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1日 星期二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阅文配乐:


感谢各位朋友的评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会虚心听取,争取更加详实客观地把本文写完。

更正一点:谭咏麟首次作曲时间应该提前至1982年的《精工体育’82》,是我忽略了这首歌。

这首关于足球的歌,虽存在感比《傲骨》低了不少,不过也不是被遗忘的借口。本着严谨的写作态度,必须更正一下。再次感谢荣山伦友的提醒!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对真粉来说,最讨厌合集,七拼八凑,冷不丁加一两首新歌,很容易被打乱收集顺序!

03.黄金十年

上期说到三位歌坛新秀都在1979年正式发行了自己的首张粤语专辑。虽然陈百强有一半是英文歌,但毕竟有自己创作的成分,也算在粤语专辑内吧。

唱片是出炉了,接下来唱片公司就要根据销量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陈百强借由首发专辑中的几首原创作品,加上他那极富高贵忧郁气质的歌声和形象,成为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值得一提的是,为这张专辑伴奏的,是EMI唱片公司引以为豪的大乐队!之后两年火遍全国的《上海滩》和《万里长城永不倒》,均为这支高水准的大乐队录制。

初战告捷,公司紧锣密鼓地开始为陈百强策划下张专辑。

而同为宝丽多公司的张国荣和谭咏麟,境遇却大相径庭。(宝丽多即为宝丽金前身称谓)

一向特立独行的张国荣在英国留学多年,英文水平要高于普通英国人。返港参赛时,周身充满浪漫和不羁。宝丽多看中的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前卫气质,遂签约发行首张英文专辑。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可他们都忘记了一点,彼时香港歌坛的风向标,已经被许冠杰吹向了粤语歌领域。香港人不再钟情于旧上海或者民间小调的国语歌和英文歌,转而追捧许冠杰那种针砭时弊以及鬼马风趣的粤语歌曲。

尽管张国荣在首张英文大碟里表现不俗,却销量扑街。

然而公司并没有放弃他。初次试水而已,既然粤语歌开始流行,那就顺应形势为他打造粤语专辑吧。

现在我们回听他那张《情人箭》,其实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大的瑕疵。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几首为剧集量身打造的主题曲质量并不高,黎小田和卢国沾两位黄金搭档也没有发挥出真正实力。其中《浣花洗剑录》的作曲和配器,甚至唱腔,明显都在模仿之前罗文的《小李飞刀》,再加上翻唱自关正杰与徐小凤的几首歌,前辈珠玉在前,张国荣难以超越,听众好感度直线下降。

就这样,连续两张专辑销量扑街,英语粤语都试了,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更多经济回报。再一再二不再三,时运不济的张国荣被公司束之高阁,再没推出新唱片,直至1982年合约结束。

反观谭咏麟,借助温拿乐队的余威和之前出演的几部电影,首发个人专辑前就已声名远播,家喻户晓。《反斗星》一出,给了歌迷们一个追星的出口,唱片大卖!很快就获得金唱片奖。宝丽多发现了一棵摇钱树,必然倾尽全力打造谭咏麟。下张新专辑立即投入运作!

之后几年,谭咏麟脚踩风火轮,一路飞升!陈百强深耕细作,稳步前进;张国荣忍辱负重,被雪藏的日子里,在同期签约的亚视艰难拼搏,却不知自己的音乐小船何时能再度起航......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连续几张新专辑都获得了超白金唱片奖;陈百强出国深造归来后,写出了那首拳打蔡枫华,脚踢蔡国权,比肩顾嘉辉的《偏偏喜欢你》;张国荣终于与宝丽多合约到期,跟随恩师黎小田转投华星唱片,推出《风继续吹》,一扫前耻,首次获得金唱片奖。1984年推出的《Monica》终于迎来了歌唱事业的曙光!

接下来的岁月,陈百强被风头强劲的谭张二人笼罩于阴影之下。尽管出片数量和他们齐头并进,但市场反响已不能和当年同日而语。他的行事做派开始变得神秘,那个笑容灿烂的阳光少年只能存在于歌迷的记忆里。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整个八十年代,他们三人“追前赶后”,三波歌迷之间的争斗就从没停止过。

背后暗笑的只有始作俑者:媒体、唱片公司和电视台。借用许文强的名句:只有乱起来,才容易控制,容易统治。

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商家!不幸的是,商家的目的达到了。幸运的是,歌迷们得到了叠加三倍的佳作!

