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包揽金融界全部中国政府友谊奖!解码中国平安国际化人才战略和科技化业务

“Play hard,live hard。”

当媒体请她分享一句人生格言时,陈心颖脱口而出了这句话。作为这家市值超万亿,净利润破千亿,《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的中国平安联席CEO,她用个人经历诠释了“Hard”的含义。

包揽金融界全部中国政府友谊奖!解码中国平安国际化人才战略和科技化业务

2013年1月,陈心颖正式加盟中国平安,如今已是参与塑造平安未来的核心高管,肩负着科技再造平安的使命。她的加盟让平安的未来拥有了更多种可能,而她从平安收获的除了“Hard”,还有更多在中国因战略创新、科技突破而被授予的荣誉。

其中,重量级最高、最耀眼的便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一天,她获颁的中国政府友谊奖。这一重要奖项也将作为平安依托国家发展历史机遇,实现“金融+科技”战略转型取得的成就,献礼国家。

这是平安的第五枚中国政府友谊奖勋章,也是金融界的第五枚。更令业界称奇的是,这五枚代表金融领域外籍人士在中国被授予的最高级别的勋章,悉数花落平安。

为什么是平安?这里有陈心颖和4位平安外籍高管人的故事,也有31岁平安自己的故事,当然更有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这个故事最初从深圳说起,进而说到北京,再说到全世界。中国平安,这家诞生于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地方性公司,正在做着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大事,陈心颖和那些平安人们,正是这个故事上一个个闪着耀眼光芒的重要节点。

在平安看来,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受惠于国家繁荣昌盛,同时紧紧抓住了保险业、金融业发展的时代机遇,以及惠及全国的依托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经济体制转型的新时代浪潮。平安这五位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以及平安自身,都在与中国前进步伐同频共振,与国家的故事交融而生。

陈心颖的故事:

从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到中国政府友谊奖

陈心颖来到中国平安工作,看似偶然,又不是偶然。

在2013年之前,她是麦肯锡炙手可热的女高管、全球合伙人,主管商业科技咨询。她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就职于麦肯锡,平安是她回亚洲后的第一个中国大陆客户。多年后,她把这段经历称为“缘分”。

当然,与这段缘分相关的还有一个叫马明哲的人。陈心颖说他是一个“非常有魄力、非常有理想的人”,她是被马明哲打动的,“很难得有这样一个企业对科技有如此大的热忱,平安本身有这种理想、有这种资源、有这种场景和平台让你做很多事情”。那时的平安,还没有现在这种体量和规模,但马明哲的人格魅力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用人方面,马明哲有着非常独到的经验。他经常引用“白猫黑猫论”:不管白猫、黑猫,还是洋猫、土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延伸到平安来说,不管是海外人才,还是本土人才,只要能将公司发展起来,并且带领公司保持持续领先,就是好的人才,就可以大胆为公司所用。他相中了陈心颖,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把她请到平安来。陈心颖也确实没让他失望,很快肩负起平安科技转型的重任,并交付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平安中脱颖而出。

刚来时,她在平安的职务是首席信息执行官、首席运营官,2016年起就升任为常务副总经理,2017年10月起出任中国平安副首席执行官、科技发展委员会主任兼任集团运营执行官,领导和负责科技业务。2018年升任平安集团联席CEO,分管“个金、团金、科技”三大事业群中的科技业务事业群。这时她已是平安的前五号人物。今年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并没有人吃惊,只是觉得顺理成章。用平安的话说,她和此前获奖的4位平安外籍高管一样,“均为中国金融行业打造对标国际领先水准的精细化治理机制,标准化、规模化的业务流程,前沿的科技产品和商业模式做出了利于行业、社会和民众的巨大贡献,借助中国平安这一科技型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平台所作出的一些贡献和创造,具有重大的现实社会发展意义”。

这个评价很好地概括了包括陈心颖在内的5位平安外籍高管所作的贡献。中国政府友谊奖是1991年由国务院授权外国专家局正式设立,28年来金融领域仅有陈心颖和平安的另4位外籍高管获奖。分别是前平安集团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前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时任平安集团首席创新官计葵生以及现任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源祥。获奖的时间分别是2001年、2007年、2014年和2018年。他们的职务和业绩,分别代表了平安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

