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侗族大歌发现69周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周年

侗族音乐艺术:侗族大歌遗天籁·73周年90人(批)

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侗族大歌发现69周年、走向世界36周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周年!!!

(侗族大歌传承人、发现者、保护者、推广者、学者)

序号

姓名

籍贯

国籍

传承人、发现者、保护者、推广者、学者

影响

1

吴品仙(女)

贵州黎平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2.22第二批。2012年6月15日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13年荣膺贵州十大“民族新闻人物”。2014年黔东南州首届“十佳歌师”。13岁考进县“民间合唱团”,1959年7月,被选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当演员,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40年来,她培养的侗歌歌手多达2000余人。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6组

2

吴光祖(吴甫美栾)

广西三江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2.22第二批。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新民村第六组人。

3

覃奶号(女)

广西三江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r‘

4

吴仁和

贵州从江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7.7第三批。从江县高增村。

5

潘萨银花(女)

贵州从江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7.7第三批。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

6

胡官美(女)

贵州榕江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2.12.12第四批。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

7

贾福英

贵州从江

中国

侗族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8.5.16第五批。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

8

吴培信、吴惜花、吴秀美、吴山花

贵州黎平

中国

1953年2月,黎平县岩洞镇四洲寨侗族青年歌手吴培信、吴惜花、吴秀美、吴山花应邀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全省民间文艺汇演,她们演唱的侗族大歌《蝉之歌》获得一等奖,3月,她们又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在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唱侗族大歌,受到好评。

侗族大歌传承人,把侗歌唱出侗寨、唱出国门的第一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一批会员。1958年10月,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成立,该团在传统同声合唱的基础上,创造了男女混声合唱,这是侗族大歌在现代首次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演唱形式。演出的侗族大歌《嘎亮雷》(称蝉之歌),“幕落音犹在,回味有余音”。1953年年初,由黎平岩洞吴沛新(培信)、吴惜花、吴秀美、吴山花组成的大歌合唱组团,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这是侗族大歌首次在舞台上亮相。
1953年9月29日,黎平岩洞吴培信以侗族歌手身份,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侗族音乐第一次走出侗乡。1957年6月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将侗族大歌唱出国门。吴培信(1936~)贵州省黎平县岩洞人。歌手、音乐活动家。1953年2月,她所在的歌队被选调到贵阳参加文艺会演,演唱的声音大歌《嘎亮雷》(蝉之歌)获演唱一等奖,同时选送北京出席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第一次向全国介绍侗族大歌。1957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第一个把侗歌唱出国门,此后,由一名普通歌手成长为领导干部。

9

吴品仙、陆陪秀

贵州黎平

中国

1959年,黎平县三龙寨吴品仙、肇兴寨陆陪秀等侗族女歌手先后被选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侗族音乐开始在国家级文艺团体占一席之地。


10

萧家驹

贵州省文联土改队

中国

侗族大歌的发现者。1958年主持修著的第一本侗族大歌乐谱集——《侗族大歌》((16开本,268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

1953年冬天 44 岁的音乐理论研究者萧家驹第一次听到侗族大歌。1958年,贵州省音协主席肖家驹等编撰的《侗族大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1

郭可诹(薛良)

贵州省文联土改队

中国

侗族大歌的发现者。1953年,薛良在当年第12期的《人民音乐》上发表了《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一文。这是第一篇专门介绍侗族音乐的文章


12

吴全妹等组成的黎平民间合唱团

贵州

黎平

1955年,黎平岩洞的姑娘吴全妹等组成的黎平民间合唱团在北京演唱侗族大歌并第一次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唱片,发行全国。


13

郑律成

北京

中国

侗族大歌的发现者。1959年1月著名音乐家郑律成慕名来到黔东南采录侗族大歌。郑律成称赞:“侗族大歌是一种音乐水平很高的歌唱艺术,一定要好好发扬光大。了不起啊!侗族大歌的存在,打破了资产阶级音乐家和学者的谎言,填补了中国无和声的历史空白。看来,要重新改写大学的音乐史教材。”

他说:“教科书上只说西方有和声艺术,现在我亲自听到侗族大歌是用多声部演唱,这就证明我们东方也有和声艺术。看来,大学里的音乐教科书要改写了!” 1959年1月,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先生在黔东南采风时发现侗族大歌这一优美和谐的多声部和声的复调音乐。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我这次来黎平的目的,是想听一听传统的侗歌。请你找几个会唱侗歌的人来唱一唱。” 你们唱得非常好啊!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听到过这么好的民歌。咱们一起来再唱一遍。” :“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唱的侗歌属于复调音乐,是多声部和声艺术。音乐家们说这种歌在西方国家才有,想不到我今天在这里发现我们东方国家也有,真是了不起啊!” “我是文化部来的,在搞音乐工作。那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就是我谱写的。这次下乡主要是采集民歌。” :“我这次在黎平和榕江知道了侗族有大歌。这种歌音乐水平很高,不用乐器伴奏,不用人指挥,大家却能在一起用多声部演唱,很了不起。一定要想法保存这种歌,并让它发扬光大。过去西方大学的音乐教材里写道,多声部和声艺术的复调音乐,如拜占庭音乐,只有西方国家才有,东方国家没有。现在,我在这里却发现了侗族大歌可以与拜占庭音乐比美,它就是地地道道的复调音乐,就是能用多声部演唱的和声艺术。看来,侗族大歌的存在,打破了多少年来国外音乐家和学者的定论,填补了中华民族和东方没有复调音乐的历史空白,大学的音乐史教材可以重写了。”

——1959年1月下旬,我国著名音乐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曲郑律成来到黎平采风说。有些外国学者在论及中国音乐时妄加断言,称“中国音乐一直是单声部的”(1911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音乐学学者费吾尔《中国音乐补遗》);“中国音乐根本没有多声部进行,更不必谈和声与和弦了”(1933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阿尔斯特著《中国音乐》)。


14

百名侗族民间歌手组成合唱团



1959年10月,百名侗族民间歌手组成合唱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灌制唱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15

吴学桂及从江侗族大歌队

贵州

中国

1964年,从江县侗族大歌队应邀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和合影。1964年,黎平县三龙侗寨女歌手吴学桂等被选调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文艺汇演,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