只有真正理智的歌迷才会同时收获三种不同的音乐体验,感受三种各具特色的视听盛宴。

04.一切随风

权威的解释是:陈百强出事之前就已经有“逐渐性脑衰竭”的症状。这导致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来自身体上的困扰,继而影响了歌唱事业;谭张相继隐退后,本可出头的陈百强又遇四大天王的赶超;以及同何超琼那段难以释怀的情感因素,都是他借酒浇愁和服食药物的起因。

只有对生活失去目标的人,才会把酒和药物当成抛却烦恼的良方。

这些都证明,孤独的丹尼已经进入抑郁症的范畴。

临床上,酒药同服产生的后果,根据剂量不同,一般会有两种直接结果:剂量小很快就可恢复;剂量过大会迅速死亡。

而丹尼是经过了长达近一年半的昏迷才离去,说明他当时服用的剂量并不大,但却引起了脑衰竭进程的加快,这才陷入大昏迷。如果没有先前这种病,其实很快就能痊愈出院。

至于酒药同服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意外,斯人已逝,我们永远得不到真相了。

张国荣则是被内源性抑郁症夺去生命。虽然他和陈百强都属于抑郁症患者,但发病起因不同。陈百强是因为外界因素刺激产生的外源性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获得缓解乃至治愈。

而内源性就惨了。那是一种脑部产生的器质性病变,是生理疾病,任何心理治疗都无能为力!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肾结石,能靠别人对他说话开导就把结石打出来吗?

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哥哥那样一个温厚纯良的人,向来积极阳光,与人为善,什么风浪都闯过来了,如果不是因为病魔的无情摧残,怎会被区区世事逼上绝路?

那些说哥哥心理素质不好、想不开才自寻短见的人可以闭嘴了。

心理再强大的人也抵御不了来自生理上的折磨!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被癌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寻求安乐死?甚至他们还比不上哥哥受到的痛苦多,那么爱靓的哥哥居然连去趟瑞士的时间都等不及,选择如此惨烈决绝的方式,可见病魔对他的侵袭多么严重!

只能感叹世事无常,天妒英才!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因为陈百强和张国荣的英年早逝,他们两位的最后专辑分别截止于1992年和2003年。

严格来说,陈百强真正最后的个人专辑应该是发行于1991年的《只因爱你》。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而1992年发行的《亲爱的您》是唱片公司在陈百强昏迷期间,用两首新歌和一首翻唱,加十二首旧歌拼凑出的专辑。意为用音乐唤醒丹尼,再给大家带去歌声的祈祷祝愿之情。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其实从唱片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接受现实了,所谓美好祝愿也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悲哀地说,这是一张提前发行的“纪念专辑”。

《离不开》、《亲爱的您》是丹尼在1992年宣布年底退出歌坛后,录制的两首单曲。把这两首歌连起来读:离不开亲爱的你(们)!他是有多么不舍深爱他的歌迷啊......

十年后,歌迷们又迎来了一张不愿接受的新唱片。

张国荣最后一张专辑是发行于2003年7月8日的《一切随风》。在他离去三个月后。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唱片封面全部为紫色,此为合成照。内页唯一的这张照片,是唱片公司花了五位数从某报馆购得。

这是一张唱片公司强行发布的“遗作”专辑。里面的七首新歌是张国荣因胃液倒流导致嗓子肿胀状态下的试唱版。《敢爱》2分57秒处,嘶哑的声音令所有歌迷心碎。追求完美的哥哥如果还在,是绝不允许有瑕疵的作品外流的。

可我还是要感谢环球唱片,如果没有你们的莽撞行为,我们就连他留给世间最后的声音都听不到了。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把这首歌放在专辑最后,此种深意,你知我知......

陈百强的声音停留在34岁,嗓音依然处在巅峰状态;张国荣的声音停留在46岁(还没到47岁生日),即使在喉咙肿痛的状态下,依然保持了高度稳定性。

陈百强和张国荣都是处女座。相比他们多愁善感的性格,同为处女座的谭咏麟则活出了另外一种人生。

和他们二人出身富贵人家不同,谭咏麟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

其实他的祖辈也曾是风光无限的珠宝大亨。由于社会动荡,到父亲谭江柏这代,家道中落,生活十分窘迫。及至谭咏麟和姐妹们这一代,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最难的时候,连给他5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

拥有四分之一荷兰血统的谭咏麟(外婆是荷兰人),年轻时颜值爆表,素有“少女伦”之称。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西方人的深邃和东方人的柔和在他的脸上得到完美融合,遗传基因了不得。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妈妈年轻时也是美艳动人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和妈妈合影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和父亲、姐姐合影

贫穷的童年时光令谭咏麟早早就立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一场重病过后,谭咏麟放弃在新加坡的学业,回到香港。白天当邮递员,晚上去夜总会演唱。后 因作息时间冲突,白天又改成卖文具和推销乐器。

早早迈进社会的谭咏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造就了他与人为善、行事豁达的做人准则。

张国荣是儒雅,陈百强是高贵。而谭咏麟则是开朗,更加接地气。香港市民大部分都在社会底层挣扎,对于谭咏麟这种出身贫寒的巨星自然更有亲近感。

歌迷们对温文尔雅的张国荣是仰视,对高贵神秘的陈百强是审视,对明月入怀的谭咏麟则是平视:他就是你我身边的哥们儿!

