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梅州创森“绿富美”之路: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村民护生态换“饭票”

原标题:

践行“两山论”的梅州特色创森路

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内涵、生态与发展理念看梅州创森如何实现“绿富美”

“好山好水好人情,请到绿色梅州来。唱不尽梅花清风客家乐,看不尽群山苍翠绿如海。”一首悠扬的客家山歌《请到绿色梅州来》,道不尽梅州的山水森林之美。

近期亚马逊森林的一把大火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生态的关注。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完美平衡,是世界各地都要面对的难题。梅州同样在寻找答案。

作为粤东北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梅州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梅州将创森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森路。

回望四年创森攻坚路,梅州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短及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态环境整体跃升、生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生态与发展理念不断革新,逐渐走上“绿富美”的生态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

梅州创森“绿富美”之路: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村民护生态换“饭票”

由点到面

森林进城公园下乡

美美与共

时值初秋,梅州大地碧水潺潺,芳草如茵。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楼房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这就是梅州市生态示范村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

去年,年逾七旬的退休老人邓添林返乡与热心村民一道成立了理事会,发动更多村民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刚好乡贤回乡探亲,提出在村里建设一个绿化公园,为老人小孩提供休闲的场所。提议一呼百应,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侨居新加坡、印尼等国家,以及在福建、湖南、广东珠三角等地的梓里村人纷纷寄回建设资金,仅去年就收到了近1500笔款项,合计50多万元。利用部分资金,围绕村庄而建的福梓公园落成。

“来,一起来,把这里都种上桂花树……”今年植树节期间,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梓里村理事会购买了1100多棵树苗,发动村民打造了一个绿色小公园。“梓里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收入不高,但不等不靠,接力筹资绿化美化了乡村,为梅州创森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方法。”梅州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认为。

在梅州五华、平远等县区,近几年各回乡联村工作队也频频发动乡贤、村民,筹资为建设绿色村居、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响应。

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域广阔的农村是创森攻坚的主战场。启动创森以来,梅州颁布实施了《梅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规划要求以水系、路网绿化为链接,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一体化,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构建绿色生态家园。新一轮绿满梅州行动再次开启。

梅州创森“绿富美”之路: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村民护生态换“饭票”

绿色行动再次提速,城乡皆绿皆美全面铺开。

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梅州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乡村绿化美化,深入推进自然村的“四旁”绿化,修复改造村庄森林,目前全市已建设了历史文化型、休闲生态型、优势产业型等多个类型特色森林村庄,构建了多样化、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乡村绿地配置景观。

一系列创森工程的实施,目前梅州已打造有300多个类似的绿化美化示范村庄,有效提升了村庄绿化档次,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随之而来的还有多方资金筹措投入,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森工作。目前已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达32.48亿元,有效保障了创森工作顺利推进。广大干部走到山野间栽种树木,热心群众大力支持巾帼林、和谐林等认捐认种认养活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

在城市,梅州见缝插绿,建公园绿地,让城在林中。在乡村,梅州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建森林村庄,让公园下乡。

据统计,创森以来,全市森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乡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市现有森林公园177个、湿地公园4个、公园绿地2798.41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3.76%,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全年梅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居全省第一。在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梅州连续5年获评优秀等次。

健康森林生态系统已初步构建,一幅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森林美景与城乡相映衬的山水优美画卷逐步形成。

由表及里

恪守祖训

保护生态成自觉行动

“保护生态,不仅要注重在大地植绿,更要注重心中播绿,让植绿、护绿、爱绿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梅州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说。

谁能想到,保护自然生态,上百年前就已成为梅州人的行动自觉。梅县区松口镇上井村位于广东和福建两省交界处,上井村的祖先就留下了要保护自然生态的祖训,百年守护,让村子繁育出了上千亩的原生态古树林。

上井村有上禁山和下禁山两座大山,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之所以叫禁山,是因为当年村里祖先留下的祖训,两山范围内禁止砍伐树木,如果需要烧柴砍树,要到上禁山和下禁山之外的地方才行。

为了震慑村民,保护上井村的自然生态,该村祖先订下“规矩”,凡是发现上山乱砍伐的村民,需要给村里每家每户送一斤盐作为罚款,自此,村民们都不敢再去砍树。

上百年时间缓缓而过,上井村的村民都自觉遵守着祖训,如今在两座大山中,参天古木随处可见。

梅州创森“绿富美”之路: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村民护生态换“饭票”

今年,广东省投入2亿元支持建设100个绿美古树乡村,梅州九个村入选该名单,共获得项目建设资金约2300万元。“古树是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载体,今年我们也开展了寻找古树活动,当地很多村民踊跃提供线索。”梅州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说,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古树的魅力,积极参与,全市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随着创森的逐步推进,梅州相应制订了《梅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工作方案》,让创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野生动植物知识科普活动、“爱鸟周”系列活动、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义务植树、“创森”知识竞赛、摄影比赛、千人徒步、生态文化知识进课堂等多场全民参与的大型活动在8县(市、区)不断展开。

目前,爱绿、护绿、植绿已成为梅州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市民的自觉行动。

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梅州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去年底,梅州市林业部门依托一企业设立了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点,开展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设立至今,不断有市民打电话过来,说发现野外受伤的动物,需要林业部门过来处理。”梅州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和国有林场管理科工作人员罗伟浩发现,近几年生态越来越好,野生动物多了起来,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不断提高。