1964年,从江县小黄侗族歌手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6

黎平、从江两县的风情表演队



1985年6月,《贵州侗族建筑风情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黎平、从江两县的风情表演队演出的侗族大歌轰动京城。之后又随《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赴西安、北京、深圳作为期4个月的表演,并参加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


17

谢景兰(拉兰)

贵州

法籍华人

侗族大歌发现者。将侗族大歌的“舞台传统”带出中国的第一人

曾两次带时任1986年巴黎秋季艺术节顾问的伊居先生赴黔考察。在拉兰的帮助下,伊居先生将侗族大歌带进巴黎法国国家博物馆,出现在世界舞台上。1986年,那个将侗族大歌带到巴黎的伊居先生说“亚洲民间艺术比欧洲保存得好。欧洲只留下某些民间艺术的躯壳,失掉了它的原有的深度。”

18

路易斯•当德尔(伊居先生)


法国

侗族大歌发现者。将侗族大歌带出中国的法国人。1986年,为物色参加当年“巴黎秋季艺术节(中国年)”的节目,艺术节顾问路易斯·当德莱尔于1985年、1986年两次来到贵州,最终决定邀请侗族女声大歌队参加,并圈定了十八首曲目。历经岁月的侗族大歌首次飞出国门。担任艺术节顾问的当德莱尔先生专门为侗族大歌和侗家姑娘们的成功演出在法国的《解放报》上撰文:“侗族音乐——这是对一个长期没有使用文字的民族在发展自己民族文化时所作的补偿。侗族音乐是民族的……侗族大歌无疑应享有世界音乐之声誉。”法国民族音乐学家李拉德·孔德先生也在《世界报》上撰文,认为侗族大歌是本次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发现和重要成就之一。”  侗族大歌在巴黎所展示的艺术魅力,震撼了秋季艺术节,令以艺术欣赏的高水平而闻名于世的法国巴黎观众为之倾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秋天的童话。

  当然,我们更应该说,劳苦功高的当德尔先生是这个美丽神奇的秋天的童话当之无愧的“伯乐”。

法国前文化部长也称赞侗族大歌是“清泉般的音乐,在世界上也罕见。希望欧洲也能看到目前只能在亚洲才能看到的那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的局面。”法国各电台、电视台的音乐编辑们则欢腾地高声宣布:“侗歌,是第一流的艺术,我们要向全世界播放!” 法国《世界报》发表了题为《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的评介文章,文中称:“精炼优雅的侗歌,可以和意大利歌剧媲美。无疑,在秋季艺术节中,侗歌是最给人们启示的节目之一,也是秋季艺术节的重要发现和成就之一。”  《解放日报》也发表专题述评说:“侗族大歌是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这种音乐要比纯粹遵循中国传统严格规则的音乐更能很快地为西方观众所接受。可以肯定,这些侗族歌唱家比起八九世纪之前,西方复调音乐初期的任何专业音乐家都要高明!”在法国的奥地利籍音乐家彼雷则赞誉道:“侗族大歌的多声音乐织体与一般合唱不同,它个性独特,优美动听,使人感到非常新鲜,然而又印象深刻。”

19

吴玉莲等9位侗族姑娘

贵州。石明仙、陆德英、杨水仙。黎平吴山花、吴婢妮、吴水英、吴玉莲、吴婢焕、陆俊莲。

中国

吴玉莲(侗族大歌领唱、黎平三龙人)、吴培三(黎平)、杨水仙(黎平)、吴培焕(黎平)、吴水英(黎平)、陆俊莲(黎平)、吴义兰(黎平)、

石明仙(从江)、陆德英((从江)。

吴玉莲等9位侗族姑娘组成的侗族大歌演唱团,应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的邀请,登上了飞往巴黎的航班。艺术节安排侗族大歌演唱团在夏乐宫国家剧院演出。10月3日,首场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侗族大歌震撼了欧洲观众,轰动了西方世界,仅一场演出的谢幕就达37次,掌声持续长达15分钟。演唱侗族大歌共六场,场场爆满。征服了艺术鉴赏水平闻名于世的法国观众,是艺术节的重要发现和成就。

临行前,贵州省长王朝文嘱咐和乡亲们欢送的情节吴玉连说至今还历历在目,耳边还响着王朝文省长对他们的嘱咐:“你们不仅在国内舞台演出,现在就要到国际舞台上表演了,意义很重大,要努力演好,为民族、为国家争光”。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为此激动不已地称道:“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 法国《世界报》、《解放日报》、法国各电台、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欧洲各电台、电视台都在播放和报道侗族大歌演唱的盛况。从此,侗族大歌开始享誉世界。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此次演出让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

20

冀洲

山东

中国

侗族大歌合唱团领队、贵州民间艺术团团长。原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冀老说,“贵州侗族大歌便是从黔东南偏远侗寨鼓楼走向巴黎埃菲尔铁塔的。”

 “侗族大歌走向世界有个预热的阶段。”冀老说,1984年7月在贵州召开的“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三届年会”上,吕骥和国内众多知名音乐家云集贵阳,会议期间,从江侗歌队表演的侗歌剧《蝉》较全面地展示了侗族南部方言区民间音乐的形貌,侗族民间合唱成了学者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侗族大歌在巴黎演唱引来举世瞩目,这一文化现象内涵极为丰富,仅从它在西方人面前澄清了‘中乐舞多声’的谬说、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事实来说,就值得大书特书。”冀老说,鼓楼是深居中国黔东南偏远山区侗族村寨古老的建筑标志,而埃菲尔铁塔是矗立在艺术之都巴黎的法国民族的精神象征,这两个形质殊异、时空悠远的文化符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代,通过“侗族大歌”连结在了一起。

《侗歌在巴黎》——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编,冀洲主编,1993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汇集中国侗歌合唱团参加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演出的全部曲目,是第一本用五线谱出版的侗族大歌专集。