谭咏麟的作品截止于2019年,是与六位后辈歌手合出的6首歌。今后会不会再出歌,我不知道。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这不是日常合影,是唱片封面

已经许多年没再关心谭咏麟的作品了。印象中自从他进入老年,就成了真正的“校长”。好几张都是所谓提携后辈的合辑。可悲的是,多年后,这些后辈没一个混出来的。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2018年合辑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2010年合辑

其实,早在1996年,勉强听完谭咏麟《思前想后》那张专辑,我就默默地把唱片收进了柜子底层,再没放进过唱机里。

那时谭咏麟的唱功非常在线,嗓音依然清亮。可就是再也喜欢不起来了。原因很简单,不好听了。

以前他的专辑里,好听的歌占大多数,每张最多只有一两首不太好听的。自从1994年《喜爱》那张开始,每张里只有一半可以听了。及至《思前想后》,恕我直言,除了《从来麻烦自找(恋足一百分)》(谭咏麟的歌名特别爱用括号),已再找不到任何一首好听的歌了。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以黑白封面结束了我的“谭迷”时代


1996年以后,每遇谭咏麟再发专辑,我依然购买,不过买的都是5块钱一张的连包装盒都没有的纯盗版碟。就一塑料薄膜装着一张夹在封面和封底里的碟片。

目的就是为了凑数。

塞进唱机浏览一下前奏,稍微听几句唱就退出来。果然猜测正确,真是省钱了。

也别说一首好歌没有。自从校长的曲风变成豪放派之后,25年间,找出来4首。分别是:《把你藏在歌里面》、《飞马》、《扑朔迷离》、《披着狼皮的羊》。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非常喜欢这张截图,时年54岁的谭咏麟沧桑得恰到好处


所购谭咏麟的DVD,截止2003年《左麟右李演唱会》。

也是盗版的。

最后一次为校长花钱,是2019年6月的沈阳演唱会。第一次隔着数百米看见舞台上豆粒儿大小的谭咏麟真人。

预想中首次看校长演唱会,满足多年夙愿流下热泪的场景,到底没发生。眼睛干挤了几下,啥也没有。我的心啊,平静如水。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银子不足啊,只能看豆粒儿


音响效果很好,配器水平比1985演唱会差92条街,一个字:乱!

69岁的谭咏麟宝刀未老,唱足三小时!

演唱会上,当他请出提携的两位后辈歌手合唱新歌时,观众有一半去了厕所。

坦白说,那时经济条件也不好,能挤出近千元去现场看曾经偶像的演唱会,并不是为了听歌,只为一偿年少时的夙愿,缅怀年轻时的自己罢了。

于我来说,心目中谭咏麟最后一张专辑是1995年的《实在男人》。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罕见的工业风,非常有男人味

过去的心,火般灼热,今天已变了冰冻。记忆中,突然又痛,只因空虚在作弄。你似北风,吹走我梦,就让一切随风......

05.歌舞升平


不同的性情和声线特点,令他们的作品也风格迥异,为本就绚烂的香港歌坛增添了三抹最闪耀的亮色!

在慢歌方面,三人各有独特的针对领域。

论唱情歌,张国荣无比深情的嗓音最适合演绎浓情缠绵的浪漫时刻,比如《滴汗》;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陈百强温暖清新的歌喉最适合诠释初恋时的甜蜜之情,比如《几分钟的约会》;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而谭咏麟变幻莫测的合金嗓,最适合表达恋人间复杂虐心的情感纠葛,比如《无边的思忆》。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演唱其他类型慢歌,张国荣是温柔诉说;陈百强是娓娓道来;谭咏麟则是言传身教(不愧是校长)。

在快歌方面,三人特点的区分非常明显。

因为快歌势必高音部分多些,所以三人中相对音域较窄的陈百强比较吃亏,唱高音时声音尖利,很容易失控。录音室中还可以通过重录解决,现场演唱高音时经常出现力不从心之感,气息虚弱,把控力不稳。说他是录音室歌手有点夸张,但演唱会真是他的短板。看他的现场,观众非常容易尴尬和担心。丹尼更多的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中音区。

张国荣的快歌浑厚有力,刚中有绵,高音有股出其不意的爆发力。看哥哥的演唱会,观众很是期待他会有什么惊喜给大家。

至于谭咏麟,演绎快歌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天生金属质感的男高音,应对各种快歌游刃有余!他可以在高音处一直徘徊,声音始终不虚,气息如虹。看校长演唱会,观众只要等着跟他一起手舞足蹈就是了。

