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

1. 公司基本概况

1.1. 历史沿革

成立之初,困难重重。宁波银行由 17 家城市信用社合并而成, 但刚成立的宁波银行亏损达到 16 亿元,资不抵债,不良贷 款率超过 40%,历史包袱较重。

新管理层上任,完成曲折蜕变。2000 年 11 月,时任宁波市财政局副局长陆华裕先生调任宁波银行担任行长,开始着手对宁波银行历史包袱的处臵,主要措施集中在两个方向:

一是增资扩股补充资本,2001 年以 1 元/每股的价格增资 1.8 亿元,2004 年再次以 1 元/股 的价格增资 13.8 亿元;

二是核销处臵不良,在没有依靠政府注资和不良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宁波银行通过加大贷款清收、核销力度等手段,将不良贷款率从 1999 年底的 27.22%,降低至 2003 年底的 8.70%,到 2006 年末不良率下降至 0.33%,拨备覆盖率达到 405.28%,远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引战、上市,开启新征程。为了将宁波银行打造成为具备先进管理技术及理念的特色银行, 宁波银行向海外优秀的银行“取经”,并选取了 200 家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象。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沟通比较,2006 年 5 月,宁波银行以增资扩股方式吸 收华侨银行入股 2.5 亿股,增资后华侨银行持有宁波银行 12.20%的股份。

完成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宁波银行也为 IPO 铺平了道路,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确业务定位并实现跨区经营。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宁波银行也开始思考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为两点:

一是通过对国际银行发展经验的考察与学习,宁波银行确立了中小企业为核心客群的业务定位并进行全面转型,这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基于对未来成长空间的思考,宁波银行抓住政策红利,将业务视角拓宽至宁波以外的地区,并在 2007 年成立首家异地分行—上海分行,通过早年间的业务布局,宁波银行逐渐形成了以长三角为核心,珠三角、环渤海湾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1.2. 股权结构

上市以来,宁波银行股权结构较为稳定,并且更加多元化。宁波银行股权结构在上市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成立初期,宁波银行由宁波市财政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财务公司出资,以及信用社原股东以折股的净资产入股,但存在大量不合格股东以及原信用社股东欠缴注册资本款的现象导致宁波银行当时资本实力较弱,股东对其支持力度也不足。

2004 年公司管理层便对股权结构进行整治,并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宁波当地优秀的民营企业。2006 年再度引入新加坡华侨银行,至此形成了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的稳定股东结构,并持续至今。

1) 为何选中新加坡华侨银行作为外资入股?为了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宁波银行聘请荷兰银行作为引资顾问,并与国际上排名前 200 位的银行广为接触,最终选择华侨银行,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①华侨银行对中国大陆市场有明确发展目标,能真心实意支持宁波银行发展。新加坡华侨银行早在 1925 年便进入 中国市场,致力于长期在大陆拓展业务。

②与宁波银行文化理念、业务发展模式相近。在文化理念方面,东南亚银行大部分创始人为华侨,公司文化与宁波银行相近,因此寻找香港或者新加坡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最合适。

③新加坡华侨银行是全球优秀银行的代表。华侨银行的优势领域在跨境贸易、财富管理、 现金管理,对公业务同样定位于小企业,而这些也是宁波银行中长期发展的方向。

2) 新加坡华侨银行与宁波银行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华侨银行与宁波银行的合作范围不断深入,并助力宁波银行成为一家优秀的现代商业银行,具体来看:

①资本金支持。华侨银行多次参与定增,持股比例从最初的 12.2% 提升至目前 20%,为宁波银行发展提供资本金。

②技术支持。华侨银行在数据库、 CRM 系统的支撑、IT 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球领先水平,因此合作之初,华侨银行向宁波银行输出技术,帮助宁波银行搭建现代化商业银行的雏形。

③人才培训。合作的初期,借助华侨银行的渠道,宁波银行引进了十多位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管,同时每年派骨干员工到华侨银行学习一至两年,将优秀银行的管理经验运用至 宁波银行日常经营中。

④业务合作。宁波银行与华侨银行合资成立了永赢基金,双方在离岸金融、私人 银行、财富管理、资金业务等领域也展开了深入合作。

上市至今,宁波银行一直没有实际控制人,并且宁波市国资委、新加坡华侨银行、雅戈尔集团作为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的地位基本稳定,合计持股比例在 50%左右,稳定的股东结构为宁波银行中长期战略的执行以及经营管理的平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避免因股东频繁变化、或者股东内耗对宁波银行基本面带来负面影响。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董事会席位以主要大股东委派及高级管理人员为主。宁波银行新一届董事会在 2020 年初完成改选,非独立董事共 10 名。在公司日常经营决策过程中,管理人员能有一定的话语权,三大主要股东席位比较均衡,无实际控制人可避免单一大股东对宁波银行日常经营的过度干预,同时三大股东的席位也能对高管人员的决策形成监督制衡。