21

杨林

贵州榕江

中国

侗族大歌合唱团领队、团长。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原黔东南州歌舞团团长、艺委会主任,国家二级作曲。 1986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应法国第15届巴黎秋季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贵州省黔东南侗族大歌合唱团一行11人,参加了艺术节的演出。这是侗族大歌第一次登上世界艺术舞台。侗族大歌表演的场地是在法国国家博物馆小剧场,组委会为这次演出搭建了一个通透的舞台,透过窗户看到的正好是夜色中的爱菲尔铁塔,当这九位姑娘明亮的歌声响起,萦绕在巴黎夜空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侗族流传久远的大歌。在剧场内摆放的,是从中国四川专门运去的竹凳。之前在这里表演的是四川茶馆说唱,此时留给侗族大歌的环境,一如置身于中国侗乡的鼓楼之中,歌声四处飞扬,没有伴奏,没有混响,也没有回音,回音都飞向巴黎的夜空了。坐在剧场里听到的,是明净清澈的侗族大歌,亲切极了。

侗族大歌合唱团的组成是由黔东南州歌舞厅的侗族演员和小黄村的侗族姑娘组成的。

当年这九位如花似玉的侗族姑娘,如今都升格为奶奶、婆婆级的人物了,但她们当年的歌声,曾经响彻了整个巴黎,为中国争得了荣誉。我们要记住她们。她们是:(团长杨林)吴义莲、吴培三、杨水仙、吴培焕、陆德英、吴义兰、石明仙、吴水英和陆俊莲。


杨林(1933~)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乡人,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原黔东南州歌舞团团长、艺委会主任,国家二级作曲。在学习和研究侗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谱写了许多民族特色浓郁、艺术水平较高的音乐作品,其中《人定胜天》、《莫学燕子飞》、《侗家心里暖暖的哩》已被制成唱片发行。

22

普虹

贵州榕江

中国

中国曲艺家、扎根基层的音乐教育家、推进侗族音乐进课堂第一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榕江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先后出版《侗族音乐史》(编著)、《侗族曲艺音乐》(主编)、《中国侗族戏曲音乐》(副主编)等,为弘扬侗族优秀音乐文化,传承侗族大歌,做出突出贡献。

编著、主编、选编和搜集整理的著作有《侗族音乐史》、《侗族曲艺音乐》、《侗族大歌·古籍本》和侗歌乡土教材《长大要当好歌手》、《人与自然的和声——侗族大歌》等。张勇是著名的侗族民间音乐家,对侗戏、侗族大歌、侗族曲艺、“耶”(踩堂歌)、“垒”(念词、说词、诵词的总称,又称白话)、萨崇拜都有深入研究,对其来龙去脉做过深入考察,有自己的见解,比较可信。

23

杨宗福

湖南新晃

中国

东方之子。原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民族特色部主任、副教授。他积极倡导并经领导批准在音乐系创办侗歌班,开创了侗族大歌进入艺术院校的先例,编辑出版《侗歌教学演唱选曲一百首》,为侗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演唱侗族大歌的音乐人才。侗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侗族大歌成了伟大的民歌,这个民族发明了侗族大歌,由我杨宗福来教授侗族大歌,我也就成了伟大的人了,直到后来我成了“东方之子”。侗族大歌是民族长期发展产生的,不是哪个去教的,不是像外国有很多传教士。侗族大歌不是,侗民族就是这么聪明,就能够在它自己的大歌中求发展。侗族大歌只要有人领唱,旁边的人接起伴唱、合唱,你一句我一句,一个接一个,就变成一个很绵延婉转的流曲,这个流曲就像我们的大山,一座山接着一座山,就像我们的大河,从小的溪水流成大河,大河流到大海。你说这个了不得吧。所以这个就叫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有几个人在一起,每个人代表一个谱,所以就不是三声部了,也不是五声部了,可能是九声部,可能是十一声部,那么可能就变成一个万人。凯里开了两次中国原生态文化节,搞万人齐歌侗族大歌,这支歌现在已经变成侗民族的标志歌了,它代表了侗民族崇尚和谐的伟大内涵。有外国人攻击我们的政治制度,1953年就有外国人问我的周总理,讲你们中国人拉二胡用两根弦,你们弹的古筝、吹的笛都是单声音乐,没有多声音乐,周恩来就提出我们侗族就有多声部。侗族大歌是动听之音符,和谐之弦律,民族之灵魂。

——东方之子、贵州大学教授杨宗福。


1991年,贵州省艺术学校侗歌班赴北京参加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展示活动期间,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作侗歌专场演出。

1995年,贵州省艺校侗歌班和芦笙班组团赴日本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侗歌苗舞”节目获演出金奖。

1996年,贵州省艺术学校侗歌班和芦笙班组成中国民间艺术团,赴西欧参加法国民间艺术节、瑞士第六届音乐节,演出的“侗歌苗舞”节目获得极大成功。小黄还被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998年秋,贵州省艺术学校侗歌班和芦笙班为亚太大学联盟理事会演出“侗歌苗舞”,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赞誉。

杨宗福,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人,原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民族特色部主任、副教授。他积极倡导并经领导批准在音乐系创办侗歌班,开创了侗族大歌进入艺术院校的先例,编辑出版《侗歌教学演唱选曲一百首》,为侗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演唱侗族大歌的音乐人才。

24

吴永英、吴运美、潘一平、石仙莲、吴秀芳、吴定英、王长燕7位年轻侗族姑娘七大歌

贵州黎平

中国

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邀请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7位侗族姑娘在晚会上演唱侗族大歌。这是侗族大歌首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在1994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因为是七个人表演,所以她们也被称为“七大歌”。“你们明明是一群小姑娘,为什么别人叫你们"大歌"呢?”主持人倪萍当时向7位侗族姑娘提出了这个问题,第一个接过话筒回答的就是潘一平。1994年春节文艺晚会和2001年的春节文艺晚会,黎平县侗族大歌队演唱的《蝉之歌》、《布谷催春》等侗族民间的歌曲,从而使黎平县这朵藏在深山里的民间艺术奇葩,名扬海内外。

25

小歌手陈琼仙等榕江县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

贵州榕江

中国

1988年6月,榕江县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小歌手陈琼仙等,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玛塔国际儿童节建节十周年暨南特大众艺术节创立三周年庆祝活动,她们演唱的侗族童声大歌《小山羊》、《探外婆》荣获一等奖。同年,侗族大歌进入了高等学府的课堂。


26

尚·马龙


比利时

侗族大歌发现者。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发表了一张现代乐器和侗族大歌结合的音乐专辑——《侗融》