说到跳舞,是歌手在舞台上演唱时必不可少的辅佐手段。不但需要肢体协调,还得有充沛的体力。

三人中,毫无疑问,张国荣的舞蹈动作最为潇洒自然,手脚灵活,干净利索。无论在哪里演出,快歌部分要么是精心设计的动作,要么自由发挥,同时气息不乱,整首歌曲一气呵成,非常养眼。

除了劲舞,他在告别歌坛演唱会上演唱慢歌《想你》,间奏时跳的那段充满魅惑的扭胯动作,真是毫无槽点,浪漫至极。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陈百强比哥哥小两岁,按说年轻更占优势,可在舞蹈方面却逊色很多。他的思想很前卫,尽管写的歌曲多是伤感忧伤的,却有一颗悸动的心。

他很羡慕和他同岁的迈克尔杰克逊在舞蹈方面的天赋,经常私下模仿其各种古怪另类的舞蹈动作,同时加入当年流行的霹雳舞步伐。可惜骨子里的文人气质,加上天性放不开的腼腆,总是学得不得要领,反倒东施效颦。

从陈百强各类演出视频中可以看到,他的舞蹈动作僵硬、用力过度、有时甚至会做出莫名其妙的自由式无厘头动作。85演唱会上那首《粉红色的一生》,不知道是为了配合歌词,还是突然思想放飞,居然弯腰、提臀、耸肩、噘嘴,最后还突然叫唤了一声,尴尬出天际。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首页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一幕

同是这首歌,在84年TVB台庆上他曾经唱过一次。那次的动作还算流畅潇洒,可惜气息又严重不足了,好多处几乎失声。唱快歌,丹尼总是歌与舞不能完美结合。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看来连唱带跳不是丹尼的菜

三人中的老大哥谭咏麟,老爸就是著名球员,他也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天生体力充沛,肢体灵活。别说连唱带跳一首歌,就是整场演出满场飞都不在话下!他44岁时在大球场举行的演唱会中,数首劲歌联唱,依然气息充沛,高音如常。

可惜的是,身体素质这么棒的校长,身手也算灵活,可一旦配上他的表情和动作,明明编排得很不错的舞蹈偏偏显得有些滑稽,利索之余总潇洒不起来。

聪明豁达的谭咏麟并没有纠结于自己的短板,既然跳舞不好看那就随意发挥吧,怎么舒服怎么来!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演唱会快歌视频,校长都是恣意妄为,毫无偶像包袱,也不管什么舞蹈、尴尬了,摇头摆尾的。忘词儿也不怕,总之张着大嘴哈哈笑就是了。偏偏观众就爱看他耍宝,台上台下一片欢乐!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这个被批斗的地主老财姿势是我的最爱,喜欢死了!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台上一本正经,深情款款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台下顿变老顽童

多插一段儿。

说到嗓音,丹尼的温润如玉,我喜欢;哥哥的高而不尖,我更加喜欢。校长的金属铿锵,更是佩服!

尤其校长的硬核唱法在香港歌坛可谓风头无两。情歌、劲歌、摇滚信手拈来。林子祥嗓音虽高,靠的是爆发力,而校长则是气贯长虹。

然而,还有一位“教育局局长”,令校长也得敬让三分。

他就是开创了绝唱型唱法的日本歌坛巨星——西城秀树。

他是众多香港歌星的偶像,当然也包括这三位。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西城秀树(1955——2018)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只比哥哥大一岁,却苍老许多。绝唱型催人老啊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梅艳芳从小的偶像,她也是西城秀树香港歌迷分会的副会长。

其实西城秀树的年龄并不大,出生于1955年,比谭咏麟小5岁。但他自创的绝唱型唱法带给所有观众的冲击力太大了!

简单说,他融合了陈百强擅长的深情,张国荣沙哑的嗓音,谭咏麟绝高的音域,三者同得。再加上林子祥撕裂性的爆发力,难怪七十年代起就纵横日本歌坛十数年。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记忆中1989年的央视元旦晚会上,他为中国观众演唱了撕心裂肺的《罗拉》(曲作者同时也是千千阙歌的作曲者)。那还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在舞台上脱上衣甩着唱歌的。

在陈百强、谭咏麟的MV和演唱会视频里,时常发现他们有意无意在模仿西城秀树的微表情和台风。

在三人或长或短的演艺生涯中,除了唱歌,他们更是涵盖词曲创作和影视表演的全能艺人。

下期将通过作品实例,全面为您解读三位歌坛巨星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和优劣,敬请收看!


(未完待续)

感谢阅读,如喜欢请关注:恋歌bar。每期带给您不同的回忆和观点。

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于歌坛,果真是“神的传说”吗?(中篇)

上一篇新闻

他是张国荣的劲敌,与歌迷生子,享齐人之福,最后还逼得原配出家

下一篇新闻

谭咏麟成名史【打脸喷子和抹黑谭咏麟的小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