为、联想的知名度与可信度购买产品,食品企业想要抓住并留住外国消费者的胃和心,打造全球品牌是唯一答案。

陈先保表示,按照里斯定位的理论,其实市场有两个:一个就是我们看得见的超市的货架,还有一个就是消费者脑子里面、认知里面的一个货架,记忆里面的一个认知。其实企业除了要抢占市场的货架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抢占消费者心智里面的认知,那个认知就是品牌。

再如CoCo都可奶茶,在美国开店曾引发排队热潮。都可奶茶的海外进程开始的也较早,2011年在美国开设首家门店的时候,当地人还几乎没接触过珍珠奶茶。所以CoCo凭借速度优势,快人一步地率先让美国消费者接触珍珠奶茶,消费者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品牌认知了。

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品牌,还有多少路要走?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全球CEO、中国主席张云提出,中国企业全球竞争要注意“聚焦产品、聚焦市场、全球定位、全球名字、全球视觉”5个要点。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在全球竞争中如何更胜一筹?

聚焦产品,好产品会说话

好的产品,是成功的一半。既然是走出国门,那首先必定得严格把关产品品质。如洽洽通过整合全产业链来把关产品,从种植到制造、物流保证产品新鲜。

又比如蒙牛收购澳大利亚有机奶粉和婴幼儿食品品牌贝拉米,是看中贝拉米的品质,贝拉米在被蒙牛收购之前就是中国宝妈代购的抢手货。蒙牛通过收购澳洲乳品和饮料公司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获得品质奶源。

除了把握产品品质,还可以用灵活产品迎合当地的喜好。如喜茶在新加坡的门店,推出以新加坡特色绿植斑兰为灵感的限定产品斑兰波波冰。又比如洽洽食品在泰国推出椰香口味的瓜子。

找对市场,便能乘风破浪

张云认为,市场越大越需要聚焦单品,而面对全球市场时,更要聚焦一个战略性市场。陈先保告诉我们,葵花瓜子最早是舶来品,从波斯传到中国,所以葵花籽在中东有着很长的食用历史。同时,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葵花籽油产地,因此也有食用葵花籽的习惯。洽洽近年来开辟俄罗斯和中东市场,均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喜茶的海外之旅是从2018年底开始的,先后在新加坡落地三家门店。而2020年选择进入日本市场,可以说是借着去年日本“珍珠奶茶”的热潮。2019年“珍珠(タピオカ)”被日本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关键词,因此2020年喜茶布局日本市场是战略之举。

全球定位,抢占海外消费者心智

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一个站在全球高度的定位是缺少不了的。

全球定位才能抢占海外消费者心智。如洽洽多次在海外宣传时喊出“中国的洽洽,世界的洽洽”“洽洽,享誉世界的中国瓜子”等口号;蒙牛提出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的设想;伊利提出“让世界共享健康”的目标。

以及像喜茶、奈雪的茶这样的新茶饮出海,都利用了“世界好茶在中国”的国际认知,再通过新茶饮来实现年轻化、创新化表达。

好记好认,取全球名字是门学问

全球名字是一个更为具体的提高全球竞争力的方式。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名字,但却不能忽视它强大的作用。

不少企业在海外上市时,就是把品牌名由中文汉字换为拼音。而事实上这种拼音虽然看起来也是一串英文字母,但对外国人而言难发音、难记住。一个不好的名字反而会削弱品牌力。

所以在品牌名方面,企业可以选择换一个同音的外国名,如洽洽在海外是chacha,蒙牛优益C在海外名为YoyiC。或者可以取一个外国人能理解的,能表达品牌内涵的名字,如伊利在印尼发售Joyday冰淇淋,喜茶英文名为heytea。

总的来说,中国食品企业的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产品是根基,品牌是长久

此外,选择出海可能是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一个举措,所以每个企业在出海这条路上都要自己摸索,根据自己的体量和阶段把握全球化进程。

未来,中国食品品牌国际化有还很长的路要走。陈先保说到的,“中国的美食现在的出口量、出口的自主品牌并不是很多,但是我想未来一定会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出口跟国际化的这种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中国的美食成为世界美食、全球美食,中国的品牌成为世界品牌、全球品牌,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来源:食品饮料创新

上一篇新闻

中国牛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下一篇新闻

全球见证中国“温度” 蒙牛LC-37乳酸菌激活世界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