他将这个作品带到了舞台上,带到了中国各地,也带到了海外。

27

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8位侗族姐妹

贵州黎平

中国

2001年,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是7年后,侗族大歌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获得了“非常可乐杯”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民族对歌”特别奖。

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始建于1972年,1983年改建为侗族艺术团。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获得2001年央视春晚的“特别奖”。经过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厚重积淀,黎平县的侗族合唱团,已有35名侗家青年男女到过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唱《侗族大歌》。

28

“金蝉”十姐妹

贵州从江

中国

2005年,在首届“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决赛上,来自小黄的“金蝉十姐妹”获 民间唱法组“金黔奖”;


29

六十位黎平县侗族少年演唱的侗族大歌团

贵州黎平

中国

2006年7月,在厦门举行的世界合唱节,由六十位黎平县侗族少年演唱的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蝉之歌》一举夺得金奖。


30

吴宇珍、杨丽、杨秀珠等五名侗族姑娘组成的“蝉之歌”组合



2006年8月,由黔东南州的吴宇珍、杨丽、杨秀珠等侗族姑娘组成的侗族大歌组合参加2006年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隆力奇杯”原生态唱法单项决赛,最终“蝉之歌”以196.01分夺得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


31

40名农民青年歌手组成的贵州代表队



2006年9月,在《和谐中华》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上,由40名农民青年歌手组成的贵州代表队,在人民大会堂演唱侗族大歌《蝉之歌》,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2

吴修月、潘运兰、潘鳞玉、潘颜蓉、潘凤香、吴姐兰、潘良蓉、吴凤香等9名侗族小姑娘“”“小黄九姐妹”

贵州从江

中国

2007年4月12日,“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方开幕式在东京举行,从江县小黄吴修月、潘运兰、潘鳞玉等9名侗族小姑娘带着侗族大歌随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侗族大歌首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

“侗乡小百灵”、“九朵小金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一场成功的演出,胜过一个大的项目。昨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深深地打动了日本观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原生态唱法,确实非同凡响,这歌不用伴奏,不用乐器,也能唱出这么整齐、这么和谐、这么美好的和声。侗族大歌在世界上享有很大的影响,很高的声誉。”

2012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德国,参加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名“侗族大歌”歌手陪同出访。

33

吴玉莲等5女1男组成的黎平侗族大歌歌师队

贵州黎平

中国

200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敏文和黎平县侗族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吴定国等8人应日本国学院大学及东亚歌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邀请,赴日本东京进行文化交流。其中有一个由6人(5女1男)组成的黎平侗族大歌歌师队,他们是吴玉莲(奶龙州,三龙人)、吴玉珍(萨平,茅贡人)、吴学美(奶愿香,岩洞人)、吴培圆(奶金月,岩洞人)、石定兰(奶东海,岩洞人)、吴良明(补东海、男,岩洞人)。

由侗族歌师组队出国访问,这在侗族文化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侗族大歌及相关文化在日本进行专场演出和传场讲演,在侗族文化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这次民间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成功!前后共有900多人出席了讲演会和侗歌演唱会,其中包括许多非常著名的日本学者和日中友好协会的官员等。许多与会人士听了我们的侗族大歌演唱之后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朝日新闻》、《日中友好协会会刊》、《国学院大学院报》及国学院大学网等相关媒体作了报道和高度评价。

34

杨秀珠等贵州70位侗族青年组成的贵州侗族大歌合唱团

贵州

中国

2008年,贵州侗族大歌合唱团2008年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隆力奇杯”获合唱铜奖。

徐沛东评委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侗族大歌是此次参赛的全国46支合唱团中唯一的无指挥合唱队,成为整个合唱大赛中最大的亮点,民族特色浓郁,合唱水平高,选手们团结和谐,让人感动。自1986年侗族大歌在巴黎一歌惊天下,改写了合唱源自西方的历史,侗族大歌作为中国合唱代表登上世界音乐殿堂;今年央视青歌赛增设合唱项目,70位侗族青年组成的侗族大歌合唱队参赛,最终虽与大赛金奖擦肩而过获得铜奖,但他们用灿烂如花的笑颜,极致动人的歌喉,拿到了观众心目中的金奖。

35

贵州侗族大歌19名歌手

贵州

中国

2010年6月25日,应2010年维也纳春季世界音乐会的邀请,来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黎平侗乡的19名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站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

这是贵州侗族大歌首次亮相这个世界顶级音乐殿堂。随后,黎平、榕江、从江等县的侗族歌手将侗族大歌带到了世界五大洲。

36

从江县小黄朝霞少儿侗族大歌合唱队



 2012年7月22日晚,由韩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新加坡皇廷文化交流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彩虹杯·歌韵东方”国际合唱比赛在韩国首尔江东艺术中心闭幕。凭借不俗表现, 2012年7月22日晚,由韩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新加坡皇廷文化交流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彩虹杯·歌韵东方”国际合唱比赛在韩国首尔江东艺术中心闭幕。凭借不俗表现,从江县小黄朝霞少儿侗族大歌合唱队一举夺得民歌组金奖和“卓越风雅艺术表演奖”两个大奖。一举夺得民歌组金奖和“卓越风雅艺术表演奖”两个大奖。


37

贵州黎平县由10288名侗族歌手组成的侗族大歌万人合唱团

贵州黎平

中国

2017中国侗年暨第八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一年一节”)开幕式上,贵州黎平县由10288名侗族歌手组成的侗族大歌万人合唱团,在舞台上下共同齐声唱响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阵容庞大、场面壮观、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当场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并依法经过公证,确认该侗族大歌万人合唱团创下最大合唱团的历史纪录而写入《基尼斯纪录大会》。为祝贺这一大事喜事,来自比利时的国际钢琴大师尚马龙弹奏一曲《让世界听见黎平》。



38

吴志成



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6组

39

吴仁和



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从江县高增村

40

潘刷立花(女)



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

41

吴学桂(女)



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九组

42

吴成龙



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

43

吴世雄



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

44

罗婢云(女)



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黔东南州榕江县

45

吴探花(女)



广西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46

陈惠仙(女)



广西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47

杨芸香(女)



广西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48

吴弟花(女)