1.3. 管理层

宁波银行核心管理层非常稳定。董事长负责银行行政及未来战略规划制定,是银行最核心的管理人员,陆华裕先生于 2000 年调任至宁波银行担任行长,2005 年任职董事长至今,引领宁波银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董事长职务稳定以及行之有效的内部选拔其他高管人员的机制,有利于确保宁波银行沿着正确轨迹发展,确保公司战略规划和执行的连 续性。

高管通过持股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上市之前,宁波银行增资引入大量内部员工入股,至 2008 年 7 月 20 日,内部员工合计持股为 3.98 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 15.92%,由于后续监管 部门对银行高管、员工持股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员工所持股份都陆续出售,如今内部员工持股比例已经大幅下降。

截至 2020 年末,宁波银行管理层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 0.08%,合计持股市值 1.78 亿元, 持股市值远超过其他上市银行高管,高管利益与银行经营目标一致,实现深度绑定。

2. 区域经济

2.1. 宁波银行业务区域分布

形成以长三角为主体,珠三角、环渤海为两翼的业务布局。早些年在异地设立的分行,宁波银行把握住了城商行跨区经营的红利;近些年监管层不鼓励城商行在省外新开设分行,宁波银行则加速省内分行扩张以及网点下沉,进一步提升区域市场份额。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2.2. 业务所在区域经济结构

江浙地区经济表现优于全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2010 年至今其 GDP 增速平均高于全 国 0.5 个百分点,优良的区域经济环境成为宁波银行稳健发展的土壤。展望未来,长三角仍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增长的引擎,宁波银行的成长依然拥有较好的宏观环境。

宁波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发达。宁波拥有天然的港口优势,但并未发展成为单纯的商业贸易型经济,依托港口运输,宁波建立了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发达的工业体系,制造业非常发达。

1) 从工业的门类来看,宁波市以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石油煤 炭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宁波未来三年将进一 步优化产业结构,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将是重点发展方向,计划到 2022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保持在 43%以上。

从工业企业性质来看,形成了以私营企业为主,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为辅,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比仅为 2%。“大市场、小政府”的经营环境为宁波银行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形成、快速稳健发展提供了生存土壤。

从工业企业的规模来看,2010 年以前,宁波市工业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 工业销售总产值占全市的比例在 80%左右,2010 年至今,大、中、小型企业工业销售 总产值占比基本稳定,各占三分之一。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贷款规模来看,近年来 在 3200 万元~3500 万元之间波动。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2) 从第三产业的门类来看,宁波市批发和零售业、交运仓储邮政 GDP 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于生产、制造环节,宁波市的港口贸易运输发达,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具备天然优势。此外宁波市金融业深化程度要优于浙江省、 乃至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宁波当地重商主义传统、自由竞争的市场有关,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

3) 从企业融资成本看,宁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得各金融机构争相在宁波开展业务,再加上宁波地区企业信用资质也处于较优水平,宁波市企业整体融资成本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为宁波银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客群提供了相应的契机。

2.3. 宁波、杭州、南京、上海经济结构对比

经济增速优于全国平均水平。①宁波市最初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2010 年之后,出口、民营制造企业均进入了景气度下滑的阶段使得宁波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GDP 增速受到一定的拖累; ②杭州和南京国企、政府背景的城投占比会相对更高,在经济下滑阶段,逆周期调节下要求这部分市场主体加大投资力度,对 GDP 增速起到托底的作用。

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将 GDP 按产业结构进行划分,同样地处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第三产业占比基本都在 60%以上,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占比相对偏低,而宁波市工业、服务业占比相当。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1) 从工业门类来看,宁波市更加侧重传统制造业,而上海、杭州、南京更加侧重科技研发领域,IT、通信及电子设备销售总产值占比排名明显靠前。

从工业企业性质来看,宁波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国有及其他企业占比更加均衡,并且私营企业占比基本在或者接近三分之一左右,这与浙江省活跃的民营经济、小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有关,这也为区域内的银行提供了非常好的客户基础。