“现在跟随森林公安到酒家、饭店等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公然打着售卖野生保护动物招牌来招揽顾客的现象已经找不到了。”罗伟浩说,群众很支持他们的工作,市场有发现私售野味的都会向他们举报。

“通过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认知、认同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多群众真实感受到了森林文化、理解森林文化,积极参与到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梅州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说。

大地植绿、心中播绿,通过创森行动,梅州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植绿、爱绿、护绿的绿色种子,社会公众的保护自然生态意识正不断提高。

经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梅州市民对创森工作知晓率91.69%、支持率99.94%、满意度91.31%,均达到创森标准要求。

由短及长

变砍树为护树

村民有了长期“饭票”

山路十八弯,一波绿潭点缀其间,位于蕉岭县三圳镇的铁西村绿意盎然,生态环境优美,绿树红花与山水交相辉映,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该村两万多亩山林为蜜蜂提供了天然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蕉岭县的养蜂专业村,村里每家每户都养殖了蜜蜂。

铁西村也是省定贫困村。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砍树是当地村民的唯一收入来源。“这边山头砍光了,下一年就另一个山头。”铁西村的护林员、蜂农杨万胜指着前方的山林说,如今四周已再次被绿色环绕。

砍树是彼时的无奈之举,他自己也承包了1200多亩山林,曾靠砍树谋生计,杨万胜苦笑着说,“没办法,要养活家庭。”当时村里还有个村级林场,木材消耗量大,靠林吃林,成为唯一选择。

他仍清楚地记得,从6年前开始,铁西村光秃秃的山林逐渐复绿,一切得益于村民观念的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让小孩上好学,我出去打工了一段时间。直到2007年,小孩毕业,我又回家乡发展。”杨万胜说,当时已有村民依托大山养起了蜜蜂。

梅州创森“绿富美”之路: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村民护生态换“饭票”

一回到村里,杨万胜就自告奋勇当起了铁西村的护林员,“砍树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村子必须有所改变,就是牺牲短期利益也要义无反顾。”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成为当时铁西村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开始尝试养蜂。

头一年,他买了一箱种蜂,到第三年,就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箱。“既能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是行得通的。从那时起,我意识到养蜂能带来长期的经济收益,再也不用砍树了。”杨万胜说,他开始不断劝说村里其他人也别砍树。

现在每年杨万胜平均养蜂维持在200多箱,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去年卖掉100多箱蜂巢赚了两万多,又卖出了6000斤蜂蜜,依靠养蜂年收入就有12万元。据介绍,现在铁西村有90户家庭养蜂都在200多箱左右,成为该贫困村的“绿色”致富产业。

“现在村民不止是不砍树,还怕别人砍树,树木多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好,能养的蜂也越来越多,现在砍树反而是断了自家的生计,村民可不答应。”杨万胜笑着说。

梅州创森“绿富美”之路: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村民护生态换“饭票”

如今,铁西村生态好了,不仅养蜂能赚钱,村里另一位护林员钟维朋还在大山深处养起了山羊。养殖山羊的地方距离铁西村还有半个小时的山路,因为车辆过不去,这里已经没有村民居住,养羊再合适不过。每天临近中午,钟维朋就来到大山里放羊,一声吆喝,成群的山羊就开始在山间奔跑。吃树叶、喝山泉,天然养殖的80多头山羊在当地就供不应求,每年给他带来纯收入就有3万多元。

与蜜蜂相伴、山羊为伍,哼着山歌,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生态饭。这是从砍树到护树的钟维朋想不到的生活。

蕉岭国有皇佑笔林场场长黄添荣对此深有体会,林场还没转制前,林场职工因工资低、生活清苦,离开的不在少数。转制后,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的意识,除种树外,林场职工还把山林资源利用起来,发展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模式,“绿砖”也变成“金砖”,越来越多的人羡慕起他们的生活。

相关

梅州市九个村获批建设绿美古树乡村

今年广东省投入2亿元支持建设100个绿美古树乡村,在保护珍贵乡土古树资源、传承乡村历史文脉的同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目前,梅州共有九个村获批建设绿美古树乡村,投入项目资金约2300万元。

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需实施“一树、两园、三廊、四旁”建设任务。其中,“一树”是指开展古树资源保护和风水林保护;“两园”是指建设古树公园(古树园)和绿美家园;“三廊”是指打造生态科普宣教廊、历史人文展示廊和绿美古树乡村景观廊;“四旁”是指实施路旁、水旁、宅旁和村旁绿化,提升乡村景观品质,实现“古树美、庭院美、村庄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好生活愿景。

梅州市获批建设绿美古树乡村单位分别是: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梅县区松源镇白玉村、兴宁市新圩镇双头村、平远县泗水镇大新村和大畲村、蕉岭县广福镇乐干村、大埔县银江镇胜坑村、丰顺县大龙华镇大田村、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

根据全省绿美古树乡村建设规划,梅州市的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按照政府发挥组织主体作用,县级主管部门为建设主体的要求,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2020年至2025年,全市拟规划建设40个绿美古树乡村,预计投入项目资金1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马吉池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

上一篇新闻

送别王仁杰:心底也作知己酬 一起来唱“王的词”

下一篇新闻

想和你去吹吹风,魔都露台酒店拉开序幕,这八家最带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