广西区柳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49

杨光春



广西区柳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50

吴春月(女)



广西区柳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51

韦气英(女)



广西区柳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柳州三江

52

吴艮梅(女)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三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贵州黎平

53

吴梅香(女)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三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贵州黎平

54

吴培焕(女)



2012年9月被命名为黔东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

贵州黎平口江村。1986年还随着州歌舞团侗歌合唱队前往巴黎参加秋季艺术节演出。

55

吴荣德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三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从江县小黄村

56

吴玉莲(女)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黎平三龙

57

吴大安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58

贾美兰(女)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从江县小黄村

59

潘春贵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批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

从江县小黄村

60

英倩蕾(女)Catherine Ingram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博士后,著《侗族村民在二十一世纪初唱大歌》,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凯瑟琳·英格拉姆(中文名:英倩蕾)。墨尔本博士研究生、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此次演出是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土著语言艺术机构等主办的一场澳中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演出组织过程中,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凯瑟琳·英格拉姆(中文名:英倩蕾)功不可没。“多年前我从澳大利亚到中国教书时,在我班上有几位侗族学生,”英倩蕾对记者说,“我随这几位学生到过贵州黎平县,与侗族百姓同吃同住。原生态的侗族大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开始学习侗族大歌。之后我又多次来到这个音乐之乡。” 凯瑟琳,中文名英倩蕾。澳大利亚学者。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后。她的论文是一个音乐民族志,题目就是《侗族村民在二十一世纪初唱大歌》。2005年她来到黎平县,拜该县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品仙为师。英倩蕾跟吴品仙说侗话、唱侗歌,在侗寨待了足足一年,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侗话,还会唱30多首侗歌,完成了10万余字的关于三龙侗族民歌的博士论文。当时还是奥当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英倩蕾为研究侗族大歌,来到了三龙侗寨。英倩蕾的三位歌师吴美芳、吴品仙、吴学桂对这位“洋学生”的评价是“非常棒”,英倩蕾更把三位老师当作一辈子的朋友来对待。 为研究侗族文化,她在三龙考察了六年,这六年时间里,她每年在外任教二个月,其余的月份几乎都是在三龙,她居住在省级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志成家中,她把自己当成吴志成家中的成员,一起居住生活一起劳动中,空余时间向侗族大歌师傅们学侗歌,了解民俗风情,在长期的侗寨生活中慢慢的融入了三龙侗族文化生活。在三龙,侗族群众一直把她当作三龙人,人们都叫她英老师,乡亲们与她打招呼和互相交流都用侗语,逢年过节,她与村民们一起打粑粑,学包粽粑,一起热闹过年过节,一起着侗族盛装一起参加祭萨活动,踩歌堂,一起唱侗歌,黎平县举行艺术节活动时,她穿着侗族盛装,在三龙表演歌队里,她高挑的个头和金发碧眼高鼻子格外引人注目。在三龙的六个年头英倩蕾,把四耶歌师挑歌书断扁担的传说故事推向了世界,并不断介绍和引荐外国友人到三龙侗寨体验侗族文化生活,离开三龙后,她一直把三龙当作她的第二故乡。后来,她每次到来到中国都会重返到三龙,找回她那永远难忘的乡愁。


新华社悉尼2017年4月12日电中国贵州侗族大歌12日亮相澳大利亚悉尼,来自中国贵州的侗族女歌手在悉尼音乐学院与澳大利亚土著歌手首次同台演出,展示了各自原汁原味的“家乡之歌”。参加演出的6名贵州侗族女歌手都是第一次来到澳大利亚,这也是她们首次走出国门。她们身着侗族的民族服装,表演了8首侗族大歌。 20 0 0 年英倩蕾第一次远涉重洋来到中国, 在湖南中南大学一边教英语, 一边学汉语。 期间, 她的一个学生是侗族, 在平时的交往中这个侗族学生经常拿一些有关侗族的歌碟给她听。 她说, 侗族音乐太美了。 尤其是多声部和声的侗族大歌, 这是她从来没有听过的, 她忽然感到, 这就是她到中国来一直苦苦寻找的中国民族音乐。 从此, 对侗族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 与侗族大歌结下了深深的情结。 为了进一步了解侗族大歌, 20 0 3年她回到澳大利亚, 翻阅了大量有关中国民族音乐及侗族大歌的资料, 20 0 4 年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时, 正式将侗族音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博士论文选题。 20 0 5年3月 , 英倩蕾小姐办理了在中国停留12个月 的签证手续, 只身一人来到大歌之乡黎平三龙进行观察和研究。 她穿侗家衣, 吃侗家饭, 住侗家屋, 学侗家话, 唱侗家歌, 与侗家姑娘一起劳动, 从事田野调查, 观察侗家人的生产劳动及生活习俗, 还亲自参与并详尽观察了当地侗家人三月 三、 四月 八等20 多个民族节日, 与当地侗族人民一起欢度民族节日, 观察和参与当地侗族人民节日期间开展的唱歌对歌、 演唱侗戏、 踩堂多耶、 吹奏芦笙活动, 特别对侗族民间的合唱音乐侗族大歌进行反复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 通过她的努力, 在三龙期间, 英倩蕾不仅对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族音乐及其民俗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和研究,完成了她对侗族大歌的研究任务, 还学会唱《蝉之歌》 、《酒歌》 、 《河歌》 等30多首侗歌, 学会了侗语, 能讲一口流利的侗话, 20 0 5年11月 在黎平机场通航庆典晚会上, 她还与黎平万余名侗族人民及其他各族人民一起登台演唱了侗族大歌《蝉之歌》 , 在研究和传播侗族大歌及侗族文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61

张中笑



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贵州民族出版社,作者:张中笑、杨方刚/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日期:2003-10-01


62

吴定国



黎平侗族文化促进会会长,申遗功臣。侗族大歌申遗重要操盘人、侗族文化对外交流大使。主编《人与自然的和声:侗族大歌》。蝉声中的文化-侗族大歌拾零【侗族文化系列丛书】。作者:吴定国、邓敏文。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装订:平装。开本:32开。版次:一版一次。


