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三个世界,瞬间明白阿三为啥折腾这一出了
作者:刘成地⑴,邓 磊⑵
摘要:印度次大陆犹如一把匕首插入印度洋。印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对世界海权格局发挥着重要影响,却不得不面对与日俱增的海上安全威胁。印度属第三世界[1]国家,只有植根第三世界,团结中国和周边临国,慎用对抗和战争手段,有所为,有所不为,稳固住漫长的陆地边界线,才能有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生存和发展。
毛泽东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形成了把世界划分为3个部分的理论。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理论认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应联合起来,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政策。今天,它仍是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武器。
一、印度属第三世界国家,切勿敌友不辨。
印度脱胎于英属殖民地,属第三世界国家,只有同中国和广大亚非拉国家联合起来,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然而,印度独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大英帝国如出一辙。印度前殖民总督寇松勋爵在《远东问题》一书中说:“印度帝国处于地球上第三个最重要部分的战略中心。……但是,没有比在它对远近邻邦的命运所起的政治影响上,以及它们的兴衰系于印度这轴心的程度上更看得出它的中心支配地位了”。[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大英帝国将殖民中心印度的安全范围扩大到东至新加坡,西至亚丁港,北至中国西藏的辽阔地域。印度资产阶级独立掌权后,继续执行“印度中心”战略。1944年,尼赫鲁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在将来,太平洋将要代替大西洋而成为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3]印度资产阶级扩张思想表露无遗。在“印度中心”战略的指引下,印度不断发展军事力量和核打击力量,先后挑起1947年(以及1965年和1971年)印巴战争、1962年中印战争,并经常在河水分配、边境贸易、移民等问题上对邻国奉行双重标准,以达到控制南亚弱小国家,阻止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独霸印度洋的目的。
印度已经因为盲目扩张错失了发展良机。如: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失败,不仅给自己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为国家带来沉重的军事开支,而且为了一个次要方向利益,影响了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一直到斯里兰卡以及海上一系列方向利益,使印度“堂堂世界第三”“亚非拉的领袖”的国际政治资本和影响力一落千丈。
2017年6月以来,从中印几场边境对峙来看,印度仍在追随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执行扩张战略。若印度继续充当他们的马前卒,只能是无谓消耗国家资源,让人坐收渔利。因为,无论印度如何为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卖力,都不会改变自己第三世界的出身,都不可能真正被他们接受。在他们眼里,印度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只不过是资本升值和“剪羊毛”[4]的工具。盲目的扩张战略将再次葬送印度的发展机遇,到时候就真的“销声匿迹”了。
二、印度主要安全威胁在海上,切勿主次不分。
印度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对世界海权格局影响重大,是世界大国角逐的重要对象。印度没有更多选择,只有植根第三世界,稳固住漫长的陆地边界,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安全威胁。
(一)印度历史上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开伯尔山口方向。
环顾印度次大陆,高山环绕、大洋为伴。十六世纪以前,受制于生产力发展,外部战略力量难以越过高山、大洋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唯有西北方开伯尔山口方向,是印度心中永远的痛。
印度东边若开山脉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诺开山脉以及北面的缅甸、傣、老、越等民族,生存空间有限,且长期受中华力量牵制,难以形成威胁印度的战略力量;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跨度24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山北青藏高原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空气稀薄、干燥,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生存,不仅难以形成对印度构成威胁的力量,而且是保护印度免受攻击的天然屏障;西北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海拔大致在7000米致1500米之间,同样是保护印度的天然屏障。
然而,世间总是难寻完美事物,就在兴都库什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形成了喀布尔河谷,喀布尔河自然抵达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白匈奴人、穆斯林等大都从这里入侵印度。开伯尔山口在印度国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印度当前和未来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为什么说印度当前和未来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呢?这需要站在人类历史长的河中去审视,印度的地缘价值和安全形势,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化。
