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走出去:比亚迪撬动新加坡
中国品牌走出去,仍在继续。一说起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发展,很多人会想起奇瑞这些在海外主推燃油车型的企业。但是有这么一个品牌,坚持仅将新能源车型推向海外市场,它就是比亚迪。
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之一,东南亚最发达国家,同时它也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在东南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于想要进军东南亚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新加坡是一个关键的市场。比亚迪也将目光聚焦于此。
在新加坡500多万常驻人口中,有70%以上的都是华人,华语也是其官方语言之一。相似的语言、文化、习俗,为中国品牌进入当地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包容性。但是在开放、自由的竞争中,更考验品牌自身的实力。
比亚迪并没有直接杀入当地的乘用车市场,从2014年进入新加坡之后,它先后涉足当地的出租车运营、巴士运营、公交、叉车、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等领域,并于今年完成了首家销售展厅的开业。可以说,比亚迪电动车已经开始逐渐走进新加坡人的生活。
为什么比亚迪一开始选择避开私人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在新加坡到底过得怎么样?为什么很多新加坡人自己不买车?新加坡人是否接受电动车?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启了新加坡之旅。
插播一条小广告:汽车之家《中国品牌走出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和第二季已经上线(传送门),分别讲述了奇瑞和江淮在海外的故事,第三季“比亚迪的海外征途”将于10月发布,敬请期待。
本文精华导读
★比亚迪的全球布局是怎样的?比亚迪电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座城市;
★比亚迪进入新加坡5年,已经引入比亚迪e6(参数|询价)、数款巴士车型;
★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的规模未来将达到800辆;
★今年底,你将可以看到比亚迪K9电动公交车在新加坡正式运营;
★卖电动车比卖汽油车更难,东南亚国家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没有中国这么高;
★想要卖好电动车,先要撬开当地市场的电动车产业。
● 新加坡人很“富”,但他们却买不起车
严格的新车政策:有钱≠能买得到车
新加坡的总人口数量目前为564万,它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堵车的情况却较为罕见。除了合理的交通道路规划之外,一系列限制私家车拥有和使用的政策也是核心因素。自2009年起,新加坡政府通过已有的拥车证制度来大力缩减车辆年增长率。在2017年,新加坡更是进一步宣布自2018年开始要实现私家车数量的零增长。
所谓拥车证制度(COE),是自199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该制度实现车辆的定额分配:个人想要购车,需要向政府提出申请,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然后才能买车,这与我国部分城市的限购政策有一定的相似性。随着新加坡陆路交通局宣布实现新增汽车数量为零,意味拥车证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新购车辆,必须等市面上有拥车证流出。
『2019年8月第2轮拥车证价格(单位为新加坡元)』
就算有空出来的拥车证,但较昂贵的价格也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在2013年,拥车证的价格最高可达到9万元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45万元。虽然近年来拥车证的价格有所回落,但也不便宜,价格在3-5万新币左右。要知道,新加坡人的平均收入约为4000新币/月,这样的价格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也是不菲的支出。当地媒体曾在报道中开玩笑,“新加坡的车牌是全世界最贵的铁皮”。
极其严格的限购政策,决定了新加坡的新车市场体量很小。对于目前已经在新加坡开展业务的品牌而言,便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对于还没来得及加入这场游戏的玩家,更是难上加难。
新加坡人喜欢买什么车?日系车
目前,新加坡的汽车市场完全依赖进口,与东南亚其他市场相同,日系车是这里的绝对核心。从其2018年全国整体销量来看,本田、丰田、马自达、日产、三菱、斯巴鲁均进入了乘用车销量的前十名,剩下的则是现代、起亚以及奔驰、宝马。其中本田和丰田就占据了全年近36%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当地乘用车市场几乎是零的存在。
新加坡2018年十大汽车品牌销量品牌国别销量(辆)份额本田日本15,04018.7%丰田日本13,81717.2%梅赛德斯-奔驰
德国7,1228.9%现代韩国6,5408.1%马自达日本5,4146.7%宝马德国5,4056.7%日产日本4,0195.0%起亚韩国3,9234.9%三菱日本3,2844.1%斯巴鲁日本3,1964.0%