“侗族大歌”是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的总称。其声部组合原则为“众低独高”(众人唱中、低声部,领唱在高声部),和声多为4度、5度结构,部分为3度、大2度结构。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其传承方式是歌师教歌、歌班学歌、全民唱歌。“侗族大歌”高声部一般由2-3位歌手轮流领唱,进出自如,娓婉动听,音色音质高度统一;低声部和中声部由众人合唱,采用娴熟的轮流换气,使低音持续绵延不断。整个大歌声部协调默契,张弛有度,有如行云流水,表现出侗族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千百年来,侗家在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社会背景中,采用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歌唱”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成功地把侗族大歌塑造成为一个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兼备的文化典型。“侗族大歌”创造性地发挥全民歌唱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广泛性传承文化特征。节日、劳动之余、会亲交友都要唱“大歌”,使其紧密地与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相融,在年复一年、反复演绎的民俗活动中形成了传承文化的持续性。“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谚。如果说“饭养身”是对人的生存条件的基本描述,而“歌养心”则是对人的情操与品格陶冶的总结,它用直白的话语,表明了寓教于乐,以歌传文的目的与内涵。“侗族大歌”是一部极其珍贵的“社会百科全书”,她包括民族历史、生产知识、科学知识、男女社交、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等。实践证明,它发挥了与文字功能相媲美的养心育人的巨大作用。“侗族大歌”作为一部以歌唱为载体的“养心”教材,把上述社会百科的文化内涵,编织成风格多样、意蕴清新的歌曲,艺术地叙述民族历史,讴歌“天人合一”理念,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描述男女纯真爱情,倡导尊老睦邻、正直勤劳的社会风尚。侗族人民以特有的本性培育着和谐之基,又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充实着和谐文化之体,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又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侗族和谐文化。在它的支配下,千百年来,侗族地区,人与社会协调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处,并长期维系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局面,人权得到充分的尊重。

——侗族作家、学者吴定国说。


63

吴跃军



侗族大歌走向世界大事记〔 J〕. 鼓楼, 20 0 9( 6)。

2009年编辑祝贺侗族大歌申遗成功《鼓楼》专辑

64

杨秀昭



杨秀昭, 吴定国. 侗族大歌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杨秀昭自20 世纪8 0 年代初来到广西工作后, 即把侗族大歌作为自己主要研究对象,多年来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业务的同时, 先后撰写了《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风格特征》 、 《侗族民歌分类探讨》 、 《侗族民间合唱论述》 、 《壮侗族群与高山族多声部民歌之比较》 、 《侗族多声部民歌与“吃相思” 》 、《侗族大歌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等多篇有关侗族大歌的学术论文在《艺术探索》 、 《艺术学》 ( 台湾期刊)、《南岛语音乐研究》 ( 台海期刊)等刊物上发表, 或为其它有关论文集选录, 还主编出版了《侗族大歌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侗族大歌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九届年会文集》 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在宣传推介侗族大歌, 把侗族大歌推向全国, 尤其是把大歌推向祖国宝岛台湾的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65

邓敏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申遗功臣。侗族大歌、糯稻软田保护、侗族互联网、中国侗族生态文化研究领军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一直致力于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对侗族大歌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了长期零距离的调查研究,并先后与有关部门在侗族大歌主要流行地区创建侗族大歌人才培训基地、侗族大歌保护基地、岩洞村侗族农民大歌队以及在北京创建“京城侗族大歌队”等。最近几年,我们在侗族大歌保护工作中采取了主动出击、主动进攻的战略转变。2011年至2012年,我们组织侗族农民大歌队进行“州内巡演”、“省内巡演”、“全国巡演”、“跨国巡演”等;再如将传统侗族大歌中的一些经典作品翻译成汉语、英语、日语演唱等。我们还主动和一些电视台合作广泛传播侗族大歌,让国内外更多人了解、关注侗族大歌的生存状况,感受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自2011年以来,仅岩洞农民大歌队就已经有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及其他省市电视台公开露面。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扩大了侗族大歌在国内外的影响,使侗族大歌的保护工作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而且也增强了侗族人民和侗族歌手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11年10月,贵州省黎平县岩洞村农民大歌队去日本东京巡演,近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所有的观众都全神贯注,每唱完一首歌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当侗族农民歌手们用侗语和日语演唱传统侗族大歌经典作品《美好时光》时,有的日本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侗族农民歌手们看到这种情景,也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们的侗族大歌会这样受欢迎。我们回去一定要好好唱歌,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我们还打算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手段创办“空中大歌堂”,让美妙的侗族大歌冲破时空限制传播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所有喜爱侗族大歌的人们可以就地欣赏、学习、传承侗族大歌,也可以参加侗族大歌赛等等。

66

石干成



黎平县史志办主任。作家。申遗功臣。侗族哲学探索者,侗族和谐文化探秘者

2003年11月出版《和谐的密码——侗族大歌的文化人类学诠释》

67

李文珍



中央音乐学院李文珍教授, 19 8 2年在南宁多声部民歌座谈会上亲耳聆听侗族大歌的优美施律之后, 深为大歌音乐艺术所吸引, 先后多次到大歌之乡小黄地区采风调杏, 与当地侗族同胞同吃同住同歌唱, 不仅反复聆听侗族同胞唱侗族大歌, 与侗族姐妹结伴唱侗族大歌, 还深入到附近10 个侗寨了解侗族之间的民风与歌俗, 通过深入调查, 李老0 币x ,t侗族与大歌不仅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还与侗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事后, 李老师撰写了《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侗乡小黄寨采风记》 及《侗歌与侗家》 两篇文章在《中国音乐》 上发表。 文章不仅全面介绍了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 文化内涵及大歌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等学术问题,努力向社会大众和音乐爱好者推介侗族大歌, 让社会大众更多的了解侗族大歌, 还详实的介绍了她与侗族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侗乡、 对侗族人民、 对侗族音乐艺术——侗族大歌的热爱。


68

王承祖



黔东南前音协主席王承祖在自己工作中潜心对侗族大歌进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探索和研究, 自19 8 1年以来先后撰写《侗族大歌声声叠》 、 《浅论侗族大歌复调的形成与发展》 、 《寻求美的产物——论侗族大歌》 、 《从侗族大歌震惊巴黎观众谈起》 、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的天才创造》 、 《论侗族大歌复调之由来》 、《侗族大歌雏议》 等1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音乐》 、《音乐爱好者》 、 《贵州民族研究》 、 《春之歌》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 《民族民间音乐》 、 《民族艺术》 等刊物或有关文集上公开发表, 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和人民大众更多地了解侗族大歌, 在把侗族大歌推向全国, 推向世界的过程中, 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