16世纪以来,随着远洋技术的发展,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制海权的争夺空前激烈。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后,天然气、石油等工业能源,铂、铬、钨等稀有金属,以及其他矿物质,成为一个工业国家不可或缺的养料。然而,世界资源分布并不平均,而资源流转主要靠海运,导致世界各国对海洋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目前,世界贸易总运量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90%都是通过海洋运输。可以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掌控了未来,一定的制海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世界各国围绕制海权的较量日益激烈。
印度在世界海权中的地缘价值首屈一指,是世界战略力量角逐的重要对象。印度洋及沿岸可谓世界资源聚宝盆和世界资源交易大市场。环顾印度洋,遍布各种工业资源:波斯湾的石油和天然气;扎伊尔的铜和钴;罗得西亚的铬;澳大利亚的铝等等。仅南非共和国就拥有世界石棉的十分之一、铬矿的四分之三、铂类金属的一半、黄金的一半、锰矿的三分之一、铀矿的五分之一、金刚石的三分之一。此外,印度洋西接亚丁湾、苏伊士运河,东临马六甲海峡,西南有好望角。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各工业国家对能能源的渴求与日俱增,印度洋的地缘价值随之攀升。可以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大海,谁就控制了世界。制海权离不开制陆权,而印度犹如一把匕首插入印度洋,对世界海权格局影响极大。印度占尽天时地利,也使其备受瞩目。英国人赞誉印度“那是英国皇冠上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5];俄国人坚信“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就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6]
不管印度愿不愿意,它始终是大国角逐的重要对象,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无时不在,形成强大的海防能力,是印度实现民族生存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
(三)印度维护海权需要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就是把握重点的艺术。印度如何才能应对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呢?最关键的就是辨清敌友、与邻为善,稳固住漫长的陆地边界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印度维护海权首先要稳固陆权。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这样评价印度防务:“印度的陆上边境地受到阿富汗的山脉及喜马拉雅山的保护,其后翼也是无懈可击的。”[7]然而,印度当前地缘环境已经不同于英殖民时期,陆地边界存在难以弥补的安全缺陷:西面高山屏障,以及开伯尔山口,在巴基斯坦版图内;北面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在中国、尼泊尔、不丹等国版图内;东面诺开山脉在缅甸版图内。而且,在中国、缅甸、孟加拉等国中间,是印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等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仅通过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本土相连。其状犹如送入虎口的猎物,是印度心头难以名状的伤痕。印度只有首先稳固住陆权,确保陆地边界安全,才能有精力应对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只是印度要慎用对抗和战争手段,选择好正确的方式方法,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印度稳固陆权必须团结周边第三世界国家。首先,从军事角度看,印度只有团结周边第三世界国家才能有效稳固陆地边界安全。印度总体处于“谷底”,周边国家总体处于“山脊”。山之高,难于进攻,而易于防守。也就是说,印度通过武力稳固陆权将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况且,二战后通过武力占领领土、维护安全的方式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美国二战后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就是极好的例子。团结周边第三世界国家,才是印度维护陆地边界安全最明智的选择。其次,从政治角度看,印度能够与周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印度陆地接壤的国家有孟加拉、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均属第三世界国家,要和平要发展的呼声尤为强烈,乐于与印度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如:2002年第11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主动同印度总理握手表达诚意;2017年上半年,中国盛情邀请印度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然而,中国、巴基斯坦等国的良好意愿,并未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第三,从历史角度看,印度鲜有来自周边国家的安全威胁。由于1962年军事上的失利,以及中国改革的成功和经济的发展,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加以防范。事实上,印度周边国家和民族几乎从未对其形成过安全威胁,反之,经开伯尔山口和印度洋的遥远外族入侵贯穿于印度几千年历史。
资源特别是国防资源总是有限的,印度只有把握住国家安全威胁的主要方向,团结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周边第三世界国家,将有限的国防资源投入到海防,才有机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机会“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三、中国“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8]。
印军暂时撤出洞朗地区,但印度的追随政策和扩张战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印边境对峙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中国在争取中印和平的同时,坚决遏制可能的边境安全和周边稳定威胁。