上文章也提到,新加坡的新车市场很小,那到底小到了什么程度?以2018年为例,排名第一的本田销量也就15040辆,紧随其后的丰田为13817辆,其他品牌均未上万,排名第十的斯巴鲁销量仅为3196辆。面对在当地称霸多年的日系品牌,中国品牌在产品多样性(当地需要左舵车型)、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没有优势,这也是很少有中国品牌去硬磕新加坡市场的原因。
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公共交通成为比亚迪的切入点
随着拥车成本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居民放弃拥有私家车,而采用政府鼓励的公共出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从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财政可行性、有效性、方便性和安全性五个方面对全球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了调查,新加坡是全球交通系统最发达的城市。
早在2014年,新加坡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就已经高达70%,这在全世界都少见。目前新加坡已经形成以地铁和轻轨为主、公交车和出租车为辅助的交通系统,确保每400米或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地铁站或快速公交站。对于新加坡大部分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便捷的公共交通,这也成为比亚迪进入新加坡的切入点。
● 比亚迪用新能源撬动新加坡
深圳到新加坡是2600公里,比亚迪走完用了1280天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深圳到新加坡是2600公里,比亚迪走完用了1280天。与其说比亚迪去新加坡推广电动车,不如说比亚迪去推动新加坡电动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这是我们去新加坡的初衷”。
宏达同帮助比亚迪被新加坡人所知
2014年,初来乍到的比亚迪计划用比亚迪e6打入当地的的出租车市场。初期比亚迪与当地著名的公共交通企业SMRT进行了接触,但因为SMRT内部的原因没有达成最终的合作。最终,比亚迪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宏达同(HDT)来负责出租车、巴士等业务的运营,宏达同的负责人James曾是SMRT的高管,对于公共交通运营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比亚迪看中的一点。
2014年12月,宏达同首先与新加坡最大的网约车平台Grab合作,采用30辆比亚迪e6接受乘客的电话预约。当时的新加坡市场很少有电动汽车,比亚迪e6的到来吸引了很多乘客,甚至有的乘客在线等待很久就是为了体验电动汽车。
在全球发展新能源的大趋势之下,新加坡政府也开始思考电动公共交通的可行性,并向全球公开招标,寻求优秀的电动交通解决方案。比亚迪在电动车市场多年的发展,再加上宏达同投放的30辆比亚迪e6不错的运营表现,让新加坡政府决定将该国首批电动出租车牌照颁发给了宏达同公司。2017年2月24日,由100台比亚迪e6纯电动车组成的新加坡首支纯电动出租车队投入商业运营,这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电动出租车队。而到现在,宏达同运营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已经达到230辆。
相比于其他的出租车公司,宏达同还实现了新加坡政府一直想推行,但一直没有做成的模式——对司机采用“雇员制”管理模式,所有的司机都是公司自己的员工。在这种模式下,司机会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而且医疗保险、公积金等制度让司机更加有保障,解决了司机的后顾之忧,也为政府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同时,宏达同会对所有的司机进行72小时的培训,涵盖了礼仪服务、公司理念、电动出行等多方面的领域,以此来保障客户可以得到最好的服务。
随着比亚迪e6出租车的成功运营,宏达同也开始尝试将这款车推向乘用车市场。在今年,宏达同与当地经销当达成合作,面向私家车市场的比亚迪汽车展厅正式开业。
比亚迪e6在新加坡市场属于开拓市场的功臣,不过在比亚迪体系中,这款车已经不是最新的产品。宏达同也期待能够引入比亚迪更多的新能源车型。据了解,比亚迪有望在今年年底将宋MAX EV车型导入新加坡市场,后者将逐渐取代比亚迪e6。而到2022年,宏达同的电动出租车队的规模将增至800辆。
除了比亚迪e6之外,比亚迪也通过宏达同将C系列纯电动巴士导入新加坡,目前包含有C6和C9两款车型,主要用于酒店接驳、旅游招待用车等。
比亚迪K9开启了新加坡的电动公交时代
与宏达同的合作让比亚迪在新加坡得以立足,K9公交车的引入则开启了新加坡电动公交时代。在K9之前,新加坡从未有过出纯电动公交车,无论是运营层面还是使用层面,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经验都是零。于是,比亚迪将一辆针对当地市场打造的K9投入试运行,让新加坡政府进行检验,这其中的成本都是比亚迪自己来买单。
比亚迪K9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测试和试运行,总共运营了三条不同的路线,并获得了乘客、公交公司和政府的认可。也正是在比亚迪K9的成功运营之后,新加坡正式宣布开始采购纯电动公交车,首批中标品牌来自于比亚迪、宇通和一家欧洲公司,每个公司各20辆。
在2040年之前,新加坡会将所有的公交车更换为纯电动车,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首批中标的三家车企可以说提前拿到了入门券,但是谁能笑到最后,一切还要看自己接下来的表现。对于比亚迪来说,打开大门只是第一步,未来如何保持领先才是尤为重要的。
与当地企业展开更多技术合作