69

吴金敏



侗族音乐家。侗族大歌推广者。

侗族大歌不但是外国人爱听,中国人也爱听,你们不但在旅游景点上唱,还要让更多的农民们唱。

——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对广西桂林龙胜银水侗寨寨主吴金敏说。


70

梁普安



龙图是六洞中心地区,盛行大歌和侗戏。他小时读过几年私塾,多少认得一些汉字,经多年锻练能用汉字记侗音的方法记录和创作侗歌、侗戏。青年时期是寨里唱大歌的骨干,20多岁就成为侗戏班的掌簿师傅。解放后,积极组织大歌演唱和侗戏演出,多次参加文艺会演,创作了不少大歌唱词和多部侗戏。

梁普安(1922~2000)贵州省从江县龙图腊全寨人,侗族著名歌师、戏师,经多年锻炼,能够用汉字记侗音的方法记录和创作侗歌、侗戏,青年时期是寨里唱大歌的骨干,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参加文艺会演,创作了不少大歌唱词和多部侗戏。

71

吉志义(Norman Geary),孔瑞贤(Ruth Barbara)



1993年,吉志义和夫人孔瑞贤去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中文,那时,夫妇俩第一次听到了中国的侗语和侗歌,他们立刻被这种有着九种声调的语言深深吸引了,“真不可思议,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妙的语言。”他们迫不及待想要解开这个迷一样的语言,于是决定前往贵州大学进行侗族语言和文化研究。

2000年,父亲和同事在宰荡村办起了第一个侗汉双语学前班,这也是村里第一个学前班。在此期间,父亲在侗族语言文化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翻译了多部学术专著,出版了《侗-汉-英词典》等专著。

72

杨林



著长诗《侗族大歌》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出版,并召开出版座谈会。吴虹飞侗族大歌队参演。


73

欧丑丑(女)



丑丑编剧,丑丑执导《侗族大歌》电影。

2016年2月第22届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大奖“新文化浪潮电影大奖”;2016年4月第4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艺术指导奖;2016年9月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展映影片;2016年12月第11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民族电影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74

吴虹飞(女)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歌队队长吴虹飞。出侗语大歌唱片《萨岁之歌》。2012~2013年,幸福大街乐队主唱吴虹飞(侗族)发起了一支侗族大歌歌队,带着琵琶出走贵州,取道怀化,桂林,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武汉,长沙,广州,成都,重庆,在各个酒吧、咖啡馆,一共举办了50场Live House,同时做了大量的原生态录音,全部收入给那些平时在田间劳作的歌队。这是一次野生的民间独立演出,毫无官方背景和商业支持。歌队的主旨在于,把真正的民间音乐,还于民间,并努力使之延续下去。


75

潘永华



京城侗歌队队长潘永华。侗族男高音歌唱家、侗族音乐双硕士第一人

2004 .10—2006 年10 广西师大科研立项《广西侗族大歌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76

杨曦(女)



作家、侗族大歌学者。

《歌谣与记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夜歌》(作家出版社,2009)《寻访侗族大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77

杨春念(女)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贵州本土音乐家、”蝉之歌组合成员。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人,侗族歌手。第十一届全国妇代会代表,贵州省歌舞剧院声乐演员,歌队副队长、首部侗族题材音乐剧《嘎老》女主角。

2006年参加蝉之歌组合并荣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个人单项决赛中荣获原生态演唱形式银奖及观众最喜爱歌手奖。著《侗族单声歌》(2014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78

吴宇珍(女)



全国青歌赛第二名、《蝉之歌》的表演者之一、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是“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贵州省委员会委员、团中央十六大代表、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演员。


79

杨晓(女)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侗族大歌》(独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80

龙耀宏



侗族大歌琵琶歌。作者:龙耀宏等。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77-07。装订:平装。开本:32开。


81

刘亚虎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作者:刘亚虎主编。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装订:平装。开本:16开。


82

潘年英



走进音乐天堂——侗族大歌之乡小黄村田野考察实录(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

潘年英 著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07-09 /



83

张贵华



侗族大歌概论张贵华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03


84

陈乐基



作者 : 陈乐基主编。出版时间 : 2003

出版社 : 贵州民族出版社

版次 : 一版一印



85

龙宇晓



侗族大歌琵琶歌

作者: 龙跃宏 龙宇晓 编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7-11


86

梁维安



从江侗族大歌选集作者: 梁维安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5-12


87

胡庆玲



原生态侗族大歌 特色课程作者: 胡庆玲 等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12



88

杨毅



歌与生活——人类学视阈下的侗族大歌研究杨毅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6-11


89

吴霜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侗族大歌

吴霜 编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12 /


作者: 吴霜 潘林紫 杨柳成 陈璎

90

吴谋高吴泰玮

粟周榕



主编《侗族大歌志》,2019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时间:2019年9月20日制作整理:鼓楼自媒体联盟亚高原,吴跃军2022年4月24日审核


编者按: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一场成功的演出,胜过一个大的项目。昨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深深地打动了日本观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原生态唱法,确实非同凡响,这歌不用伴奏,不用乐器,也能唱出这么整齐、这么和谐、这么美好的和声。侗族大歌在世界上享有很大的影响,很高的声誉。

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樊祖荫说:我们国家有二十多个民族有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是我们国家最早发现、最早搬上舞台、最早编辑出版、最早在世界上演出受到世界上音乐界所瞩目的一个歌种。

“饭养身、歌养心”。

“民歌声韵,永葆青春! ”

“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凡有鼓楼处,皆能唱侗歌”。

“汉人有字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幕落音犹在,回味有余音”。

“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清澈见底、飘逸欲仙”。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辰、沅、靖州蛮,有仡伶……农闲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

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可见,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这是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者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高度评价侗族大歌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侗语称“嘎老”。