从工业企业规模来看,上海市大型企业工业销产值占比超过 50%,而宁波市、杭州市中 小企业占比更高,基本与上述产业结构分析相一致。

2) 从第三产业门类来看,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宁波市批发零售、交运仓储行业 GDP 占 比较高,而上海、南京、杭州在金融业领域更加有优势。

3. 业务模式

3.1. 业务概览

宁波银行将与信贷相关的业务划分为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个人银行;宁波银行提出“大零售”转型战略, 这个战略以个人银行、零售公司为重点发展方向。

3.2. 公司银行业务

3.2.1. 目标客群

以中小企业为主,深耕长达二十年。宁波银行对公业务细分为公司银行条线、零售公司条线, 在对公业务领域采取差异化的客户定位,主要是为了避开国有行、股份行的竞争,其业务策略长期坚持,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具体来看:

1) 主动放弃大客户。宁波银行地处中小企业最为活跃的市场, 为制定契合自身资源禀赋的长期战略规划,宁波银行在处臵不良贷款过程中主动放弃大客户,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

2) 全面转型中小企业客群。引进战略投资者,向新加坡华侨银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业务模式,最终向中小企业业务进行全面转型,始终坚持以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

3) 客群深耕。宁波银行将中小企业业务半径从宁波本土逐渐向长三角地区扩张,并主要针对二、三线客 户展业;在主要服务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之外,宁波银行主动开拓一些服务型企业。长三角地区广阔的市场为公司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增长空间。

公司银行贷款占全行比例不断下降。随着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部分行业龙头、大中型客户大多选择发债融资,宁波银行对公客户也不断下沉,更多资源向小微倾斜,公司银行条线贷款余额占全行总贷款的比例不断下降,截至 2020 年末为 36%。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3.2.2. 客群优势

客户对利率敏感度低,银行获得贷款定价权。中小民营客户获得融资的便利度较大中型客户 更差,一般对利率不太敏感,宁波银行在对公信贷领域长期以来获得稳定的利差,这也是其高盈利的来源之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预计宁波银行受到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也将相对较小。

单个中小企业客户授信风险对银行影响相对偏小。宁波银行公司银行条线户均贷款规模仅 1400 万元左右,其客群为规模以上企业中偏小型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经营虽然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但单个客户贷款演化为不良后,对宁波银行资产质量冲击相对较小。

3.2.3. 风控水平

资产质量经历周期的检验。从对公贷款不良率来看,宁波银行处在下行趋势中,2020 年末 仅为 0.74%,即便在上一轮不良暴露的高峰期,宁波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为 1.20%,也远优于行业水平,主要有以下因素:

1) 制造业、批发零售是各家银行贷款余额占比较高、不良暴露较多的行业,而宁波银行这两个行业贷款不良率分别仅为 1.16%、0.99%,远低于其他银行。

2) 区域优势突出,信用环境也更优。伴随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率持续下降,目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波银行对公客户主要集中在浙江,而浙江省风险出清速度较快,为宁波银行优异的资产质量提供了土壤。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3) 扁平化管理,全行统一的授信政策能得到有效执行,具体来看:

①宁波银行全行管理层级较少,中层的权利相对有限,总行高管人员、总行中后台员工通常可以直接和支行客户经理以及项目去对接,有利于打破原先部门职能的概念, 也使得高层制定的战略,在全行员工中迅速传达。

②宁波银行业务半径集中在长三角区域,分支机构数量、 业务体量均相对有限,因此总行授信审批中心能对全行每一笔授信业务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审核,避免因审批权限下放至分支行,不同风控人员审核从而导致授信政策不能 得到统一执行。

③在异地展业过程中,分支行负责人往往是宁波银行总行直接派驻,具体业务人员在当地招聘,充分将宁波银行文化与当地市场相结合,确保总行政策在分支行得到执行,同时也保证当地员工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方便获客。

4) 与此同时,坚持发展熟悉的市场、熟悉的客户,客群定位准确,面临的竞争更少。宁波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国股行进行直面竞争,精选细分市场、细分客群,在 自身能力范围内做熟悉的客群,这样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会减轻,对贷款 资产质量的把控也就更加准确。

3.2.4. 未来发展策略

打造重点产品。构建电子银行、集团财资管理、投资理财三大核心产品模块,在票据好管家、财资大管家、政务新管家、易收宝等产品方面构建了比较优势,形成对客资金服务生态体系, 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大大增强,品牌效应得到提高,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客户资金留存率,为 全行提供坚实的负债基础。

