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到2050年,世界将会新增24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总数将达到前所未有的90亿。[1] 这个速度相当于每7周就多出一个伦敦。无疑,我们已经步入了“城市化世纪”。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城市居民不断增加,但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医疗和卫生条件的持续改善,让城市居民的预期寿命增加,婴儿死亡率下降。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城市居民更容易患肥胖、精神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抑郁、长期失眠等“城市病”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Scott Warren

瑞典一项针对400万人的研究表明,与居住在乡村的人相比,居住在人口密度高的区域的城市居民更容易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2]在丹麦、英国、巴西等类似的研究亦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影响稍有不同。未成年人更容易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即我们常说的多动症,而成年人则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等疾病。[3]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Scott Warren

在2000年,全世界有25亿人居住在人口密度超过800人/平方公里的区域,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7亿。[4]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受到“城市病”的困扰。我们该怎么办?

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自然处方”,为水泥森林注入“绿色”灵魂。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Kevin Arnold

自然其实一直默默支持着城市的发展,它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水源、充足的食物,在洪水和台风来临时,保护沿海城市,帮助减少损失……再用城市中的树举个例子,城市中树不仅帮助净化空气,更帮助城市“降温”,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也许,自然还有更大的潜力。

城市里有更多的“自然”,可以帮助减肥!

没错,好的自然环境会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在美国洛杉矶,研究者们追踪研究3000个孩子20年。他们发现家附近500米有公园的孩子,比其它孩子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要低,健康状况也更好。[5]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自然可以减压

与自然多接触或家住在离自然更近的地方能够有效缓解压力。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远离噪音、污染等环境压力,更加放松;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环境中有太多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地方,而这正是压力的来源之一。而自然环境相对简单的,为我们注入了新的能量去集中注意力。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来源于调查对象反馈[6],他们分泌的皮质醇水平也有效证明了这一点(皮质醇属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 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产生免疫抑制作用)。[7]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Kevin Arnold

自然可以成为治病的“处方”吗?

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者对“自然处方”进行“剂量响应”的研究,即到底与自然接触多少才能产生健康的收益。一项研究表明当树的密度(Tree Density)增加1个单位(即每平方公里增加343棵树),周围居民哮喘的患病率就会下降29%。[8]最近英国的一项研究更是表明,当居民家附近250米的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Forest cover)达到20%的时候,抑郁和压力可以分别减少50%43%,当覆盖率达到30%时,还可以减少56%的焦虑。[9]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Kevin Arnold

鉴于与自然接触能减少压力、抑郁和焦虑的潜力,新西兰卫生部启动了“绿色处方”计划(Green Prescription Program)。医生可以向病人开“绿色处方”,让患者去和自然相处。大约每10个处方中,就有1个要求患者至少与自然相处150分钟以上。2年的追踪调查表明,这让全因死亡率下降了20%-30%![10]

给水泥城市注入“绿色灵魂”

TNC的科学家分析研究了245个主要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3%的城市居民家周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11]既然与自然接触会给城市居民从身心上都带来众多的好处,那么我们不应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局限于去偏远的景区和国家公园,我们应该在家,办公室,街区和整个城市都融入自然元素。好消息是全球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多样的方式给城市添点绿!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 Jaci Downs

比如“花园城市”新加坡,就一直努力为城市添新绿。新加坡出台了一项景观替代政策(Landscape Replacement Policy),规定如果新建筑导致地表自然环境被占用,那么它需要通过建筑垂直面进行1:1的补偿。最近完成的Oasis Building(下图)甚至完成了900%的补偿面积。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Oasis Building via World Architecture News

再比如,2017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携手本地智慧青年公寓、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公设一起发起了“愚公计划2.0——岗厦1980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示范项目“。项目通过屋顶的设计改造,为深圳城中村搬来了一座绿色小山。这座小山不仅为周围居民带来了绿色,提供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它更是一项海绵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减少雨水径流。该项目受到了深圳市海绵办、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绿化管理处等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支持。


患了“城市病”,压力大、焦虑?试试“绿色处方”!

摄影:徐阳

城市一直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这种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诸多益处,包括提高经济生产力、促进创新、为教育及个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机遇,使人类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城市化世纪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机遇。然而,城市化世纪也通过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城市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直接或间接地使全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到2030年,城市增长可能会对29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栖息地造成威胁。同时,大量“水泥森林”型社区,留下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的城市需要更多的自然元素,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

给水泥城市注入“绿色灵魂”,让城市与自然共存,让更多人可以更容易的与自然接触,让城市居民的身心更加健康!

参考资料

[1] UNPD.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14 Re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4.

[2] Lederbogen F, Kirsch P, Haddad L, Streit F, Tost H, Schuch P, Wust S, Pruessner JC, Rietschel M, Deuschle M, Meyer-Lindenberg A. City living and urban upbringing affect neural social stress processing in humans. Nature. 2011;474:498–501.

[3] Pillay A, Naidoo P, Lockhat M. Psychopathology in urban and rural/periurban children seeking mental health care. S Afr J Psychol. 1999;29:178–83.

[4] Sundquist K, Frank G, Sundquist J. Urbanisation and incidence of psychosis and depression. Br J Psychiatry. 2004;184:293–8.

[5] Ewing R, Schmid T, Killingsworth R, Zlot A, Raudenbush S.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prawl and physical activity, obesity, and morbidity. Am J Health Promot. 2003;18:47–57.

[6] Stigsdotter UK, Ekholm O, Schipperijn J, Toftager M, Kamper-Jørgensen F, Randrup TB. Health promoting outdoor environments-associations between green space, and heal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tress based on a

Danish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urvey. Scand J Soc Med. 2010;38:411–7.

[7] Thompson CW, Roe J, Aspinall P, Mitchell R, Clow A, Miller D. More green space is linked to less stress in deprived communities: evidence from salivary cortisol patterns. Landsc Urban Plan. 2012;105:221–9.

[8] Lovasi GS, Quinn JW, Neckerman KM, Perzanowski MS, Rundle A. Children living in areas with more street trees have lower prevalence of asthma.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8;62:647–9.

[9] Cox DT, Shanahan DF, Hudson HL, Plummer KE, Siriwardena GM, Fuller RA, Anderson K, Hancock S, Gaston KJ. Doses of neighborhood nature: the benefits for mental health of living with nature. BioScience. 2017;67:147–55

[10] Elley CR, Kerse N, Arroll B, Robinson E. Effectiveness of counselling patients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general practice: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03;326:793.

[11] McDonald RI, Kroeger T, Boucher T, Wang L, Salem R. Planting healthy air: a glob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urban trees in addressing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and extreme heat. Arlington, VA: The Nature Conservancy; 2016.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

欢迎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上一篇新闻

融资、并购、砸钱:2022年3月XR行业回顾

下一篇新闻

OasisTerraces绿洲平台是由新加坡开发的新型社区中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