“嘎”,就是歌,“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它的特点。

侗族大歌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从江、黎平、榕江和广西柳州三江、罗城等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民间习惯称为“六洞”、“九洞”、“十洞”、“四脚牛”、“千三”、“二千九”,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小黄、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其边缘区域榕江县车江、宰麻、三宝和宰荡等侗寨,广西三江梅林、富禄、洋溪等沿溶江一带的侗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侗寨。

侗族大歌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构成,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它歌唱的是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得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

在侗族大歌中,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晰。由于领唱者担负着演唱主要旋律的任务,因此高音声部领唱的歌手只能由歌师或被公认为有较好歌喉、素养和应变能力的老歌手来承担。

广西三江梅林村侗族大歌节由来已久,于清朝乾隆丙辰年即1736年开始举办,至今己有200多年历史。青歌赛监审组成员、著名词作家阎肃对贵州代表队说:“侗族大歌很厉害,它确实好,纯天然,天籁之声,应该说这次在青歌赛上,取得所有专家的共识”。

外籍音乐家对侗族大歌推崇的有法国的路易斯·当德莱尔、日本的松下耕、英国的罗宾·霍洛韦、法国的李立德·孔德、芬兰的卡列维·阿霍、比利时的尚·马龙,迈克尔·戈登、奥古斯塔·托马斯、塞巴斯蒂安·柯里尔、罗宾·霍韦洛、孟加拉国的基兰·山德拉·罗伊等等

2005年,侗族大歌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9年9 月30 日,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温家宝总理称赞:“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原生态唱法,确实非同凡响,这歌不用伴奏,不用乐器,也能唱出这么整齐、这么和谐、这么美好的和声。侗族大歌在世界上享有很大的影响,很高的声誉。”

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有《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松鼠歌》等。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将会对侗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3年,黎平县侗族青年女歌手吴培信、吴惜花和吴秀美进京参加汇演,这是侗族大歌第一次走出侗乡。

1955年,黎平民间合唱团到北京为国家领导人和音乐界专家演唱侗族大歌,演唱的侗族大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

1956年,黎平、榕江、从江三县分别组建侗族大歌队参加黔东南州首届民族文艺会演。

1957年,黎平县三龙大歌队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再次向全国人民展示侗族大歌的无穷魅力。

1957年7月,侗族歌手吴培信随团中央领导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将侗族大歌唱到国际音乐的舞台。

1958年,贵州省音协主席肖家驹等编撰的《侗族大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1月,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先生在黔东南采风时发现侗族大歌这一优美和谐的多声部和声的复调音乐。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

1959年10月,百名侗族民间歌手组成合唱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灌制唱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1964年,从江县小黄侗族歌手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2年8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一届年会在贵阳召开,从江县民族文工队应邀为大会演出侗歌侗戏。

1984年,以黎平歌手为主体的侗族大歌队出席了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座谈会。

1985年6月,《贵州侗族建筑风情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黎平、从江两县的风情表演队演出的侗族大歌轰动京城。之后又随《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赴西安、北京、深圳作为期4个月的表演,并参加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

1986年9月,黔东南侗族女声合唱团应邀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金秋艺术节。这之后,侗族大歌便以它神秘和迷人的风采大步走出侗乡,走向世界。

1988年6月,榕江县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小歌手陈琼仙等,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玛塔国际儿童节建节十周年暨南特大众艺术节创立三周年庆祝活动,她们演唱的侗族童声大歌《小山羊》、《探外婆》荣获一等奖。同年,侗族大歌进入了高等学府的课堂。

1988年7月,以侗族大歌合唱艺术团黎平县6名歌唱演员组成的“中国贵州民间艺术团”代表国家出访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参加第一届奥地利克拉根福国际民间艺术节,共演出54场,观众达167000多人次。得到西方媒体盛赞。

1991年,贵州省艺术学校侗歌班赴北京参加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展示活动期间,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作侗歌专场演出。

1995年,贵州省艺校侗歌班和芦笙班组团赴日本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侗歌苗舞”节目获演出金奖。

1996年7月,小黄少儿侗族大歌队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法国演出,在巴黎演出13场,场场爆满。

1996年,贵州省艺术学校侗歌班和芦笙班组成中国民间艺术团,赴西欧参加法国民间艺术节、瑞士第六届音乐节,演出的“侗歌苗舞”节目获得极大成功。小黄还被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998年秋,贵州省艺术学校侗歌班和芦笙班为亚太大学联盟理事会演出“侗歌苗舞”,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赞誉。

2005年,侗族大歌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作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

2006年8月,在第12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来自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经过层层选拔的13名来自不同村落的侗族姑娘组成的“蝉之歌”组合,捧回了“原生态唱法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两个大奖。

2006年9月,在《和谐中华》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上,由40名农民青年歌手组成的贵州代表队,在人民大会堂演唱侗族大歌《蝉之歌》,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日本,9名“侗族大歌”小歌手随团出访。

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珍贵遗产。据蝉之歌组成员孙学美说,蝉之歌组应邀赴京参加纪念活动。

2009年12月,从江侗族大歌队赴北京参加“CCTV-3风华国乐栏目”演出。同年6月,从江侗族大歌队赴云南参加“聂耳合唱周”活动。

2010年3月,侗族大歌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侗歌声声》—贵州专场”演出。

2010年8月,黔东南州侗族大歌表演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为全球亿万观众唱响《蝉之歌》。

2011年,从江县侗族大歌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百花迎春”中国文联春晚和2011年“魅力校园”第十一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

2012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德国,参加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名“侗族大歌”歌手陪同出访。

2012年7月至8月,从江县艺术团和黔东南州歌舞团联手打造的大型非遗歌舞音画“养心圣地·神秘从江”,赴法国参加了6个国际艺术节,先后访问了法国的16个城市,表演30余场。

2012年,在第五届“彩虹杯·歌韵东方”国际合唱比赛上,侗族大歌一举夺得“民歌组金奖”和“卓越风雅艺术表演奖”两个大奖。

2013年,侗族大歌随国家旅游推介团赴法国、德国演出,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再次惊艳欧洲。

《侗族文明70年》节选,作者是亚高原。

上一篇新闻

提升政治站位 致力绩效创新 河北省工商联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新突破

下一篇新闻

中科附高管理团队齐亮相!还有一大波名优教师正向你走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