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最强的“变形金刚”
阿里最新季的财报公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值为285.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9%。面对如此大的利润下滑,阿里的解释是:淘特、本地生活、社区商业平台及Lazada这几块业务亏得比较狠,拖累整体表现。
Lazada作为东南亚曾经的电商老大,怎么就成了吊车尾呢?这就要说到Lazada最大的对手——Shopee(“虾皮”)。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电商平台,背靠Sea Ltd(冬海集团),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就抢了大哥的奶酪,还有愈战愈勇之势!这个Sea Ltd是什么来路,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有着“东南亚小企鹅”之称的变形金刚吧。
Sea Ltd成立于2009年,主营业务有三块,分别为数码娱乐(游戏Garena)、数字金融(SeaMoney)和电子商务(Shopee网购平台)。就这业务布局,几乎可以看成是“企鹅+吱吋宝+小橙人”的结合体,野心不小啊~
公司原名就叫“Garena”,主营网络游戏运营,面向东南亚游戏玩家推出本土化游戏。2010年公司不仅得到了LOL(英雄联盟)在东南亚的代理权,还成功抱上了“企鹅爸爸”的大腿,然后便开始多款游戏的东南亚代理之路。
此外,公司也积极地自主研发游戏,2017年就上线过爆款游戏《Free Fire》。虽然游戏画质捉急、山寨风重,但游戏运行十分流畅,牢牢抓住东南亚国家用户体验的“关键痛点”:网速卡顿、且硬件配置不高。最终反而“杀”出极佳用户体验,秒掉一众高端游戏。可以说,Garena的打法是真的get到了“本土化”的精髓。
眼见游戏业务发展迅猛,为了方便游戏用户更好的氪金,公司跟手开始发展移动支付业务,2014年就上线了Airpay功能。最初主要用于游戏中的交易支付;但公司的胃口开始变大,发展出移动端电商应用Shopee(据创始人李小冬自己说,初衷是因为女儿十分想念小橙人,这简直是毫不讳言自己照搬的小橙人了),从此也正式进军电商,拉开与东南亚电商巨头Lazada正面对阵的帷幕。2019年推出SeaMoney,涵盖支付和数字银行服务;2020年更是成功申请到新加坡数字银行的牌照,未来的金融业务有望向蚂蚁金服靠拢。
为了吸引用户和商家,Shopee最初采取了高额的运费补贴政策,并不时推出大额促销活动吸引客户;Shopee还抓住了支付和物流两大电商的命脉。简单易上手的操作,配合Airpay等便捷支付服务,极大地提升了Shopee的用户体验,也成功让它从老大哥眼皮底下抢到了蛋糕。
要知道,Lazada当时已经拿到了阿里的投资,阿里十八罗汉的老五,更是亲自坐镇东南亚并带去了大量的阿里高管,恨不得把小橙人那一套原装植入Lazada。然而事实证明,一味的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由于Lazada的“突然升级”,导致用户对着一堆高级功能不知道咋用了,反而投入了Shopee的怀抱。
手握着以上三大块业务,冬海集团终于在2017年成功上市纳斯达克。截止21年11月18日,公司市值已达1736亿美元,相当于1.3个京东或1.5个PDD,这对于一家上市不到5年的公司来说,成长速度相当惊人。那公司的盈利情况如何呢?
从公司的营业收入结构来看,自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营收稳步上涨,收入结构由原先单纯依赖数码娱乐业务(游戏端),开始逐渐向电子商务业务过渡。截至20年底,公司电商平台的营收已经超过了数码娱乐业务,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可见Shopee的业务拓展之迅猛。
公司的毛利率在2018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主要原因在于电商平台的营业成本开始大幅上升。通过前几年的市场推广和用户积累,Shopee在2018年的总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47%,成交额同比增长150%,同时带来的还有移动支付端手续费以及第三方物流费用的上升。但随着Shopee营收扩张,公司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反映在毛利率上,就是近几年公司的毛利率在稳步提升。
再来看看分部业务的利润情况。公司自上市以来,数码娱乐业务(游戏)是唯一的盈利项目,其他两大主营业务(尤其是电子商务板块),则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查看公司的费用结构寻找亏损原因,不难发现最大的部分在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虽然这两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近几年开始大幅下降,但截止21年2季度,仍然高达51.76%(销售费用占比约40%),是公司至今仍未转亏为盈的直接原因。
如此高额的销售费用主要与公司当前的发展策略有关:即通过大量营销来扩张Shopee的业务,以此积累丰富的用户资源,方便后续数字金融业务的扩张,目的是形成良性循环的用户生态。公司的野心是够大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控制好节奏,别步子迈得太大太快~
再看看公司目前跟巨头们的对比情况,小组也挺想看看这个变形金刚会怎么变化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