做大基础客群。为扩大业务规模,宁波银行提出“123”客户覆 盖率目标,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要求每家分行公司银行实现规上企业 30%的覆盖,努力增加基础客户总量,随着引客渠道的丰富,客户覆盖面有望继续提升。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提升客户渗透。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渗透率,宁波银行在 2018 年提出了“211”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每家支行服务 100 户公司银行有效客户。

3.3. 零售公司业务

3.3.1. 客群定位

以小微企业为主。宁波银行成立服务小微企业的部门——零售公司部,实行条线垂直管理、独立考核,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宁波银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对小微客户服务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小微客户选择有一套严格的标准。①主业突出、产品前景良好;②企业成立时间至少在 2 年以上;③企业主无不良嗜好及履历;④在银行开立账户,资金往来通过银行账户结 算;⑤优先考虑具备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

2) 客群不断下沉。零售公司部严格控制企业规模,户均贷款规模偏小,目前稳定在 100 万 元以内。

3.3.2. 业务模式

“网格化”模式批量获客。与个体经营户相比,宁波银行的小微客户规模会更大,并且通常 是个人注册的公司,贷款对象也是法人主体,这类型贷款本息偿付能力高度依赖企业主的经 营能力,因此宁波银行在选择客户标准时,非常注重防范道德风险,往往将客户的还款意愿、 个人品质、经商能力考核放在第一位。正因为如此,必须采取“人海战术”的模式,用“地推”的方式去摸排、了解客户的信息,并不断交叉验证,对客户经理的需求量较大,人力成 本也相对会更高。

小微客户经理专营化。小微的信贷额度、优惠政策、业务模式得到统一执行,避免用服务对公客户的方法来服务小微客户。截至 2020 年末,公司共设立了小微服务团队 309 个,总人数 2,947 人,每位客户 经理平均管户 122 户,客户经理平均管理贷款规模在 3,700 万元左右。

小微贷款占比提升。2008 年至今,零售公司贷款余额年复合增速为 31%,高 于全行 25%的增速,这也表明公司对小微客户更加重视,小微业务也将是公司中长期的发展 方向。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风控较优、不良较低。2018 年末,宁波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 0.98%,处于较低水平,宁波银行零售公司的风控模式越发成熟,经过经济周期的检验。。

3.3.3. 未来发展策略

做大基础客群。考虑到宁波银行良好的激励机制、强大的战略执行力,以及市场占有率有提升空间,预计零售公司基础客户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提升交叉销售。目前除电子银行的客户 覆盖面较高之外,有授信的小微客户占全行小微客户的比例仅 32.8%,有理财的小微客户占 比仅 2.52%,未来仍有希望通过交叉销售模式,把客户做深做透。

3.4. 个人银行业务

3.4.1. 客群及业务模式

宁波银行提出“大零售”转型战略,包括零售公司以及个人银行, 目前这两个零售业务条线的合计规模和盈利占比均已提升至 50%左右。

个人银行客群定位中高端白领。个人银行条线细分为个人信贷、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三个板块,具体来看:

1) 个人信贷条线以消费贷为主,核心产品是白领通。与其他零售型银行有较大区别,宁波银行个人信贷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拳头产品是白领通,该产品在宁波市乃至整个浙江省 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2) 财富管理是未来重点转型的方向。在零售业务领域,宁波银行以往更加注重资产投放, 但对客户更深度的金融需求并未有充分的挖掘,这就导致零售业务中收增长相对偏慢, 同时资本消耗也较大。2019 年初,宁波银行搭建了财富管理体系,未来着重在零售生 态圈搭建方面发力,具体来看:①加大零售客户经理人员配臵,打造专业财富顾问团队。②建立客群分层经营体系。③丰富产品货架,做大 AUM。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3) 私人银行重点服务高端客群。宁波银行在总行-分行-支行搭 建起了私人银行的经营架构,为私行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在产品类别方面也更加丰富, 以类固收、权益、另类、保障、海外配臵等体系为主,以为客户做全球化资产配臵的思 路进行服务。

3.4.2. 风控模式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其不良率较其他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更低,主要得益 于其良好的风控模式:

1) 授信前对客户的选择非常严格。

2) 授信审批依靠第三方客观的数据。

3) 授信审批后,定期跟踪客户还款情况,若发现逾期、每月消费记录显著异常或者在其他 银行多次进行消费贷借贷行为,宁波银行会暂停客户贷款额度并要求其提前还款,直至 客户消费记录、还款情况恢复至正常。

4) 若客户发生违约未能还款,宁波银行会采取打官司、组织专门的清收团队进行清收。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4. 财务分析

