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六月十四日,电影《三流勇士》上画公映。在《战狼2》大获成功的两年之后,观众们又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了“老林”——那个关键时刻陷英雄冷锋于不义,危急关头携巨款私逃的非洲中资工厂经理人。人们惊讶于他外貌和气质上的变化,感觉年龄上似也老了一些。

其实,《三流勇士》拍成于《战狼2》之前,主人公于红兵的饰演者淳于珊珊,当时还不知道后面有个“老林”在等着自己,更想不到这一从“勇士”跌至“懦夫”的结果,会让自己再度赢得万众瞩目。

许多年轻观众可能不理解“再度”的意思,那我们就再往前追溯三十年吧。那时还是地道“小鲜肉”的淳于珊珊刚一出道,便在中港合拍片里担纲大主角,在头一部《黄河大侠》里是男二号,到第二部《百变神偷》中就是男一号了。说句也许不招“无厘头”港片迷待见的话,他那会儿的演艺风格与后来的巨星周星驰相仿,当他红遍神州的时候,后者在香港还被人叫“星仔”呢。

淳于珊珊与周星驰最大的不同是机遇,国内环境不比当年的“东方之珠”,合拍片的前景也远不如正值黄金时代的纯港片灿烂,周星驰无以伦比的天才在优渥的土壤中恣意生长、硕果累累,而淳于珊珊却在起步后不久,由于种种各种原因停滞不前,最后只好远走新加坡另谋发展。

十几年的异域拼搏,磨练了他的心智和演技,却也让最好的年华与国内发展可能提供给他的展示良机失之交臂。新世纪初,他返回国内,发现一切都已时过境迁,曾经的红星竟连再上银幕都成了奢望。为适应新环境,也为生活计,他只好在电视剧领域中寻求立足,以一部接一部的演出,逐渐找回自信。

这一过程长达十数年之久,单纯从演艺职业的角度看,他已经算是取得了成功,有拿得出、叫得响的作品,业内公认其文武双全、品艺兼优,在观众中知名度也有所回升。但他难以满足,因为他的梦想是——电影。

看过《三流勇士》,曾经非常熟悉和喜爱他的资深影迷们,会感觉他与从前最大的变化不在外貌,甚至不在气质。几十年过去,人变得老道成熟,本就正常,容易理解。而最让人与印象中的他对不上号的,是性格。从前他是满脸洋溢着不知愁滋味的笑容,走起路来一蹿一蹦的翩翩少年,如今他却好像不会笑了。

影片中他只在情人用手机自拍的画框里露出过微笑,让人瞬间想起他曾是车天和包德(从前那两部电影中的角色),此外则一直沉郁、压抑。有人会说:“那是剧本和导演要求的,是角色需要的。” 这话当然对,但您或许不知,在于红兵这个角色身上本就融入了淳于珊珊自己。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是淳于珊珊的影迷,最欣赏和喜爱他在银幕上天然纯真的表演。第一次在生活中见到他,已是几十年过去,我们都已年逾不惑,说起当时对他的感觉,可谓正合那句:“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除了纯洁、天真,最典型的特征是锐气。淳于珊珊经历过事业上的大起大落、困惑压力,身上却丝毫不见颓唐和油腻。尽管韶华已逝,两鬓染霜,依然振奋昂扬、跃跃欲试,常想着“再拼一把”、“再证明下自己”。

他的多年好友、事业有成的徐龙涛先生,应该正是看中他这一点,才下定决心鼎力相助。于是,淳于珊珊获得了于实现梦想最为有利的资金支持,随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由自己主导的电影创作当中。

从新加坡归国后,淳于珊珊在电视剧领域中闯荡十余载,饰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以他目前的演艺经验与能力,可以适应各种题材和类型。但他心里仍然更倾向于拍动作片。这无疑源自他的出身——从战友歌舞团的少年舞蹈演员一步踏入功夫电影的动作明星。

淳于珊珊设想拍摄一部表现中年人生活情感的动作电影,为此观摩了许多这方面的成功佳作,如香港的《激战》和好莱坞的《摔跤手》等。同时寻找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落实。他心目中已有合适人选,即多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相识,后来成为自己意气相投的朋友,江湖人称“跨界奇才”的张太海。