陈心颖的贡献则在平安的科技业务领域。她到任之后,这一业务板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研发实力大幅提升,内外科技赋能步伐高速加快,平安科技战略转型成果显著。截至目前,陈心颖带领平安10.1万名科技人员,领导平安11家科技公司,组建立了8大研究院,50多个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多个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全球领先水平,积累了逾1.8万项科技专利,居金融业首位。领导和推动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发展到国内100多城市及香港、新加坡、印尼、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陈心颖升任平安集团联席CEO时,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对她曾如此评价,“陈心颖视野宽广,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规划及创新能力强,拥有优秀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高度认同她对平安科技、生态战略转型,实现“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反哺金融”的目标,所做出的重大、突出贡献。

使陈心颖拥有广阔发展平台的,是平安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坚定而全面的科技战略转型、丰富而广泛的科技应用场景,但究其背后,都是中国金融科技在举全国之力的发展下实现弯道超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及中国正处于依托科技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历史时代。

平安的故事:

引进外脑已成为多年的用人信仰

如果说陈心颖的故事更多了些个人色彩,平安的故事则具有普遍意义,且贯穿了平安的始终。

罗中恒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5月3日,著名银行家、曾担任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的Jonathan Larsen(罗中恒)加盟平安,担任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并任中国平安全球领航基金的董事长兼CEO。这是平安成立29年来引进的级别最高的外籍高管,而罗中恒在进入中国前的级别,在国内金融史上也很罕见。

而平安的故事里,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外籍高管故事。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公司前100名高管中,国际人才占比60%。他们均来自国际顶尖企业,平均经验超过20年。在平安看来,国际化的公司治理与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使中国平安在股东、客户、社会、员工四个利益相关方中建立起了一个高度平衡机制,确保了公司战略的延续性,经营的稳健性,从而促进了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马明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就很能为上面的数据和判断做注解:“一个产品的领先,顶多就是一年半载;一个系统的改进,顶多也就两三年的优势,而一支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带来持久的领先优势。”平安多次表示他们始终坚持“过桥轮”,即中国金融业如果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耽误很多时间。如果河上有座桥,付点过桥费,就可以快速通过,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较好地规避风险。“海外人才正是这样的桥,平安始终坚信,外脑群体为平安带来的价值始终远超出平安予以个人的薪酬,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平安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这些,与平安尤其是马明哲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分不开。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平安便开始更直接地“拿来”,实行以“外资”、“外体”、“外脑”为核心的“三外”国际化战略——即以资本国际化为契机,以聘请海外人才为核心,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及经营机制。‘三外’的引入,给平安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全新的管理理念,帮助平安构建了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助力平安始终在行业发展的快车道上高速前行。

平安的用人战略有着独到的方法论,引进外脑已成为公司的信仰。外脑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人,更重要的是机制的改变。平安现代化的企业机制、先进的公司治理体系和领先的创新业务模式,都是在外脑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平安也因此收获了很多“首个”:国内首家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国内首家建立标准的财务与精算体系、国内首家率先开展个人寿险营销业务体系、首个开创双总部架构运营模式、首个搭建综合金融集团后援中心标准化流程化作业的金融保险集团。

为了用好这些人才,平安已有成熟的体系。除了前面提到的“过桥论”这样的对人才价值的正确认知外,平安还有更多独到办法:清晰而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外脑能够快速了解平安的机制文化;充分授权、充分信任,对外籍人才始终营造良好而舒适的外部环境,让其不仅仅承担责任,更拥有调兵遣将、调配资源的权利,充分保障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兼容并蓄的企业文化,予以试错空间,支持发挥最大价值;合适的岗位寻找合适的人,因时用人、因事用人,持续引入具有“专业力、科技力、跨界力”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未来的故事:

从金融科技到生态赋能

在平安,大多数老人都知道“七步成诗”的故事。这个故事指的是平安的招聘流程,从“确定需求、渠道选择、人员预选、筛选评估、择优决策、新人融入和后续管理”这七步筛选人才,那些极具竞争优势的国际化人才就是这么被“筛”出来的。