ROE 较高,并领先于同业企稳。2019 年,宁波银行 ROE 在对标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 ROA 仅低于招行,高于工行及其他对标城商行,其优势在于较高的非息收入以及较低的信用成本;权益乘数处于中等水平。

4.1. 资产拆分

资产端:贷款占总资产比例偏低。与工行、招行相比,城商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较低,并且 波动也比较大,2010 年—2016 年,城商行贷款占比持续回落,主要是因为金融创新加速, 在信贷额度受限的背景下,中小行加大对非信贷资产的投资;2016 年以后,同业业务监管 趋严,各类规避信贷额度、资本监管的业务发展受到约束,表外逐步回归表内,贷款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1) 信贷结构:零售贷款达到 38%,近年来持续上升。宁波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并没有明显差距,其零售贷款占总贷款比例远低于招行。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2) 对公信贷投放: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为主。2020 末,宁波银行对公贷款投放 第一大行业为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占比 28.65%;第二大行业为制造业,占比 24.44%:

①与工行、招行相比,城商行对租赁及商务服务业贷款投放明显偏多,该类别贷款主要 是和当地政府、园区建设、园区产业升级等相关。

②宁波银行制造业贷款投放占比远高于其他银行,主要是与宁波当地发达的工业体系、 宁波银行中小民营企业定位相关。

通过对公贷款投放的行业分布对比研究:宁波银行对基建、房地产贷款投放明显偏少;与其他同区域的城商行相比,宁波银行贷款投放更加偏 向民营企业分布较多的制造业。宁波银行并未依靠地方政府去做大量的国企项目以及基 建项目,而是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3) 零售信贷:以消费贷款为主,房贷较少。与对标行相比,宁波银行零售贷款结构有如下特点:①个人住房贷款投放显著偏少。②广义个人消费贷款(含信用卡)占零售贷款比例高。③加大个人经营性贷款投放。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4) 贷款定价:零售贷款利率具备优势。由于客群定位、贷款结构的差异,各类型银行贷款 收益率差距也较大。

5) 金融资产投资:债券、基金、非标均衡配臵,更加多元化。由于信贷额度等多项监管指 标的制约,城商行金融资产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明显高于国有行和股份行,而宁波银行 对金融市场业务也极为重视,并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利润中心之一。

4.2. 负债拆分

负债端:存款占比偏低,近年来逐步提升。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存款基础相对薄弱,而在 2015 年以前,宁波银行与同业相比存款占总负债比例偏低,主要是因为当时处于资产端快 速扩张阶段,为了弥补负债端缺口,依靠同业存单做大负债规模,同业负债(含存单)占总 负债比例明显偏高。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1) 存款结构。①从存款主体来看,宁波银行个人存款占比 20%左右,在城商行中处于中等 水平,远低于工行及招行。一方面,宁波银行过去零售业务重心以个人消费信贷为主, 与房贷相比,消费贷的资金沉淀率明显偏低,信贷对存款的贡献度不足;另一方面,招 行更注重财富管理体系建设,通过 AUM 沉淀个人存款,这也是宁波银行过去所欠缺、 未来希望重点发力的方向。

②从存款期限来看,宁波银行活期存款占比 50%左右,与工行不相上下,这主要是对公 活期存款贡献,得益于其服务中小企业,通过现金管理、支付结算等产品沉淀企业低成 本资金。

2) 存款定价。从全部存款成本对比来看,宁波银行低于同类型城商行、高于工行与招行。 2016 年以来,同业业务受到严监管,存款的稀缺性再度凸显,银行揽储竞争加剧,全 行业存款成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宁波银行存款成本上行的速度与其他城商行相比更慢;

较低成本的对公存款成为宁波银行负债端的优势。宁波银行对公存款成本远低于南京银 行、与招行相当,略高于工行。考虑到对公存款占宁波银行总存款比例接近 80%,这也 就驱动宁波银行整体存款成本与可比城商行相比偏低。

4.3. 净息差

城商行中,宁波银行净息差较高。过去十年的数据显示,净息差在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出现明 显的分化:2015 年以前,工行、招行以及众多城商行净息差差距并不明显;2015 年之后, 工行、招行净息差略高于其他城商行,主要是因为城商行金融资产投资占总资产比例较大, 而该资产部分收益并不计入利息收入。

4.4. 中收

中间业务收入创收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宁波银行大零售转型战略的推进,其营收对净利息收 入的依赖度在减弱,中间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例明显上升,目前仅略低于招行,高于工行及 其他对标城商行。