说起张太海其人,可以用万字篇幅另文介绍,这里只说一句:这是个想干点什么就能干成什么的家伙。几年前,他作为电影《目击者》的制片人,曾与淳于珊珊深度合作。淳于珊珊佩服他有广博的影视和武学知识,赏识他在策划编创、文字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过人才干,更希望借助他那种坐言起行、平地起楼的执行能力。找到张太海,二人一拍即合,很快进入了实质性工作。

经过商讨,他们决定将表现擂台搏击拳手的生活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并随后做了分工,分两路同时进取。张太海负责一剧之本,淳于珊珊暂时放下其他,专心去接受搏击训练。张太海手上搏击方面的资源无人可及,国内商业赛事的先行者邹国俊先生是他朋友,著名拳王康恩、徐焰、董江涛是他哥们儿。无论编剧还是训练,都能得到他们的大力帮助。

一开始,张太海找过有名的专业编剧未果,倔强的他索性自己干。对于影片故事,他头脑中只有个倾向和大概,还要到生活中发掘素材。他去找那几个拳王哥们儿采访,人家建议他最好亲身参与,深入到该领域中来,才可能有最深切的感受与领悟。经他们举荐运作,张太海担任了多个著名拳赛的解说顾问,如今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权威了。相比他的曲折,到董江涛拳馆里接受正规搏击训练的淳于珊珊,似乎要简单许多。董江涛为人仗义,不但分文不取,而且倾心相授。

但那段时间里的淳于珊珊,不仅要经受极度劳累和皮肉之苦,还要在日常接近他与张太海为故事主人公设定的生活状态,所以并不舒服。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三流勇士”这个名字是张太海和淳于珊珊较早确定下来的,为的是不走国内包括香港以往同类题材作品的老路。“三流”是就人物困窘的生活状态与卑微的社会地位而言,“勇士”才是其精神面貌的定位。好莱坞拳击电影名作《洛奇》第一集中的主人公,就是这种人设。

因此,到董江涛拳馆中接受搏击训练,同时体验职业拳手生活的淳于珊珊,并未以知名演员的姿态出现,而是将自己当作一名最普通的初学者。其实他在北京有开设在繁华地段的高档餐厅,吃喝住宿都有良好条件。但他却和拳馆里十几二十岁的小拳手们一样,住进了潮湿昏暗的地下室里。训练上更不敷衍了事,按照拳馆规定要求,一切服从教练安排,让怎么练就怎么练,丝毫不减量、一课不敢缺。

淳于珊珊从小接受严格的专业民族舞蹈培训,后来又拍过多年武打动作片,在新加坡还正经学过三年武术,水平不亚于参赛选手,身体素质和各项基础比其他年轻人更加优越。但搏击毕竟是激烈对抗的运动,已有的那些功底并不能帮他逾越最初入门的阶段。熟练动作、强化体能、培养打击与抗打击等专项能力,一样样仿佛折磨,练得他周身疼痛不适、晚上直做噩梦。曾有一度,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来此的目的,而像一个真正的拳手那样思想和行动。

以往接触过影视拍摄的董江涛,一直不曾忽略自己这个临时学生的特殊来意,他知道给予淳于珊珊怎样的体验最好。在安排淳于珊珊与其他拳手实战对打时,董江涛要求学生毫不留情地狠揍对方,让他尝尝流血、震撼、晕厥的滋味。淳于珊珊被打得伤痕累累,但最终挺了过来,感觉自己与即将塑造的人物已在心灵上贴合得更加紧密。到实拍时,他能在饰演自己对手的董江涛重拳劲腿的狂击下,将角色于红兵顽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得益于这段历练。

后来,淳于珊珊到无锡拍戏,戏中有拳击的内容,他为此又向当地专业教练学习,并走上业余拳赛的拳台,痛痛快快地比了三场。这与时下广为传扬的某个帅哥明星参加柔术比赛的轶闻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值得钦佩和赞杨。

首先,淳于珊珊打拳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主动像角色那样去战斗,体现了宝贵的敬业精神。第二,剧本里规定他饰演的角色擅长什么,他就去学练什么,并尽力做到专业、极致,而不是让人物向自己靠拢。在这两点上,影视圈内能与之比肩的,台湾有彭于晏,在大陆则有淳于珊珊的好朋友、为演兵而真去当了八个月兵的吴京。

一年过后,淳于珊珊与为创作剧本而弄得满脸虬髯、光头烁烁的张太海再次会面。张太海的努力此时已见成效,影片主人公于红兵的形象已经在他的笔下跃然生成,举牌女郎李桃子(后更名陈青梅)、于红兵的女儿小鱼、经纪人周国俊、体育局教练老巩等几个配角也各具面貌、个性鲜明。剧本故事基本成型,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正是二人事先所预想的,于平淡、冷郁的表象之下涌动跌宕的情绪调性。