除了常规车型之外,比亚迪旗下的纯电动叉车以及垃圾清运车也已经进入新加坡市场或者街头。除了将产品带入当地之外,比亚迪也与当地企业、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2018年10月,比亚迪与亚洲工业巨头ST Engineering联合研发的无人驾驶纯电动叉车发布,除了具备搬运功能之外,它还可以自主实现目标引导、路径选择、门禁识别、障碍规避、装卸操作等一系列功能,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据悉,双方未来将会在无人驾驶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
● 所谓撬动,不是撬动市场,而是撬动产业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在新加坡依旧是唯一一个完全推广电动车的品牌,背靠新能源产业,还想要抢占当地市场,就决定了比亚迪必须肩负起协助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任务。尤其是在很多东南亚国家,电动车的发展远并没有中国、日本、欧洲、美国这些国家或地区成熟,比亚迪需要撬动的是整个产业。
以新加坡为例,在将比亚迪e6引入新加坡的同时,宏达同与比亚迪携手在当地建成了10个充电站,共85个充电桩,比亚迪也是第一个在当地大规模建设充电站的车企。这些充电站不仅可以满足出租车的使用,也可以提供给私家电动车。
随着新加坡开始进一步推进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新加坡能源集团整合了宏达同建设的充电站,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10年内将建成包含1000个充电桩的快捷充电网络。新加坡能源集团总裁总裁黄锦贤说:“随着宏达同扩大电动德士(的士的当地叫法)的车队,我们非常乐意为司机提供快捷又方便的充电服务;这些推动电动车方面的努力将有助加强我国在减少车辆碳排放量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到新加坡更清洁和绿化。”
这只是个小小的缩影。在很多市场,比亚迪走进去并不只是在销售汽车,更多的是与当地政府、学校、企业、民众进行交流和合作,去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毕竟,一辆车的背后是一整个链条,缺谁都不可。
● 比亚迪在亚太市场的发展
目前,在东盟十国中都能找到比亚迪的影子。不过对于比亚迪来说,很大的困难在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情况以及国民对于电动车的理解是有较大差异化的,所以比亚迪的开拓之路还十分漫长。以马来西亚为例,比亚迪曾经在2015年导入15辆电动巴士,但是到目前为止,整个马来西亚依旧只有这15辆电动巴士在运行,可以说当地的电动巴士市场到现在没有太多的发展。
在东亚市场,比亚迪是第一个将车辆出口到日本的中国车企。2015年,比亚迪在京都投放了5辆电动巴士。从2017年开始,每一年都有新的城市陆续选用比亚迪的电动巴士。目前日本公共交通市场每三辆电动公交车中就有一辆由比亚迪提供。作为一个汽车工业极度发达的国家,日本能够给比亚迪的产品带来积极反馈,这对比亚迪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南亚的印度,比亚迪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世界各大车企都对印度寄予厚望。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在印度最富裕和有活力的城市——班加罗尔投放138辆巴士。在当地的电动巴士市场,比亚迪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在大洋洲,比亚迪的电动巴士不仅仅出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多个城市的街头,澳大利亚多个机场也陆续选择比亚迪巴士作为机场的通勤用车。目前,比亚迪电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座城市。
● 全文总结
即使拥有全球最大的销量,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还远不能用成熟来形容。相比之下,东南亚诸多国家的新能源市场更像是一块处女地,部分国家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依旧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在通往机遇的途中,需要有人劈开荆棘,比亚迪选择成为那个勇于开路的人。就目前来看,虽然比亚迪在新加坡或者东南亚市场仅仅暂露头角,但这是一场通往未来的探险,一切皆可期。
『几何也宣布进入新加坡市场』
不过,比亚迪也不能掉以轻心。众多国际一流车企同样具备先进的电动车研发能力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比如现代已经开始将KONA EV作为网约车引入新加坡,在2019年内将陆续投放200辆。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加入了海外新能源市场的角逐,吉利A的上市发布会就是在新加坡举行的,几何称其在新加坡已经取得了3000辆的订单。
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加入,给比亚迪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但也说明这是一条有未来的征途。随着更多车型的引入,比亚迪能否在当地出租车/乘用车领域再上一层楼?借着新加坡2040年纯电动出行的规划,比亚迪能否在当地公交系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些答案,将由无数比亚迪的员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来书写。加油,中国品牌!
评论