看着是“筛”人,其实平安“筛”的是未来。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工业区,31年来穿越周期、几经转型,逐渐成长为拥有180万员工、1.96亿个人客户、5.76亿互联网用户的全球金融领域市值第一的综合金融集团,已从过去的单一的保险企业成长为科技型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孤品,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全球保险行业市值排名第一,于2019年7月市值创1.6万亿新高。

平安已开启了“金融+生态”的全新战略升级,具体而言是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构建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正是陈心颖被平安选中的原因,也是她不懈努力的方向。平安人才国际化的故事的另一面,是平安业务的科技化和国际化,平安已然形成了较高程度的科技赋能金融,依托丰富的数据、场景、技术来实现科技外部赋能生态,同时,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陆金所等行业解决方案不仅输出向东南亚,还获得发达国家的认可。

“平安第一个十年先是做保险,第二个十年是综合金融,第三个十年,也是我加入平安的时间,开始做金融+科技。”陈心颖说,接下来的10年,平安希望将金融和科技拿到生态圈里面进行赋能。那是一个什么生态圈?陈心颖解释称,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科技赋能金融主业,“我们过去两年多,三分之一的新客户都来自于这些新的业务,像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等”;第二步,希望科技也可以赋能于生态圈,“生态圈的意思是,我们把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提供给整个市场”;第三步,希望生态圈可以赋能于金融,“有很多时候,整个生态圈是可以提供新的技术和金融模式的”,在搭建好的场景和生态之中将金融嵌入进去,拓展新的金融需求、创造更多金融业务场景。

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前行离不开每一个经济体、企业主体的力量和贡献,平安深谙这一道理。在过往的31年发展历程中,平安每十年向前迈进一个台阶,每一个台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在用自身的力量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助力国家在全球层面实现弯道超车。未来,这一力量将更多来自平安的科技赋能和输出。

如今,平安在科技研发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已打造了集群化、矩阵化、原创化的科研体现,构建了8大研究院,超50个实验室,未来仍将保持每年将1%的营收投入科技板块。AI技术已经全面赋能端到端的金融业务,比如在平安寿险领域AI技术全方位应用于代理人的面试,覆盖率达100%,累计面试超过340万次,累计面试总时长超过29万小时;平安产险推出“信任赔”服务开创性实现后台零人工作业模式,案均件赔付完成时间缩短至168秒;平安银行持续深化“科技引领”策略方针,全面推进“AI Bank”体系建设。平安正在以生态圈为起点,实现外部赋能,打造开放平台,缔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并基于平台持续向外输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品类丰富的端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同频前行。

同时配合客户导向、科技化转型,公司持续优化顶层架构,升级决策机制,构建科技业务事业群。为适应各业务落地的子公司对科技业务的需求以及新业发展模式的需要,平安于2018年设立了独立的“科技业务事业群”,与“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共同构成公司三大业务群。这一顶层制度调整加速了公司新战略的推进、五大生态圈的创建以及科技和生态发展战略的转型,这一科技独立事业群的负责人正是此次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陈心颖。

科技的未来,仍然离不开平安的人才国际化战略。人才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平安本土高管借助外脑的眼和手,可实现直接高效触达国际领先管理理念和治理机制,建立国际化视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国际化的业务机制平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效用,培养双向复合型人才。外籍高管所起到的作用则是通过传帮带、轮岗等方式带动本土人才成长,发挥人才乘数效应。科技转型的大背景,促使平安会继续“将目光放逐全球,寻找更适合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业务纵深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持续在更广的范围寻找具有专业力、科技力、跨界力的复合型人才”。

以国际化战略为支撑,以“金融+科技”为战略先导,以服务国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平安在实现国家屹立于全球不败之位的目标上,始终扮演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是平安科技战略成就的缩影,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硕果。国家发展,人才是根本。

(国际金融报记者 卫容之)

上一篇新闻

攻略贴 | 用好微信,绝对会让你的旅行事半功倍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SpherePay推出加密货币 今日启动ICO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