让二人都觉差强人意的,是对长期低迷自弃的主人公最终起而奋争,与现役拳王擂台对决的动机设计。那既是形成故事高潮的重要逻辑因素,又是对影片思想的归纳阐释。他们为此设想过多个解决方案,但都觉得不免俗套;于是决定,还是从于红兵的成长经历中深入发掘“值得讲”的东西。

演员淳于珊珊专访:为了那”百分之一”

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罗伯特﹒麦基在其所著的《故事》一书中这样说:好故事就是值得讲而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

一贯在艺术创作上特立独行的张太海,对世人是否“愿意听”,在写作《三流勇士》时并无十分在意,他认为以该片的投入不可能拍成一部像《洛奇》三到五集那样的商业大片,而只能反其道行之,以小众文艺片的风格样式另辟蹊径。但他重视“值得讲”一条,当然不是直白刻意地讲,而是以取得“知者自知,好者自取”的效果为佳。淳于珊珊同样不指望影片成为“爆款”,只是心里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并从中受到裨益。

张太海在剧本中为主人公于红兵设计的主要经历大致是这样:

于红兵和在体育局任教练的老巩,年轻时都是某体校培养的优秀搏击拳手。在一次重要的商业比赛中,体校校长要求于红兵故意“放水”,输给更适合对付某校外拳手的老巩。校长暗示于红兵,为生存考虑,必要时可以放弃荣誉和职业追求。因为“搏击拳手在擂台上只有1%,擂台下却是99%”。于红兵屈从了。可令他没有料到的是,正因为这次放弃,导致他日后长期陷于困顿不堪的境地。来自业内的鄙视,对他的职业态度造成了消极影响,以至沦为以牺牲尊严换取酬劳的三流拳手。家庭生活也一塌糊涂,妻子弃之另嫁;他最为疼爱的女儿,无论他怎样努力挽回,最终仍因母亲常年灌输给她的偏见根深蒂固,而绝然离去。

笔者在看过《三流勇士》后深有感触,认为主创寓于影片故事中的所谓“值得讲”的思想观点和意义,体现在解答了一道我们生活中普遍会面临的选择难题。

生活是“生命”的存在状态。生命由多种不同成分组成,其中职业生命或许占据生活的时间较短,却有着决定性作用,是重中之重。职业生命是否旺盛,关键在于职业追求是否存在,职业原则是否坚持,职业品性是否正确,答案否定的话,便是对它的放弃,结果必将是趋于衰败,乃至归于完结。如此仍指望其它能生活得更好,全无可能。

后来担当起《三流勇士》导演之职的张太海,并未在公开场合或媒体上宣讲阐述其作品中多次强调的“1%与99%”的内在联系,忙于拍戏的淳于珊珊也没工夫讲。但二人精诚合作拍成的电影,能让观众领悟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没有那1%,另外的99%也不会有。

如果我们了解淳于珊珊这些年来的奋斗经历,就能够明白他是多么地懂得这个道理。

他是那么地努力、坚持,那样地不妥协、不放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为的不就是做好那“1%”么?也正由于职业生命茂盛兴旺,其家庭生活才得以幸福美满;事业上再遇良机,才得以厚积薄发,二度绽放,前景愈发广阔而光明。

事实上,淳于珊珊和于红兵的故事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影片思想的诠释佐证。我们说淳于珊珊将自己融入了角色于红兵,其实指的是他将从以往生活体验中提炼的观念认识,运用到了此次创作当中。

影片最后,已丢掉那“99%”的于红兵,又回过头来为了夺回那“1%”浴血拼搏。无论赛果如何,我们都应该相信,曾经属于他的东西从此都将失而复得。

结束了《三流勇士》的拍摄之后,淳于珊珊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新的创作当中。有过这次经历,他说自己“练搏击练上了瘾”,有时还会重返于红兵的世界,伴随伤愈后的“老于”(淳于珊珊这样称呼自己的角色,像是对一位朋友)一道练拳、奔跑。

上一篇新闻

出游攻略赶紧收藏!四会这些网红打卡点五一非去不可!

下一篇新闻

规模小,产能充足,毛利率低,客户集中,六淳科技IPO前景难料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