(一)中国一贯主张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017年7月24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就中印对峙事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连印度的高官也公开表示,中国军人并未进入印度领土。也就是说,印方承认进入了中国领土。
从6月16日已经开始,两个多月时间内,中方未对洞朗地区滞留印军采取清场行动,是因为中方一贯坚持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并念及同是第三世界情谊,希望双方减少战略误判,避免摩擦和不利结局。7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但决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作任何妥协。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解放军报、新华社、外交部、国防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以及人民日报等中国6个国家部委和相关机构先后就印方越界事件摆明严正立场,敦促印方认清形势,尽快采取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7月28日晚,朝鲜再次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朝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印度伺机向中印边境地区增兵,并于8月16日挑起中印斑公湖对峙。8月28日,印度撤出中国洞朗地区全部军事人员,但仍在中印边境地区大规模保持军事存在。中国对中印边境局势洞若观火,作为负责人大国,给印度留足了机会和时间,但绝不允许被侵略、瓜分的历史重演。
(二)中国有能力捍卫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
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特利称:“2017年的印度和1962年的印度是不同的。”事实上,中国也不再是1962年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捍卫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
1962年中印国力军力相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印1962年战争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2016年,中国GDP约为11.2万亿美元,而印度约为1.9万亿美元;2017年,中国年度军费预算超1510亿美元,而印度只有560亿美元。经过建国以来数代人的不懈拼搏,中国运20、直10、052D导弹驱逐舰、辽宁号航母等先进武器装备批量下线,青藏公路、铁路等大项工程陆续完成,加之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行将结束,战争能力将空前提高。反观印度,民族和宗教矛盾不断,国内改革困难重重,甚至一些常规武器仍需进口。中国国力军力已经远超印度,完全有能力在中印对抗中夺取主动权。此外,中国以边境安全威胁为牵引备战练兵,检验、巩固前期改革成果,对促进国防和军队转型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近代饱受帝国主义蹂躏,不会轻言战事,但“国家虽安,忘战必危”。应对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准备战争,这是中华民族用鲜血换回来的教训。
(三)中国有责任维护地区安全和周边稳定。
印度自独立以来,不断蚕食周边第三世界国家领土,甚至进行赤裸裸的武装侵略,严重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一员、地区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地区安全和周边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印度的野蛮行径。
1975年,印度军事入侵并占领锡金。中国一直拒绝承认印度对锡金的吞并,直到2003年6月23日,中国才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但中国的宽容和忍让,并不能阻止印度扩张的野心:在喀什米尔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战火不断;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控制了不丹的外交和军事;2017年6月16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如前所述,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有决心维护地区安全和周边稳定:不仅可以切断西里古里走廊——肢解印度,而且可以跨过阿克塞钦地区——直插新德里,甚至可以与其在印度洋上一决雌雄。印度切勿继续将中国的宽容当软弱,否则,悔之晚矣。
最后,印度不要忘记奥巴马任期美国某高官的话:“重返亚洲的目的,第一是遏制中国,第二是遏制印度。”目前,印度在美国人眼中尚有制衡中国的作用,如果中国被遏制、肢解,印度的未来在哪里呢?摒弃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遗毒,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响应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才是印度生存发展之道。
[1] 1952年,法国经济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第三世界"。毛泽东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进一步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
[2] 寇松:《远东问题》,1994年版,第9-10页。
[3]尼赫鲁:《印度的发现》,1956年版,第628页。
[4] 剪羊毛是一种经济术语,指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控制股市、房市等,控制一国经济。
[5] 转引自Jawaharlal Nehru: The Discovry of India.Teen Murti House.1999,p.438.
[6] “彼得一世遗嘱”,转引自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页。
[7] [美] 马汉著,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8] 参见2017年8月3日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就印军越界发表的谈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