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张”弛有度 “琦”魁天下

●杨东志

“落笔惊人世,泼墨泣鬼神”。说起张琦,恐怕在书画圏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钟馗张”。同时,书画界还有“东有‘十翼’(即范曾,江苏南通人),西有‘十足’(即张琦,河南鹿邑人)”之说。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张琦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张琦,字十足,号墨炎,观魁堂主人,1965年出生于老子故里河南鹿邑,199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同年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从事美术创作,1995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199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著名军旅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南海紫光阁画院主任、院士,鹿邑东方老子书画院院长。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张琦“能书善画,书画兼修”,尤其擅长于古代人物画像,书画以古为镜,展时代笔墨。他的国画“千年老子”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老人家依然活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继续以先哲智慧引导未来。其钟馗画像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其中《钟道神威》在国际大展中荣获金奖,“钟道系列”也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首脑。并在翰海、保利、嘉德等著名拍卖行多次高价拍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电视台、《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香港《大公报》、《中国艺术家》、《环球游报》、深圳《消息报》、《深圳商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他和他的书画作品。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精品专题邮票”,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发行。同年秋,作品入选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艺坛娇子》、中国当代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艺坛百年追梦人》和《大国外交——走向世界的人民艺术家》等等。《张琦钟道画集》也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钟馗张”之名亦即由此而来。张琦在书法方面也是硕果累累,造诣颇深,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和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等等。代表作分别为国画《钟馗神威》,书法《惠风和畅》。

著名画家张琦

张琦先生书画双绝。他的书法遒劲豪放、洒脱飘逸;他的画作大气磅礴、苍劲雄浑尤其擅长古代人物画的创作。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仅对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作以简单赏析。

研读张琦先生诸多作品,笔者发现他所创作的古代人物画造型精准,栩栩如生,古朴苍拙,真正达到了“气”、“势”、“意”、“形”、“神”之贯通。

  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笔墨老到”。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众所周知,国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的用笔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国画的用笔主要是用“线”,而“线”则是国画中最根本的造型手段。石涛也曾经这样说过:“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线条笔墨所具有的这种写意抒情性,是由于国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种种变化,使线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著名国画家,张琦先生在“运笔”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思想、感情、情绪、意趣,可谓“笔至意达”,使得其国画中的线条产生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进而也表现出了人的审美心灵、人格、气质和理想。为了达到“造形立意”之效果,他在运笔时注重均匀用力,笔笔送到;在行笔时折转而无角,圆润而有力。可谓“含蓄而有回旋,沉稳而有重量”。同时,他还注重做到适时而变,无论中锋、侧锋、逆锋亦或顺锋,都会根据需要随机应变。你看,张琦先生的人物画作品《牛背苦读》(老子画像)就是这样,既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既前跟后随,又气势连贯。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清初著名画家原济和尚(亦即石涛)于《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中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对于墨色的变化,古人既有所谓“五彩”之说(即焦、浓、重、淡、清”),又有“六色”之说(即“干、湿、浓、淡、黑、白”)。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无非就是讲墨色的“变化多端”。张琦先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他的人物画用墨首先是“厚重”,给人以厚重而不轻薄的感觉。其次就是“透明”,做到不浑浊,不僵滞,层次清楚。其三是“丰富”,力求墨色多变,层次丰富。张琦先生的人物画作品《周室为官》就是这样,用墨既有变化,又有韵味,并以巧妙的用墨,充分表现人物的立体感、质感和远近的空间感。

  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色墨浑融”。

老子《道德经》曰:“五色使人目盲”,因为他一直主张“见素抱朴”。庄子则充分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色彩观”,所以他在《天道篇》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谓者,天地之平而道德至……万物之本。”庄子的“色彩观”之核心,是“纯白素朴,不染纤尘”。道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曾经影响了我国人物画的变化与发展。张琦先生是一个崇尚道家文化的人,所以,他的人物画大多以墨色为主,充分体现出了道家思想“虚静、恬淡”的哲学观念。单纯的黑墨体现出朴素的观念,虽然没有众彩眩目的刺激,但却显得恬淡素朴。把丰富的色彩转化为“恬淡”的墨色变化,是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色”和特点,也是他对中国画本质的哲理性提升。你看,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作品《神威》(钟馗画像)就是这样,采用墨色变化来表现色彩。当然,张琦先生也在绘画色彩表现上,追求浓艳的色彩与墨色的强烈对比,并做到了“浓而不艳,艳而不俗”。实现了中国画墨彩的置换交融,也改变了传统色彩观原有的审美趣味。


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技法娴熟”。

北宋时期的《宜和画谱·卷十八》曰:“……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名山大川,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狖鹿豕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间,则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张琦先生在其它画作中是这样,在人物画作中也是这样。他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为此,他的人物画技法尤为娴熟。

张琦先生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人物画技法的相关体悟是:“以人为师;耕耘不辍,创新拓展;琢磨体悟,转识成智”。故而,他的古代人物画技法很多,也很熟稔,甚至可用“信手拈来”、“庖丁解牛”去形容。但是,不论他使用哪一种技法,无不是因人而异,因景而异,因画而异,因时而异,并且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的“形”与“神”,且可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意”与“韵”。

  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气韵丰硕”。

“气韵丰硕”是张琦先生人物画的最大特点。清代著名画家唐志契曾经这样说过:“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气’有‘笔气’、‘墨气’、‘色气’,运用活泼,自然生动。”故而,张琦先生也认为:人物画与山水画有着不少的相通之处。创作一幅人物画,不但要有好的“构图”,而且还要有美的“意境”,因为“意境”是人物画的“灵魂”之所在。如果一幅人物画不能给观赏者留下联想的余地,进而让观赏者受到情绪感染,并引起一定共鸣,进而感受到人物画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境外之味”,才算是有意境。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也。所以,他画作中的那些人物,从面部到体型,从眉眼到胡须,从衣服到鞋帽,个个都有讲究,处处都合情理。这样,自然就在有意无意中产生了“气韵”。

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神’‘意’兼容”。首先,是“以‘神’胜之”——注重写实,以真实感人的空间境象构成意境,把理想和感情融入人物之中,主要是通过“神情”自身诱发读者联想。它类似于诗的“无我之境”。其次,是“以‘意’胜之”——注重情感表达,突出“个性”和“情致”,在“形”上要求“像与不像之间”。它类似于诗的“有我之境”。同时,张琦先生在实际创作中,还注重“形神结合”,做到了“感情”与“形象”的高度结合,进而达到了“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诸如,他的《老子出关》、《钟馗神威》、《威震人间》等等一系列古代人物画作品,无不如此。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因为有了“气韵”,所以也就有了“灵性”。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纵观张琦先生的古代人物画作品,可谓之为“意韵深邃、诗意盎然、个性张扬、独树一帜”。故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难为评。斯为评。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张”弛有度“琦”魁天下

本文作者杨东志近照

作者简介:

杨东志,河南鹿邑人,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作家、诗人、老学专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有书画评论文章200余篇和诗文逾千篇散见于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出版《乡雨村风》、《老子大传》等书籍26本。现任《城市档案》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世界企业家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执行)、中国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协会副秘书长、世界华商联合会书画委员会副主席、中华道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盘古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并先后被人民文艺家协会、中国诗书画印研究院、澳门书画联谊会、新加坡“中国文化研究会”聘为高级顾问。

责任编辑:赵俊卿 李全营

上一篇新闻

2018亚洲书店论坛8月将在蓉举行 聚焦书店共生融合与城市美学构建

下一篇新闻

「东盟头条」东南亚媒体本周新闻头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