1) 从宁波银行中收的结构来看,以信用卡、代理业务为主。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2) 与同业对比来看,宁波银行中收结构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工行、招行中收来源更多,其 结构也更加均衡,这就避免单一业务收入下滑对中收形成冲击,这也得益于大行丰富的 客户结构以及业务体系。随着宁波银行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转型往纵深推进,业务收入来源会更加多元化,这样 才能在经济周期波动中,保证盈利的稳定性。

4.5. 资产质量及信用成本

不良率低于 1%,但同样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宁波银行资产质量总体表现优秀,不良率低于 1%,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及同业。从不良率季度之间的变化来看,仍会跟随经济周期波动。

观察宁波银信用成本、不良净生成率,同样跟随经济周期波动。并且从不良生成率变化趋势 来看,与经济周期几乎同步,对经济变化更为敏感;信用成本变动相对不良生成率略微滞后, 但仍与经济周期变化基本一致。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宁波银行资产质量仍难避免经济周期的波动,不良生成率、信用成本指标在经济下行周期明显上行,但其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更强,具体体现为:

①不良生成率历史最高仅为 1.2%,并且大部分时间段低于 1%,这也就使得其不良率常年位 于 1%以下,而大部分银行在 2015 年那段时间,不良生成率曾经达到 2%以上;

②在低不良生成的基础上,宁波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这也驱动其拨备覆盖率达到 500% 以上水平,远高于其他银行。

与其他银行相比,宁波银行资产质量也更加优秀,不良生成率较同业明显偏低,可能主要有 以下方面的原因:

1) 宁波银行业务集中在长三角,而长三角一直是不良率较低的区域。宁波 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区域,对比工行、建行、农行、招行历年 长三角区域贷款不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宁波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也和其他几家银行在长三角地区不良率差距并不大。

2) 通过拆分宁波银行不同区域贷款的不良率情况,我们发现,上海、浙江(非宁波)地区、 江苏地区不良率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而广东、北京则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宁波地区 不良率略高于宁波市整体银行业不良率水平。

由于禀赋不同,城商行在业务多元化方面不如国有行、股份行有优势,但通过对各家银行 ROE 进行拆分,发现宁波银行盈利能力趋于稳定,在成长期仍能灵活配臵资产负债加杠杆,获取了领先于同业的 ROE 水平。

5. 成长空间及盈利预测

5.1. 市场占有率提升驱动规模扩张

宁波银行本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异地渗透仍有空间。2020 年末,宁波银行在宁波当地投 放贷款余额占宁波市贷款余额比例达到 12.3%,在宁波本地的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宁波银行在异地发展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凸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产品、业务策略、品牌口碑得到了市场与客户的认可。

宁波银行专题研究:宁波银行估值溢价之谜

未来五年,宁波银行贷款年复合增速预计能达到 20%,成长性突出。假设:①2021 年—2025 年,宁波银行各业务区域贷款增速为过去五年平均值;②2021 年—2025 年,宁波银行每年 贷款市占率提升幅度为过去 5 年提升幅度的平均值。大致估算公司未来五年,贷款年复合增速仍将保持稳定水平,这也为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5.2. 盈利预测

公司在细分市场客群定位清晰,业务模式得到验证,未来成长性突出。预计宁波银行 2021 年~2023 年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9.43%、19.81%、19.8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9.58%、 19.93%、19.54%。

6. 风险提示

1. 异地分行下设机构进展不及预期。宁波银行未来数年内成长性主要依托于网点下沉带来 的规模扩张,因此,新开设支行的速度、规模增长情况对宁波银行盈利将形成重要支撑。 若未来异地分行下设机构的进展不及预期,导致规模增长放缓,可能会削弱宁波银行的 盈利增速。

2. 财富管理转型进度不及预期。中长期看,财富管理业务可能是银行第二增长曲线,宁波 银行从 2019 年开始做财富管理业务,积极抓住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诉求,进行轻资本 业务转型,这将为未来公司估值形成重要支撑。若财富管理业务开展的进度不及预期, 可能会削弱投资者对公司中长期增长的预期,进而可能对估值形成压制。

3. 突发事件扰乱经济复苏节奏。银行经营发展始终和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经济增长趋势 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净息差与资产质量走势。若未来突发事件扰乱经济复苏节奏,可能会 引发投资者对宁波银行净息差、资产质量的担忧,进而对公司的估值带来压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链接」

上一篇新闻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涉及关联交易的公告

下一篇新闻

为什么是宁波银行:机制取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